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教育论文 > 师范教育 > 中国免费师范教育的兴起及其意义

中国免费师范教育的兴起及其意义

日期:2023-01-06 阅读量:0 所属栏目:师范教育


  20073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要在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建立相应的制度。目前,教育部直属有6所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西南大学(原西南师范大学)和陕西师范大学。按照师范生免费教育的这一新政策,今后考入这6所大学的师范大学生,不用再交钱读书。20079月,这6所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首批录取新生将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惠及学生大约1.1万人。

 

  1中国师范生免费教育近十几年消亡的原因

 

  一百多年前,中国第一所国立综合性大学京师大学堂的成立标志着师范生免费教育的开始。不得不提的是在《壬戌学制》颁布后,中国原由的封闭式师范教育体制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许多师范学校的办学方向开始朝向综合性,这对师范教育的独立性造成了莫大的冲击。但师范生免费教育仍旧不变。一直到1996年为止师范高等教育实施的还是不收费政策。1997年,高校扩招给师范生免费教育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最终取消。

 

  1.1促使师范教育从免费到收费的原因

 

  1.1.1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高师教育的新挑战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高要求,给高等师范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而这个时候的高等师范教育依旧是专业结构单一、教学内容及方法落后,它所培养的毕业生已经开始不适应社会的需要了。

 

  1.1.2师范院校发展经费的缺乏1997年,高校招生的人数开始大幅度的上升,但政府给予的经济支持却没有相应地增长。而学校实施的政策还是没有改变的,免学费、发放多种奖学金等,这无形之中加速了高校经费的紧张。

 

  当然除了这些原因以外,师资供给关系的变化、师范教育结构的变化等方面也是促进师范教育从免费到收费的因素。

 

  1.2师范生与非师范生的并轨给师范教育带来的冲击2000年,国家规定师范院校普遍实行收费政策,市场竞争、调节机制引入教师教育,这些无形中给师范院校蒙上了商业色彩。而此时师范院校取消了毕业包分配的政策,可以说并轨给师范教育带来的冲击是巨大的,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师范院校的生源质量。

 

  1.2.1“并轨给中国广大家庭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经济压力抛开学校定位、办学特色等不说,并轨最突出的一个特点就是学费的高涨,一个高校学生的学费开始从1996年的2000元到如今的5000元。从一个家庭来看,它不只有教育支出,还有日常支出、医疗费用支出、住房费用支出等等,合算起这些一个普通家庭的经济负担是过重的。

 

  1.2.2落后的地方在并轨体制的冲击下更加落后文化改变命运这是中央的宣传口号,许多成绩优秀但家庭贫苦的学子将它视为改变命运的唯一出路。他们家庭贫困,无法支付高额的学费,于是他们都选择了师范教育。而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的消失,无形中打破了他们的梦想,他们在巨额学费面前无能为力,只能失学。这样就给落后地区的文化教育造成了恶性循环,使落后的地方更加落后。

 

  2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实施中存在的困境

 

  面对师范生免费教育这一利国利民的政策,特别需要我们用辨证的眼光来理性地看待。我个人以为,当前师范生免费教育还存在以下一些实践中的困境:

 

  2.1免费服务与服务义务的关系我国政府在现阶段推出师范生免费教育,其目的大致有三:一是解决贫困学生上学问题。二是提高社会对教师职业的关注度。三是解决当前中西部农村地区师资力量。从实施方案来看,第一个目的是比较容易实现的。但我们不可否认的是,将免费作为前提,许多优秀学生在经济压力下是被迫无奈选择了师范教育的。而提高社会对教师职业的关注度,政策实施本身就在社会上造成了极大的轰动,无意中早就提高了社会对教师职业的关注度。至于最后一个目标,其实在实施开始就已经存在着极大的困难了。若是将这六所大学所有的优秀学生都派往到中西部地区,那么城市师资如何保障?若学生不愿前往,改变行业选择,那么国家和师范学校的经济和人力的付出那不是浪费了吗?

 

  所以,从目前关于服务义务方案来看,除了三年服务农村教育比较明确外,其他的内容都相对模糊,比如户口的迁移、服务农村期间的待遇等等问题都没有明确规定的条款,那么越模糊就越容易让人有空子可钻,出现越多的违规事件就再所难免了。

 QQ截图20160405191057.jpg

  2.2农村教育与城市教育的关系从客观上说,当前的城市教育,尤其是发达地区的城市教育,教师岗位对大学毕业生很有吸引力,这种吸引力还造成中西部学校优秀师资的流失。实施师范生免费教育,并要求师范生毕业后必须义务服务农村教育三年,是为了促进农村发展,提高农村师资力量和水平。有人担心城市教育的师资今后怎么办?

 

  2.3部分免费与教育公平的关系对师范生进行免费教育,可以说这一政策本身也面临着教育公平的考验。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其目的在于发展农村教育,并通过帮助部分贫困学生求学、提高农村教育质量等促进教育公平。那么为何只对教育部直属院校学生实施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同为师范生,不同的制度条款有着明显的不公平;师范生免费教育下培养出来的学生是否有自主选择职业的自由?在条款约束下他们是不是无路可走?

 

  3关于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的几点建议

 

  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的再次出台不免有着缺陷和问题,那么在与社会现实同步发展的过程中制度也在逐步完善。

 

  3.1是否该在地方院校实行免费师范生教育政策首先,从我国教育现状来看,除教育部直属的六所师范大学之外,全国还有90余所同类师范院校。就师范生的总量和基层就业的分布看,地方师范院校是占据了绝大部分的。中央政府把教育部直属的师范大学作为师范生免费教育的试点,可能更多地希望这几所重点师范大学能在培养师范生的院校中发挥示范作用。但我们不能因此而忽略了地方师范院校的发展,因为他们才是师范院校的中坚力量。其次,大部分学生和广大民众认为只对直属师范大学实施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是有悖于教育公平机制的。既然同为师范类学校,就应享受同等政策,不可厚此薄彼。

 

  3.2地方师范院校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的现实意义

 

  3.2.1地方高师院校推行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是促进教育公平发展的有效措施现代教育公平理论认为:教育公平包括入学机会均等、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平等。其重要内涵就是使受教育者在排除先天不足因素的基础上,在教育过程获得平等的教育资源,降低不平等的环境条件对学生的影响因素。前文我们已提到了教育部提出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的3个目的,而地方高师院校是师资人才培养的最大的摇篮,如果在地方高师院校推行该项政策,才能更好地解决区域经济差异,真正达到政策所提出的三点目标,同时对于学生而言又达到了教育机制的公平。

 

  3.2.2地方高师院校推行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是培养高素质师资的现实需要为地方基础教育培养高素质师资,这是地方高师院校发展的历史使命和时代要求。如果地方高师院校的师范生也能享受到这项优惠政策,那么师范生免费教育将会收到更好的社会效果。通过这一政策,吸引更多优秀高中毕业生就读地方高师院校,师范生生源的质量将会明显提高,从而激励地方高师院校的毕业生更多地走向基层、走向农村从事基础教育工作,同时也将促进地方高师院校办学水平。

 

  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的实施是振奋人心的,政策在实施的初期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国家和教育部门若能根据社会发展现状适时修改和完善以促进师范教育的更好发展,定能让教育的全面发展带动国家经济的发展,最终促进国民素质的提高和国家更好发展。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shifanjiaoyu/99543.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