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教育论文 > 教育教学 > 暑期社会实践教学模式探索与思考研究论文(共5篇)

暑期社会实践教学模式探索与思考研究论文(共5篇)

日期:2023-01-06 阅读量:0 所属栏目:教育教学


 

 第1篇:高校暑期社会实践的实效性评估浅析


  一、暑期社会实践实效性评估的概述


  1.实效性评估的着眼点。高校暑期社会实践实效性评估涉及组织设计、实践过程及效果的评价,当前我们着眼于效果评估,即对大学生实践过程与结果做出价值判断,这是最直接、简易的评价方式,可科学、客观地检测活动成效,发现问题,为加强社会实践管理和指导提供客观参考依据。


  2.实效性评估的原则。一是科学性原则,在采取不同的评估方式的同时也要评估学生实践的方方面面;二是实践性原则,根据不容学校、不同专业实际情况进行评估;三是有效性原则,评估要真实、客观,保证有效性。


  3.实效性评估的维度。一是对实践内容评估,包括选题价值、活动策划方案、活动资料或设备准备、与实践单位的联系情况、实践过程与结果等;二是实践效果评估,包括实践者实践能力、实践成果质量、实践积极影响及相关者评价等;三是对创新性评估,包括对专业课程的对接程度、与科研项目相结合等。


  4.实效性评估的指标。从组织者角度,主要评估指标有项目参与度、资源利用度、活动实效性等;从实践者角度,主要评估指标有参与动机、实践态度、付出努力、行为倾向等;从评估者角度,主要包括实践选题的意义、实践成果的丰富性与真实性以及实践成果的价值等。


  二、暑期社会实践实效性评估存在的问题


  1.评估目的功利化。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评估目带有功利化色彩,在实践过程中却重结果轻过程,有学生认为评估是以实践材料的丰富度为标准,将实践报告变着花样吸引评估者眼球,该误区使大学生在实践中重形式轻实效,削弱社会实践育人作用。


  2.评估方式形式化。暑期社会实践成果丰富多样,难以找到统一衡量标准,如,实践成果除调研日志、实践报告、调查报告及学术论文等纸质版形式外,还包括媒体参与、微信平台、微博转播、VCR以及PPT展示等抽象形式;此外,评估方式流于形式化,无针对性。


  3.评估结果难信服。一方面实践成果的真伪性难以鉴别。因高校实践课题涵盖面广,实践地点分散,信息量大,评估者无法对真伪性进行甄别,一些学生利用评估漏洞投机取巧;其次,因性质不同,实践效果会有立时性与滞后性区别,导致有些同学付出努力却徒劳无功,有些走马观花却受嘉奖,一定程度上挫伤学生积极性。此外,评估结果受评估者主观因素影响。


  三、完善暑期社会实践的实效性评估的建议与措施


  1.制定科学的评估标准。一是对评估标准中形式化的硬性标准进行整改;二是对公益性活动或定期进行实践活动,可采取随机或定时抽样的测评结果作为评估的依据;三是对具有滞后性效果的实践活动,可采取阶段性测评,不因前期实践状况予以否定。


  2.开展实践全过程、全方位评估。一方面,对活动准备阶段、开展阶段以及活动效果进行全方位评估。准备阶段对选题价值、活动方案、资料准备、与实践单位联系情况及出行安全保障进行评估;活动开展阶段对实践能力、团队的团结协调能力、交际能力及创新能力进行精细化测评;活动总结阶段,采取科学的标准对形式各异的实践成果进行评估。


  另一方面,对实践活动进行全方位评估,包括实践与专业、科研的对接程度,不仅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更要提高层次、加大挑战力度,使实践活动深入开展。


  3.加强完善评估激励保障机制。首先,高校给予实践政策上与物质上支持,并客观评估实践成果,奖惩有度。如,在经费投入上,以实践成果为标准,免去经济上后顾之忧;在成果表彰方面,奖励成效丰厚的团队或个人,肯定其成果,激发实践积极性。


  其次,高校给予环境保障,为大学生提供长期、稳定、可靠的实践基地。实践基地的建设可分专业、分类别,根据本校实际合理规划基地的规模和速度,并选取实践基地“试验田”,为社会实践提供优秀范本。


  4.建立健全评估监督机制。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实践过程中总会出现浑水摸鱼的现象,造成人财物的浪费,影响实践效果。建立健全评估监督机制,首先对过程评估,如确保实践活动可操作性、资料真实性、经费利用等;其次对成果评估,除监督外,还可借助网络凭条、媒体等媒介公开监督,实现评估公正化、透明化。


  总之,要制定合理的评估标准、开展全过程全方位的评估,建立健全激励、监督机制,将提高实践的实效性。对高校暑期社会实践的实效性评估对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高校乃至整个社会要承担起该担负的责任,形成合力,保障暑期社会实践的实效性。


  作者:谷月

  第2篇:对高校思政课教师暑期社会实践的探索与思考


  为贯彻落实好中宣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教社科〔2008〕5号)等文件精神,不断丰富和完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培养培训的方式和途径,从09年起,我校坚持组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教育,取得了丰硕成果,亦从中引发出思考。


  1我校开展思政课教师暑期社会实践的主要特色


  2.1以红色资源参观考察为主线,坚定理想信念教育的出发点


  09年重上“井冈山”,10年追寻党的足迹“上海一大”,11年沐浴“延安精神”,12年不忘抗战入“滇西”,13年弘扬“西柏坡”精神,14年走复兴之路进北京,15年感受改革开放看广东,16年考察西昌彝族地区改革开放后的发展现状。这一系列围绕红色资源参观考察活动,旨在帮助教师不断深化思想认识、坚定政治信念。


  2.2以多种形式激发热情,促进深化体验


  在考察中,坚持突出激发老师们热情、促进深化体验。10年华西村聆听吴仁宝的报告并走访村民、在浦东新区开展现场调查;11年在黄河壶口高歌《保卫黄河》、在“七大”旧址中央大礼堂内宣誓明志;12年“滇西”为抗战捐躯将士进献了花圈并走访了两位抗战老兵;13年在西柏坡现场学习胡锦涛在西柏坡讲话并全体宣誓;14年到北大交流听讲座;15年走进深圳第一村——南岭村;16年进入彝族博物馆和彝民家中。通过现场主动参与、行思结合,及时消化,起到了事半功倍的好效果,改变被动参与。


  2.3以高度重视造氛围,领导亲自参与


  每次出发前,学校分管领导均出席社会实践出征仪式并授旗。13年、14年校党委副书记贾璋炜随队,这不仅无声强化了社会实践的严肃认真,更体现了关心教师在实践中的生活、掌控了实践中的实情,并鼓舞了教师们的干劲。因为领导重视,每次实践都精心筹划组织,设有领队、组长、副组长、财经组、后勤组、摄像组、资料组、新闻组等,做到分工具体、职责明确、分工协作,极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强化了团队意识和团结与服从。


  2.4以宣传报道促影响,全校分享延伸教育


  从11年起,新闻报道组及时把社会实践中的活动感受传回学校网站专题宣传报道。实践结束后,组织专题汇报会,展出图片展板,每位教师要提交社会实践报告,14年还汇编成教师社会实践报告册,使实践中的点点滴滴都汇集起来,让全校师生分享感受,拓宽了社会实践活动教育的空间,增强其影响力,也使参与实践的老师们置于大家的监督之中。


  2我校思政课教师暑期社会实践的主要成果


  2.1拓宽了教师的视野


  社会实践让老师们走出去,身临其境,现场感受,耳闻目睹,深入直观地了解了当今中国一些地区发展的现实和改革开放的成就,丰富了感性认识,深化了理性认识。改变了过去照本宣科,脱离实际,机械教条,案例贫乏,内容单调,与时代脱节,缺乏现实感和时代感等的枯燥说教现象,大大增强了教学效果。


  2.2坚定了教师的信念


  通过实践,眼观脑思,对国情、对历史与现状、对发展成果与巨大变化有了直感,而更深刻地理解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的科学论断,思想上有了一个从理论上接受到实践中“真信”的发展过程。老师们把“真信”转化为“真教”,改变了过去教学底气不足、讲课不能理直气壮的枯燥说教现象。


  2.3收集了丰富教学资料,提高了教学能力


  要让学生真正喜爱思政课,就必须理论联系实际,用生动、真实的事例来诠释理论。社会实践帮助思政课教师们深入社会体验生活、积累丰富的原始教学材料。当我们在课堂讲抗战老兵给我们讲的故事与感受、放大上海与深圳壮丽的录像等时,学生那种专注与激动只有现场才能感受到多么强烈与震撼。


  2.4提高了教师教学的积极性


  紧张、有序、充实的参观考察活动,增添了我的自豪感、成就感和幸福感,也不断地冲击着我们的脑海,不断产生某个知识点更佳教学方案的灵感,老师们对课程精髓的领悟提升了、对课程把握提高了、驾驭课程的素材丰富了,便对课程有了更大的兴趣与热忱,大大提高了思政课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2.5促进教师相互了解,增强了团队的凝聚力


  从管理心理学角度看“团队使人们工作得更有效率,对工作和组织有更高的满意”。社会实践把大家凝聚在一块朝夕相处,为一个共同的目标、既分工又协作,对于一个共同的话题既碰撞又认同,生活中彼此关心帮助,实践中增加了了解,增强了友谊,全院的团队精神进一步彰显增强。改变了过去“各自为教”,相互之间的交流和协作较少,特跨教研室老师间交流不多的松散状况。


  2.6正在逐步成长的宣传服务队


  “绵阳师范学院马列主义学院教师暑期社会实践队”的旗帜伴随着我们行进的步伐,在异地它乡让更多的人对绵阳、绵阳师范学院有了映像。在实践调查中,我们开展过慰问活动,在交流中宣传党的方针政策,解答企业、个体户发展中遇到的困惑性问题,给集体经济发展出谋划策,着实发挥了宣传服务作用。


  3对改进思政课教师社会实践的思考


  3.1强化暑期社会实践的顶层设计


  思政课教师社会实践,不同于观光、游览和休闲活动,它有着明确的教育意义与针对性,其内容安排应遵循教育性、科学性、实践性、学术性原则,应体现课程教学目标要求、大学生成长成才的诉求、思政课教师提高发展的需要。社会实践不是短期行为,是一个长期系统性的工程,需要科学合理的顶层设计,才能避免内容重复,线路设计不合理等问题。


  3.2注重每次实践活动设计的目的性、现场活动开展的合理性


  社会实践是思政课教师成长的重要环节,要防止简单的走走过场而流于形式。成功的社会实践必须明确开展的目的、价值定位和活动的合理性,从实践与课程结合、内容与社会发展现状结合、触动与转变结合、矛盾与趋势结合、提升与思考结合、教学与科研结合,否则会困惑于实践的方式、线路、吃住行等问题,甚至于使实践活动千篇一律,缺乏特色。


  3.3注重考察主题的多样性


  如何确立思政课老师社会实践的主题以及由此真正体现它的实效性的确是个难点,我校曾连续几年围绕红色这一主题开展,随着活动的推进,单调性与组织难度愈来愈突出,囫囵于误区,似乎只有红色主题才鲜明。江泽民曾反复强调:“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的动力”。思政课教师社会实践亦需与时俱进、勇于创新,多角度去把握实践主题。实际上思政课包含着丰富的内容,其内涵远远超出了人们的传统理解,需要实践主题多样化。比如到改革开放前沿地区,深入考察改革开放取得的巨大成就,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内涵;到贫困落后地区调查研究,深入了解社情民意,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到少数名族地区感受民俗风情和文化底蕴,体验少数名族日新月异的变化;到风景名胜点感受祖国壮丽河山和灿烂历史文化,促爱国之激情、壮振兴中华之志等等。


  3.4注重实践活动形式多样化


  暑期社会实践是主要形式,便于统一安排管理、突出重点,但不是唯一形式,可以拓展。比如独立实践,在学期中教师申报集中一定时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专题性社会实践,专题可以是调研、资料收集、学习提升、当志愿者、义工、宣讲等;比如分批实践,根据老师的兴趣、特长、忙闲等分组分时间段实践;比如专门化实践,从教师结构规划要求出发,可设计锻炼实践、服务实践、研究实践等,突出重点实践内容与目标。


  3.5完善社会实践的考核制度


  思政课教师社会实践是十分必要的,是思政课教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要促使教师开展好社会实践活动,应建立社会实践考核制度,通过制度确保每个教师的持续参与,同时突出参与的质量与效果。考核制度重点对出勤、完成质量、表现、结果进行考核,明确奖惩措施。


  作者:李虹

  第3篇:管理学院赴桂林草坪回族乡暑期社会实践报告


  一、草坪回族乡概况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雁山区草坪回族乡,距离著名旅游景点桂林市区仅37km,极具地理优势,位于12.5km漓江风景线内,就如一颗明珠点缀在漓江河畔。该地区作为广西境内唯一的回族乡,位于桂林市重点打造的漓江“动感东线”旅游带核心区域,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人文、资源优势。该地区旅游资源极为丰富,既有大自然赐予的奇山、异水、神秘洞穴,又拥有回族人民特殊的民俗风味。此外,冠岩还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具有较高的国际吸引力。


  二、调研目的与调查方法


  为了对当地进行深入了解,抽取当地人口及外来人口和旅游人员数量及特点;对草坪乡的基础设施建设、经济结构和发展情况进行调研;深入居民生活,实事纪录,从而了解当地特有的少数民族风俗文化;到当地相关部门了解政府未来五年对整个草坪回族乡经济规划,并对政府规划图做地理、技术、经济等多层面分析。针对居民的问卷分析,有助于了解本地居民对地区旅游发展的想法。再通过访谈和实地考察,了解了寨子旅游发展过程中的矛盾、冲突以及旅游发展的负面效应。


  从而建议政府和旅游企业应发挥促进旅游发展与协调内部矛盾的主要职能。


  三、草坪回族乡旅游经济发展现状


  草坪回族乡前后引进外资5000多万元,并陆续建成了漓江沿岸冠岩地下河溶洞浏览景区、休闲农庄、云雾山庄等旅游项目。其中冠岩景区、神龙谷森林度假中心每年接待大量游客。大量游客的来到,打破了草坪回族乡原本的封闭传统农业结构,推动地区农业、旅游业、服务业等产业的发展[1]。让曾经道路不畅、电力不通的贫困山乡,通过旅游业的推动,加速了经济发展,地区GDP逐年增加。


  四、草坪回族乡旅游经济存在的问题


  (一)旅游产品类型单一


  调查显示,大多数游客仍以观光为主要目的,与因特色村镇、度假方面和民族风情而来的游客相比,受名山奇洞、河流瀑布、乡村风光吸引的游客占了多数。由此可见,当前该地区的旅游模式仍然以传统观光为主,对于度假旅游、民俗文化的开发有待进一步挖掘,造成游客以短期观光为主,长时间驻留及回头客较少的问题。


  缺乏对旅游产品的深度挖掘与开发,也导致该地的旅游事业发展受阻。通过对当地居民的调查,发现该地村民对于如何发展旅游事业,如何参与到旅游活动之中,从而实现村民收入的增加,也是有些茫然不知所措,不清楚应该如何下手。这也说明当地政府在引导村民旅游扶贫方面所做的工作仍不够。


  (二)民族文化旅游资源薄弱


  旅游对消费者的吸引力中,特色占据了极大的份量。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所在,缺乏文化支撑,则旅游业很难朝向高级阶段进一步迈进。调查显示,在问及“是否清楚草坪乡为回族乡时”,多数游客摇头表示不清楚,折射了该地区旅游宣传不力的问题,未能建立特色旅游形象。此外,草坪回族丁字街的传统圩填文化也未得到良好的保护和发展,甚至在旅游发展建设中流失,造成了文化的流失与断层,无法凸显该地区的民族文化特征,历史文化古迹保存的也不完整。


  (三)旅游行业结构不合理


  草坪回族乡旅游经济中“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配套功能不够完善,要素之间大部分关联度低,没有形成闭合的旅游系统。因旅游行业结构不合理,也给人以该地旅游市场发展不健全、不完善的印象,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游客旅游的积极性。


  (四)旅游收入结构不合理


  有关草坪回族乡旅游业的收入内,景区门票所占比重极高,显示地区旅游收入来源较为单一,尤其是冠岩区更是如此[2]。旅游收入结构不合理,意味着当地居民在充分挖掘旅游市场潜力方面所做的工作依然远远不够,对旅游资源的开发比较粗放和原始,并没有能够充分利用已有的旅游市场,以实现进一步做大做强,这也是该地旅游事业发展裹足不前的原因之一。


  (五)市场竞争激烈


  时至今日,旅游已经成为广大群众所热衷的休闲娱乐活动。如何抓住游客的眼球,吸引游客前来旅游,从而实现当地经济效益的提升,仍是摆在草坪回族乡面前一个突出的问题。尤其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在民族旅游、乡村旅游同质化背景下,如何取得突出重围,在竞争中站稳脚跟,赢得旅游市场的一席之地,是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五、草坪回族乡旅游经济发展对策建议


  (一)全面开发战略


  民族文化生态旅游吸引力的重心不在某个点,而是整个村寨内共同达到的民俗文化氛围.即,村寨内各类民俗所共同构成的有机整体[3]。草坪回族乡应将村寨当成整体旅游产品予以规划,突显旅游资源的组合特征,关注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的互补,实现观赏型旅游类产品和参与性产品的结合,有效开发独具特色的旅游项目。政府在从宏观层面确定草坪回族乡旅游事业的发展方向及战略,从政策层面大力扶持当地旅游项目的发展,继续做大做全旅游文章,合理利用当地的旅游资源,使之能够为群众带来福利。


  (二)以人为本,提升群众参与程度


  草坪回族乡旅游的发展应坚持以“人”为本,其是旅游者的需求站在第一位,其次是旅游人才的培育及当地居民的需求。推动旅游人才策划出更多能满足旅游者需求的旅游项目,同时充分调动当地居民的积极性,由不同角度有效推动地区旅游业的发展。


  要有效地提升旅游效果,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赢,仍需草坪回族乡群众对旅游事业的广泛参与。政府搭建良好的平台,更要发动群众的广泛参与,为当地群众投入参与旅游经营事业创造一定的条件,从而使旅游事业发展真正与群众结合起来,使群众能够从中受益。草坪回族乡群众应充分利用现有的条件与资源来参与旅游经营。无论是家庭式的旅馆、农家乐的餐馆,还是各种特色土特产、旅游导游等等,都需要在政府的引导下顺利开展,从而实现旅游事业的市场化、规范化。


  (三)特色文化制胜,保护自然生态环境


  旅游作为文化现象的一种[4]。草坪回族乡旅游业的发展源自其自身的文化特色。因此,想要进一步强化其旅游文化的深度与含量,应加大挖掘隐性文化要素内容,以适当形式展现出来。


  对城市居民来说,乡村旅游吸引他们的首先是乡村良好的生态环境与自然文化景观。在乡村旅游建设中,在乡村旅游商业化的过程中,应该避免过度商业化的趋势,尽量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确保草坪回族乡是整洁、干净的,是原汁原味的,同时又是充满了民族特色与风味的,是能够与其他地区区分开来的,从而使乡村旅游回归传统与本真。要注重保持原有的乡土特色,保护好该地原本的生态环境,这样才能使游客的满意度大幅提升。


  (四)特色产品制胜战略


  将回族文化当成发展主线,合理开发各类民族文化旅游产品。包括民族风情、节庆等旅游产品;特色食品、民族服饰及工艺品等,以此推动地区产品的生产发展,增加农民收入。通过各类参与性娱乐活动的开发,激发当地居民的创造性,吸引游客参与其中,达到发展和推动地区文化的目的,比方射弩、穿板鞋、抛绣球等传统民俗文化活动。


  乡村旅游近年来十分流行,但也有趋同之势,要避免千篇一律,就要尽量形成自己的特色。要深入发展乡村旅游,应该进一步提升乡村文化品位,可以通过有特色的旅游活动,来形成自身的旅游特色,与其他乡村的旅游活动相区分,形成独一无二的特色。同时将这些项目发展的更加丰富和完善,尽量提升项目的文化品位,使之与当地的乡村文化融合起来,才能真正吸引更多游客的到来。


  (五)混合型的发展模式


  当前的发展中,应以混合型发展模式为主。将资源型与客源型发展模式结合起来。有效运用包括冠岩等极具吸引力的自然资源和草坪回族文化人文资源,并充分借助桂林市与漓江等客源优势,加大宣传力度,推动地区旅游业的良好发展[5]。在确立了混合型发展模式之后,仍需通过传统媒体、网络媒体等渠道来加强旅游宣传。通过大量的旅游宣传,尤其是网络媒体的宣传推广,来提升草坪回族乡的知名度,吸引更多游客前来旅游观光,提升旅游事业所带来的经济收益,实现旅游事业长远发展。


  (六)科学管理战略


  草坪回族乡的开发主体包括:地方政府、旅游开发商、村寨村民及第四方组织(包括旅游协会、非政府组织、学者等)。主体间和主体内部有着复杂的关系,尤其是存在经济利益冲突。在这样的环境下,要求能充分协调地方政府、村寨村民和第四方组织的关系,明确各方职责,引进先进管理体系,有效完善旅游业的经营管理。


  六、调查结论与意义


  通过调查,对草坪回族乡旅游经济发展现状进行分析,从发展模式和战略、产品结构、产业结构要素方面,提出促进当地旅游经济发展的对策,并针对旅游者、村寨居民、管理者三方感知分析,了解寨子旅游发展的据点。本次活动有利于大学生了解国情,体察民情,增长才干,也是其将自身价值与祖国命运紧密相连的必由之路[6]。


  作者:黄永胜

  第4篇: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安全之我见


  为了让大学生走出校园,利用暑期时间将教育与实践相结合,每到暑假,各大高校团委组织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数量之多,学生覆盖面之广,持续时间之长,学生独立操作性之强,是高校内其它活动都无法比拟的。然而在这大规模的暑期实践活动风风火火开展的同时,其中的安全隐患却不受学生重视,事故频发。安全开展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是整个确保实践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


  一、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开展现状


  以浙江省某新崛起的独立学院为例,在校学生数目约为9000人,2015年暑期社会实践项目总数就有过百项之多,个别系部光一系便上报队伍30多支。一所新兴的独立学院的开展情况尚已如此,其他成熟高校的开展情况想必更加喜人。然而在喜人的活动开展背后,安全预案缺失、指导教师跟踪不够、活动经费不足等问题都相继引发了一系列的安全隐患。


  二、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1.实践地域广,持续时间长,无法全程跟踪。


  多数高校对于学生暑期实践开展的地域无严格限制,学生可以选择在校园所在地进行,也可以去省外开展。由于暑期实践时间大多要求在五天以上,有些队伍甚至会安排半个月到一个月的实践,多数指导教师因为地域和时间的关系,无法全程陪同学生,了解学生活动开展的细枝末节,这就造成了暑期实践中的安全漏洞。一旦发生事故,在第一时间学生只能自行解决,随后再联系指导教师,因为地域关系,很多指导教师在事后也无法赶到现场。


  2.实践类型多,非专业教师无法胜任指导。


  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类型基于学生本身的兴趣爱好和专业背景,既有人文经济类的,也有建筑设计类的等等。一些对专业知识要求或是危险性比较高的实践活动,必须由专业教师担任,才能预防一些安全隐患的发生。例如某项关于化学类的实践,学生随意填写了一位外语教师作为指导教师,即便教师在场,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发生一些失误,指导教师也无法第一时间洞悉或解决。


  3.经费问题引发安全隐患。


  目前多数高校要求学生先自筹经费开展实践,待实践结束上交材料之后,再根据实践表现给予一定的经费补助。由于事先没有经费或是因为无法预测实践之后究竟能够拿到哪一档次的补助,学生大多手头拮据,出行和住宿都是能省则省,尽可能挑选便宜的交通工具和住宿,并不考虑交通和住宿是否正规,总抱着我们一群人在一起不会有危险的想法。


  4.大学生处理安全突发事件能力薄弱。


  如今的大学生大多为90后的独生子女,娇生惯养,平日学习理论知识较多,实践能力较弱。普通的校园活动对于学生的独立自主能力的要求和活动维持时间都没有暑期社会实践那么高那么长。笔者通过调查问卷了解到,学生在遇到安全事故的第一时间通常会选择拨打110或是打电话向朋友和老师求助,极少有人知道一些基本的急救知识和除了110、120、119之外的相关部门电话。


  三、对于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中存在的安全问题的一些举措。


  1.严格审核项目方案,给师生加压。


  严格审查学生上交的实践方案,充分讨论实践的可行性和必要性,杜绝学生打着实践的旗号跑到省外游玩,必要时候可进行立项答辩。通过答辩的方式既可以给学生施压,也可以给指导教师施压,教师是否对项目进行了悉心指导,还是只是挂名,通过答辩十分容易辨别。在要求学生写好实践日记的同时,省内项目必须要求指导教师亲自跟踪,省外项目要求教师每日电话跟踪,不管任何一种跟踪方式,均需要指导教师完成指教师实践日记,以防指导教师浑水摸鱼。


  2.重新规划实践经费发放制度。


  可在立项答辩之后,根据学生表现,预支一部分经费,如若实践项目如期完成,材料上交齐全,表现良好,可给予剩下的经费,否则剩下的经费由学生自行解决。这样既保证了学生开展实践的基本经费,又可鼓励他们努力认真地完成实践及后期材料。学生了有了基本的经费之后,就可以选择正规而廉价的交通工具和住宿,养成索要发票以便后期报销的习惯。这种方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由于经费拮据而引发的安全隐患。


  3.加强立项后的安全急救知识培训和演练。


  除了进行出征大会,发放安全告知书等仪式之外,可邀请保卫处对学生进行急救知识的普及培训,在理论培训之后,可进行一定的实操来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未完成培训课时和通过实操考核的队员不可参与实践。这种方式可以确保学生在出发前具备一定的急救知识和能力,是一种最有效的预案方式。


  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作为高校覆盖面最广的活动,不仅仅要关心实践活动的形式更需要确保学生安全实践,家长放心让学生实践。否则一有事故在校外发生,责任难以界定,无论对学生、学校、家庭都影响重大。


  作者:徐黎悦等

  第5篇: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模式创新研究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战略主题中明确提出:“要着力提高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社会实践活动能力。”社会实践成为学校培养合格人才的一种有效手段和方法。目前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模式主要有专业实践模式、校企合作模式、勤工助学模式、创业实践模式、暑期社会实践模式等。根据社会需要和学生实际,我们针对暑期社会实践提出了“三步走”社会实践模式。


  一、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模式有很多种:专业实践模式、校企合作模式、勤工助学模式、创业实践模式、社会实践模式等。暑期社会实践模式最常见的即我们通常说的“三下乡”活动。“三下乡”社会实践包括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各高校团组织坚持以“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的原则,组织带领青年学生利用暑期下乡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进一步激发青年学生成长成才,奋发图强。


  在这十几年的时间里,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模式取得了很多成绩,可也存在许多问题。


  (1)高校对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的支持力度不够。高校普遍认为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只是学校为了完成一个任务,并没有真正认识到其对学生的教育意义。高校给予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的经费一般在1000~3000元,要求不少于三个学生,实践时间一周左右。如此少的经费,加之实践时间又比较长,除去交通费用和食宿费用,基本的实践费用就所剩无几,所以大多暑期社会实践并不能真正深入细致地开展,也达不到育人的功能。


  (2)社会对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的认可度不高。人们普遍认为大学生是拿着学校的钱在暑假期间完成学校给的任务,顺便旅游一把。暑期社会实践学生一般会完成一些问卷调查,访谈了解地方的教育、医疗等情况,有的还有教育帮扶、科技扶贫等。但限于人们的普遍认识,这些措施并不能很好地开展。


  (3)学校缺乏相关暑期社会实践的培训。现有的暑期社会实践就是教师带着学生到一个地方完成一些简单的任务。学生在进行暑期社会实践之前并没有得到任何相关的培训,有的甚至不知道暑期社会实践的目的。


  (4)学生对暑期社会实践认识不到位。很多学生认为暑期社会实践就是出去玩,还不用自己花钱,并没有意识到暑期实践中自己需要完成的任务或者获得什么。


  总之,暑期社会实践存在诸多问题,并没有达到提高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目的。


  二、暑期社会实践模式创新


  针对暑期社会实践存在的问题,我们提出暑期“三步走”的社会实践模式。“三步走”即前期准备、中期实施和后期汇报。在“三步走”实践模式下,各院系结合自身的专业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合理运用经费,采用点面结合,集中与分散的方式,鼓励学生以个人或团队的形式进行暑期实践,实践内容涉及志愿服务、社会调查、支教扶贫、科普宣传等。让学生利用假期深入社会基层,了解国情,服务社会,提高实践能力和综合能力。


  1.前期准备


  暑期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深入社会,了解社会,提高社会实践能力,提高综合素质的有效手段。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前期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制订出详细周密的计划,确保实践顺利进行。第一,针对实践内容对参加实践的学生进行培训和指导。第二,与实践单位提前沟通,及时了解实践单位的情况,制订出切实可行的实践方案。第三,实践申报,确立实践课题,选定实践内容,认真填写《大学生社会实践申报表》。第四,做好安全预案,有完善的安全保障体系。第五,组建团队,如果是个人单独实践则比较简单,个人注重形象即可;如果是团队实践则要注意团队形象,包括队旗、队服等。第六,需要做好经费预算。


  2.中期实施


  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实施直接关系到实践目标的实现。因此在实施过程中,我们需要选取相应的指标来对实施过程进行评价。第一,实践活动是否根据实践所申报的主题、所列的计划来实施。第二,实施过程中各团队成员是否密切合作,相互配合,共同完成了实践任务。第三,实践过程中学生是否完成了实践记录。第四,实践过程中指导教师是否全程及时地指导。第五,实践活动是否与学生所学专业密切相关。第六,实践活动的实施保障是否完善。


  3.后期汇报


  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结束之后,需要学生对实践成果进行汇报,以评价实践活动的有效性。首先,实践总结。实践结束,学生将实践内容、实践感悟形成书面文字,对自身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进行自我评价,使学生从实践过程中认识自我,巩固专业知识,完善自我。其次,整理实践资料。有的实践活动涉及问卷调查、数据分析等,学生能否将实践过程中的材料分门别类、系统地整理汇报也是对学生实践能力进行评价的指标之一。最后,实践单位的评价。学生在实践单位进行实践,实践期间效果如何,实践单位应有详细的说明。


  通过“三步走”暑期社会实践模式的实施,学生在实践前期明确了实践目的,得到了培训和指导,为中期的实践实施打下了基础。到实践中期,即实践实施阶段,教师全程参与指导学生完成实践任务,团队积极配合,相互合作,共同完成实践任务。实践后期,学生对实践成果进行汇报,学校根据学生汇报、实践单位评价和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表现对学生进行评价。这样层层递进、环环相扣的实践模式把学生和实践目标紧紧相连,学生每完成一步就离目标近一步,最终实现实践目标。


  三、结论


  暑期社会实践模式是大学生社会实践中的一种普遍模式,在暑期社会实践中,学生根据实践内容巩固和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学校也运用暑期社会实践培养社会需要的综合型人才。但在暑期社会实践中存在诸多的问题,比如,学校、社会不够重视,学生个体意识不强,造成暑期社会实践只是学生、学校为了完成任务而走的形式。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暑期“三步走”的社会实践模式。前期做好相关准备,做到有备无患,让学生明确实践目标,制订实践计划;中期实施计划,达到目标,并做好实践记录,教师在中期全程指导学生完成任务;后期让学生对实践结果进行汇报,学校根据实践单位评价、学生的实践总结和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表现来对学生的实践做出评价。


  作者:陈艳丽等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jyjx/56641.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