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教育论文 > 文教资料 > 中原文化与中原经济区战略研究

中原文化与中原经济区战略研究

日期:2023-01-06 阅读量:0 所属栏目:文教资料


  摘要:现代化是人类文明方式的转换,是从传统的农业文明向现代的工业文明、信息社会全方位的转换过程。如果说,经济发展是现代化的基础,政治发展是现代化的前提和保障,那么,文化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则为现代化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产业支撑。


  关键词:中原文化;商丘文化;东部战略支撑;


  中图分类号:G2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3520(2014)-05-00159-02


  《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的出台,标志着中原经济区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这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政策使我们清醒地认识到,河南乃至商丘的现代化发展需要现代化的思想意识同步或率先发展,要有与新体制取代旧体制相适应的思想观念、心理素质的改革相配套才可以实现。本文主要述及中原文化的内涵、主要内容及特点,商丘文化的历史沿革及其与中原文化的依存关系,文化资源在助推我市中原经济区东部战略支撑的功能定位。


  一、中原文化的内涵、主要内容及特点


  (一)中原文化内涵。中原文化是以黄河中下游地区为中心的历史文化形态。从表层看,她是一种地域文化,从深层看,她又不是一般的地域文化,而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根源和主干,在中华文化发展史上占有突出地位。在中国历史上,由于这里自上古至唐宋一直是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所谓中原文化,在某种程度上就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但是,就目前国内文化研究的态势及中原地区在国家政治生活中所占据的位置看,它的地域特性明显压倒了作为国家文化的特性,更宜被视为一种地域文化。


  (二)中原文化主要内容。中原文化包含史前文化、神龙文化、政治文化、圣贤文化、思想文化、名流文化、英雄文化、农耕文化、商业文化、科技文化、中医文化、汉字文化、诗文文化、宗教文化、民俗文化、武术文化、姓氏文化、饮食文化十八个方面的主要内容。


  (三)中原文化的特点。它的形成及发展是一个极其漫长的历史过程,并且,在发展的过程中,吸取周边文化精髓,形成了丰富多样的特色的文化内容,具有根源性、原创性、包容性、开放性、基础性、核心性、丰富性、散播性等主要特征。


  本文述及的中原文化是基于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文化软实力、巧实力而言的,其主旨在于通过充分保护和科学利用全球华人根亲文化资源,培育具有中原风貌、中国特色、时代特征和国际影响力的文化品牌,提升文化软实力,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打造文化创新发展区。


  二、商丘文化的历史沿革及其与中原文化的依存关系


  中原文化璀璨瑰丽,体现在商丘的部分更为突出。如商业文化、姓氏文化、民俗文化、思想文化、圣贤文化、诗文文化、英雄文化等等。


  (一)商丘文化的历史沿革。商丘历史悠久,是一座有着4000多年历史的历史文化名城。许多伟大人物在商丘这块土地上创造了惊天动地的业绩。远古时期的“三皇五帝”是中国最早的帝王,曾在商丘这块土地上留下足迹并和这里的人们一起创造了古老的文明。此后,春秋宋国,汉代梁国皆在此建都。数千年来,商丘一直是国都和州、郡、府所在地,为中州重镇。曾名亳、商丘、睢阳、宋州、宋城、应天、南京、归德等。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上,许多璨若星辰的人物,或诞生在商丘或与商丘这块土地密切相关。相土、王亥分别驯服国马、牛,发明了马车、牛车,并开始了物品的交易。杜康在虞城当庖正时发明了酒。伊尹是中国第一位平民宰相并发明了中药煎服和烹饪技术。仓颉发明了汉字。伟大的思想家墨子和文哲大师庄子用他们不朽的哲思启迪着后人。巾帼英雄花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建功立业,流芳百世。在以后的各个朝代里,商丘涌现了众多的政治家、思想家和文学艺术家。此外,千百年来,商丘还吸引了众多文人雅士在此创作、会友、教学,为中国历史文化留下了千古佳话。商丘不仅名人辈出、群星璀璨。文物古迹也数不胜数,如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商丘古城、最早的观星台―火神台、天下四大书院之首的应天书院、明清才子侯方域故居―壮悔堂、八关斋、拥有被誉为“敦煌之前的敦煌”―《四神云气图》的商丘芒砀山西汉梁国王陵区柿园墓等等。


  (二)商丘文化与中原文化的依存关系。商丘文化是中原文化的一个重要分支,是中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样讲,仅从商业文化和姓氏文化在商丘的源流即可得到佐证。


  就商业文化而言:中国商人、商业和商业文化的起源在中原,是考古学界、史学界的共识。商代的王亥“肇牵车牛远服贾”,也就是第一个用牛车拉着货物到远地去做生意,被奉为商业鼻祖,而王亥就是商丘萌发最早的商业意识,商丘不愧为“三商之源”的美誉。


  就姓氏文化而言:河南是中华姓氏的摇篮,中华姓氏无论肇始与大量衍生都与中原关系密切,《中华姓氏大典》中的4820个汉族姓氏中,起源于河南的有1834个,占38%。商丘也是中华姓氏和姓氏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千余姓氏的“根”在商丘,在汉族人口最多的100个大姓氏中,帝喾之后竟占59个。在《百家姓》438个姓氏中,有242个源于商丘。


  三、商丘市文化资源在助推我市构筑中原经济区东部战略支撑的功能定位


  (一)商丘市在中原经济区中的功能定位。《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国发〔2011〕32号)与9月底由温家宝总理签发,这个文件的出台,标志着中原经济区正是上升为国家战略。《指导意见》中共有有5处提到商丘,分别是:“支持驻马店、周口、商丘、濮阳等地建设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推进郑州、商丘、驻马店等地建设大型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改造提升洛阳、安阳、商丘、南阳、信阳、三门峡、漯河、新乡等地区性交通枢纽,形成与郑州联动发展的现代综合交通枢纽格局”;“统筹研究洛阳、南阳、商丘、明港以及豫东北、鲁山机场建设,支持发展通用航空,适时试点开放低空空域”;“建设洛阳、安阳、商丘、濮阳、信阳、南阳等区域物流枢纽”。商丘市委市政府结合《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和《中原经济区建设纲要》的重要精神,明确了商丘市未来的发展定位:着力推进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全力构筑中原经济区东部战略支撑,努力成为又好又快发展新的经济增长板块,为加快崛起实现振兴而努力奋斗。具体而言,就是奋力打造“四区两枢纽一基地一中心”,即把商丘建设成为全省乃至全国“三化”协调发展试验区、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现代农业示范区、文化体制改革与文化发展先行区,中原经济区综合交通枢纽、中原经济区物流枢纽,新兴工业基地,豫鲁苏皖四省接合部区域性中心城市。(二)商丘市文化资源的现状。商丘作为具有5000多年历史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文化资源极其丰富,特色鲜明。几千年的历史文化沉积形成了众多的文物古迹、浓郁的特色文化、多型的民间艺术、独特的地方节庆和以深厚历史文化为支撑的多姿多彩的风景名胜景区,充分显示了商丘“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价值和魅力。


  1、文化遗产深沉厚重。1986年经国务院批准商丘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古老而灿烂的历史文化,给商丘留下了星罗棋布的文物古迹。商丘是孔子的祖籍、庄子的故里,孔子还乡祠、庄周陵园等名胜古迹令人流连忘返。此外,还有以清代全国四大寺院之一的白云寺,颜真卿真迹《八关斋会报德记》碑刻,有三皇之首的燧皇陵,有纪念孔老夫子的文雅台,有爱情悲剧的青陵台,有道家大师庄子墓,有风景如画的三陵台,有闻名中外的芒山汉墓群、有纪念巾帼英雄的木兰词,有颜真卿手书的神品八关斋,有中原四大名刹之一的白云寺,有范仲淹读书的应天书院,有明清黄河大堤“水上长城”,有天下奇观“八卦城”,有侯方域故居壮悔堂,这里还有举世闻名的梁园遗址,有木瓜园奇观,有西陂别墅,有南园风光,有申甘林带,有风景迷人的黄河故道;这里有两千余年的梁园古木,有张飞、赵匡胤的拴马树……这些古迹,星罗棋布在商丘大地,向世人显示着商丘古老而灿烂的历史文明,构成了丰富的文史景观。


  调查结果显示,在现有的近300处国家级、省级和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中,大部分得到妥善的保护,有143处文物古迹得到合理的利用,作为历史文化教育场所和旅游景点向观众开放,占总数的48%。其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7处,均辟为旅游景点向游客开放;省级文物保单位39处,有26处对外开放;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51处,有110处得到合理利用。


  自然遗产雄伟壮观


  比较有代表性的,如黄河故道景区、国家森林公园景区、刘老根生态休闲农庄、隋唐大运河故道、白云游乐园、睢县北湖公园、永城隋堤,另外,商丘已形成规模的还有虞城伊尹墓园景区、夏邑县孔子还乡祠景区、宁陵县万亩梨园景区、睢阳区微子祠景区、民权县庄子故里景区、梁园区三陵台景区、永城市夫子庙景区等都具有相当高的价值。


  3、非物质文化资源种类繁多,覆盖面广。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历代文化在此都有丰厚的积淀,有许多在别处看不到的文化现象,在商丘还有保留,并形成一种商丘所独有的、独特的"本土文化"。作为“本土文化”的重要体现,商丘的庙会文化、戏曲文化、民间舞蹈、民间工艺、饮食文化超越时空,仍然显示着诱人的魅力。


  (三)商丘市文化资源在助推中原经济区东部战略支撑中的功能定位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强大力量。文化最大的特质,就是能够以无形的意识、无形的观念,深刻影响着有形的存在、有形的现实,深刻作用于经济社会发展和人们的生产生活。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这一科学论断告诉我们,在构筑中原经济区东部战略支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中,在加快崛起实现振兴的征程中,不仅要从战略高度重视文化建设,而且要正确地把握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的发展趋势,不断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不断传承和丰富地方文化内涵,不断发掘和培育地域文化亮点,经营文化企业,推动文化产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同步发展。为此要坚持五个原则,即坚持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统一;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并重;文化资源开发与区域特色一体;文化产业发展与文化体制改革互动;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结合。


  (四)几点建议。建设中原经济区,经济“硬实力”是基础,文化“软实力”是平台。没有“硬实力”的物质保障,“软实力”就没有根基,没有“软实力”这个平台,“硬实力”也会受到限制。


  一是提升文化“软实力”,关键在以人为本。通过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满足人民基本的文化需求,以文化养智、养德、养神、养气,提高群众的文明素质、文化素养,可以为构筑中原经济区东部战略支撑打下坚实的社会基础。


  二是提升文化“软实力”,作用在凝聚人心。必须统一思想,鼓舞斗志,加强文化建设,把亿万人民的注意力聚焦到中原崛起上来,为中原经济区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三是提升文化“软实力”,重点在把握规律。在构建中原经济区过程中,我们必须认识规律、尊重规律、遵循规律,把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作为文化工作的着力点、作为检验文化体制改革成效的标准,增强文化产品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让商丘文化真正走进人们的生活、深入人们的心灵。


  四是提升文化“软实力”,出路在于产业化运作。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经济决定着文化的性质和面貌,经济发展为文化发展提供物质条件和生活源泉,但经济的发展又从来离不开文化的参与和支撑。作为区域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产业正在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四、结语


  文化是根,文化是魂,文化是力,文化是效。文化产业是典型的朝阳产业、绿色产业、低碳产业。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不但能够做大GDP,还能够做优GDP。在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过程中,文化产业具有“优结构、扩消费、增就业、促跨越、可持续”的独特优势和突出特点。当前,我市“调结构”的任务异常艰巨,要摆脱对传统模式的依赖,走上科学发展之路,发展文化产业无疑是重要的抓手。对商丘而言,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是时代的选择,更是发展的必然。本文来自《中原工学院学报》杂志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wjzl/72236.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