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教育论文 > 小学教育 > 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中能“说”会“道”

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中能“说”会“道”

日期:2023-01-05 阅读量:0 所属栏目:小学教育


  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是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无论是何种方式都需要用语言予以表达,语言是思维的载体,而数学语言就是数学思维的载体,培养学生使用数学语言的能力,其实质就是提高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应该加强学生说话能力的培养,通过各种方法和途径,使学生敢于说、喜欢说、乐于说,说得好、说得妙!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功能,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思维,让小学数学课堂在学生“能说会道”中充满精彩与活力
  一、情境创设,让学生想“说”
  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对学生进行“说”的培养要从一年级抓起,而且要有计划,要循序渐进,不但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还要考虑到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认识能力,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和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学生感兴趣的生活情境,让学生体会到生活就是数学,数学就身边,从而产生“说”的欲望,产生“说”的冲动。
  例如,一位年轻教师教学“人民币的认识”时,一开始就问:“你们认识哪些钱?”一位学生怯怯地说:“一元。”“还有吗?”“10元。”“还有没有?”“100元。”“再仔细想一想?”学生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便不再有人吭声。
  我在教学这一课时,首先出示课件,并神秘地说:“请看大屏幕,今天老师带来了什么?”课件逐一演示从小到大面值的人民币:1分,2分,5分,…,50元,100元。学生一边看,一边兴奋地叫喊着。课件演示完后,再问:“你认识的钱有哪些?”
  生1:50元、100元。
  师:能不能把话说完整?
  生1:我认识的钱有50元、100元。
  师(竖起大拇指):你真能干,把一句话说得如此完整。(高高举起的小手越来越多)
  生2:我认识的钱有10元、20元。
  生3:我认识的钱有1分、2分、5分。
  生4:还有还有……
  学生纷纷抢着回答。
  我们的学校在城郊,农村学生比较多,一二年级的学生平时生活中接触得最多的是1元、10元,过年时压岁钱见过100元,课前随机调查了班上的学生,发现有一部分学生从没有花过钱。所以一开始直接提问学生“你认识哪些钱?”教师本意想叫学生回答得多些,因而一再问“还有吗?”学生只能面面相觑了。如果让所有面值的人民币直接出现在学生面前,刺激他们的神经器官,激起他们的思维,学生有了人民币的说话“内容”,话说得完整的学生又被教师大力表扬,自然就想抢着回答,极大调动了学生“说话”的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起到了“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教学效果。
  二、微笑鼓励,让学生敢“说”
  许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都喜欢板着一张脸,不苟言笑,以此来显示自己的威严,而且学生答错了,就一阵痛骂。殊不知教师这样做极易伤害学生幼小脆弱的心灵,造成的后果是:举手的学生越来越少,学生越来越不敢回答问题;课堂变得死气沉沉,毫无生机,成了教师一个人“满堂灌”的天下。这与新课程标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是相违背的。其实,教师的一个微笑,一句鼓励,一个不经意的举动,都有可能会影响或改变学生的一生,因而,教师应把微笑鼓励带进课堂,给学生一个亲切的笑容,一个关爱的眼神、一颗包容的心……让学生敢疑敢问、敢说敢为,课堂才能充满生机,充满活力。
  例如,学完了乘法口诀后,我出示一道练习题:园林工人在公路的一边种树,种了8棵,相邻两棵树之间是5米,那么从第1棵树到第8棵树相距多少米?
  一名学生马上叫道:“8乘5等于40。”其他学生也附和着。
  我笑着问:“能不能画图后再想一想?其他同学有没有不同意见?”
  大部分学生表示答案40是正确的。这时有一个小小的声音:“我认为不对。”
  我转过头一看,原来是凡,这个学生平时很内向,胆子又小,从不举手发言,回答问题好像跟他没有任何关系。
  我走过去摸着他的头说:“你有不同想法,说明你在积极思考,非常好。能不能把你的想法大胆地告诉大家?相信你一定行。”凡想站又不敢站。“错了也没关系的,老师会教你,老师欣赏你有勇气跟别人说‘不’。”
  凡在我的一再鼓励下终于站了起来,我马上鼓起了掌,学生也跟着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凡在大家的期待中说出:“因为8棵树之间只有7个5米,应该是7乘5等于35米。”
  “OK,真了不起,能大声地再说一次吗?”凡重新又说了一遍,声音比原先高了几个分贝。
  ……
  慢慢地,凡上课爱举手了,胆子越来越大了,越来越喜欢表达自己的想法了,再难回答的问题他都敢于尝试。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因此,对于胆小的学生,教师要特别关照,要给予微笑、勇气、力量,让他慢慢成为有胆量的学生,在学生说想法的过程中教师要面带微笑,耐心倾听,并适时用“老师知道你在思考”“老师欣赏你有勇气跟别人说‘不’”“真了不起,能再大声说一次吗?”“你真棒!”等带有丰富情感的语言时刻激励着学生。教师赞赏的手势、信任的目光、亲切的抚摸、会心的微笑,都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在平等、民主和教师的声声鼓励中将会勇敢地站起来,迈开跨越性的第一步。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勇气和胆量,又深化了学生的思维,同时还提高了学生的语言口头表达能力,起到了“一石三鸟”之功效。
  三、方法引领,让学生会“说”
  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的模仿能力特别强。国外的研究发现,一位一年级的教师如能向学生进行随时随地的语言表达示范,那么他的学生在三个月内就会有喜人的成绩。一年级学生的数学语言表现出来往往是东一句、西 一句,缺乏条理,没有中心,不能把意思完整地表达出来,因此引领学生把自己的思维完整通顺地表达出来,教师示范不失为一种好办法。所以,教师示范给学生听,让他们模仿,是最为有效的指导。
 例如,我在教学用“凑十法”计算“9加5等于多少”时,要求学生说出思考过程。我先作出示范:“因为9加1等于10,所以,把5分成1和4;先算9加1等于10,再算10加4等于14。”有了我的方法,优生不费吹灰之力,一下就学会复述了,接着换了其他几个算式照样练习,最后同桌互述,不一会儿,全班学生都能模仿着“说”了,达到了教学的预期效果。
  课堂是学生的,也是教师的。当学生学习有困难时,教师就应该发挥主导作用,恰当地组织并引导学生进行学习。上述教学中,教师的方法引领,使学生掌握了9加5等于14的计算要领,通过优生的再引领,同桌的次引领,最后学困生也顺利地通过这次“说”的训练,把计算的思维过程准确、完整、流利地表达了出来。如此一来,学生不仅加深了对“凑十法”的理解,而且在以后学习“8加几”、“7加几”时,“说过程”自然不在话下了。
  四、故事激趣,让学生乐“说”
  医学研究表明:儿童的大脑正处在极速成长与功能分化的过程当中,而低年级学生的大脑正在大量地学习和辨别各种从外界传来的信息,信息中的内容情感愈丰富,大脑神经就越易受到刺激,学生就越容易被吸引。故事中富含各种情感要素,所以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故事有着其特殊的吸引力,而小学数学知识本身内容抽象、平淡无奇,没有语文那么具体、生动、形象,如果把枯燥的数学知识置于一个生动的故事情境中,利用故事特有的魅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把课堂当成大脑的“乐园”,学生自然学得有趣,说得开心,知识掌握得更扎实,何乐而不为?
  例如,教学完“分米和毫米的认识”之后,学生对米、分米、厘米、毫米的长度概念混淆不清,以至闹出了许多笑话:一栋房子高20分米,语文书长约20米,我的身高125毫米,我的床长约2厘米。学生对这些长度单位只建立了一个模糊的表象,分不清分米、米到底哪个更长。于是我帮这些单位编了个小故事:“长度单位”妈妈生了四个孩子,大儿子长得又高又瘦,妈妈给他取了个独名叫做“米”;老二是个女儿,个头比“米”矮得多,把米平均分成10份,其中一份刚好是她的身高,于是妈妈管她叫“分米”;老三是在厂里生的,只有一点点高,于是妈妈管他叫“厘米”;老四生下时像孙悟空的毫毛那么点小,于是妈妈把他取名为“毫米”。
  故事讲完后让学生小组讨论:你最喜欢哪个“孩子”?说出你的理由。
  这下教室里热闹开了:有的说,喜欢老大“米”,因为他的名字好记,而且教师讲台上的米尺刚好1米;有的说,喜欢毫米,因为喜欢孙悟空,也喜欢他的小巧玲珑;有的说,喜欢分米,因为她是“女孩子”……学生情绪饱满、热情高涨,个个聊得兴高采烈、眉飞色舞。
  课后,我让班里的一个不起眼的学生把这个故事重新讲一遍,想不到这个学生居然把整个故事基本说出来了,而且名字用得一字不差。
  由此看来,把枯燥的内容编成学生喜欢的故事,可以大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只有在精神愉悦、自觉自愿、积极主动的状态中去获取知识,才能使他们的各种感官真正参与到教学中来,由此,也极大地调动了学生说话的热情,通过情趣高涨的“说”,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还较好地发展和提高学生说话的逻辑性和思维能力。
  有人说:“眼睛能容纳一个美丽的世界,而嘴巴可以描绘一个美丽的世界。”教学实践证明,“说”能使学生的胆量得到锻炼,说话能力得到提高;“说”还能加强师生、生生间的交流,改变“满堂灌”的教学形式;“说”更能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发展思维。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创造一系列“说”的条件,让学生畅所欲言,同时“说”出精彩,“道”出活力。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xiaoxuejiaoyu/38952.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