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教育论文 > 其他教育 > 浅谈小学六年级古诗词教学方法

浅谈小学六年级古诗词教学方法

日期:2023-01-12 阅读量:0 所属栏目:其他教育


  古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也是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不学诗,无以言”,“腹有诗书气自华”,“读诗使人灵秀”……诗是最美的语言之花。古诗词则无疑是诗花之海中最瑰丽的一大板块,它以其独特的魅力构成了小学生语文学习中不可分割的一个重要部分。《语文课程标准》更是将古诗词教学、古诗文诵读提升到更高层次,让学生从古诗文博大精深的艺术价值、人文涵养中吸收丰富的民族文化精髓,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培养其语感,积累语言,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学生的精神成长都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

  一、预习――了解背景

  古诗的创作背景包括时代背景、诗人创作此诗的境遇与心态等。古诗深刻的历史文化背景,是传统文化教育的好素材,是小学语文人文性的典型体现。教师在课前让学生通过查询资料了解诗人及其创作背景,可以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并且新课程标准还指出:要利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要在课内外创设各种各样的交际情境,让每个学生无拘无束地进行口语交际。因此处理好这部分教学内容,不仅可以增长历史知识,还能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品质,也能训练学生听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还可以为下一步学习古诗、理解古诗的内容做好准备。例如《登楼》中:‘花近高楼伤客心’一句中的“伤”字,抓住这一个字就能体会到作者把国家灾难和个人情思融合到一起的那种伤感之情,那么整首诗的一个感情基调自然而然的也就出来了。

  二、赏析――体会意境

  赏析古诗词重点在于把握诗中的意象,进而领悟诗歌的意境。意境就是诗人强烈的感情与生动的客观事物交融,从而表现出的一种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诗人创造意境,常用“寓情于景”和“即景生情”的方式,读者领悟诗歌意境也应从景、情两方面去探寻与体味。诗人把抽象的情感寄寓于具体可感的事物之中,这个事物即作者在诗歌中塑造的形象――意象。如:“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诗中的“鹤”这一形象矫健凌厉、顽强奋发、积极向上,具有象征意义,是诗人自身意志的化身。诗人选取在万里晴空之上一鹤排云冲天这一景象,再加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这一高远的情怀,使得画意与诗情相互映衬相得益彰,为我们创造了一种虚实相生、超越时空的景象,使得诗歌的境界开阔疏朗,诗人的情感乐观昂扬,诗歌的格调清峻爽朗。

  三、?b读――还原意境

  诵读是学生贴近语文诗词情境的重要方式,也同样是深入体会诗词内涵的一个过程。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古诗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意境美,这种意境最好的展现方式是诵读。无疑,反复诵读,不仅能帮助我们还原诗的意境,还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如《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这首诗中写到:“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向我们展示了这么一幅画面:一望无际的绿绿的、圆圆的荷叶一张接一张,其间探出的一朵朵粉红色的荷花在阳光的照耀下,显的格外的美丽。多么美丽而富有生命力的风景画啊!在教这首诗时,我们可以先让学生闭目想象,然后自由诵读。这样,学生就很自然的体会到了美、欣赏到了美。

  语感――语文教育之根本。语感好的人,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就会透彻。古诗词词句优美,有的讲究对称,有的讲究平仄,有的讲究压韵,读起来有轻重,有快慢,有起伏,而且每首诗词都有各自不同的节奏停顿和不同的蕴义,读起来朗朗上口,实践证明,诵读古诗文能促使良好语感的形成。

  四、积累――多维拓展

  我国的古典诗文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人文文化资源,有着博大的精神力量。面对如此深厚浩大的经典文化,我们利用比较阅读法设计古诗词课堂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活跃学生的思维,易于学生举一反三,学会思考,学会学习,可将学过的诗词与课内所学诗词作比较,也可将课内学习和课外自由阅读联系起来,让学生尝试用课内学到的审美方法去鉴赏新的作品。特别是小学高年级的古诗词教学中,我们常常会精讲一篇古诗,而会让学生运用精讲古诗所积累的方法更自主地学习同一类型的另一首古诗。在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综合性学习中,让学生搜集整理诗词,以诗集或手抄报的形式交流学习。通过这样的拓展延伸,学生便更加深入地学习古诗,充分感悟古诗词所蕴含的艺术魅力,让学生在饶有兴趣之中夯实了文学素养。小学生正处在记忆的黄金时期和人格形成时期,加强经典诗文的积累会使其终生受益。它可以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

  总之,古诗以它独特的文学形式在我国浩如烟海的优秀文化中一直闪耀着灿烂的光芒。我们语文教师应遵循语文课程标准,遵循学生的身心特点,灵活科学掌握方法,让学生在热爱古诗中去欣赏学习它,加深学生对古诗文的理解感悟能力,提高阅读古诗文和鉴赏古诗词的水平,提升学生的文学品位,使学生真正感受到古诗文的无穷魅力。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qtjy/176701.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