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教育论文 > 心理学教育 > 文化环境心理学教学理念探究论文(共3篇)

文化环境心理学教学理念探究论文(共3篇)

日期:2023-01-06 阅读量:0 所属栏目:心理学教育


  

第1篇:面向建筑设计专业的环境心理学课程教学探究


  环境心理学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初的以美国为中心的北美地区,环境心理学强调以问题为中心,采用跨学科、多元研究方法,着重研究生态效度和外部效度,缩小实验与现实生活的差距,以解决实际生活中出现的具体问题。本文从建筑设计专业学习的角度,探讨将环境心理学的理论与建筑设计学习相结合,在教学中引导建筑学专业学生思考建筑、环境和人之间的关系。


  一、环境心理学简介


  (一)环境心理学基本要素


  首先,如何界定环境心理学中的环境?学者Hellpach将环境划分为三个范围:自然或者“地理心理因素”(geopsychologicalfactors)的环境、社会或者“心理社会因素”(psychosocialfactors)的环境和“建成环境”(builtenvironment)。除此之外,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让虚拟环境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避免要面对的重要环境之一,因此,可以对环境进行如下分类。


  心理学是什么?环境心理学作为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其基础理论依据必然离不开心理学基本原理。在自然科学领域,根据研究对象的特点和性质,可以将研究分成三种类型:透明箱(如数学)、灰箱(如物理学)和黑箱。心理学属于黑箱,因为其研究对象——心理过程无法直接看到、直接测量,因此在研究过程中必须借助可以直接观察、测量、记录和分析的人类及动物的行为,以达到描述、了解、预测及控制行为的目标。心理学对人类行为的研究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个体的心理过程,其中包括认知过程、情绪过程和意志过程,这部分是人类个体所具有的共性,也就是我们每一个人在认识世界时所遵循的普遍的、共同的心理过程。二是个性心理,包括个体的心理动力和心理特征,关注个体之间的特异性,表现为个体间不同的气质、性格和人格特征。三是社会心理,个体不可能脱离环境而孤立存在,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地和周围的其他人有一定的关联,这部分主要研究个体的社会关系和社会思维。因此,环境心理学可以定义为研究人与环境之间互动关系的一种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


  (二)环境心理学的发展现状和研究取向——人—环境的互动


  自20世纪70年代起至今,环境心理学的研究主题始终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变化,据罗玲玲等的统计和分析,认为环境知觉和环境认知、环境社会学与文化、环境行为学、环境保护与生态、环境设计评估是环境心理学的五大研究方向,这些研究本质上关注的都是人和环境之间的互相关系。


  美国加州大学尔湾分校的环境心理学家Stokols教授提出的人—环境交互作用模型很好地表述了人和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该模型分为两个基本的维度:其一为人—环境交互作用的认知和行为形式;其二为人—环境交互作用的作用和反作用阶段。将这两个维度的分类两两匹配,获得人—环境交互作用的四个模型:解释模型(认知、作用)、评价模型(认知、反作用)、操作模型(行为、作用)和反应模型(行为、反作用)。


  解释的模型与个体对环境的认知表征和结构有关,涉及空间环境的认知表征与人格和环境两个方面。评价的模型是人们针对预定的性质标准对情景进行评价,包括对环境的态度和对环境的评价。操作的模型是个体的活动穿过或者直接影响环境,包括对与生态相关行为的实验分析和人类的空间行为。其中重点关注的是人们的空间行为。反应的模型是环境对个体的行为和幸福感的影响,包括物理环境的影响和生态心理学。


  二、人—环境的互动:面向建筑设计专业的环境心理学课程


  建筑环境心理学面对的环境以建成环境为主,在Stokols教授的人—环境交互作用模型表中,其研究重点主要集中在认知层面的解释模型和行为层面的操作模型。结合上述对心理学研究内容的分析,建筑环境心理学研究大致分为三个层面:(1)认知层面:探讨个体的基础心理活动与建筑环境的关系,研究内容为建筑环境的色彩、光线、材质、形体等对视觉、听觉和嗅觉等感知通道所带来的心理体验。(2)意识层面:探讨人的高级心理活动(如人的价值观、世界观、审美观)与建筑环境的关系,主要研究个体在不同价值观、世界观和审美观的影响下对建筑环境的理解和追求。(3)行为层面:探讨人的行为与建筑环境的关系,研究交往尺度和习惯行为方式与建筑环境的领域感、私密性等,并结合人体工程学探讨建筑环境的舒适性。


  依据以上三个层面,笔者对环境心理学基本原理与建成环境设计相关的内容进行分析归类,探讨面向建筑设计的环境心理学课程教学的基本内容,并将其应用于北京工业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环境心理学课程教学实践中。虽然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虚拟环境同样是环境心理学的重要研究范畴,但是本文仅以建筑设计专业为研究对象,探讨范围仅限建成环境部分。


  Way-finding空间体验、正面情绪、负面情绪针对不同人群的设计:儿童、老人地方认同、自我认同人际距离、个人空间、领域性、拥挤可以看到,认知、情绪和意志等心理过程是认知和解释世界时所有个体都遵循的共同性过程,其中环境知觉和环境认知是环境心理学领域的基础研究。主要关注的问题有:个体面对环境时在知觉层面、认知层面和情感层面的心理过程;基本的空间认知(如空间客体的知觉)与宏观的空间认知;认知地图与认知图式等相近的概念,了解这些概念能够帮助建筑学专业学生从本质上理解设计基础中,关于形状、形态、形式等与人类个体知觉和认知的关系。空间认知的基本理论则对空间设计的原则和方法有较多启示作用。关于人格与环境的研究则关注特定个体在解释环境过程中的独特组织结构和表达。学者坎特认为环境心理学中的人格研究至少有两个主要方面:一是环境倾向的概念和测量;二是利用已有的人格测验来预测人们对物理环境的使用和改变以及环境对人的影响。毕生发展的概念能够引导建筑学专业学生关注环境使用者所处的人生发展阶段对建筑空间、环境的不同需求,这是设计的依据和灵感来源。而社会心理学的内容,关注的是空间使用者之间的互动,这种互动关系引发不同交往情境下人们对不同空间形式的需求,以及不同的空间对其使用者行为方式的影响。


  三、北京工业大学建筑环境心理学课程实践


  (一)建筑环境心理学课程


  1.课程大纲


  北京工业大学环境心理学课程为专业选修课,设置在大学三年级第一学期,课时为16学时,授课对象为建筑学专业的本科生。通过对国内主要建筑类院校相关课程设置的调研发现,开设环境心理学课程的学校虽不在少数,但是其课程设计大多参照目前常见的环境心理学课程教材,缺乏深入思考以及与专业实践的结合。笔者多年从事环境心理学课程教学,积累了一些建筑设计课程教学实践经验,也有一些实践思考。本文从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出发,结合授课对象的专业特色,寻找二者之间的深层逻辑关联,并尝试构建和完善适合建筑设计专业的环境心理学课程教学体系——北京工业大学建筑环境心理学课程体系。


  上述针对心理学原则及其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可能涉及的相关内容的分析,成为北京工业大学建筑环境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设置的理论依据。在教学实践中,从认知、情感、个性、社会性等方面,把与建筑设计专业联系紧密的环境心理学内容分成若干主题明确的教学内容模块,同时结合授课对象专业知识水平的差异,调整每一部分的具体内容和深度。


  沟通、合作、说服等建筑环境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从环境使用者和环境设计者两个不同角度进行教学内容设计。首先,对环境使用者而言,从共性的心理过程、独特的个性心理和社会的个体互动三个方面,介绍环境心理学以及它和建筑设计的关联,并针对社会物理环境中与建筑设计专业紧密相关的建成环境部分,从城市、社区、单体建筑三个不同层面应用环境心理学相关理论进行设计指导原则的讲解和讨论。其次,对环境设计者而言,如何发挥创造力潜能,形成良好的设计思维,在设计过程中与相关各方密切合作、良好沟通、说服他人,以执行自己的设计意见和设计想法,这些都是建筑学专业学生应重视并掌握的能力。因此将其作为一个单独的主题列入教学计划做简要介绍。


  2.课程作业


  环境心理学本身就是一个以具体问题为导向的学科,因此,环境心理学课程作业设计亦遵循问题导向的原则,以人—环境的交互作用为主要研究对象,作业内容与教学大纲基本同步。根据作业难易程度分为小组完成和个人完成两类,学生可以根据教师给出的具体作业指导书,从下述题目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2-3个课题进行研究北京工业大学环境心理学课程作业课程作业小组作业公共空间行为地图及改进设计


  建筑使用后评估


  2.公共空间寻路研究个人作业1.认知地图


  2.环境自传


  3.环境评价


  4.个人空间:通过实验体验个人空间


  5.根据个人兴趣自选课题研究


  6.结合公共建筑设计课程进行行为与空间设计训练


  (二)建筑环境心理学课程未来发展计划


  北京工业大学建筑环境心理学课程已开设6年,在教学实践中,根据学生的反映以及对学生作业情况的分析,每年都会对教学内容和课程作业进行相应调整。作为主讲教师,更关心的是如何在有限的课时内,尽可能地介绍环境心理学中对建筑设计专业学生有实际意义的内容,使其与设计课程实践结合得更紧密。北京工业大学建筑环境心理学课程未来建设规划主要有三个方面:(1)尝试与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实验室合作,为学生创造噪音、温度、光照等环境知觉的实验环境。(2)加强与设计基础课、建筑设计课的结合,课程作业设计与设计课程作业同步,以解决学生设计过程中的具体问题。(3)尽可能地帮助学生对自己的认知风格、学习倾向性有一个基本认识,以提高学习效率。


  作者:赵睿

  第2篇:基于环境心理学的校园广场景观营造理念浅析


  当前,我国校园广场景观设计存在着忽视对人心理和行为的关注等诸多问题,本文将基于环境心理学,以人的心理需求为依据,浅析校园广场景观营造理念,促进我国景观设计事业的健康协调发展。


  1环境心理学的发展和研究内容


  环境心理学是一门以研究“人的行为与构造”和“自然环境之间相互关系”为重点的交叉性学科。其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由当时所面临的人口增长和环境退化等问题引发,至20世纪80年代逐渐成熟,形成了完整的环境心理学理论体系。研究内容从关注环境对个体行为与心理的影响,转变为关注环境因素对个体、团体和社会层面的影响,关注与环境因素有关的人类生存和生活质量问题。从关注物质环境、居住环境以及社会环境对人的心理和行为的研究,转变为更为关注自然环境和全球生态系统与人的互动关系及其对人的全方位影响。


  2环境心理学在中国景观设计中的作用


  中国传统园林设计有着2000多年的历史,并且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综观中国传统园林艺术,大多为少数皇室权贵所独享,这与当时的社会生产力、生产关系、人的审美观等因素密切相关,仅仅符合少数人的审美心理需求。然而,时过境迁。随着社会发展进步,现代景观设计则应从环境与人的心理和行为关系出发,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社会和文化需求。与中国传统园林设计相比,现代景观设计更具有大众性,在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的同时,反映时代潮流,体现现代人的心理诉求。


  3对环境心理学运用于校园广场景观营造设计中的建议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在校园广场景观设计中,景观与人的联系往往比景观本身更为重要。作为当代景观设计师,要推动景观环境设计与环境心理学紧密结合,从“人的行为和心理”出发,营造出宜人的校园景观环境。


  3.1树立以“人”为本设计思想


  人是环境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景观设计的服务对象,也是环境心理学与景观设计之间的核心与纽带。在景观环境中起主导作用的是人,景观环境设计的依据和根本是人的心理行为,心理学则为景观设计提供了“人”的观点。校园广场是学生学习、交流的空间,其景观环境的营造,都应遵循以人为本的思想。所以,校园广场景观设计应从环境心理学出发,以师生的心理和行为关系为导向,满足广大师生的社会和文化需求。


  3.2明确校园广场的使用人群


  校园中使用者的基本行为大致可划分为:学习、生活、活动、研究四种类型,而这些行为有其各自不同的环境需求。根据马斯洛人类需求与心理发展理论,需求层次越高所涉及的社会环境越广。例如在校园广场景观设计中明确使用者的范围,以满足社交需求为出发点。


  图1马斯洛需求


  3.3深入了解人的行为特点


  每个人的文化背景、生理因素、经历、动机都各不相同,每个人的行为活动都各不相同,不同年龄组群之间也有很大差异,即使有专门为他们设计的场地,但只要无法满足行为需要,也不会去利用它。因此,校园广场景观设计要以使用者的行为路线、行为迹象、行为方式与行为类型为依据,考量不同行为方式之间的差异,优化设计方案。


  3.4景观设计上灵活处理


  由于每个人对环境有不同的需求,景观设计师不仅要有足够的灵活性来满足不同人的需要,而且应鼓励使用者关心自己的环境创造,促使他们更多地参与景观设计,让他们自己赋予环境以个性。这种由使用者来参与的设计方法,更能体现出使用者对于景观环境的真正需要,从而最大限度地实现景观存在的社会价值。


  4.结语


  无论是对于设计师还是使用者,如何基于环境心理学营造出符合师生需求的校园广场景观环境,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校园广场景观在整体规划设计中,应基于环境心理学相关理论,分析使用者在不同环境、空间、场所中的行为特征与规律,充分考虑校园景观环境对师生行为模式的影响,从其心理需求出发,营造出宜人的校园景观环境。


  作者:李娇娇等

  第3篇:浅谈环境心理学与现代室内景观设计


  1基本概念


  1.1环境心理学


  心理学理论的产生于19世纪,环境心理学是在20世纪70年代,将心理学和人对身边环境的行为反应结合在一起进行研究的学科。环境心理学主要是从人们的行为和喜好进行研究,探讨将人与环境之间的和谐关系达到最优化设计。这里所指的环境已经不是单纯的生存环境,更多的是满足于人类享受生活、更舒适的工作的环境,这其中包含物质环境、视觉环境、心里环境、物理环境等。


  1.2现代室内设计


  现代室内设计是一门十分复杂且综合性极强的学科,设计到工程学、美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多种学科知识的边缘性学科。现代室内设计的目的是要设计创造出能够满足人类生产生活需求的、涉及精神和物质双重层面要求的环境,其最基础的目的是以实用性、以使用者的实际用途为主,同时结合人类喜好需求,结合周边环境设计出满足审美要求的室内空间环境。


  2环境心理学与现代室内设计的关系


  2.1空间私密性


  人和人之间存在着一种距离感,距离的长短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亲密程度成正比,一旦与陌生人之间的距离等同于亲密好友的距离时候,给人会带来一种不安、紧张的情绪。通常将这种距离分为:公众距离、社会距离、密切距离等。因此在现代室内设计中,根据空间使用功能和使用人群关系类别进行提前性的分析,合理安排有限的室内空间。


  2.2空间安全尺度


  空间的尺度大小能够给人们内心带来不同的安全感受,空间过大过空,会造成人类的视野不足以覆盖到整个空间,面对未知和不确定极易造成心理上的恐慌感,相对小的空间,摆设适当的物品,人类的视野范围能够完全覆盖到空间内的每个物品上,给人一种掌控的感觉,安全感也就产生了。


  2.3空间形状造成心理感受


  人们对于不同的空间形状有着不同的心理感受。人类的大脑活动十分活跃,这也造成人类拥有想象的能力,面对不同的形状的空间,人类便会在不自主的想象空间中体会着不同的心理感受。比如圆形能够带来完整、舒适的感觉;三角形带来一种动态锋利的感觉,而长方形正方形等四边形能够带来固定、规矩、严肃的心理感受;没有规律的自由的线条组成的奇异空间形状,带给人们的是自由、多变的感受,同时能够不时带来很多富有情趣的感受。


  3环境心理学的应用和实际问题


  3.1色彩、光影、材料的有机组合


  颜色在室内环境中适宜中最为生动的因素,颜色冷暖、明暗、搭配都能够产生不同的心理感受效果。根据不同年龄、生活地域、文化背景、空间功能需求等能够为空间颜色的使用提供良好的指导意见。


  材料的质感、表面肌理颜色、线条、温度等特点都能够直接影响整个室内空间的效果。比如木、竹类材料能够带给人们贴近自然的感受;钢铁等金属材质表现出来的是一种工业化、冰冷的感受;地毯等毛织、毛皮类材质让人产生一种温暖、舒适的感受,但像有些皮肤敏感、或者有对毛过敏体质的人群,身处在皮毛类制品的环境中,反而就不会产生舒适的感受。


  光影在室内环境设计中是一个很灵动的元素,它的特点是会因外部光线的影响,呈现时刻变化、每日不同的现象。在现代室内设计中已经不单纯的是处于照明的考虑,更多的还是对于使用者的视觉、体感反面创造一些情趣,有效的利用光线能够给死板的空间带来动感元素,赋予色彩和材料更为生动的呈现。


  3.3存在于现代室内设计中的诸多问题


  人们的经济条件限制着对高质量的室内空间设计追求,这种限制会在空间尺度、材料、光线等方面体现出来;室内空间使用者与设计师之间的沟通存在误差性,导致使用者的意图表达不清,设计师设计出来的效果无法满足使用者的需求;想象力有限、室内设计方案的局限性,导致最终呈现的效果差强人意。


  4总结


  现代室内设计作为一种服务于实用功能的学科,与环境心理学理论的结合也是必须和必要的,环境心理学根据人对周边环境的空间形状、空间尺度和空间私密度需求和感受研究,帮助设计师在实际设计中,运用色彩、材料、光线不断地丰富室内空间,使之能够在满足使用者实际的使用需求的同时,为使用者提供一个美观、舒适、放松的生活和工作空间。


  作者:伍硕秋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xlxjy/101816.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