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教育论文 > 小学教育 > 主体性数学课堂交流活动发展效果

主体性数学课堂交流活动发展效果

日期:2023-01-05 阅读量:0 所属栏目:小学教育


时代呼唤人的主体性,课堂教学中实施主体性教学是当今教改的发展趋向,更是贯彻落实课程标准的根本要求。《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主体学习活动是学生认知、情感、行为发展的基础,无论是学生思维、智慧的发展,还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都必须经过学生主体自觉参与的、全身心投入的学习活动来实现。
  课堂教学活动作为一种社会活动体系,有着多种社会交流关系和方式,在课堂教学活动这一特定的社会情境中,交流活动不仅能培养学生的知识能力和价值观念,以便将来能恰当地扮演一定的社会角色,而且还能促使学生获得身心的全面发展。
  一、主体性课堂交流活动的内容
  主体性数学课堂交流活动从人的全面发展的角度出发,从知识、认知行为、情感等领域来实施课堂交流活动。
  (一)知识领域的交流
  传承人类科学文化知识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要任务之一。主体性数学课堂教学也不例外,也要求学生通过课堂学习掌握一定的数学知识和数学技能。在主体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角色发生了很大的转变,教师自觉地放弃了在知识领域的“权威”,走下讲台做学生的朋友,成为学生在学习知识过程中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
  (二)认知领域的交流
  认知是指那些能使主体获得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操作和能力,是人类个体内在的心理活动的产物,是人们在学习过程中动态的认识过程和表态的内容结构的有机结合体。数学认知结构,就是学生头脑里的数学知识按照自己的理解深度、广度,结合自己的感觉、知觉、记忆、思维、联想等认知特点,组成的一个具有内部规模的整体结构,是数学知识结构和学生心理结构相互作用的产物。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时时想着学生,事事从学生的角度考虑,让学生在师生交流活动、生生交流活动和个体与群体的交流活动中不断地重组、构建自己的数学认识结构,促使学生的认知水平不断得到发展和提高。
  (三)情感领域的交流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真正的教育意味着人和人心灵上最微妙的接触。学校是人们心灵相互接触的世界。”数学课堂教学除知识传递这条主线外,还有一条情感交流的主线。教学活动是在知识和情感两条主线的相互作用、相互制约下完成的。积极的情感体验,可以促进学生脑细胞的活动,从而使学生激发出多种多样的新异联想,形成强烈的追求、积极的思考、主动探索的课堂教学氛围,因此,在教学活动中,要重视情感交流的作用,努力培养学生数学学习情感,实现情感与认知的和谐发展。
  二、主体性课堂交流活动的组织形式
  为了实施主体性课堂交流活动的内容,我们尝试在课堂教学中,把师生之间、学生个体之间多向、立体、交互式、全方位的交流作为主体性数学课堂交流的主要交流形式来实施。
  (一)师生之间的交流
  主体性数学课堂交流活动,继承了传统课堂交流活动的优点,更注重发挥学生个体主体性,把“双主体”作为课堂交流活动的出发点。
  1.课堂提问
  毫无疑问,课堂提问是一种良好的课堂交流形式。主体性数学课堂活动中的提问是建立在提问者与被提问者平等、尊重、信任的基础上,以言谈形式进行的双向沟通,它是一种互动过程。例如,在教学“口算两位数乘法”时,教师问:“300×12怎么想?”生答:“先把300后的两个零不看,当成3×12等于36,再在积后面写上两个零,结果是3600。”师问:“你为什么会这么想呢?”“因为运用积的变化规律来口算更简单。”学生的回答完全与教师设计的教学程序有异,与教材有异,但教师却给予学生充分的肯定。教师通过师生之间的认知交流,不仅深化了对口算知识的认识,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创新的兴趣,学生求异创新的心理得到了满足。同时,师生之间平等地交流,克服了数学课堂交流活动中易于出现的负面效应和单向交流的潜在性,使单向的、不平等的交流发展成为双向的、平等的交流,从而营造出勇于发现、自主探索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的主体意识觉醒和创新精神萌芽。
  2.课堂质疑
  布鲁纳说过:教学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问题的提出者不仅仅指教师,也包括学生。乐于质疑问难,正是学生积极参与新知学习的有力表现,这样的学生才真正是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人。
  (二)学生个体之间的交流
  有一位教育学家曾经说过:“课堂就是社会的缩影。”既然如此,课堂交流活动不能仅限于师生之间,应是更广泛意义上的交流,是一种多元化的活动形态。主体性数学课堂交流活动把关注学生个体生命的发展作为自己的目标,始终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核心,通过以下三种方式来组织、安排交流活动。
  1.个体间的自由交流
  以班级授课制为代表的课堂教学活动是一种有组织、有目的的学习活动,它往往过于追求个体学习的短期效益,忽视作为学习个体——学生的长远发展。因为学生个体之间的交流“耗时、费力”,从某一节课或某一阶段来说或许过于“低效”,没有集中传授知识来得快。但正是看似“低效”的个体之间的自由交流活动,能引发个体主体意识的觉醒,能调动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活动中,
  符合儿童好动、爱说、求异的心理特点,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是对学生生命发展的一种长期关爱。
  2.小组内的合作交流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个富有创意而又能体现现代教育思想的教学策略,它是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系统利用教学中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的学习。
  例如,在教学“乘加、乘减”时,先出题:有五个箱子,前两个箱各放6个足球,后三个箱各放4个足球,一共有多少个足球?让学生小组合作探讨,看哪一组学生想出的方法最多、最好,并写下来。这时学生热情很高,通过探讨、交流,一下子写出了近10个算式来。如6+6+4+4+4=24,6×2+4×3=24,5×5-1=24,5×4+4=24,4×6=24,10& times;2+4=24等等,并都能说出怎么想的。学生通过小组内合作交流活动得出的成果,虽然不是很完美,但也让他们尝到了合作成功的快乐。
 3.小组间的竞争交流
  小组与小组之间的交流活动,不仅有利于促进课堂教学水平的整体提高,更主要的是淡化了学生个人主义至上的学习倾向。因为每个小组在承担共同的学习目标时,每个成员之间就成为一个“利益共同体”,也就是说,只有在小组中的每一个成员都取得成功的前提下,组内的每个学生才能获得成功。这种做法可以使组内的每一个学生都树立起“休戚相关”“荣辱与共”的集体中心意识,增强学生捍卫为集体荣誉而学习的强烈动机。
  为了实施小组之间的竞争交流,通常采用竞赛、评比的办法。如完成某一内容后,教师出一些题,先让全体学生独做,然后以小组为单位求平均分,比一比哪一小组成绩最好。还可以通过看哪个组提的问题最棒,看哪个组操作得最规范等等形式来进行。所有这些都可以用来促进小组间的竞争交流,变个人的压力为小组集体学习的动力,激发学生产生学习的内驱力。
  三、基于“双主体”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数学教学是教师的思维与学生的思维的相互沟通过程。从信息的角度看,这种沟通就是指数学信息的接受、加工、传递的动态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充满了师生之间的数学交流和信息的转换;从认知学习论的角度看,数学学习的过程乃是新的学习内容与学生原有的数学认知结构相互作用形成新的认知结构的过程,这个过程是主体的一种自主行为。基于课堂教学“双主体”理论和原则,试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双主体”进行探索。
  (一)转变观念,师生共为主体
  顾明远教授撰文提出:“学生既是教育的客体,也是教育的主体。”在现代信息社会中,学生的学习空间越来越广泛,学习者始终是主体,教师的指导作用则是相对的。允许学生有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方法的权利,按照全面发展的要求,对学生的偏科倾向科学引导,并鼓励学生发展自己的优势和特长。
  (二)创设氛围,双向和谐活动
  师生双向和谐活动,旨在建立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创设一个和谐的优良教育教学环境。只有民主平等,对学生实行必要的引导才能真正实现对学生高效的培养和达到师生双向和谐活动。
  (三)优化过程,促使主体参与
  教学是一种认识活动。这一认识活动的主体既是教师,又是学生,两者都是教学的主体。从这个观点出发,教学应着眼于从过程的优化角度入手,促使师生的共同参与。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以下一些做法。
  1.创设问题情境
  主要表现在设计有矛盾、有新意、有趣味的问题,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
  2.联系生活实际
  根据教材内容,把数学与儿童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使学生产生一种强烈的心理体验,即数学知识来自实践,产生爱参与数学知识的学习。如,提出如下生活问题:车轮为什么是圆的?屋顶架为什么要用三角形的?其他形状的行不行?又如,把生活中水费、计算储蓄利率、日常买粮买菜等问题,编成例题或习题。
  3.组织讨论交流
  交流包括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谈话与交流,这是一种师生平等参与的方式。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师生间、学生间的问答、讨论和辩论,或以学生分组活动的形式围绕问题相互启发,进行合作研究、分析,综合意见交流与评价。
  4.开展实践活动
  实践活动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实验、实习、实践、游戏等活动参与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自己得出结论,解决问题。
  5.发展过程参与
  让学生参与数学概念的建立过程、公式的发现过程、问题的不同解法的探索过程、对错误解法的剖析过程、对问题解法的评价过程等。
  6.实施分层教学
  课堂教学要真正有效地面向全体,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必须面对有差异的学生实施分层教学。根据各处学生的实际水平,设定几个不同层次的学习组,对他们提出不同的要求,有针对性地补差辅优,使每个学生在课堂中都有成功的机会,使全体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四)积极评价,提高参与水平
  评价是强化学生正确动机,使学生看到自己学习成功的重要方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积极和适度的鼓励性评价,针对不同的学生,因人施评,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使不同学生都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提高学生参与水平。
  总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发挥教师的主体指导作用,发挥学生的主体核心作用,增强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提高参与度,不仅能极大提高数学教学质量,而且能真正提高学生素质,达到教与学的真正“双赢”。
  参考文献:
  王佟.谈主体性数学课堂交流活动实施策略.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2(09).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xiaoxuejiaoyu/39014.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