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教育论文 > 文教资料 > 解析中国古代诗文的教育功能

解析中国古代诗文的教育功能

日期:2023-01-06 阅读量:0 所属栏目:文教资料


  中国古代文学家注重诗教,希望以文学作为推行教化的工具。最早的:“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便是孔子对诗歌社会教育功能的系统概括和认识。孔子的“兴、观、群、怨”说虽然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有它的局限性,他所阐述的文学的社会作用,也是受制于当时的统治阶级的思想和要求的,但其对中国古代文学尤其是诗歌创作的影响却是巨大的,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所起的作用也是积极的,尤其是当政治体制腐败和民族矛盾激化时,它的积极作用就更为明显。三国时曹丕在《典论?论文》中提出:“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将文学的社会价值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宋代周敦颐在《通书?文辞》中提出的“文以载道”H说,更强调文学创作的教育作用。这些论述不仅影响着中国古代文学的创作,且成为中国古代文学的基本精神。而儒道佛三家思想的注入,更成为中国古代文人思想和精神的寄托。正是在这种社会文化背景和创作观念影响下,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所传达的许多优秀的思想文化内容,在弘扬传统文化,提升人文素养的今天,仍具有积极的教育作用。诚如宗白华先生所言:“无论诗歌,小说,音乐,绘画,雕刻,都可以左右民族思想。它能激发民族精神,也能使民族精神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理想境界,也是人类建设和谐社会美好生活的基础。作为中国传统主流文化的儒道两家都认为人与自然是相通相容的。无论是自然的人化还是人的自然化,都是人与天地自然的组合。所谓“天人感应’、“天地合一”正体现了儒道两家的宇宙文化观。这种宇宙文化观崇尚、追求和谐,影响和浸濡了一代代中国文人,并在他们手中传递升华,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之一。所以万水千山在中国古代文人笔下所表现的往往是作者心灵深处与自然融合无间的一种自然碰撞,以及由此生发的有关自然,生命、伦理、道德、人格与生存等的省识。因而他们笔下的自然景物已不再是孤立的山水,长言短句一笔一划之间,穿越时空,流出的是万象之美,人心百态,也是作者精神情感的流放地以及对自然宇宙的思考。许多优秀诗文因此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及提升陶冶人性的积极意义。


  从古至今,中国文人有两大嗜好:读书和游历。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已成共识。读书提升人的心智让人明理,游历则使人体验丰富增加感性认识。翻开中国文学史,许多脍炙人口影响至今的优秀诗文都是作者在游历时在与自然的交汇对话中完成的。他们走进苍茫浩瀚的大自然中感受和发现山水,进而引发自己对人生、生命的感悟,于是借助自然景物抒发出来。彼时纷呈的自然山水不再是无生命的物质世界,而是作者道德品性、精神气质、理想追求的心灵呈现0《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史料价值。特别是风诗中许多诗篇借助自然景物从不同角度反映社会生活的不同层面,那种“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如实反映社会生活的现实主义精神对后世文人影响很大,它提醒诗人作家要用手中的笔去关心国家民族的命运关注民生,而不是作为消遣闲情流连光景的工具3《诗经》中人与自然的诉求来得自然而素朴,读《蒹葭》诗,那千回百转的忧郁映衬在一片迷茫的曲水苇草里,感情表达优美而含蓄,故能传吟至今。稍后《楚辞》中的《九歌》、《离骚》则是屈原伫立天地热爱祖国,追求美政、宁死不屈的精神写照。陶渊明一篇《桃花源记》,引发后人为其中所描述的人与自然、人与人和谐共处,环境优美、纤尘无染的‘‘世外桃源”生活而寻寻觅觅。王勃的《滕王阁》:“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H对瑰丽的自然景色的极致描写,能唤起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热爱之情,成了千古绝唱。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是脍炙人口的情景佳作,作者在与江月的对话中感悟到生命、人情的可贵,自然的可爱,从而昭示人们要珍视生命,热爱生活。王维的《山居秋暝》,用白描的手法,细致入微地描绘出了清新、幽静、恬淡、优美的山中秋季的黄昏美景这首山水名篇,于诗情画意之中寄托着诗人高洁的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被誉为“诗仙”的李白,面对滔滔奔流的黄河,他发出是时不我待的喟叹:“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将进酒》)H而南唐后主李煜眼中的江水却如他满怀的亡国之痛“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6把人间愁绪写到了极致。马致远一曲《天净沙?秋思》,则把羁旅思归的悲情通过枯藤、树、鸦、流水、夕阳表达出来。……见得这些诗文中的山山水水花鸟鱼虫都成了中国古代文人精神和情感的栖息地和避难所,而其中我们更能窥见到人在与自然相拥相携对话时,那种对自然的感动和笃爱之情。


  孔子作为儒学的创立者,他提出的‘‘知者乐水,仁者乐山”(《论语?雍也》)m的思想影响着历代的文人墨客与仁人志士。儒家这种‘‘乐山乐水”的人生情怀,讲究“知命畏天”,对生命和大自然充满了热爱和敬畏之心。孔子主张人应该自觉地与大自然融为一体,体味大自然化生万物的无限魅力。这种“乐山乐水”的人生情怀对开展生态教育,建设生态文明,培养全社会热爱大自然,自觉维护大自然的思想意识有重要的作用。。]在儒家思想中,巍峨的高山和常青的松柏是伟岸的仁人君子美德的化身,故而便有:“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1之说,在这里自然的松柏集中体现了儒家对人格品性和道德伦理的观照,是儒家对人与自然关系思考的结果。儒家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天人合一观,也成了中国古代哲学对人与自然关系思考的主流。


  以庄子为代表的道家思想,其最高境界是“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庄子?齐物论》),这种把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协调统一的认识就是所谓“天人合一”的意识观念。“天人合一”的思想概念最早是由庄子阐述,后经汉代思想家董仲舒发展为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体系。H在自然界中,天地人三者是相应的。《庄子?达生》曰:“天地者,万物之父母也。”&]在道家看来,人是依赖于天地活在自然中的一部分,天地万物和人类是相容相和的而不是对立的,所以应该敬畏自然顺应自然。《逍遥游》是庄子思想的代表作,文中以鲲变鹏的描写,庄子展示了一个他理想的广阔天地。由鹏的变化描写庄子表达了道家求道的一种精神追求。“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鹏之徙於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08鹏先由自由遨游的鱼变化为大鲲,再到羽翼如垂天之云的大鹏、最后达到直冲九天展翅高飞的壮阔天地。庄子将人类在思想上的追求提升到与自然相近相容无穷的宇宙之中。在这里庄子认为人类要到达这种崇高境界的追求,首先要具备条件要有所准备,能成其与自然相近之体;其次就是能够等待时机顺应自然规律待机而动,方能与万物融合一体。庄子这种人与自然息息相通顺应自然的思想,在提倡环境保护、绿色生态的今天,仍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推进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传统文化遭受了一次次冲击。经济的发展带动文化的交流和发展,使文化趋于多元和融合的倾向,人们不再把目光锁定在本民族的传统文化上,而更加关注先进的优秀的异族文化,民族文化正向着全人类整体文化转化。当社会改革和经济发展促使人们打破原有的价值观念、生活观念和审美观念,把个人利益获取和自我满足放在首位,传统文化和文学的生存空间被挤压到社会边缘时,随之带来的信念危机、道德沦丧、行为失范等社会问题日益突出时,中国古诗文以其独特的不可复制的艺术魅力,在帮助人们重新审视和思考人生观、价值观、生态观及情感问题时,其中优秀的思想精华能辅佐人们消解所遇到的困难和烦恼,从而走出暂时的困惑与迷惘,重新构筑起新的精神家园,找回自己的情感失地。如今生态问题已成为人类生存发展所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发掘中国古代诗文中所蕴涵的生态哲学思想,能帮助人们反思人类面临的生态困境,在享受经济繁荣带来的物质成果时,关注被严重污染的自然环境、危机四伏的生态资源,从而唤起人们热爱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人生情怀,以完善环境伦理规范,使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变得越来越美好。


  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和中国的传统文化,伊始至今就与国家民族利益、社会的进步密切相连。自先秦以来,中国古代知识分子总在‘‘出仕”与‘‘入仕”的选择中徘徊,虽因经历不同,受儒,道、佛等主要流派影响的程度不一,最终结果也迥异,但在对国家民族利益的关注、对自己所承担的使命和责任,以及要求参与社会政治实践的意愿上却是相同的。于是在与自然山水相拥相携之间,在自身与现实的思考过程中,寄寓了作者对国计民生和政治理想的关怀和守望,这种关怀和守望,更多地体现在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关心社会>“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宋?范仲淹《岳阳楼记》)8忧国忧民的忧患意识和文化反思方面,这种忧患意识是从古至今中国知识分子的伦理自觉和优秀传统,也是他们的诗文更具思想性和历史价值的主要原因。


  在这方面儒家思想最具有典型意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礼记?大学》^,以自我完善为基础,通过治理家庭直到平定天下,是数千年来无数知识分子的理想追求=“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尽心上》)一个人在显达的时候能以天下为己任,尽自己的能力辅佐治理国家,帮助弱势群体;而当身处困境时仍不放弃个人修养,能胸怀天下,则是儒家思想尊崇的信条。道家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是以‘‘无为而无不为”的超脱与顺其自然为特征的,道家提倡顺应自然,遵道而行。作为道家学派创始人的老子和庄子,在政治腐败自己无能为力的情况下,出于对政治的失望,转而把热情投向大自然。道家之所以要倾向于自然,本是由于对政治失望后一种无奈的选择,实质上道家仍然是关心社会和关注政治的。受儒道两家主流思想的影响,中国古代文人的命运总在‘‘出仕”与‘‘入仕”、“达”与“穷”之间起落沉浮。难能可贵的是无论在仕途上得意或失意,中国古代文人大多能保持自己的理想与追求不变,坚持美德与操守。历史上许多著名文人对自己治国安邦的才能都有强烈的信心,都曾有过济世之志和建功立业的豪迈抱负。从爱国诗人屈原的《离骚》中,能透视出诗人追求政治改革、振兴祖国的美好理想,而屈原不屈不挠的斗争意志和以身殉国的崇高精神,至今仍感动和教育着我们。在班固的《苏武传》中,苏武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始终坚持民族气节的高贵品质和爱国情怀,也给后世留下永远学习的楷模。以曹操为代表的建安文人,无论在任何艰难条件下都没有放弃他们统一中国的追求。东晋诗人陶渊明进退在道家的“独善其身”和儒家的‘‘兼济天下”之间,当理想与现实发生冲撞时,他不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选择了固穷守节,傲骨凌霜,透出的是他的自信与骨气。唐代诗仙李白本意是作一个‘‘济苍天”的政治家,他以大鹏自比,以奇才自居,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为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他在宦海沉浮中挣扎努力,虽然始终未能如愿,却显示其不凡的抱负与自信。杜甫在屡遭贬谪生活极度困苦的情况下,仍矢志不忘要匡扶社稷,自信可以“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而一句‘‘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S道出了这位爱国诗人目睹国家山河破碎,草木凋零的凄惨景象之后难掩的悲恸之情,爱国情怀溢于言表。就连清丽婉约的女词人李清照,也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M的诗句,显示出为国担当巾帼不让须眉的豪情。念念不忘国家统一的陆游,临死留给后代的嘱托是‘‘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勿忘告乃翁。”(陆游《示儿》)H强烈的爱国情思让人不能释怀。我们熟知的文天祥的诗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其为国为民宁愿抛头颅、洒热血的壮烈情怀,和视死如归大义凛然的民族气节,正是我们今天所需的宝贵的精神财富。


  在这些古代优秀诗文中,出于一种历史的使命感责任心,作者放进了报国之志家国之思。他们忧时伤国,把国家的命运、人民的疾苦放在心上,总想在可能的情况下为国家人民做出自己的贡献。这种以国家社稷为重,对国家、民族、人民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难能可贵的忘我精神;这种厚重的‘‘忧患意识”,早已超越历史文学的范畴,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深层积淀,被历代知识分子发扬光大。


  总之,中国古代文学和中国古代知识分子,从始至终就密切地关注社会生活,积极参与社会政治实践,他们不曾忘记他们的社会责任与使命,这是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和中国传统知识文化的主要特点。尽管在当时的政治制度制约下,他们的政治理想不可能实现,但是中国古代知识分子以他们笔下的诗文所传达出的那种爱国主义,仁爱、弘扬正气等传统道德情操;那种对民族前途的忧虑,对人民疾苦的关心,刚健有为的奋斗精神,敬天惜物顺应自然的情怀等等,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推进现代化建设的今天,仍将留给我们许多值得继承和吸收的思想文化内容。过去曾激励无数青年走上救国救民之路,今天仍将警醒我们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关心社会,仍给我们以良知和道德信念的教育及启示。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wjzl/73046.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