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教育论文 > 文教资料 > “今日中国”艺术打动瑞典

“今日中国”艺术打动瑞典

日期:2023-01-06 阅读量:0 所属栏目:文教资料


  自今年9月26日在瑞典马尔默开幕以来,中国文联、中国驻瑞典大使馆、瑞典南方音乐学会、瑞典韦斯特罗斯市市政厅等主办的2011“今日中国”艺术周在两周的时间里,跨越瑞典南部和中北部地区,共在8个城市举办25场次演出,是瑞典历史上门类最多、规模最大的中国文艺演出,“今日中国”足迹所到之处,几乎总是伴随着这样的感叹、惊呼,激起感知和认识中国艺术、中国文化的强烈兴趣。


  “中国艺术”深留我心


  9月28日晚,中国歌剧舞剧院民族乐团在维克舍市具有400年历史的韦克舍剧院演出后,观众们站立鼓掌久久不散,乐团数次谢幕。几位当地学音乐的学生特意到后台,向中国民乐艺术家们表示:太精彩了,太棒了,非常感谢你们为我们带来这么美妙的音乐。其中一位女孩子说自己被深深打动,几度落泪。


  9月30日,当地时间晚上8点半,韦斯特罗斯市音乐厅,曲终人散已有数分钟,瑞典观众波拉希•布拉姆西仍拉住中国留学生表示自己的激动心情:演出太棒了。他手抚着胸口:“中国艺术深深地留在了我脑里和心里”。当晚的“今日中国”艺术周综艺演出,丰富而精彩的中国民乐、舞蹈、杂技、魔术等节目,同样让波拉希的一千多位观众被中国艺术深深震撼,观众数次起立鼓掌,“Sowanderful!”之声不绝于耳。“如此高水平的演出是无以伦比的!”“今日中国”艺术周韦斯特罗斯市组委会主席、钢琴家帕特里克•雅布隆斯基在接受采访时这样感叹。“如此精彩的演出令人终身难忘,举办这样的活动真是我们的荣幸!”


  每场演出瑞典合作方均采取售票方式,百分之九十以上的观众为瑞典本地民众,“今日中国”艺术周给喜欢中国艺术而未到过中国的瑞典民众提供了一次近距离观赏中国艺术的机会。“我们是第一次进剧院看中国艺术,每个节目都是出乎意料的精彩,这激起了我们对中国的兴趣。”一对马尔默夫妇如是说。


  艺术交流为中瑞友谊再添新彩


  瑞典是西方第一个与新中国建交的国家,61年来,中瑞之间有着特殊的友谊与情感。诚如中国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本次艺术周总策划赵实所说,文学艺术,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文化的重要象征,也是沟通各国人民心灵和情感的重要纽带,艺术交流为中国了解世界,世界了解中国打开了重要的窗口。中瑞建交61年来尤其是近年来,两国关系持续发展,文化友好关系进一步提升,文化艺术交流合作频繁,为进一步增进两国人民的友谊发挥了重要作用。“今日中国”艺术周,就是近年来中国文联倾力推出的民间国际文化交流的艺术盛会,对于展示中国文学艺术繁荣发展的最新成果,展现当代中国开放、发展、自信、和谐的现代形象,具有重要的意义,也必将为共同推进两国艺术领域的对话与交流,共同维护文化的多样性发展,提供新的平台。


  在“今日中国”艺术周期间,除了瑞典文化艺术界人士之外,中国驻瑞典使馆大使兰立俊及夫人,中国驻哥德堡总领事崔惠欣及夫人,瑞典斯科纳省省长皮亚•哈特金、瑞典韦斯特曼兰省省长英格曼•斯科格等政要也参加了“今日中国”艺术周相关活动,并对活动给中瑞交流带来的积极意义给予高度评价。瑞典文化艺术界人士也迫切地表示,希望以“今日中国”艺术周为契机,与中国文艺界有更多更深入的交往。


  配合“今日中国”艺术周在瑞典每一个城市的演出,当地组织者也尽力推波助澜,努力让更多民众对中国艺术产生兴趣。韦斯特曼兰省省报甚至破天荒地在头版头条上面使用了套红汉字标题“韦斯特罗斯中国味”,街上、商场里挂着红灯笼,海报栏里张贴着中国艺术团的各种信息,整个城市弥漫着浓浓的中国文化气息。


  传递中国的情和中国的美


  “今晚的演出配得上瑞典方给我们热情响应和各种赞誉。”在马尔默开幕演出结束后,徐沛东自豪地说,“以舞台的灯光和音响来看,我们几乎是在‘裸演’,但我们高超的技艺还是让观众深受震撼。”因为马尔默音乐厅的演出档期无法调整的原因,艺术团仅仅是演出当天上午才得以进场布置舞台,调试灯光和音响。晚会的节目最终没能在演出之前进行一次合排,很多演员仅得以走上舞台找了找位置,但凭着中国艺术家技艺的精湛,演出依然赢得满堂彩。


  “‘花常好,月常圆,人长久’,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生命的美好与精彩、幸福与圆满,一曲民乐合奏《花好月圆》送给瑞典的朋友们。”每次综艺演出开场,主持人经纬都如此热情地向瑞典观众介绍,揭示了整个艺术周节目的主调,也向瑞典民众传递中国的浓浓情意。本次艺术周的节目多选取了中国艺术中反映美好、欢乐生活的曲目,具有浓郁的东方风情。芦笙独奏《火车进侗乡》,丝弦五重奏《欢乐的夜晚》,广东音乐《鸟投林》,傣族舞蹈《赞哈》,群舞《龙飞凤舞•鼓》,女声独唱《青藏高原》《天路》,魔术《蝶影幻彩》等,都用不同艺术形式,生动描绘了中国各族人民独特生活情趣、生活风情和生活梦想。似流云婉转,似泉水蜿蜒的群舞《高山流水•剑》在一曲、一徊、一拧、一旋中传达着中国古典舞的审美意蕴,传递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悲壮、激烈、凄美的京胡《夜深沉》以及HAYA乐队融时尚元素、民族特色于一体的音乐,传递着中国绵远深厚的文化传统和审美情趣。吴正丹和魏葆华融杂技的托、举、抛、翻高难度技巧与西方芭蕾优雅相结合的《东方天鹅――芭蕾对手顶》,则让瑞典观众深刻体会到今日中国的文化艺术的宽阔视野和创新精神。


  此次“今日中国”艺术周艺术团队由中国歌剧舞剧院民族乐团、上海戏剧学院舞蹈学院、雷动天下现代舞团、上海木偶剧团、广东杂技团、广州杂技团、HAYA乐队以及电影展映团队等组成,演职总人数超过120人,历时两周,规模为历届艺术周之最。这显示着“今日中国”艺术周因为交流效果的突出而正迅速壮大规模。


  为发挥好“今日中国”艺术周作为外国民众感知中国和了解中国的窗口作用,中国艺术工作者做了许多主动的努力。徐沛东、冯双白更是分别率领团里的乐手和舞蹈、魔术演员,走上韦斯特罗斯市街头和商场,为市民进行表演。“我们这也算是在国外的‘走基层’吧,这样的形式既为今日中国艺术周的演出造势,也让更多的瑞典民众能近距离感知中国艺术。”在走上街头前,艺术团才刚刚跋涉数百公里抵达韦斯特罗斯,大家不顾舟车劳顿、饥肠辘辘,放下行李,换上服装,就直奔街头。


  当然,如何能够使“今日中国”艺术周作用发挥得更充分,直面如此多的外国观众,也让这次“今日中国”艺术周成为艺术工作者们思考中国艺术如何更好地进入国外主流社会、获得真正认同的思考之旅。这让徐沛东和冯双白对中国民族音乐与舞蹈的发展进行了深深的思索。在奔波的舟车中,他们多次和演员们沟通自己的思考:今日中国艺术,在走向海外的过程中,除了丰富的形式和热闹的外表,更要有深入人心的精品,我们不仅技艺上要能够精熟地掌握中国民族艺术语汇,更要善于创造,善于表达情感,真正传递情感,进入国外观众的心灵。本文来自《今日中国》杂志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wjzl/71953.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