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教育论文 > 教育教学 > 少数民族双语教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能力网络技

少数民族双语教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能力网络技

日期:2023-01-06 阅读量:0 所属栏目:教育教学


 一、模型构建的必要性
  目前,依靠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支持,少数民族地区双语教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能力培训工作水平显著提升,但培训教师数量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能力低、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水平低等“一缺两低”现象仍普遍存在。以新疆为例,少数民族地区双语教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培训存在着覆盖面较窄、培训时长较短、培训内容单一、培训成本较高等问题。
  在培训方式上,目前新疆地区培训主要依靠传统课堂培训实施,存在培训人数、培训时间和培训成本的限制。根据教育部语用司提供的信息,当前新疆地区少数民族教师为144780人,具备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能力的教师为18342人,仅占总数的12.7%。约68.7%的双语教师三年未参加过培训,参加新疆地区以外培训机会更少;三年时间内人均培训时间仅4.19个月。教师接受培训的机会、培训层次和时长很不乐观。
  在培训内容上,目前更多集中在教学法、普通话等内容上,无法使受训教师形成完整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能力。曾煜认为“受传统课程观念及基础教育现有课程体系的影响,教师培训集中围绕国家课程的教学要求展开,不仅不适应教师多样化的学习要求,更不适应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的实际需求。”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以网络为依托的远程教育技术有了长足发展,解决了传统课堂培训的部分不足。但针对少数民族地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能力培训的网络平台仍处于起步阶段,且依然存在培训内容单一、培训体系不够完善等问题。
  基于以上不足,本文尝试构建了一个五位一体的少数民族地区双语教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能力体系,并在此基础上设计了新疆少数民族地区双语教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能力网络培训平台。
  二、少数民族地区双语教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能力网络培训模型构建
  目前,关于“语言能力”的内涵,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理解。1965年,乔姆斯基提出“语言能力”(Linguistic competence),认为语言能力是由原则系统和语言知识体系构成;海姆斯则提出了相对立的“交际能力”,认为交际能力可以理解为对潜在语言知识和能力的运用。迈克尔·康纳尔认为,交际能力包括语言能力、社会语言一社交能力、语言策略(应付能力)能力、话语能力等四个方面。李宇明认为,“讨论公民的语言能力,不能仅仅停留在认字多少、字写得美观与否、背了多少诗词古文这些层面上,还必须考虑语种能力和现代语言技术的应用能力”。杨亦鸣等对教师口语语言能力体系进行了分类与阐述。
  目前,在少数民族地区双语教师的培训中,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能力”内涵的理解比较笼统和模糊,层次感弱,方向性不强。定义语言文字能力体系不能割裂语言知识和语用能力之间的关系,只有把内化的语言知识外化到实际运用中,才能构成完整的语言能力体系。本文认为,完整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能力体系应是一个包括政策法规能力、基础语言能力、教师语言能力、社会语言能力和艺术语言能力五位一体的完整结构:
  对于少数民族地区双语教师,首先应掌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相关的法律法规,其次必须具备基础语言能力,同时还应具备从事教师职业所必需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能力,即教师语言能力。此外,教师作为社会人,应具有在社会交际时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即社会语言能力。教师还应具备适当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艺术表达和艺术欣赏的能力,即艺术语言能力。
  少数民族地区双语教师国家通用文字能力体系的底层是“政策法规能力”。即能准确把握和理解国家政策法规中与语言文字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标准,包括国家颁布的语言文字法律法规、少数民族地区颁布的法律法规,以及其他地区及行业系统颁布的相关语言文字法律法规。
  第二层“基础语言能力”。其核心指公民履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所赋予其学习和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权利的能力,即学习和使用普通话和规范汉字的能力。此外,还包括正确使用标点符号、汉语拼音和数字的能力。
  第三层是“教师语言能力”。教师的职业语言是教师实施教育教学等工作最基本、最常用和最重要的工具。根据教学和教育的不同目的,少数民族地区双语教师应具备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进行课堂教学和校园教育的语言能力。此外,少数民族地区双语教师也应具备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从事与教学、教育相关的其他学校工作语言的能力。这些工作一般包括与全国其他地区教师之间的工作交流、在学校和领导及同事之间的交际,以及对民族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就业指导等。
  第四层是“社会语言能力”。指在社会交际过程中,交际双方为了沟通和交流的需要,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进行交流信息、表达思想、沟通感情的能力。主要包括两大类,第一类为日常社会语言能力,这包括在待客、宴请、打电话等日常社会情境下所应具备的语言能力:第二类为特定社会语言能力,主要是指人们在特定交际场合中,为了达到某种特殊目的时应具备的语言能力。如面试、谈判等特定场合中的语言能力。对于新疆少数民族地区双语教师而言,具备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进行社会交际的语言能力,不仅是提高其自身技能的需要,更是对学生进行“言传身教”,培养学生人格素养。
 顶层是“艺术语言能力”。艺术语言能力处于语言能力体系的最高层,少数民族双语教师应具备适当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进行朗诵、演讲、辩论、播音主持等语言艺术鉴赏和语言艺术表达的能力。艺术语言一般具有极强的审美价值,少数民族地区双语教师可以运用艺术语言来表现和传达自己的审美感受和审美理想,而学生则通过艺术欣赏来获得美感,并满足自己的审美需要,加深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感知,增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学习的效果。
  三、网络培训模型设计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者是学习的主体,教育为学习者提供现实世界的模式,这一模式涉及储存信息的内部系统,而信息是通过人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获得的。学生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而是积极的信息加工者(Bruner.J.S,1962)。这一理论是现代远程教育的基础,对网络培训平台的构建具有重要的意义 。学习者通过网络构建的“现实社会”的模式,依据自身个性进行相应的意义构建,既可以发扬传统教育的精华,又能融合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基于此,构建了少数民族双语教师语言能力培训平台——“新疆双语教师语言能力培训I网”(http://)。
  1.网络平台架构
  本平台基于Windows系统,利用PHP(Hypenext Preprocessor)语言,以MySQL作为后台数据库进行开发,并使用PHP类CMS系统——织梦内容管理系统(DedeCms)进行网站的维护和管理。平台采用B/S结构,学习者在客户端上无须任何专门软件,使用浏览器向Web服务器代理提出请求,服务代理通过中间组件与数据库链接,把请求服务的教学内容以Web页面形式通过浏览器反馈给学习者。
  本培训平台的总体架构可分为五个层面:(1)导航。包括栏目导航、学习内容导航、网站功能导航等;(2)操作界面。操作界面是学习者使用本培训平台进行学习的接口;(3)网站功能。包含使用本培训平台可实现的各项业务功能,如:学习管理、模块管理、系统管理、资源管理等;(4)软件基础架构。包含技术框架、服务引擎等;(5)网络服务。包括平台培训服务的稳定性和数据存储的持久化。
  2.网络平台设计
  本网络平台根据已有模板进行设计,以绿色作为网站的主色调,并且始终保持整体风格的一致。包括结构设计、界面设计、导航设计、交互设计等。
  (1)结构设计。根据培训内容,本平台分平台首页、教学模块、子模块三大层级:
  (2)界面设计。界面设计包括平台首页界面设计、子模块界面设计和具体学习页面界面设计。
  首页界面设计可以清晰地展示知识的结构,引导学生围绕教学目标进行高效地学习。首页展示的各栏目板块使学习者能够迅速把握不同方面的学习内容,充分利用网络平台的特性,减轻学习者的认知负担。本平台对各模块对应栏目的位置、比例等进行分解设计,突出培训内容。
  子模块界面的布局与整个培训模型的布局相协调,每个模块的右侧均有一个导航图和几个与各部分内容相应的导航条。导航图始终采用绿色加框字体显示,和整个网络平台风格一致,同时视觉上产生凸显的效果。
  学习页面的界面展现的形式包含各种图片、表格、动态图像与文字等,赋予其丰富多彩的颜色。学习页面的界面重在加强界面的气氛、增加吸引力、突出重心、提高美感等。
  (3)导航设计。本平台的导航采用汉语和维语双语对照形式展示,方便新疆少数民族地区双语教师的使用。首页各模块导航条设置在页面主体的上方,醒目大方;各模块的右侧还设计了子模块导航,方便在不同类型的学习内容之间切换。
  (4)交互设计。本平台每一项学习内容的末尾均设置了评论框,学习者可以对学习效果进行反馈,也可以提出意见、建议及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根据学习者的反馈,本平台将不断完善培训内容和网站框架。
  3.模块设计
  根据本文建构的少数民族地区双语教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能力体系,结合新疆少数民族地区双语教师的特点,模型设计包括以下六个模块:
  (1)语言文字政策法规模块:着重介绍政府针对少数民族双语教学的各项语言文字政策与规范(如《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语言文字规划纲要》《中国少数民族汉语水平等级考试大纲》等),并通过链接简介其他法规与文件。该模块在结构上通过合理的导航设置进行页面交互,内容上设置包括选择、填空等题型的练习专题,加强学习者对政策法规的掌握。该模块基于“材料驱动”理论,以教学素材输入为主,使学生掌握国家、地方及少数民族相关的语言文字政策法规、宪法及其他法律中语言文字相关的规定。
  (2)基础语言能力模块:包含普通话、标点符号和数字、规范汉字三个子模块。“普通话”子模块介绍普通话发音、汉语拼音规范使用、语音的规范化等;“规范汉字”子模块介绍汉字、现代汉字结构、汉字书写和汉字书法等;“标点符号和数字”子模块介绍标点符号和数字的规范用法。“基础语言能力”模块基于建构主义结构性知识理论进行构建,以文本与图片呈现为主。乔纳森(1999)认为,结构性知识是指规范的、拥有内在逻辑系统的、从多种情境中抽象出来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普通话语音、标点符号、数字等内容属于抽象的、去情境化的结构性知识范畴,在网络平台中应将其文字化、图表化、动态化,通过多媒体手段使抽象概念生动化。
  (3)教师语言能力模块:包括课堂教学语言、校园教育语言、学校工作语言三个子模块。“课堂教学语言”模块介绍导入语、讲授语、过渡语、提问语、总结语等课堂教学过程中所使用的工作语言;“校园教育语言”模块介绍沟通语、说服语、劝导语、启迪语、暗示语、激励语等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及行为规范教育时所使用的工作语言;“学校工作语言”模块介绍进行家访时与学生家庭成员谈话交流,召开家长会议时与学生家长谈话交流,接触领导、同事时与领导、同事谈话交流等教师完成学校工作时使用的语言形式。
  (4)社会语言能力模块:介绍日常社会语言和特定社会语言。包括待客语言、宴请语言等一般社会语言以及面试口语、谈判语言、营销语言等特殊社会语言。
  (5)艺术语言能力模块:介绍艺术语言理论及诵读、演讲、辩论、主持的内涵、类型、技巧等。
  建构主义理论强调情境下学习能让学习者在已有认知结构中的经验同化所学知识,“教师语言能力”、“社会语言能力”和“艺术语言能力”三个模块利用音频、视频、图片进行情境设计,将抽象知识与情境相结合,在交互中实现教学目标。
  (6)语言能力测试模块:提供中国少数民族汉语水平等级考试、中国汉语水平考试(HSK)、普通话水平测试(PSC)等相关考试的培训材料和测试材料,为学习者提供自我检测和考试培训的平台。
  以上六大模块基于建构主义理论进行构建,以学习者为主体,突出个性化的自主学习及以问题为核心的驱动学习,通过学习者与情景的互动,使其能有效加工网络培训模型的信息,提高学习的效率和效果。
  四、结语
  少数民族地区双语教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能力体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主要包括五大子系统,即语言文字政策法规能力、基础语言能力、社会语言能力、教师语言能力和艺术语言能力,我们在此构架基础上设计了新疆少数民族地区双语教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能力网络培训平台。下一步将在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师中对这一平台进行实证检验,将根据检验结果对本平台作进一步修订完善。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jyjx/57898.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