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教育论文 > 学前教育 > 大学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究

大学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究

日期:2023-01-23 阅读量:0 所属栏目:学前教育


  摘要:大学计算机文化基础,是高等院校计算机知识学习的入门教材,是培养大学生计算机素养与能力的基础课程。对此,本文作者分析了大学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教学现状,并提出了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教学的改革思路,以更好地适应形势发展,培养出应用型计算机优秀人才。
  关键词:大学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改革思路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99 (2012) 09-0000-02
  作为高等院校计算机知识学习的基础课程,大学计算机文化基础具有较强的理论基础,突出的实践应用性,显著的学科知识综合性,迅速发展的前沿技术等特点,因而,为了更好地适应形势发展,充分开发与利用教学资源,院校需不断改革,如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方法等。然而,在当前大学计算机教学中,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需要加以调整、改革与完善。笔者,结合实践探索,分析了如下教学弊端,并提出了有关改革思路,以提高计算机教学效果,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一、大学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教学现状
  (一)教学内容相对滞后
  当前,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基本定型,包括Access数据库、计算机网络基础及应用、演示文稿PowerPoint、Excel电子表格、Word文字处理软件、Windows操作系统等。尽管这些教学内容具有较高的实用性,然而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软件技术的升级换代,有些知识已被主流淘汰,若不能及时更新,则会限制学生对新信息技术的渴望与需要,导致教学滞后,难以满足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二)学生计算机基础与能力参差不齐
  因生活环境、地域等因素影响,学生存在明显的差异性,他们的计算机基础参差不齐。对于发达地区的学生而言,其在大学入学之前则已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与运用;而对于贫困地区的学生而言,他们接触计算机的机会较少,因而计算机基础与能力较弱。这给教学增加了一定的难度:基础好的同学,会感觉教学内容太少,过于枯燥;而基础差的同学,则不难很好的理解,跟不少教学进度,难以及时消化知识。另外,随着计算机知识的不断普及,越来越多的新生会用电脑或基础电脑的机会较多,若仍运用以往的教学模式,则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发展。
  (三)考试形式过于单一
  目前,对于《大学计算机文化基础》这一课程的考核,其方式主要是卷面与上机的综合评定。而卷面成绩占了总值的70%,而上机操作成绩约为30%。总成绩,通常是根据学生的考试成绩与平时成绩结合加以考核,而卷面成绩所占比例过重。但理论成绩并不能完全反映出学生的知识实际应用能力。这一考试形式又导致了教学内容与方法的单一,阻碍了课程教学改革。
  (四)教学方式有待改进
  当前,尽管课程教学已经转为传统教室授课与多媒体教室教授整合,丰富了教学内容,增加了信息容量,使教学更为形象而直观。然而,这一教学方式还存在一些不足。课堂教学还是以教师为中心,没有充分调动同学的自主性。同时,课堂上,信息容量大,而教学进度又快,因而学生难以一边听边记,知识记忆率不高,也无法构建系统知识。
  (五)学生实际实践时间少
  《大学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教学主要是课堂讲授与上机实践。当前,多数院校上机实践的时间与课堂讲授的时间比例约是3:5,可见,课堂教授实际要多过于学生上机实践。所以,若想改革大学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教学,调整与改进上机与教课比例是十分必要的。
  二、大学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思路
  (一)根据测试水平,自选修读方式
  在计算机基础能力上,往往是参差不齐。这无疑添加了教学难度。若教师采取同一教学模式,则难以调动每位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不利于学生知识的获得与能力的形成。因此,这对这一问题,高等院校可创设计算机基础水平的测试题库,让学生于开课之前向院校提出申请,以测试自己的计算机基础水平。测试合格的学生,可依据实际情况来选修读方式:测试后,已把握计算机基础知识,会基本操作的学生,可免修理计算机论课与上机课;测试后,对基础知识较为了解,而不熟练计算机基本操作的学生,可免修计算机理论课;对那些测试不合格的学生,则需详细地学习整门课程。
  (二)拓展教学内容,丰富学生知识
  在有些软件的基本操作上,学生已经有所接触,因而,在大学计算机教学中,教师不能照本宣科,对知识逐项讲解,而应突破书本。由于计算机技术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中,因而计算机文化基础也应不断更新,让学生通过对某一软件的学习,而繁衍至有关软件与流行软件的把握上,以培养学生的新技术思想,提高学生对新知识与技能的理解能力、自学能力。如Windows操作系统讲解时,教师不但要讲解Windows操作系统的一些基本功能与基本操作,还可添加其他操作系统知识,如Unix、Linux操作系统等。又如Word文字处理软件的教学时,教师可基于学生对这一知识的把握上,让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可以把握多个版本的Word处理软件、WPS文字处理软件以及Office系列软件的一些基本功能与操作。另外,教师还可联系书本知识,添设学生所喜闻乐见的内容,如智能机器人的发展与使用;计算机病毒的最新防治与发展;多媒体技术的多种应用等等。
  (三)任务驱动教学,培养创新能力
  计算机文化基础,是一门较强应用性的课程,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而任务驱动式教学,将学习活动与相关问题或任务有机结合,以问题或任务来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唤起学生学习求知欲,让学生在任务实现的过程中,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提高问题分析与解决能力。如学习Office系列软件后,老师可事先编拟题目,有目的、有针对地设计教学内容,设置格式要求以及相关问题,要求学生利用过有关软件,根据任务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任务。通过具有综合性知识与设计性的任务,能够启发学生思维,让他们积极思考,同时通过网上资料查阅、相互交流等方式,设计出独具个性的作品。同时,在知识总结与学习过程中,培养了学生创新思维、动手操作以及自学能力。   (四)强化实践训练,提高教学效率
  大学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有着较强的实践性与应用性,学生只有通过上机操作练习,才可发现问题,才可巩固所学知识。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有些学生却不重视上机课,在上机课上一般玩游戏、看网页、聊QQ,亦或简单操作。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可采取一堂一练的方法,提出学习目标以及完成任务的方法,以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在每一堂理论课之后,教师可精设有关的计算机实验内容。同时,没实验均有其对应的实验内容、实验目的、操作提示以及实验步骤等等。在课堂上,让学生根据进度来完成任务,然后以邮箱形式提交实验成果以及实验小结。此外,老师还可将全部的实验内容整理其上机指导手册,以便教学需要。这样通过实践训练,不但将学生知识学习与知识运用相衔接,还提高教学效率。
  (五)多样化考核形式,重视能力检测
  以往考核方式通常是以理论为主,导致学生计算机操作能力不高。学生往往是对理论知识加以死记硬背理,单凭学习成绩难以反映他们的真实应用水平。所以,为了增强与考核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院校可采取如下方式。第一、构建考试试题库。其内容覆盖书本内容,题型除了填空题、选择题之外,更应包含实际操作题。同时,这一试题库为同学全开放,让他们可在网上操作练习。第二、通过网络考试系统加以考核,随机生成试卷。第三、总评成绩考核可以将平时实验成绩(占总值的20%)、网络系统测试成绩(占总值的60%)、综合性的设计实验成绩(占总值的20%)相结合。这样,通过多样化的考核成绩,有利于学生加深计算机基础知识的理解,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使其在实际操作中把握知识,提高能力。
  (六)整合网络与传统教学,增强教学交互性
  在现代社会,信息技术极大地影响了社会生活,改变了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及学习方式。网络教学因其独特优势而广泛应用到教学领域,如开放性的学习资源、多媒体化的内容形式、个性化与自主化的内容选择、交互性的学习过程等,这符合素质教育要求,学生不但可以复习已学知识,还可超前学习,并可以从网络上得到所需信息与资料,亦或网上寻求帮助,亦或网上帮助他人,亦或网上作业练习与作业提交等,这对学生能力的提高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计算机课程教学时,可整合网络教学与传统教学,教师首先将课程简介、教学课件、教学大纲等上传至网上,以让同学自学使用。其次,老师网上进行作业发布,而学生则网上作业提交,师生于答疑室相互交流,亦或学生网上测试等。
  总之,大学计算机文化基础,是一门具有很强实践性与应用性的课程,需要强化学生的实践操作。同时,计算机信息技术又处在不断发展与更新状态中,因此,若想适应社会发展,院校也应不断改进与完善教学体系,改革教学内容,考核方式,教学方式与教学方法等,以丰富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上机实践机会,从而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王巧玲,鄢洪涛.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1,8
  [2]王锐,郭吉平,李华,曲若梅.刘越浅淡大学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J].教学改革.科技资讯,2011,24
  [3]王波.高校计算机文化基础课教学改革探讨[J].考试周刊,2012,1
  [4]宋馥莉.浅谈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J].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2011,9
  [5]冯林,何明瑞,胡绪英,罗芬.大学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08,8
  [作者简介]王冠(1981.3-),男,陕西西安人,西北政法大学信息网络中心。毕业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自动化专业。长年从事信息网络维护工作及教学教辅工作。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xueqianjiaoyu/213714.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