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教育论文 > 教育教学 > 中职生职业素养培养途径的创建分析

中职生职业素养培养途径的创建分析

日期:2023-01-06 阅读量:0 所属栏目:教育教学


 一、加强中职生职业素养培养的必要性
  (一)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战后,职业教育的发展经过了知识本位阶段(二战后到上世纪70年代)、能力本位阶段(上世纪70—80年代)、人格本位阶段(上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目前已进入素质本位阶段。随着科技进步和经济全球化,职业教育有了新的要求:职校毕业生不仅仅需要能力的发展,更重要的是职业道德、责任感、诚信、个性品质及创新创优风格和特长的要求。素质本位的职业教育关注的不仅仅是学生的就业问题,更重要的是学生就业后的发展问题、生存问题,这就把能力本位的工具主义和人格本位的人文主义结合起来,这是素质本位区别于其他阶段本位观的关键。
  当前,我们的中等职业教育确立了以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的教育理念,但由于受到传统的教育思想的影响,以及学科式课程与教材的选用,在实际教学中还是以知识传授为主要方式,停留在知识本位阶段,职业素养的培养成分较少。无论是课程改革所提出的“项目式”教学,还是我们所导向的技能大赛,始终突出了能力为本位的思想。很多中职校为了响应地方政府号召,更多体现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虽然都能深入企业和劳动力市场调查,根据需求设置专业,但由于受到课程的开设、教材选用等方面的难度以及少数教师教学观念落后的局限,学生的创新能力、职业态度、职业情感、职业意志、职业道德、职业价值观念、敬业态度等培养受到了很大限制。
  (二)学生求职就业的根本需要
  对于中职毕业生来说,找到就业岗位不是问题,但是,能否找到自己中意的岗位,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用人单位的选人用人标准。世界知名企业都有自己独特的用人理念,如惠普公司的“态度最重要——热忱对待客户,信任和尊重个人,追求卓越的成就与贡献,靠团队精神达到企业的共同目标”;华为公司的“微笑服务理念——十步八齿”;爱立信公司的“大企业做人——一个全面素质的人,除专业技能外,更加强调一个人的价值观、主动性、创造性、与人分享、团队精神和爱心等软素质”;索尼公司的“培养坚忍不拔的工程师——好奇心、执着、灵活性、乐观主义和挑战性、冒险精神”,等等。这些用人理念和招聘条件,涉及专业技能的极少,大部分都是情感、意志、价值观、个性、创造力、进取心、工作方法、为人处世能力、个人道德品质等综合素质方面的要求。
  (三)现代企业制度下生产发展的必然结果
  现代企业制度下对岗位人才要求的期望值越来越高,一方面是因为岗位设置相对较多,特别是生产一线技能型人才岗位较多,对中职毕业生的需求量较大。另一方面由于通讯业发达,人们的信息量极大,作为专业技术人员,随时可以选择不同的岗位,于是出现一边是毕业生在岗位上的厌岗、换岗现象频繁,一边是企业不停地为刚培养成熟的岗位人才不断流动而发愁。企业希望得到的是忠诚岗位职责、熟练岗位操作规程、最大限度提高岗位工作效率的员工。同样,对于一个员工来讲,只有忠诚和敬业,长期在一个岗位上奉献,才能成为能手、熟练工,才能做出业绩,才能得到上司的认可,也才能有提拔和晋升的机会。《一生成就看职商》的作者吴甘霖回首自己从职场惨败者到走上成功之道的过程,在总结比尔·盖茨、李嘉诚、牛根生等著名人物的成功历史后,得到一个宝贵的理念:一个人,能力和专业知识固然重要,但是,在职场要成功,最关键的并不在于他的专业技能,而在于他所具有的职业素养,在于他能否忠诚于企业,能否学会坚持。
  (四)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
  多年来,我们一直重视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在加强学生职业技能训练的前提下,突出对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行为习惯教育,特别是德育历来被列为各级各类教育的重要内容,提出了“育人为本、德育为首”的原则,2004年,制定并下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发[2004]8号),在教学实践中,许多中职学校分别开设了法律基础课、政治经济基础知识、职业道德与就业指导,不少学校还结合自身实际自编了创业教育、企业制度文化、现代礼仪等校本教材,对德育课教学进行了很好的探索。
  但就整体来说,我们目前的德育,特别是学生的职业素养教育还不够全面,无论是教育的内容,还是教学手段、方式方法等还不能很好地解决学生就业后非智力、非技能因素给学生带来的发展后劲不足的问题。比如有关职业责任感、自信心与意志力、职业价值观、自觉自律意识、人际关系处理等,特别是执行力的缺失问题比较严重。从培养途径来说,课堂教学还是主阵地,说教式、空洞化的教学形式很难让学生有一个好的学习效果。
  二、中职生职业素养培养途径
  (一)改革现有的德育课教学模式,加强职业素质培养,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学会做人
  1999年“21世纪教育委员会”的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提出了“教育的四个支柱: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共处”。并坚决重申:教育应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即身心、智力、审美意识、个人责任感、价值观等发展。2005年的《学会做事——全球化中共同学习与工作的价值观》,提出:“学会做事已经不能再像过去一样简单地理解为就是为了某人去从事某一特定的具体工作,不能看作是单纯的传授多少重复不变的实践方法,因为雇主们越来越重视能力方面的要求,能力是每个人特有的混合物,它把通过技术和职业培训获得的严格意义上的资格、社会行为、协作能力、首创精神和冒险精神结合在一起。”新加坡也在职业教育中强调:认真做事,团队合作,勇于创新,诚实待人,顾全大局,不断进取。
  在当前,中职学校的德育课是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和政治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培养职业素养的主渠道。而德育课在教学形式和方法上,都存在空洞说教、就教材而教学的弊端,学生仅仅是片面地对观点、概念的死记,教师缺乏拓宽,更缺乏课堂之外的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学生学得枯燥,没有兴趣。在这种教学方式中,教 师是中心,起主导作用,学生是听者,是“知识容器”,只能被动地听教师讲授。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无法适应职业素养培养的要求。因此要真正体现新课改精神,在职业素养培养中,教师的地位和角色要转换,应该从原来处于教学中心的知识拥有者,转换为学习情境的创设者和组织者;学生应从原来独立地、被动地接受知识转换为主动的、互动的参与者。这样,让学生通过“知晓—理解—行动”这一过程,走向社会、融入生活。
 (二)改革传统的专业课教学,将职业素养的培养融入专业课,让学生在专业学习中学会做人
  专业课教学是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主渠道,当前很多中职学校的专业课教学正处在从知识本位向能力本位过渡阶段,但是由于大部分专业教师教学观念还没有完全转变,虽然我们提倡课程改革好多年了,但是由于少部分教师自身素养不高,缺乏课程研究的能力,以及一些学校在教师成长方面缺乏激励措施,特别是相当一部分职业学校的专业教师缺乏,使得很多专业教师只能疲于应付课堂教学;另一方面,就是作为专业教师对学生成长的自身价值观的影响,部分专业教师认为学生学习专业技能,掌握一技之长,就能够解决其就业问题,至于培养学生的人格、职业道德、职业情感、价值观问题则是德育课教师、班主任的工作,自身就把专业技能与职业素养割裂开来,只“教书”不“育人”。
  所以在专业课教学中,中职学校除了在实训场所设置专业场景,融入企业文化外,专业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更多地把企业的管理理念、经营理念,企业生产线对员工的职业素养要求等融入学生的实训教学计划,比如岗位所要求的职业礼仪、“5S”管理等,把校内实训场所模拟成企业生产车间,把学生的实训过程模拟成产品的生产过程,把学生的实习作品当作企业产品,让学生在技能训练中成为真正的员工。
  (三)加强社团建设,丰富活动课内容,让学生在课外活动中学会做人
  中职学校课外活动的开展,校本课程的开发利用,更利于学生在活动中锻炼自己的能力,拓宽自己的视野,提高自己做事的独立性、合作能力、创新意识。比如我校在每学期开展的《弟子规》教育活动中,不仅要求每位师生能够诵读《弟子规》,各系、各专业还结合系情、专业特点,把《弟子规》的内容演绎成一个个情景剧,让学生在欣赏剧情中感悟《弟子规》的孝道教育、诚信教育。通过在校内建立《弟子规》教育广场,把师生中的好人好事在广场的宣传栏广泛宣传,对其他学生起到榜样示范作用,真正把《弟子规》的教育内涵领悟在心;再比如学校的自编教材《三字经》,通过通俗易懂的三字一句语言,编印成册,每生一本,每个教室张贴,组织学生通过快板书、相声剧等形式表演,让学生熟记并理解,让学生在欣赏剧情中受到教育;通过组织全体学生练习太极拳,每周定期组织集体向社会展示,增强学生团队意识,培养他们的集体荣誉感。诸如此类活动的开展,既提高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又保证了学校思想道德教育体系的长期有效运转,让广大学生在自觉学习中,主动接受忠诚、理想信念、团队合作、乐于奉献的思想素质教育,为学生未来进入企业忠于岗位职责奠定基础。
  (四)深化校企合作,用企业文化引领学生,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会做人
  首先是引企入校,通过企业的订单式培养,把企业的生产线引进校园,让企业在校内建立实训基地和生产车间,把企业的管理制度、育人文化等融入校园,让学生在校内学习实训中接受企业文化教育;其次,依托学校的主干专业兴办校内产业,借鉴企业管理制度和文化建设,让学生在自己的企业中受到制度约束和文化教育。比如,依托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建立面向社会的驾驶培训学校和二级修理厂;依托旅游管理专业,建立面向社会服务的宾馆和餐饮业等。这些校内自办企业,在制度与管理文化建设上,都不同程度借鉴了企业的管理及运营理念,学生在企业中既是学员又是产业工人,既受到学校管理制度的约束,又受到企业文化的熏陶;再次,通过校企合作,大量聘请企业领导和工程技术人员走进课堂,用他们的创业经历、成功就业经验的现身说法,让学生从身边的真人真事中领悟到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如何生存、如何创业,激发学生立志成才的热情和干劲;最后,通过广泛吸收和借鉴,我们把企业的管理制度、企业文化自编成校本教材,把企业的文化教育作为一门课程,进行组织教学,把结合专业和学生实际的文化教育题材,变成有形的符号张贴在实习车间、教室走廊等地方,让学生抬头就能看到,离开还能想着,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企业文化教育。通过校企间的深度合作,在潜意识中让学生了解做一名企业合格员工应具备的职业素养。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jyjx/57824.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