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教育论文 > 教育教学 > 当代美国早期保育与教育发展趋势及其启示

当代美国早期保育与教育发展趋势及其启示

日期:2023-01-06 阅读量:0 所属栏目:教育教学


  【摘要】随着全球化竞争的加剧,美国社会对早期保育与教育项目的期待不断更新和提升,美国传统的幼教价值观和幼教系统受到了挑战。美国早期教育领域未来的发展趋势是:在促进儿童发展适宜性实践的框架里定义和提升儿童学业成就;在保持早期教育独特性的前提下与初等教育有效合作:在提升早期教育质量中促进儿童学习机会的公平。借鉴美国的经验,我国学前教育的发展要注意通过对话保持社会期待和儿童适宜发展间的平衡;将树立现代儿童观作为首要任务:把提升教师专业水平作为合理回应社会期待的关键。


  【关键词】社会期待;美国早期保育与教育;儿童发展;学业成就


  【中图分类号】G6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604(2012)03-0040-05


  近年来,“入学准备”“早期学习标准”“学业成就差距”等成了美国早期教育领域频繁出现的词汇。这些词汇的频繁出现反映了当今美国社会对早期保育和教育的新的期待。新的期待向美国传统的幼教价值观和幼教系统提出了哪些挑战?在应对这些挑战的过程中,美国早期教育领域坚持了什么?又在哪些方面做出了调整?未来发展趋势如何?本文拟对这些问题进行梳理和分析,并借鉴美国的经验对我国的学前教育发展作一些讨论。


  一、当代美国社会对早期保育与教育的主要期待


  1.缩小社会分层造成的儿童学业成就差距


  20世纪六十年代,不同种族、经济地位儿童间的学业成就差距引起了美国社会的广泛关注。政府开始出资举办针对处境不利儿童的早期干预项目,逐渐承担起发展早期教育的相关职责。2001年,《不让一个孩子落伍》法案(NoChildLeftBehind)颁布,美国政府开始通过问责制来督促学校解决长期存在的不同种族、经济地位儿童间的学业成就差距问题。问责制包括建立阅读和数学学习标准,考评每所公立学校三至八年级学生的达标情况。如果学校达不到年度进步指标,就面临整改甚至关停。这种压力不知不觉传递到了学前教育。美国政府非常坚定地认为,早期教育是缩小儿童将来学业成就出现巨大差距的起点。2010年3月,奥巴马政府公布的《不让一个孩子落伍》修订蓝图更是将早期教育纳入“出生一大学一职业”日程表,计划增加幼儿的学习时间,包括延长在园时间,增加课后项目、暑期项目,等等。


  2.提升未来劳动力素质以应对日益激烈的全球化竞争


  1983年,美国教育部发布了题为《国家处在风险中》(ANationatRisk)的报告,报告明确指出,“日益加剧的平庸正在侵蚀我们社会的教育基础,威胁着我们国家和人民的未来”。这份报告影响力很大,美国商界开始积极、大力支持教育改革,希望培养出高素质的劳动力以保持美国在全球化竞争中的地位。“教育强国”成为推动美国中小学教育改革的主要动力。


  奥巴马在2011年1月的国情咨文中指出:“这是我们这代人的史普尼克时刻①,只有像中国、印度那样更早、更长时间地教育儿童,才能在当今世界拥有竞争力。”


  3.开发儿童早期发展潜力,让儿童为学业成功做好准备


  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兴起了一系列主要针对经济地位处境不利幼儿的早期干预项目及追踪研究,在改善儿童发展状况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美国公众对早期保育和教育的定位从为工作的家长提供托幼服务逐渐转变为确保儿童做好必需的入学准备。1994年,《2000年目标:美国教育法》正式将“做好入学准备”列为早期教育十分重要的教育目标,此后,“入学准备”在美国国家层面成为了“早期保育与教育”的同义词。


  自上而下、集中贯彻的教育改革和各类早期学习方面的研究对美国传统的自然主义育儿观念产生了冲击。近期的研究显示,美国有越来越多的幼儿家长表现出对前学业能力的关注,这种关注在低收入家长和教育水平偏低的家长身上尤其明显。m2011年初,华裔教授蔡美儿出版了《虎妈战歌》一书,在美国引起了不小的轰动,虽说不少人对书中严厉的“中国式”教育提出了批评和质疑,但举国热议一本家庭教育读物本身,恰恰反映出当代美国人日益萌发的危机感和对下一代学业成功的日益关注。


  二、社会期待之下的美国早期保育与教育的复杂变化


  1.学前班的普及和演变――在内容和学时上向小学一年级靠拢


  学前班教育在美国专指5岁或6岁儿童在读小学一年级前所接受的一年学前教育,它不是义务教育,但几乎所有适龄的美国儿童都会接受这一阶段的教育。“在被纳入公立教育系统的初期。学前班在理念、目标、教育方法上还保持着自己的独立性,与小学其他年级有着明显的不同。”到了20世纪八十年代末,由于社会、政治和现实的压力,学前班教育的重心从过去关注社会情感发展,转变为强调学业能力尤其是早期读写、数学、科学学科的学习能力。为此,全美幼教协会于1996年发布了《好的学前班课堂的十个标志》的声明,呼吁建立发展适宜性学前班教育的政策,并指出,“学前班为小学做好准备并不意味着用学业来代替游戏时间,也不意味着要求儿童掌握一年级的学习技能或者用标准化的测试来评估儿童的成功。”然而,美国公众对学前班儿童学业能力的期待依然不断提升,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原来学前班儿童的学习内容不断被小学一年级的学习内容所取代。


  在学时安排上,美国学前班也不断地与小学趋同,全日制的学前班(一般为6小时)数量不断增加。20世纪七十年代,还只有10%的学前班儿童参加全天的学习活动,到了2008年这一比率上升到近60%。比如俄克拉何马州、路易斯安那州等一些州已经开始明令下属学区必须提供全日制的学前班教育服务。政策制定者认为,全日制将使教师有更多的时间来满足儿童的学习需求,进而提升儿童的学业成就。虽然对于“全日制学前班的教育效果是否优于半日制学前班”仍存有争议,但是“提供全日制的学前班教育已成为一种趋势”。


  2.早期学习标准的广泛建立――对语言和认知领域内容的偏重


  历史上,美国早期保育与教育领域并没有关于儿童学习预期的标准,儿童应该学什么通常是由他们的兴趣决定的。问责制的出台使这一传统受到了空前的挑战。2002年,小布什政府启动了“良好开端,聪明成长”(GoodStartGrowSmart)行动,要求各州在语言和读写方面“自觉地建立早期学习标准”,作为获得“儿童保育发展专款”的条件。至此,一场由政府推动的自上而下的早期教育标准化运动拉开了帷幕,到2008年,美国50个州及哥伦比亚特区全部制定了早期儿童学习和发展标准,清晰地描述了在进入学前班之前儿童应该学什么、教师应该教什么。


  早期学习标准的支持者认为,儿童学习和发展标准的出台有助于增强早期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而另一些学者则指出,早期学习标准将教育的起点从儿童转向了内容,一些教师因此开展了互相割裂的学科教育。此外,由于建立早期学习标准的动因之一是要让学前班至小学12年级(下文简称K-12)的学习标准保持连贯,而K-12学习标准特别强调语文和数学这两门科目,因此,美国各州早期学习标准整体上也明显偏重语言和认知领域。2006年,有研究者对美国46个州的学习标准进行分析后发现,各州标准都包含了语言和认知领域,涉及这两个领域的内容远远多于涉及身体健康、社会情感、入学品质领域的内容。有些州的早期学习标准,指向认知和常识或语言领域的内容甚至占到了总内容的70%以上。


  3.对儿童发展结果的标准化评估――将测试引入早期儿童教育


  随着美国公共财政对早期教育项目投入的不断增加,政策制定者越来越关注儿童学业和发展结果。联邦政府和一些州政府已经或正在针对幼儿开展标准化测试评估。但美国早期教育领域专家对此则大多持谨慎态度,一方面,他们认为幼儿不适合参加测试;另一方面,他们觉得早期儿童正经历着人生头八年的巨大变化,一次或几次测试结果说明不了什么问题。


  以美国规模最大的幼儿标准化测试“提前开端全国报告系统”(NationalReportingSystem)为例。2003年秋季,美国健康与公共服务部要求“提前开端计划”项目建立全国报告系统,对参与项目的儿童每年开展两次(一年期项目开始和结束时)标准化测试,测试项目涉及字母、词汇、计算能力等与学前班教学相关的内容。由于全国报告系统只考察与学前班教学相关的学业内容,一些从事“提前开端计划”项目的教师开始“为测验而教”,但这一报告系统在250余名研究者的抗议中很快又被废止了。


  三、美国早期保育与教育在坚持与调整中呈现出的发展趋势


  新的社会期待对美国早期教育而言,是机遇也是挑战,美国早期教育一度面临“学业成就”还是“发展适宜”“游戏本位”还是“学科本位”“非正规教育”还是“学校教育”的艰难抉择。而今,美国早期教育界开始打破二元论,尝试在保持早期教育核心价值和独特性的同时,积极回应新的社会需求和期待。


  1.在促进儿童发展适宜性实践的框架里定义和提升儿童学业成就


  “提升学业成就”是美国社会对早期教育各种期待的聚焦点。从政策制定者的角度看,提升学业成就主要意味着儿童读写、数学知识的增加及其成绩的提高。这种对“学业成就”的定位向美国早期教育传统价值观提出了挑战,1986年,全美幼教协会公布《早期儿童项目的发展适宜性实践――为零至八岁儿童服务》(以下简称《发展适宜性实践》),提出了尊重幼儿兴趣、以游戏为主要活动、回应不同儿童的发展速度和需求、重视儿童个性的发展等一系列价值观。为了坚持一些传统价值观,《发展适宜性实践》于2009年进行了修订,关于“提升学业成就”,它是这样描述的:“即使是婴儿和学步儿,也已经开始通过游戏、关系、非正式的机会来发展一些学科的基础能力和初期形式(比如前读写能力)了,如果学业被理解为这种基础能力和知识,那么学业就是发展适宜性实践的一个重要部分。但是,当把‘学业’狭义地界定为脱离情境来教授的一系列具体的知识和能力时,这种学业显然不是适宜幼儿的活动。”可以看出,修订后的《发展适宜性实践》对于“学业”的定义非常微妙,但有一点很明确,那就是以尊重幼儿学习和发展的特点作为“学业”合法存在的前提,也即“儿童发展”优先于“学科知识学习”,这也显示出美国早期保育与教育领域对于传统价值观的坚持。


  2.在保持早期教育独特性的前提下与初等教育有效合作


  从“入学准备”角度探讨早期教育,有助于为早期教育争取更多的公众支持和财政投入。但纳入“入学准备”的框架后,早期教育不得不面对以下问题:如何保持自身独特性和独立价值?如何与初等教育有效合作及衔接?早期教育具有不同于其他年龄段教育的独特内涵,比如保教结合、寓教于乐、与家庭密切合作等。一味强调“入学准备”价值而忽略其独特性,早期教育最终会被小学教育重塑甚至吞并。然而,美国早期教育系统与初等教育系统的交集不断增大又是不争的事实。根据2010年的统计数据,已有40个州开展了先学前班项目。这些项目大多是在公立学校系统内开展的,未来美国将有更多的3~4岁幼儿在公立小学中接受早期教育和服务。因此,如何建立一个能联合早期教育和初等教育,并让这两方面的优势都得以发挥的教育系统是摆在美国早教领域面前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庆幸的是,一些研究者已经开始了这方面的探索。比如,“提前开端计划”之父齐格勒(zigler)等学者建立的二十一世纪学校就是很受关注的一种模式。该模式依托公立学校为从出生到12岁的儿童提供连续和综合的服务。二十一世纪学校有三个主要目标。第一是提供高质量的保育和在入学前提供发展适宜的学前经验:第二是促进家长投入,因为家长投入可以促使儿童在校表现更好;第三是为家长提供身心健康、营养教育等方面的服务,这种服务可以改善家庭功能,最终会反映到儿童的学习进步上。这种“全儿童”的教育服务模式有利于儿童做好入学准备,也为早期教育和初等教育的有效合作提供了新的思路。


  3.在提升早期教育质量中促进儿童学习机会的公平


  实现教育公平、促进社会阶层流动是当今美国社会对教育的一个重要期待。制定学习标准、依据测试成绩奖惩学校,显然不是解决教育公平问题的最佳策略。如何持续有效地提高早期教育质量,特别是改善那些处境不利儿童接受的早期教育质量才是增加儿童学习机会、促进教育公平、发挥学前教育积极价值的真正关键。早期教育只有达到一定质量才有可能产生积极的效果,质量越高产生的积极成效越大。伯纳特(Barnett)比较了一系列不同教育质量的早期教育项目的长期效果差异,发现在减少特殊教育发生率上,卡罗莱纳初学者项目的效果是48%,提前开端项目是28%:在降低留级率上,初学者项目的效果是47%,提前开端项目是30%。初学者项目以高质量著称,提前开端项目虽然开展范围很大,质量却参差不齐。有鉴于此,近年来,美国政府一直致力于提升各类早期项目的质量与水平,通过制定规章、早期教育项目业绩标准等措施以提升早期教育质量,并最终促进教育公平。


  四、对我国学前教育发展的启示


  第一,通过对话保持社会期待和儿童适宜发展间的平衡。来自政府、公众的社会期待是学前教育发展的巨大动力。然而,社会期待是一把双刃剑,它可能引发不适宜儿童发展的教育行为。按照全美幼教协会的思路,理想的早期教育的目标应当在儿童教育的所有利益相关者的持续协商和对话中构建,这些利益相关者包括政府、教师、儿童教育与发展专业人士、家长、社区成员等。虽然他们对早期教育的期待和理解不尽相同,但每种期待和理解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教育实践。只有从儿童本位出发,通过协商对话形成恰当适宜的教育期待,早期教育利益相关者才有可能合作开展有利于儿童发展的适宜的早期教育。


  第二,在中国文化背景下树立现代儿童观。尊重儿童权利、尊重儿童特点的现代儿童观已是美国儿童文化的核心价值观。所以,当政府需求、社会期待与儿童发展产生矛盾或冲突时,美国公众会自觉地进行反思和调整。反观我国,现代儿童观从来没有真正成为我国儿童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引领、启蒙公众树立现代儿童观将是中国学前教育长期和首要的任务。只有现代儿童观成为中国社会和公众的一种思维习惯和核心价值观,学前教育才能走上健康可持续的发展道路,通过科学的早期教育促进儿童发展和社会进步才能得以真正实现。


  第三,将提高教师专业水平作为合理回应社会期待的关键。政府、公众对于学前教育的种种期待,最终要通过师幼间的教育来完成。如何处理公众期待与儿童发展、国家利益与儿童利益的关系,教师有很大的能动性。全美幼教协会为此要求:教师既要为幼儿提供跨领域的综合课程,又要为儿童提供某个领域深度学习的机会;既要对幼儿的学习能力保持高期待,又要意识到儿童需要额外的支持和相应的资源来实现这些期待;既要致力于缩小不同社会经济背景儿童的学业成就差距,又要视每个儿童都是有能力成功的个体……可以看出,这些要求是综合性的,幼儿园教师只有具备了一定的专业能力,才有可能达到这些要求。因此。要想真正实现学前教育的重要价值,满足社会期待并且促进儿童发展,必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值得强调的是,我们更应该为那些处境不利幼儿提供合格的教师,“因为那些处境不利的儿童,更需要专业优秀的教师为他们提供更多的、丰富的、有强度的学习机会,比如说更多的小组活动和一对一互动,帮助他们赶上来”。作者:张瑞瑞,本文来自《东方宝宝(保育与教育)》杂志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jyjx/56386.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