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 > 建立防止高校党员失联的长效机制

建立防止高校党员失联的长效机制

日期:2023-01-13 阅读量:0 所属栏目:高等教育


  一、高校失联党员问题突出

  高校失联党员是指那些由于毕业离开学校,脱离原学校党委后,长期脱离党组织,无法与之联系,且既不参加组织活动,也不交纳党费,甚至于不知人在何方的党员。高校失联党员其原因初步分为三类:一是已毕业但未就业,党组织关系转接从不断转接流动到最后无组织接收;二是已毕业但其就业单位没有建立党组织,其组织关系就长期装在自己的口袋里,和党组织失去了联系,成为“失联党员”;三是未按时毕业,由于某种原因,未在校学生,个人对党组织不靠拢、不积极,党组织无法与其保持联络关系,造成失联。对于高校失联党员来说,他们所组成的群体较为特殊,出现了去向难掌握、管理难落实、教育难到位、作用难发挥、预备党员难转正的突出问题。

  党员“失联”问题在高校基层党组织中显得尤为突出,由于高校学制的特殊性,因毕业流动的一些党员长期不参加组织生活,也不与党组织进行联系,甚至有些“失联”的高校党员任由自己的党员身份装在“口袋”,自行管理。从一定程度上说,“失联”党员的问题是高校基层党建工作面临的重大困难和考验。

  二、常规的防止党员失联机制难以适应高校具体情况

  近年来,国家重视失联党员流失问题,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流动党员管理的规章制度,从而拉开了流动党员管理规范化与制度化的序幕。一方面有专家学者致力于高校流动党员回归其户籍所在地管理模式;二方面有专家学者主张双重管理模式,即对流动党员流出地和流入地同时进行管理,毕业的高校流动党员既要接受所在地党组织的管理,又要接受流入地党组织的管理;三方面有专家学者建议将流动党员组织关系放入人才输送中心等此类中介机构统一安排。基于以上多方学者及专家提出的防止高校流动党员失联的对策和办法中,大多重心放在高校流动党员的规章制度上,而如何看待高校毕业生流动党员管理中高校党员失联问题,如何改进高校失联党员管理工作并未单独列出。高校党员失联不仅源于高校相关规章的不健全,还源于社会相应制度的与高校现实情况的不匹配。因此多角度、多领域的合作建立防治高校失联党员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长期应对机制和有效实施办法显得尤为重要。

  三、建立防止高校党员失联的长效机制

  每一位党员都是党堡垒下的一块基石。高校党委应采取将多种管理模式相结合,多元方案多样管理齐头并进的形式,从而进一步防治流动党员失联局面出现。因此,仅仅依靠高校党组织对毕业生流动党员的管理是远远不够的,学校党组织需要联合社会与家庭协同管理毕业生流动党员。高校党委党建工作应建立起能够长效防治高校党员失联现象的协同管理模式,从而形成家庭、学校与地方或单位党组织互动的流动党员管理机制,确保毕业生流动党员的有效管理。

  本文通过剖析与梳理当代高校流动党员失联问题的根源所在,且根据失联党员失联原因的实际情况,整理规划出两点切实可行、行之有效、且长期可用的解决办法。

  1.实行多方合作管理

  针对高校党员失联,应建立学校、单位、党员居住地党组织三方合作,保持密切联系,多方力量保证流动党员不失联;高校流动党员中,还未成功就业的党员同志,无发转接至工作单位的,可以暂时保留组织关系在学校,而对于成功就业,有工作单位且工作单位有党组织的高校流动党员,组织关系就编入单位;对于高校毕业流动党员成功就业,但其工作单位没有党组织,可以将组织关系编入其居住的社区。且高校流动党员在管理时应包括管理党籍、管理目标、思想教育等多角度多领域上,杜绝现有的“无人管党性松”局面,使之转变为“多地管齐落实”。高校应密切同流入地党组织的联系,并严肃组织关系接转纪律,对于纸质档案转接的严格执行回执制度,认真登记党员去向,对于超期未给予回执的党员建立清单,及时与转入和转出党组织沟通联系,防止组织关系“挂空”;对于通过网上党员管理系统转接的党员,要委派专人负责网络管理系统的更新和维护;对于未能及时转接的党员,要及时和该同志的转入组织取得联系,了解原因,并及时通知该同志本人,三方共同努力保证网上转接工作的及时性和有效性以确保每名党员都能纳入党的一个组织的教育管理之中。

  2.利用互联网络,搭建交互平台

  利用互?网,开展日常管理与活动。当代互联网、特别是手机上网的普及改变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应藉由此契机创建网络党校、开设网络党建论坛,使大学毕业生党员能够依靠网络,融入由党组织的活动,更为深刻的了解党的知识、交流自身的心得与体会。同时,为方便未就业的大学生,可将该类党员在网络上组织起来,定期为他们提供各种就业与招聘的信息,在一定程度上关心帮助他们的创业和就业情况。为增强党组织凝聚力,可在网络上以各类形式组织党日活动,且在活动进行中需要考虑高校流动党员的实际情况,提升他们的主动性,采用生动有趣的组织形式让高校流动党员融入日常规范的党日学习组织生活会中,使其流动单位不流心,流动身体不流党。

  利用互联网,搭建可持续的交互平台。一是要持续维持、维护原有的党员同志网上社交平台,例如微信群等,方便后续联络工作,保证信息上传下达渠道的通畅;二是发挥班级社交体系、校友社交体系的重要作用,与学校学生管理系统、校友联系人员加强合作,信息互通,共同做好毕业生党员的联络工作,最大程度的减少失联问题的发生和最大可能地查找失联党员,以往的经验表明,通过充分调动群众力量,可以极大提高查找失联党员的工作的效率;三是增强与毕业生党员群体的情感连接,例如在毕业前夕为毕业生党员提供升学、就业、创业的信息服务,在毕业之后在工作、生活、时事热点等方面进行适度的讨论,大学生党员首先是学生,在其毕业前后一定会存在相似的关切,在与其共情的基础上开展毕业生党组织关系转接的教育,不需很多话语即可事半而功倍,也有助于学生离校后联络工作的开展。

  四、结论

  基于当代高校流动党员管理中较为棘手的失联党员这一问题,需要多角度、多领域的合作,建立防治高校失联党员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应对机制和有效实施办法。常规的防止党员失联机制难以适应高校具体情况,需要在党的政策的基础上,建立一套适用于高校的失联党员的长效管理机制,从而联动各个层面,创新全方位、多层次、机动灵活的教育、培养、管理模式,在实践探索中,多方合作的管理模式与“互联网+党建”均是当前建立防止高校失联党员长效机制的有力抓手,深化党建工作、逐步探索,才能最终实现在高校发展高质量不掉队的优秀党员,同时完善基层党组织的管理模式。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191540.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