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 > 大众化高等教育后中民办高校的可持续发展策略

大众化高等教育后中民办高校的可持续发展策略

日期:2023-01-06 阅读量:0 所属栏目:高等教育


  在高等教育资源相对“过剩”、各高校竞争日益加剧的情况下,民办高等教育如何走出困境,实现可持续发展,除了民办高校自身努力外,还需要国家政策扶持和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以可持续发展为切入点,深入论证了制约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因素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大众化法人治理内部管理可持续发展策略研究

  一、引言

  在高等教育精英化时代,民办高等教育作为公办高等教育的补充,圆了千万学子的大学梦,缓解了有限的高等教育资源与大众接受高等教育的需求之间的矛盾,为高等教育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自身也取得了长足发展。当前,民众对教育质量和个性化发展的要求越来越高,对高等教育的选择将更加理性。与此同时,我国高等教育的适龄人口逐年减少,生源数量逐渐下滑,高等教育资源呈现“过剩”态势,民办高等教育在与公办院校的竞争中明显处于劣势,在这种情形下,民办高等教育面临着严峻的生存危机。

  二、民办高校可持续发展策略

  (一)加强外部环境建设

  1.完善民办高等教育立法。我国关于民办教育的立法不够完善。《民办教育促进法》对民办教育中的主要问题只作了原则性规定。例如,立法中关于“合理回报”、“同等法律地位”等提法过于笼统,在政策的执行过程中缺乏可操作性,民办高校出资人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体现,影响了出资人投资办教育的积极性。因此,首先要将民办高校的产权关系在法律上得到确定。投资者是讲效益和回报的,任何投资中资本增值或寻利倾向都是客观存在的。现在关于民办高校财产权的归属问题直接影响了投资者的投资保障和相应激励约束机制的生效,因此要尽快建立产权关系清晰、资产归属明确、权利义务相互一致的产权制度,这样既能保障出资者的合法收益,又能保障学校的独立办学权益。其次,经费来源单一是当前困扰诸多民办院校发展和壮大的瓶颈。稳定可靠的办学经费保障是民办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国家层面上应尽快出台社会捐赠的配套政策,在制度和政策上使民办高校有更多的办学经费来源,实现投资主体的多元化,从根本上解决困扰民办高校发展的资金问题。

  2.落实扶持政策。当前国家对民办高等教育的很多扶持政策没有落实。首先,要加大公共财政对民办高校的投入力度。民办高校基本靠自身滚动或企业注入资本发展起来的,办学经费相对不足,专业设置多集中在办学成本相对较低的文科类专业,办学特色难以形成,竞争力明显不足。同时,我国民办高校因为有着明显的盈利特征,加上运作不规范,很难得到社会的公益性捐助。因此,政府应按教学设备专项投入、项目资助、生均拨款等方式加大对民办高校的投入力度,从而改善民办高校的办学条件,增强办学实力。其次,将“民办高校教师享受公办高校教师同等待遇”落到实处,逐步从根本上解决政治待遇和工资福利待遇问题。目前可由政府负担教师的基本工资,民办高校负担教师的绩效工资,确保民办高校教师的收入在职时不低于公办高校教师,退休后与公办高校教师的待遇相同。最后,要加大科研经费投入。民办高校的科研经费投入严重不足,政府应按生均方式进行科研经费的专项投入,促使民办高校教学和研究并重,大力推进产学研结合,提升学校内涵建设的高度和深度,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扶持民办高校培养更多更好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合格人才。

  3.建立促进人才流动的长效机制。多数民办高校专任教师队伍的学源结构、年龄结构、职称结构都不不合理,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匮乏。年轻教师和公办高校的退休教师占专任教师的多数,兼课教师比例过高,很难保障教学质量和形成办学特色。另外,学校缺乏年富力强的管理层,管理队伍的人员素质、管理水平也亟待提高。因此,教育行政部门应统筹配置高教师资,建立教师在民办与公办高校之间流动的长效机制,出台相关政策鼓励教师到民办高校任教。

  4.加大监管力度。一直以来,教育行政部门对民办高校重审批轻监管,致使部分民办高校违规办学、虚假宣传、生源恶性竞争,近年来群体性不良事件不时见诸报端,对于尚没有形成良好品牌效应的民办高校更是雪上加霜。为此,教育行政部门要重点做好如下工作:

  首先,对加强对民办高校管理工作的监督。教育行政部门要进一步完善党建联络员制度、教育督导专员制度,明确工作职责,提高对校务工作的参与度,建立董事会重大决议报教育行政部门备案的相关制度,充分发挥政府的监管职能,指导、规范学校的各项办学行为,预防各类不良事件的发生。

  其次,规范民办高校的办学行为。当前民办高校的不规范行为主要集中在招生、宣传、收费、学籍等主要方面。教育行政部门要出台强有力的监管措施,为保证毕业生的质量,严格学位证书、学历证书的管理和颁发制度;对于违规办学行为实行重罚,重塑民办高校的良好形象,消除社会上对民办高校的偏见,提升自身形象,赢得较高的社会认可度。

  第三,加大资产、财务管理的监管力度,学校的年度财务会计报告和审计报告要报教育行政部门备案。一是按照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

  件指标(试行)》的要求,加强对民办高校办学条件的实时监测;二是切实保证民办高校收取的费用主要用于教育教学活动和改善办学条件,为提高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提供资金保障;三是防止举办者抽逃、占有、使用、处置或者以其他方式挪用其投入学校的资产。

  第四,规范民办高校的变更、终止程序。在生源数量下滑的情况下,部分民办高校破产不可避免,而相应的法规不健全、程序不规范,必定会导致赢利达不到预期的民办高校“被倒闭”,这些学校利用政府划拨的公用事业用地投身房地产,以赚取更大的利润。因此,建立民办高校终止的规范程序显得尤为迫切。

  第五,建立科学、规范的评估体系。定期对民办高校进行评估,评估结果及时向社会公布。在对高校进行分类评估的基础上,对民办高校的评估还需增加两项指标,一是对投资体制、管理体制的评估,促进学校规范管理和运作;二是对财务管理的评估,保障办学经费,避免弄虚作假现象。同时还要注重保护民办学校的办学特色,这是决定一所学校能否持续发展的关键。

  (二)加强民办高校自身建设

  1.建立健全法人制度。民办高校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类是靠自身滚动发展起来的,投资者也是办学者,通常由董事长担任校长。长期的办学过程中积累了较丰富的办学经验,其中涌现了大批民办教育家,但普遍存在着“家族式”管理的印记,是典型的“人治”,缺乏监督与制衡机制,难以保障教育的公益性和持续发展。另一类是由投资者举办,校长由董事会聘任。由于关注视角的不同,校长和董事长之间存在很多矛盾。一些董事长只追求利益,有早投入早回报、急功近利的思想,对学校长远投入不够,有短视行为;而校长只有业务管理权,没有财权和人权,导致管理过程中的执行力严重不够,其直接后果是校长的频繁更迭,严重影响了学校的和谐稳定和长远发展。

  首先,通过制定董事会章程和学校章程,明确界定董事会和校长的责权,确立董事会在学校“举办者”的领导者地位和校长在学校“管理者”的地位。董事会是学校的决策机构,制定学校发展规划,以融资、硬件建设和发展相关产业为工作重点,对学校工作实行宏观控制,对重大问题做出决策,但不干预学校的具体事务,以保证校长能按教育教学规律办学。校长是董事会决策的执行者,全面负责学校的教育教学和行政管理工作,赋予人事权和财权,责权统一才能政令畅通。同时实行经费的预算和审计,在预算范围内,各分管校长有经费的支配权限,这样就能将所有权和经营权、决策权和执行权进行适度分离,消除“财务一支笔”的种种弊端,有效化解学校经营管理中公益性和寻利性之间的矛盾冲突,促进学校内部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

  其次,坚持正副校长分工负责制。学院的教学、科研、人事、招生、就业、财务等学校事务均需提交校务委员会讨论,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进行决策,以确保校长决策的科学性、民主性,防止家长制和一言堂现象,从制度上将正副校长的职权范围加以明确界定,既能调动各校长的积极性又能落实责任制,实现责权的有效制衡。

  第三,实行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的两权分立。构建具有民主性、学术性的内部管理机制,避免行政权力对学术权力的干预和学术权力的行政化倾向,促进民办高校运营管理的民主参与度,保障学术权力,充分保证学术自由和学术自治。

  2.加强院级班子领导能力建设。目前我国民办高校的高层管理队伍,部分是公办院校退休的管理者,更有很大部分是高校出资者的家族成员,缺乏对于高等教育、民办教育和职业教育规律的深入了解;部分领导者的学习能力、协调沟通能力欠缺,有着各自为政的打工心态,缺少主人翁责任感,近年来,因为内部管理问题导致的民办高校陷入生存危局的例子已经屡见不鲜。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转型、产业结构的调整,高等教育资源相对充足,人们对高等教育的选择更为理性。因此,高等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对校领导的基本能力要求也发生了相应变化。一是提高校领导的素质,必须具有先进的教育思想、办学理念,思想解放,能够倡导学术自由和学术自治;二是转变现代大学的管理理念,尊重教育规律,提高管理水平和治校能力,擅于经营大学;三是提高校领导的领导能力,增强对学校战略规划、资源整合和科学决策的能力,把学院的发展重心放到内涵建设上来,把工作重点放到强化办学特色、全面提升教学质量上来,确保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真正把教学质量当作学校发展的生命线。

  3.强化内部管理。民办院校很多制度成为摆设、流于形式。要想做到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强内部管理,建立起精干高效、运营科学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充分挖掘自身在管理上的潜力,实现办学的高效益、高效率。

  首先,加强学校制度建设。完善管理制度,按章办事,规范运作,坚持在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强化民主监督、增强学校管理的透明度和公正性,落实制度管理,避免“人治”现象,提高执行力和管理效率。

  其次,确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高校的中心工作是教学工作,主体是教师,只有重视教师,充分发挥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学校的发展才有希望。一是搭建教师实现自我的平台,营造大学的学术氛围和进行科学研究的环境。建立畅通的沟通渠道,培养教师的归属感,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他们的创造性;二是管理人员要有强烈的服务意识。理解教师,尊重教师,服务于教师,使他们有稳定感、安全感、自豪感,激发他们的事业心、使命感。

  第三,实行岗位责任制。一是规划人力资源,合理设置机构,科学设立岗位,不养闲人;二是建立亲属回避制度。董事会及各级领导不安排亲戚朋友进学校,决策机构组成人员、人事和财务管理部门负责人更要实行亲属回避制度。三是实行真正的岗位聘任制,责权利相统一。公开、公平、公正地竞聘岗位,使能者有其位,庸者无其岗。明确岗位职责与权利,逐级问责,确保责任到人,人人忠于职守,下级服从上级。

  第四,建立科学的人才选拔机制。提拔任用干部不仅要

  求学历、资历、能力,更要注重综合素质和思想品质,要规范选拔程序,严格按部门意见、人事考察、分管校长意见、校长办公会研究的任用程序,校级领导成员对拟提拔人员实行一票否决制。最后,要避免人事任免过程中的任人唯亲、排除异己等非正常现象,营造健康、积极、公平的竞争氛围和人事任免机制。

  第五,建立科学规范的绩效考核体系。绩效考核的战略目标是面向未来,提高教职员工的绩效。一是行政系列应与教师系列分开,采用不同的考核指标和标准,指标必须明确,标准尽可能量化,可操作性强,考核结果能够反映教职工的真实情况;二是考核中及时与被考核对象沟通,指出其优缺点,帮助其成长;三是规范考核程序,不走过场,不搞形式,坚持“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杜绝暗箱操作;四是考核严格实行末位淘汰制,对不能履行岗位职责的坚决予以辞退。

  第六,实行校院(系)两级管理。大多数的院(系)级教学单位有责无权,对于专任教师和学生管理人员在聘用、考核、辞退等方面没有人事建议权,缺乏经费、办事程序复杂,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积极性。因此,推行校院(系)两级管理有利于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与合理利用,提高办学积极性和办学效益,增强办学活力;有利于管理的优化,促进宏观管理和中观管理的确立与实施。

  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教育大计,教师为本。目前,由于很多政策层面的问题,民办高校的师资队伍建设存在诸多困难。要想实现民办高校的可持续发展,建设一支稳定、高素质的师资队伍迫在眉睫。

  首先,学校要制定人才战略规划。根据学校发展目标及专业布局,确定师资需求层次和数量,概算离职率,及时补充并确定补充途径,避免盲目扩充。

  其次,统筹引进高层次人才。一是根据学科建设需要,重点引进学科带头人和中青年骨干教师;二是在引进人才过程中,坚决杜绝人情风、关系网,避免日后的拉帮结派和为以后的改革创新埋下隐患;三是为他们创造良好的生活、工作、科研条件,坚持“事业吸引人、感情留住人”的原则,做到人尽其才。

  第三,科学设计教师培养体系。很多民办高校缺乏人才培养意识,重引进轻培养,不关心教师的专业成长。要建立教师培养培训制度,开展灵活多样的培养培训工作,提高教师素质,使其感受到学校对自己的重视,从而产生对学校的归属感,特别是对事业心强、有发展后劲的中青年教师,更应该提供更多的培训机会,为个人成长创造良好的条件,形成互利、共赢的局面,稳定师资队伍,提升教学水平。

  5.强化办学特色。质量、效益和特色是办学者追求的共同目标,特色出竞争力,质量是生命力,未来的教育竞争必将是特色的竞争和质量的竞争。特色就是优势所在、竞争力所在,有特色的高校才能被社会认可,才有顽强的生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后劲。

  首先,实施“错位”发展战略。选择独立的办学方向,形成独特的教育理念,以公办高校的“弱项”为突破口,将其变为自身的“强项”,办出自己的特色和品牌,取得竞争的成功。

  其次,构建“特色”人才培养模式。一是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瞄准人才市场需求,及时调整专业、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提高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二是实行学分制,全面推进个性化培养。提倡启发式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手段,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和实践过程,鼓励学生追逐兴趣爱好,提高创新创业能力;三是注重学生全面发展。围绕成人成才教育,激发学生潜能,提升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提高综合素质,具有职业迁移能力,不断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第三,增强服务社会能力。民办高校必须适应社会需要,牢固树立主动为社会服务的意识,为国家、社会提供多样化的服务。一是开展有特色的科研,突显人才高地的优势;二是直接为区域经济服务,培养经济社会发展所需的合格人才,赢得社会对学校的支持;三是把服务社会的理念融入课堂和专业,通过课堂教学、课外教育融入到学生的意识行为当中,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四是开展志愿服务,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先进文化,积极参与决策咨询;五是全方位参与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开展辅助教育培训、职业培训、继续教育培训服务。

  三、结束语

  由于我国民办高等教育起步较晚,发展时间较短,在法律法规的保障、机制的完善、管理的规范等方面与国外民办高等教育还有很大差距,民办高校要加强自律、提升内涵,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指导,加大扶持力度,提升民办高等教育的社会认可度,确保民办高等教育步入健康、快速发展的轨道;通过内因与外因的结合,内部机制与外部环境的共同作用,使我国的民办高校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62346.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