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教育论文 > 小学教育 > 解读苏州市名师发展共同体的发展

解读苏州市名师发展共同体的发展

日期:2023-01-05 阅读量:0 所属栏目:小学教育


 黄厚江
    苏州市名师发展共同体,是苏州市名师培养的一项颇具特色的工程。它最大的特点是能够最有效地促进名师教学思想的形成;用个比喻来说,名师发展共同体是名师教学思想成长的摇篮。
    之所以这样说,因为它有这样的特点:
    1.它遵循教师发展的规律,突破了名师发展的“思想瓶颈”。
    大家都知道,教师发展有两个“高原现象”。第一个是在工作10年左右比较成熟以后,一般是拿到中学高级教师职称之后;第二个是在工作20年左右,教师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常常是获得特级教师一类称号,也就是所谓功成名就之后。我们把前一个高原现象称为亚高原,它使很多教师成为比较平庸的教师;后一个高原则使一部分很优秀的教师停滞不前。我们认为:造成前一个高原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动力瓶颈”,即缺少再进取的后续动力;造成后一个高原现象的原因,则主要是“思想瓶颈”,即无法在教学思想上实现新的提升和突破。因为仅仅是经验的积累和教学案例(哪怕是成功的案例)的叠加并不能使这些已经是名师的教师登上新的台阶,再有新的发展,甚至不再有新的成功享受。对于名师队伍的打造,解决后一个高原现象的问题更为重要;而解决后一个高原现象的问题,促进名师教学思想的形成则是关键。苏州市名师发展共同体,运用“鲶鱼效应”为突破这个“瓶颈”找到了一个有效的途径。
    所谓“鲶鱼效应”,说的是挪威人特别喜欢吃沙丁鱼,尤其是活鱼。渔民总是千方百计地让沙丁鱼活着运到渔港。可是经过种种努力,绝大部分沙丁鱼还是在中途窒息而死。但有一条渔船总能让大部分沙丁鱼活着回到渔港。原来船长在装满沙丁鱼的鱼槽里放进了一条鲶鱼。鲶鱼进入鱼槽后,由于环境陌生,便四处游动。沙丁鱼见了鲶鱼便十分紧张,左冲右突,四处躲避,加速游动。这样一来,一条条沙丁鱼活蹦乱跳地回到了渔港。这就是著名的“鲶鱼效应”。它的原理已经被广泛运用到企业的员工管理之中。而这一原理对于教师队伍建设,乃至名师队伍的打造也很有借鉴意义。那些处于高原区的名师某种意义上说就像是“沙丁鱼”,缺乏忧患意识,缺乏进取精神。组建名师共同体之后,一些思想活跃的名师就像是一条条“鲶鱼”,给名师团队注入了活力,搅活了名师群体,激活了共同体成员的思想。
    2.它针对教师专业高位发展的特点,搭建了思想共生的交互平台。
    对教师的成长过程,有不同的分段和概括,而比较简明的是将其分为三个阶段:成长初期(适应期)——成长中期(发展期)——成长后期(成熟期)。在第一个时期,主要是适应工作岗位,了解学科教学的基本要求,熟悉学科教学的基本内容,掌握学科教学的基本方法,形成学科教学的基本能力。这阶段的关键词是“规范”。在第二个时期,教师逐渐胜任了日常教学工作,开始形成自己的职业价值,逐步形成了自己的教学方式,从而构建了自身的经验体系。这阶段的关键词是“修养”。第三个时期,教师已经成为学科的骨干教师,开始用科学的教育理论和学科理论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并对学科教学逐步形成自己的见解,形成了自己的教学特色和风格,逐渐成为学科教育的专家。这个时期的关键词是“思想”。
    所谓名师区别于一般成熟教师和骨干教师的地方,就是名师具有鲜明的教学风格和比较成熟的教学思想。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具有自己的教学思想是一个名师的真正标志。而教学思想从哪里产生呢?当然从教学实践中产生。但有了教学实践乃至有了丰富的教学实践,未必能够产生教学思想;而且教学实践只是孕育教学思想的种子,而教学思想的成长却更多地依赖思想的碰撞和交流。无数成功案例证明,共生效应对于人的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所谓共生效应,有人又称为群落效应,也叫伙伴效应,是指人才的生长、出现通常具有在某一地域、单位和群体相对集中的倾向,就是在一个较小的空间和时间内,人才不是单个出现而是成团或成批出现。主要有三种情况:一是地域效应。即某一地区因为历史传统或其他原因,往往产生、汇集了某一方面的大量人才,处在这个地域的人,如果努力,会比其他地域的人更容易成才。二是时代效应。即不同的历史年代,有不同的时尚和需要,从而推动相应领域的人才大量产生。三是团队效应。目标科学、结构合理、功能互补、人际关系融洽的团队,有利于一大批成员都取得良好的成就。苏州市名师发展共同体所表现出来的,既是地域效应,又是时代效应,也是团队效应。也就是运用共生效应的原理,利用苏州教师队伍的优势,为名师搭建思想共生的平台,打造苏州地域的名师团队。
    之所以认为名师共同体是教学思想成长的摇篮,更主要的是来自我自身的体会。加入名师共同体,收获是多方面的,而最大的收获是教学思想的成长。
    首先是促使我对教学思想有了自觉的追求。尽管30多年来,始终对语文教学矢志不渝,孜孜以求,但我是一个没有远大志向的人,一直没有树立远大而明确的目标。一位在全国很有影响的专家领导曾对我说:黄厚江,在全国要数语文教师,你或许可以算一个;要算语文教育家,你就算不上了。对此,我心服口服,因为这是事实。我从来也没有想过要成为一个什么“家”,当年工作也就是立志成为一个受学生欢迎的老师,当然也就没有想过要形成自己的语文教学思想。因为在我心中,“教学思想”简直是天上的月亮,是遥不可及的事情,只可“远观”而绝不可“近玩”。成为苏州市名师发展共同体的一员,使我和“教学思想”一天天靠近了。苏州市名师共同体的一个主要目标就是要培养一批有自己的教学思想,在全国有一定影响的教育名家。在一次共同体负责人的工作会议上,一位领导就点着我的名说,你们要有成为全国教育名家的责任。在共同体工作安排中,明确要求每个成员在3年内必须召开一次教学思想研讨会。可以说,成为一个语文教师以来,我从没有一天停止对语文教学的思考和探索,可是却从来没有使自己和语文教育名家联系到一起,也从来没有使自己的思考和“语文教学思想”联系到一起。共同体工作启动不久,大家的“思想”真的都活起来了,不时收到的工作 简报上常常看到许多名师举办教学思想研讨会的消息。渐渐地,在我心中,以前如同天上星月的“思想”似乎落地了。我也开始了对自己30多年语文教学实践的回顾和整理,开始对30多年尤其是近10几年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和提炼,对以前用400多篇零散论文表达的各种观点进行整合和系统构建。于是我的本色语文教学思想逐步地清晰起来,其系统的理论框架也逐步形成。
    加入名师共同体,不仅唤醒了我对语文教学思想的自觉追求,也使我对教学思想的内涵和特征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以前,看到一些人上了一两节成功的课,就提出一套自己的教学思想,提出了一两个概念就说是教学思想,喊几句漂亮的口号也说是教学思想,甚至把别人的一个概念拿过来戴在自己的头上,就宣称教学思想,我也觉得这样做很浅薄、很草率甚至很可笑,但到底什么是教学思想,自己心里也不是很清楚。带着这样的疑惑,在征得共同体其他成员的同意之后,我们共同体把“教学风格的形成和教学思想的提炼”作为研究课题,我们邀请教育研究专家给我们进行理论指导,我们围绕专题进行读书讨论,我们还组织了以此为主题的论坛。国家督学、著名教育研究专家、江苏省教科所原所长成尚荣先生具有高度理论性的讲座廓清了我们的认识,著名特级教师周永沛先生以案例为主的关于当代语文教学流派的讲座带给我们许多深刻的启发。渐渐地,我们对教学思想的理解变得清晰了。
    我们还认识到:所谓教学思想,必须要有自己的学科主张,即要有科学的又是个性化的学科理解。所谓科学,就是要符合学科学习的规律,学科教学的规律,学生认识的规律,以及学科课程的要求;所谓个性化,就是不能人云亦云,要有自己的独到见解,要有自己富有特色的操作机制。所谓教学思想,必须是来自自身教学实践的思考、总结和提炼,空想的或者舶来的“思想”都算不得是自己的教学思想。所谓教学思想,必须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支撑。所谓理论基础,一方面必须有充分的哲学、教育、文化、课程等方面的理论依据;同时还必须形成自己的系统的学科理论。所谓实践支撑,一方面教学思想的观点必须以充分的教学实践为根据,必须有大量的教学案例作为证明;另一方面又必须能够回到教学实践指导教学实践,具有操作性,可复制可推广。所谓教学思想,必须是对一个学科各个领域比较全面的思考和涵盖,而不仅仅是对学科教学的某一个问题、某一个方面的认识和体会。也许我们这样的理解并不完全正确,但这样的认识过程,澄清了我们对教学思想的认识,使我们对教学思想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思考;更重要的是,这促使我对自己的教学思想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检视,并且自觉地用自己的教学思想检验、引导自己的课堂。
    我们还认为,名师共同体一个很重要的特点或者说一个很主要的优势,就是用思想去影响人、引领人。如果把共同体和一般的名师工作室比较,我以为一个鲜明的区别就是:名师工作室主要是发挥名师的影响力,用近乎“师徒结对”的方式培养青年教师,它基本是单向的向下引领的机制;而名师共同体的机制则是注重多向的引领。这个引领主要是三个层次:一是名师群体整体的向上向更高层次发展的自身引领;二是名师群体成员之间的横向引领;三是名师群体对其他教师主要是青年教师的向下引领。我所在的语文名师共同体,这种引领的方式是多样的,有活动引领、课题引领、课堂引领、学术引领、分层引领等。但我们以为,无论是哪一个层次的引领,最主要的引领方式是思想的引领。我们前面说过,已经达到一定高度的名师,要继续发展,要继续成长,主要是要实现思想的成长;在第二个层次中名师之间的互相引领,更多的也是思想的碰撞,思想的激发;在第三个层次中,尽管并不排除通过课题、课堂等形式引领青年教师的成长,但我们以为作为共同体的优势主要还是思想的引领,因为思想的引领比之于其他形式对于青年教师的成长更具有不同寻常的意义。至少在我们共同体,大家都形成了这样的共识,并且努力付诸实践。就我个人而言,在共同体的活动中,我多次开设了“语文教学的本色追求”“阅读教学的基本定位和基本策略”“写作教学的基本定位和基本策略”“语文教师的文本解读”“阅读教学的内容确定”“课堂教学设计的优化”等专题讲座。除了讲座形式,更多的是在各类教研活动中渗透和推广自己的本色语文教学思想。而这样的活动并不限于一个学校一个地区,不限于江苏省,我每年在全国各地开设讲座都在30场以上,执教公开课都在20节以上。目前,全国有多个地区和学校以我的本色语文教学思想、和谐共生教学法作为研究课题,先后有几个学术团体和课题组组织了以“本色语文”为主题的研究活动。与此同时,我的本色语文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参与研究和实践的人也越来越多,在广大中青年教师中形成了越来越大的影响。也许,我的语文本色教学还很不成熟,甚至压根就算不得教学思想,但在思考、追求的过程中我和语文教学的真谛越来越近,我的语文教学思想越来越清晰,却是无疑的。而这一切都与名师发展共同体提供的平台有着紧密的联系。
    共同体:助推名师成长
    薛法根
    苏州市成立名师共同体已有整整一年,作为小学语政Ⅱ组的领衔人,我和18位名特教师一起活动、共同研究,感触良多。从个人发展的角度来看,共同体为名师、特级教师的高位发展铺设了一个新的平台,从三个方面为个人的专业成长打破瓶颈:
    一是给予名师成长的动力。名师成长的动力主要源自于自身,那种经过奋斗获得成功的成就感,具有强大而持久的内驱力。所以,名师一般都能自觉地进行研究实践,且能克服重重阻力,达到新的境界。但是,人是情感动物,理智总是向情感投降。我们明明知道“学无止境”,但偏偏会用各种各样的理由懈怠,甚至偷懒。当情感偏向“悠闲”的时候,理智总能为我们找到“悠闲”的充足的理由。于是我们会心安理得地“优哉游哉”起来。名师在成长的漫漫长途上,往往付出了额外的时间、精力与体力,感觉很是疲惫,在“功成名就”后,总有一种“歇一歇”的渴望。这是一种生命机体的本能需要。而一旦这种渴望的情感被确定后,就会渐渐丧失积极 进取、迎难而上的“冲劲”,眼睛会不由自主地往后看,滋生一种优越感和满足感。所谓名师常常是一个区域内唯一的“宝贝教师”,只要自己的内心有一种“歇下来”的念头,就会渐渐消解初始时的动力。而共同体内聚集着众多的名师,坐下来吃顿饭,一不留神就有五六个特级教师,区域内的名师更是比比皆是。一旦开口,你总能从他人的口中听到新鲜的话语和独到的见解。我切身体验到,每到自己觉得别人所讲的都是新鲜东西的时候,就知道自己落后了。于是,一种强烈的危机感便油然而生。来自共同体名师间的“危机”激励,成为名师始终不敢懈怠的外在推动力。有人说笑,让一个人跑得快的办法很简单,只要在他身后放出一条狼就可以了。共同体名师群体本身具有一种潜隐的竞争力,将散落各地的名师聚集起来,就是将这种潜隐的竞争力转化为名师个人内在的发展驱动力。这也是名师共同体不同于名师工作室的地方。
    二是寻找名师突破的方向。名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逐渐形成了自己独到的见解,可以说有了自己关于教育或教学的一些思想。而名师往往会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教学风格,乃至教学主张。当一个人的教学经验或者教学观点日趋成熟时,往往是他走向封闭的开始。当自以为自己的经验或观点很是完善的时候,就形成了一整套自圆其说的话语,而恰恰是这种未经科学论证的自圆其说,往往隐藏着自以为是的危机。这套自圆其说的言论,成了名师成长中的“坚硬的蛋壳”,虽能自我保护,但亦作茧自缚。而名师要有新的发展,必须破茧而出,打破“外壳”,获得新生。
    我所在的共同体每次举行专题研究,都邀请该领域的专家、学者担任学术顾问,为每一个名师作专业发展的“透析”。比如,我们邀请成尚荣、刘良华先生为每个名师未来五年的发展规划作出点评,他们用专业的眼光审视我们自以为是、一厢情愿的规划,用追问及假设加深、拓宽我们的思想,明确我们未来的发展方向,引领我们健康而自信地前行。我就是在成尚荣先生的指点下,逐渐清晰“为言语智能而教”的教学思想,自觉践行“清简”的教学风格,走出具有自身特色的“智慧教学”之路。倘若自己一个人摸索,或者“三个臭皮匠”相互间“萝卜炒萝卜”,很难一下子登上山顶回望走过的路径,更难看到更高更远的风景。专家引领是名师快速突破高原期、寻找到发展方向的拐杖。
    名师、特级一般都具有教学研究的自觉,而很少从课程研究的视角来看问题。我们常常关注“怎么教”而很少关心“教什么”,却不知道“教什么”是名师成长的另一扇门。由是,我们聘请王一军先生担任科研顾问,设计了“校本课程建设与名师专业发展”这一科研课题,让每一个名师从所任学科或者所在学校的课程建设角度,重新审视教育教学中的“教什么”问题,寻找最有价值的知识和内容。我们在各自的实践研究中收获了成长的另一种方式。我所在的盛泽实验小学,规划了四种形态的校本课程:基于学科课程标准的嵌入式课程,基于小组合作学习的探究性课程,基于学生主体需要的多元化课程,基于校本文化资源的浸润型课程。我们编制了《论语》、《古诗词》、《乐陶》等校本教材,在这过程中成就了一批优秀教师,他们都具有强烈的课程意识,具有对现有教材进行批判和建设的勇气。我也在这样的过程中,对语文教学内容的研制这一核心问题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并自觉地通过重构教学内容来变革语文教学,走出了“组块教学”的新路。
    共同体集中了苏州地区同学科的名师、特级教师,成为该学科本区域内顶尖人才的集聚地,而人才集聚的地方,比如硅谷,就会因不同的思想碰撞而产生新的思想。我所在的共同体成员间,就同一个话题进行深度的对话,各抒己见,往往会有激烈的争论,或者相左的观点,而每次都会给参与者以新的启示。共同体没有功利性的研究指标或者培养目标,全然在一种比较宽松、自由的状态下,一起活动研讨。正是在这样的氛围下,才有原创性的思想迸发出来。尤其是当语文、思品、管理三个不同研究领域的名师集中在一起深度讨论的时候,各人的习惯视角不同,所发现的东西就会不同,往往能相互启发。
    有此专家指导、课题引领和深度对话,名师就获得了专业提升,并最终找到自己的方向。
    三是实现名师自身的价值。名师在各自的教学领域,发挥着指导和引领作用,而在指导的过程中,名师要向别人“解释”、“分析”各种教学中的疑难问题,这种“教”的过程最能让“教者”受益。试想,你对一个本来很陌生的问题缺少研究,现在因为别人向你求救,你要帮助别人解决这个问题,并且要用最简练的话语清晰地教给别人,实质上隐藏着高水平的“学习”。这种“学习”就是名师的成长之道。我亦有这样的切身体会,一次去浙江上作文课《我最爱听的一句话》,在和老师对话时,一位教师向我讨教“让孩子喜欢作文”的诀窍和高招。我对此缺少系统的梳理,但由此一问,便将自己长期的作文教学经验加以梳理和提炼,写成了《基于儿童的作文教学策略》,列举了10个便教利学的策略,深受老师们的欢迎,刚发表就被纷纷转载。由此,我深知名师应该走出自己的课堂,走出自己的校门,走向更为广阔的教育研究舞台,将自己的研究心得和思想毫无保留地展示给别人,既给予他人,又发展自己。有人担心自己好不容易研究出来的新课、新点子,一说就变成了别人的东西,自己就“不值钱”了。殊不知,你的思想永远是你的思想,你的设计点子永远是你的点子,即使别人知道了、运用了,由于能力水平、认识深度的差异,不可能达到你所有的水平。况且,唯有胸襟开阔、乐于与人分享的名师,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名师!名师的专业影响力,不仅仅是学术上的辐射力,更为重要的是名师人格和师德的感召力。名师之“名”,是消除自身“功名”之后的“无名”之“名”。只有广大教师从内心认可你的思想、你的学术、你的人品,才会自觉地接受你的主张和经验,你的价值才得以真正实现。世界上最难的事情是 把自己的思想装进别人的脑袋,一如把别人口袋里的钱装进自己的口袋。名师的影响靠的不仅仅是专业水平,还有人品!
    我和共同体中的管建刚、张学青两位老师都是吴江人,我们在长期的教学交流中,逐渐形成了共同的价值追求,都将语文教学研究作为自己的使命。管建刚致力于作文教学研究,张学青醉心于儿童阅读研究,而我侧重于阅读教学研究。我们不约而同地跨出吴江,走向全国,在各地上示范课、作专题讲座,将我们的教学主张和教学价值观念,传播给更多的教师。最近几年,我们的足迹遍布大江南北、长城内外,收获了一路的风尘与思想,也收获了一路的赞誉和追随。有人反对名师亦如歌星一样“走穴”,但不知名师的“走”不是为着“利”,而是为了“乐”,将传播自己的教学思想与教学经验作为一种快乐和幸福。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为什么歌星可以有追随者,而名师不可以?我们都自觉自愿地追随陶行知、苏霍姆林斯基等教育家,因为是他们的思想点亮了我们混沌的内心。名师理应肩负起点灯人的责任,用自己的言行和思想,敞亮更多教师的内心,激起他们对教育的追求和热情。这,或许也是名师的价值所在吧!使命感和被追随,是名师走向更高境界的不竭动力!
    释放名师自主成长的活力
    薄俊生
    为了打造教育人才高地,苏州市教育局于去年开始实施以名师专业发展共同体为载体的领军型人才培养工程,并以此带动全市教师队伍建设。在一年多的时间里,20个名师发展共同体活跃在城乡各地,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教改景象。释放名师自主成长的活力是苏州名师发展共同体的特质所在,也是其取得显著成效的关键所在。
    一、名师:是培训对象,更是培训资源
    苏州共有近400名苏州市名教师、省特级教师、人民教育家培养对象和教授级高级教师,他们按学科加入到相应的共同体组织,每位名师轮流担任共同体主持人。各共同体自主开展名师教育思想研讨会、学科专题研讨会以及沙龙、论坛活动。活动中,名师不仅是培训的对象,更是重要的培训资源。
    名师有比较丰富的教育思想。每一位名师都是一座思想的宝库。近年来,苏州教育涌现出了一批富有教育思想的名教师、名校长,像黄厚江老师的本色语文,薛法根校长的言语智慧教育,柳袁照校长的诗性教育等,都在省内外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得到了广泛的认可。这些教育思想和教学主张,尝试着从不同的角度揭示教育的本质特征,形成了较为完整的话语系统,具有较高的学习和研究的价值,可以给周围教师以引领和启发。
    名师有比较丰富的人脉资源。以往的教师培训,常常是教育行政和业务管理部门设计培训方案,邀请专家作课示范或专题报告,这种做法由于领导们与一线教师的“胃口”不同而难以取得理想的效果,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培训资源也显得日渐枯竭。与此相反,名师们活跃在教育一线,他们经常与名师大家联系交流,有些已经成为亲密无间的兄弟朋友,随时可以招之即来。他们也比领导们更清楚谁的功底更为深厚,谁的主张更为成熟,谁的课堂更为扎实更值得学习。苏州20个名师发展共同体在一年时间里,共邀请外地来苏指导的专家超过100位,其中大多是全国著名的特级教师、高校和研究院所的学术权威、国家教育研究机构的专业研究人员。这100多位名家大师会给苏州教师带来何等宝贵的教育思想和强大的行动力量!
    名师组织本身的广泛影响力,也是一种重要的培训资源。像前面讲到的黄厚江、薛法根、柳袁照,以及沈国明、蔡明、王永元、徐斌等一批苏州名师,在苏州当地就是很受追捧的明星,由他们领衔的名师共同体不管在哪里开展活动,都会有大批教师追随学习。我们因此常常可以看到,原本只有不足20人参加的共同体活动,实际的与会人员常常达到应到会人数的10倍、20倍,甚至更多。老师们这样感叹:过去我们只有对名师们的崇拜却难有与他们面对面的机会,现在有了名师共同体,就能经常得到他们的指点和教诲。在苏州这片教育沃土上耕耘真够幸福!
    二、管理:有形的无为实质是无形的有为
    在培训中,名师的全部既有经验、智慧、知识和学习的积极性都应当为教育管理部门所用,应当成为培训的动力之源、能量之源。名师不仅是培训的受体,更是培训的予体,他们在自己生产着自己。就像教学中主张依靠学生自身的力量提高学生自己一样,名师也应该依靠名师自身来提高他们自己。苏州名师发展共同体那看似松散的管理恰恰为名师提供了适合自己的充分自由的发展空间。苏州教育主管部门在有形的无为中隐含着实质上的无形的有为。有为当然能做事,但无为能做成更多的事。
    各名师发展共同体三年发展规划是他们自己讨论设计的。像小学语政Ⅰ组,他们的三年发展目标是:力争使共同体内的每位成员成为教育教学思想先进、教育教学业绩显著、教育科研成果优秀,在省内外具有较大影响的教育教学骨干和教育专家。他们采取的研修方式是:专家引领、自主研修、集中研讨、考察学习、网上交流。他们的共同体规范是每人做到八个一:三年中制订一个成长规划,设计一个课题方案,展示一次教育思想,接受一次全面考核;每学期阅读一本好书、执教一节好课、发表一篇论文、完成一份档案。目标不在多高,关键要看它是谁拟定的。名师们通过自己的思考讨论拟定的目标将会更好地激发他们成长的内在动力。
    名师发展共同体的每次活动是承办人员和共同体其他成员共同策划的。共同体采用主动申办、轮流坐庄的方式开展活动。申办者要预先做好活动方案,对于申办成功的方案,大家帮着一起讨论修改完善,以便日后带着明确的目的参加活动。申办活动有许多条件,如自己要有明确的教育或教学主张,提供体现教学主张的专题研究报告和现场教学,邀请与活动主题相关的专家作专业引领……所有这些,着实让申办者花足了心思,他们因此会对活动准备过程有着深切的体验,而这也恰恰是自己和他人投入地参与活动并从中得益的重要前提。在活动的过程中,除了有专家的引领,更多的是共同体内部各位成员的畅所欲言,他们围绕承办者的教育观点展开争鸣,常常妙语连珠,赢得参加活动的其他老师阵阵喝彩和积极参与。一次次这样的活动,不仅帮助承办者廓清思想认识,丰富思想内涵,完善教育经验,而且激发了所有参加活动的教师的专业发展热情,他们从中感受到了教育的无穷魅力, 教育因此成为苏州教师钟情的美好事业。据初步统计,在一年多时间里,这样的活动共举办过42次,执教示范课、研究课168节,举办讲座327个。这样的生动活泼源自名师自身的活力。
    名师发展共同体之间的信息交流也是一种强大的推动力量。对于名师共同体的管理,苏州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确实是非常智慧的。某一个共同体将要开展活动的方案,苏州市教育局人事处的领导会事先通过邮件发给其他共同体的主持人,方案中包括了活动时间、地点、邀请的专家、讲座和上课的内容等等。活动过后,各共同体都要将编写的简报报送给人事处的分管领导,而这同样会发给其他共同体的主持人。每到年终,各共同体都要汇编年度资料,包括共同体年度计划、活动通知、活动简报,每位成员的年度计划、成果索引、代表性论文 并将此上报并转发到所有共同体成员的手中。除此之外,各共同体负责人每年都要集中2至3次,或交流工作,或到北大等高等学府参加集体培训。每一次信息的传递,都给大家一次提示,一次启发,一次激励,一次强化,信息接收者有羡慕的,有震撼的,有感动的,也有感到紧张和不安的。于是,新一轮的活动会在更高的平台上展开。管理者这种借力托举的做法高明至极。
    名师发展共同体还为名师们克服发展的高原状态提供了足够的能量。在进入成熟期并跻身优秀教师行列后,很多名师创造力开始枯竭,职业热情下降,职业倦怠逐渐显现,出现了人们常说的“高原现象”,这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一道难解之题,即使是颇有创意、现时风行的名师工作室对此也难见成效。其实,名师共同体与名师工作室有着质的区别。在名师工作室中,一名师傅带着一批徒弟,是一对多的关系,而名师共同体中的每一位成员既都是师傅又都是徒弟,是多对多的关系。这种积聚着高能量的多对多的关系,在相互碰撞以后很容易引发聚变反应从而释放出更大的能量。难道不是吗?一次次活动组织中的成功体验,一次次专题研讨中的思想交锋,一次次信息交流中的危机激励,无不点燃着名师们的教育热情,提升着名师们的思想高度,名师将因此消除职业倦怠和思想困顿,破茧而出,获得新生。
    苏州名师发展共同体建设为名师提供了专业发展的平台、引领教育改革发展的平台和引领所有教师成长的平台。在一年多的时间里,苏州新增特级教师33名,市名教师84名,市名校长18名,教授级高级教师17名,共同体也新增116名成员,这足以体现名师释放出的自主成长的活力和由此引发的整个苏州教师队伍的活力。
    名师发展共同体的意义阐释
    成尚荣
    20世纪以来,“哲学的一个基本走向,就是迈向意义的世界”。“意义问题已经逐渐进入人们的研究视野,并成为时代主题,生命哲学、存在主义、解释学、现象学等无不把人的意义世界作为一个基本的关注焦点。”为此,我们必须关注名师专业发展的基本走向,把关注的焦点投射到名师的意义世界中去。从这个角度理解,“名师的力量”倒不在力量本身,而在对“名师的力量”意义的阐释;认识、把握了意义,也就认识、把握了名师发展的精髓及其规律,进而引领教师专业发展真正走进“人的意义世界”。正是在这方面,苏州的“名师专业发展共同体”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意义阐释范本。
    一、名师发展要从个体走向共同体
    当下,诸多教育概念需要重新定义。日本学者佐藤学在梳理了21世纪学校应该具备的基本状态以后,他说:“我对学校进行了一个新的定义:学校不仅是学生和学生之间可以协同合作、共同学习的地方,同时也是教师和教师之间共同合作学习的地方。教师也由以前以教为主的专家,向以学为主的专家转变。”这一定义对名师发展的定义同样具有意义。
    关于教师职业特点的一个经典定义是,教师工作具有鲜明的个体性,是教师个体的创造性劳动。这固然没错,这一特点还将延续。但是,这一经典定义和这一特点也需调整,因为,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变化,学习方式、工作方式也必然发生变化;“地球是平的”,把人们自然地然而又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地球村”不只是说地球变“小”了,而是倡导人们更应合作。俄罗斯的一位心理学家曾这么说:“学生今天学会合作,明天就有竞争力。”他说的是学生,何尝不适用于今日的教师呢?蔡明正是有这样的体会和认识。她说:“名师往往是学校里孤独的舞者,名师说的话不是一言堂,就是曲高和寡,一个人的智慧毕竟是有限的。……一位名师带领几个青年骨干教师,这种个体经营模式下的运作有点像民间作坊……”也许,我们可以对名师发展重新作出解释:名师发展固然依靠自身的努力,但在一个合作的团队中将会获得更好更大的发展。这一合作的团队我们称之为共同体。由此,我们初步的结论是:名师发展正在从个体走向共同体。
    共同体首先是一个理念,也是一种组织形式。所谓理念,共同体倡导合作、对话、协商,逐步建立共同愿景,一如齐格蒙特所说,共同体如同一个家,总是给人们美好、温暖的感觉。这样的共同体是非行政化的、非制度化的,是虚拟的,无规定的和固定的组织形式。所谓组织形式,是强调在理念和共同愿景引领下,有一个相对稳定的组织形式,形成一个载体,大家集合在一起,相互学习,共同发展。我以为,苏州市把以上两种理解整合在一起,组建了名师发展共同体。他们所组建的共同体,也似乎是对雅斯贝尔斯判断的应答:“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是:在这个世界上,不再存在人迹罕至的外部世界。世界关闭了,地球的统一出现了。”是的,名师发展应当从个体发展走向在共同体中共同发展——我们应当把握名师发展,包括教师专业发展的这一定向,应当建立名师发展、教师专业发展的共同的基准点。
    二、名师发展共同体的建构要把准一些基本问题
    苏州名师发展共同体的建构较好地处理了一些关系,把握了一些基本的要义,逐步形成了共同体建设的一些特点,是值得各地借鉴和学习的。
    其一,教育行政部门要用智慧的方式去打造。名师的发展既需要内部动力,也需要外部动力。这种外部动力,当下更多地表现为行政部门的打造。值得注意的是,不是所有的打造都是有效的,有的打造甚至是无效的。苏州市组建名师发 展共同体则不同,其最大的不同是,打造之力瞄准了名师发展的关键,即通过打造激发了名师发展的内部动力,抑或说,打造这一外部动力与名师的内部动力结合在一起、统一在一起,形成了合力。他们最重要的做法是明晰了打造的策略,归纳起来主要是:着力于制度的设计、平台的明确、要求的严格、活动形式的灵活。显然,这样的打造是智慧的。正因为此,尽管有“被网罗”、“被逼着”、“被发展”的感觉,但最终是幸福的,因为,在这样的打造中,“似乎是束理想的光芒照进了忙忙碌碌的功利现实中,让我的内心充满了力量,燃烧了激情”。蔡明说出了共同体成员的心里话。
    其二,坚持名师发展共同体的专业性和研究性。名师发展是一个专业性极强的话题,促进名师发展必须提供强有力的专业引领和研究支撑。薛法根对此有深切的认同和体会他所主持的共同体在专业引领和专业研究方面有三点很好的做法。一是邀请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担任学术顾问,为每一个名师作专业发展的“透析”,让专家“用专业的眼光审视我们自以为是、一相情愿的规划,用追问及假设加深、拓宽我们的思想,明确未来发展的方向”。二是把课程研究作为重点,增强名师的课程意识及其记录的自觉性,学会从课程研究的视角来看问题,“重新审视‘教什么’的问题,寻找最有价值的知识和内容”。三是就某一个专业问题进行深度对话。薛法根说,“共同体没有功利性的研究指标或培养目标,全然在一种比较宽松、自由的状态下,一起研究”,而研讨要求“各抒己见,往往有激烈的争论”,因而他们常常有新的发现。看来,在共同体学到什么知识和技艺是次要的,而培植了专业品质和专业研究的方式是最重要的。
    其三,发挥主持人的灵魂和领军的作用。名师发展共同体是学习共同体、研究共同体,在共同体里所有成员是平等的,研讨的方式是协商式的,但每一个共同体,都规定了主持人。主持人由著名的有影响力的特级教师担任。他们发挥了以下作用:设计方案,组织活动,主持研究,专业引领,个别辅导,督促、检查,等等。实际上,主持人成了不同学科团队研究、发展的灵魂,起着领跑的作用。高本大说,为当像、当好主持人,要信守两条原则,“由此确立自己的坐标——主持人只是主持人,主持人就是主持人”。他总结了以下三条:守着主体规范,融着伙伴引领,本着不息追求。有了优秀的主持人,才可能建构好共同体,而且完全有可能形成不同的风格以至不同的流派。
    三、名师发展要寻找和把握发展的核心因素
    名师发展是有规律可循的,即在影响发展的各种因素中,总有一些因素起着关键性的决定作用,我把这些因素称作是核心因素。核心因素总是隐藏在名师发展的过程中,需要我们去寻找和发现。
    季羡林关注了、研究了、发现了这些核心因素。他首先关注和研究王国维的《人间词话》。《人间词话》中这么说:古之集大成者,古之有大成就者,总是去追寻三大境界。季羡林认为,文学艺术创作中的三大境界亦可视作人的发展境界,还可视作人发展中的核心因素。一是“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是说人要有独上高楼时的心境,去体验“慎独”,敞开心灵去检视、反思,认识一个本真的我;独上高楼为的是“望尽天涯路。我常用“地平线”去理解“望尽天涯路”的深意。当我们向地平线前进两步的时候,地平线向后倒退两步;再前进十步的时候,地平线又向后倒退十步。尽管如此,有志向、有抱负的人们向地平线迈进,因为他们知道,地平线存在的价值就是让我们不断向前,向前,再向前。二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为了成功,总得付出,总得刻苦,以至“衣带渐宽”“人憔悴”。但是,这是值得的,是必须的,因为“为伊”,为了向前、为了成功。这种乐此不疲的努力、攀登当然是种境界。我想起居里夫人的话:“成功者总是找办法,失败者总是找借口。”似乎是与居里夫人相映照,比尔·盖茨说:找借口容易,把借口掩饰得非常巧妙也很容易,不过,这只能说明你是个懦弱者。三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不妨把“那人”看作是成功,明明在灯火最明亮的地方,却不能发现,那是因为没有“众里寻他”。众里寻他,就是寻找和发现,就是探索和创造。只有经历寻找、探索、创造的过程,才能发现,才能获得和拥有。
    季羡林同意王国维的见解,而且自然转化为人的发展的境界和因素,那就是:慎独后的远望和抱负,刻苦付出后的坚定和快乐,探索创造后的发现和成功的惊喜。
    不过,季羡林又认为王国维所讲的是不全面的,他说至少还应补充两点:禀赋和机遇。他的补充显然是必要的也是准确的。禀赋虽然不能决定人的发展,但它是基础。季羡林提示我们不能忽视人的先天条件,必须善于认识自己、分析自己、了解和把握自己。机遇这一因素同样不可忽视,不同的机遇会有不同的发展。不过,机遇总是公平的,而且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人,没有准备,机遇不会来敲你的门。时刻准备,抓住并开发机遇才会走向成功。这样,季羡林提炼并概括了人的发展的五个核心因素,分别从理想与现实、先天与后天、主观与客观、方式与途径进行了准确的分析。不妨用季羡林的分析来观照苏州的名师发展共同体。薄俊生用“高原状态”描述名师发展的状况,黄厚江用“思想瓶颈”描述名师发展的困惑,解惑和改变需要能量,能量来自共同体。薄俊生说名师要有丰富的教育思想,要有“无形的有为”,要开发并培植资源。他们强调的活力正是对名师发展核心因素的聚焦。蔡明则把核心因素聚焦在幸福观上,她对幸福感的体会、感悟既具有学科特点又具有哲思的深度:获得尊重、拥有价值、心灵健康。不难看出,苏州名师把发展的核心因素悄然融入自己的专业生活中了。
    四、名师发展要锤炼自己的教育思想
    人是靠思想站立的,思想给人带来尊严,带来高度和深度。名师更应有自己的思想,凝炼并形成自己的核心理念,苏派研究将此称为教学主张。的确如此,名师之所以为名师,名师之所以 走得远,是他的思想推动着他、引领着他。英国作家毛姆用《月亮和六便士》作为小说的题目,就是用月亮这一精神、思想的物象,隐喻人要有思想的高地;获得茅盾文学奖的小说《你在高原》,当然让我们想起苏格兰诗人彭斯的诗句:“我的心啊,在高原。”张炜正是用“高原”来统一城市、乡村和原野,统一人的现实与精神,凸显思想的价值和意义。我们应当这么去描述:名师,你的心应当在思想的高原。
    是的,李吉林把自己的思想高地建筑在儿童的发展上,通过情境教育去触发儿童的情感和智慧。洪宗礼把思想的高地定在道德和学术上,以“语文链”来表达自己的语文教学主张。我认为,紧紧跟随着的黄厚江,他们所坚持的共同体正在构筑自己的思想高地。
    黄厚江他们锤炼自己教学主张的路径是清晰的。首先,对教学主张要有自觉的追求。是那句“黄厚江,在全国要数语文教师,你或许可以算一个;要算语文教育家,你就算不上了”“刺激”了黄厚江,于是他决心“近玩”教学思想。这样,“近玩”是种勇气,也是一种渴望和追求,当然其间不乏实力的支撑。黄厚江的经历告诉大家,自觉追求与“近玩”才有可能使思想“落地”。
    其次,坚持在实践中锤打教学主张。名师不是思想家,但应当是思想者;名师是实践者,但不是一般的实践者,而应当是有思想的实践家。教学只能从实践中产生,如今他们更在具有共生效应的共同体实践中,追索教育思想,锤炼自己的教学主张。黄厚江他们告诉我们,所熟知的实践必须改造,在改造的实践中去反思并提炼自己的教学主张。
    再次,把教学主张落实并体现在教学风格上。黄厚江既谦虚又自信。他说,到底什么是教学思想、教学主张,自己心里也不是很清楚,“带着这样的疑惑,在征得共同体其他成员的同意之后,把‘教学风格的形成和教学思想的提炼’作为研究课题”。值得关注的是,他们十分重视教学主张的学科性,强调教学主张要符合学科学习的规律、学科教学的规律,以及学科课程的特点。风格之曲正在黄厚江主持的共同体中,在这一合唱队中唱响。我们关注并期待着,有更独特的领唱者的旋律,让我们“心在高原”。^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xiaoxuejiaoyu/38314.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