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教育论文 > 学前教育 > 语文单元教学的回顾与前瞻

语文单元教学的回顾与前瞻

日期:2023-01-24 阅读量:0 所属栏目:学前教育


  对语文学科而言,单元教学不仅是教材编写体例,是教学实施模式,更重要的是一种教学思想理念。语文单元教学虽已走过九十多年的岁月,但是依然显示着强劲的发展潜力。

  一、语文单元教学的发展历程

  单元教学思想产生于欧美,后经引介才成为语文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关于语文单元教学的发展历程可分为欧美单元教学和我国语文单元教学两部分来阐述。

  (一)单元教学的产生与发展

  单元教学的相关理论思想最早可追溯到19世纪末的欧美“新教育运动”。“新教育运动”的代表人物德克乐利提出依据学生兴趣设定单元题目,以相对独立完整的单元组织教学的思想,就此标志着单元教学理论的萌芽。随后,克伯屈创设了“设计教学法”。他将教学单元具象化为一个完整的活动,强调单元教学目的性和计划性。20世纪20年代以后,“莫里森单元教学法”盛行于美国,这是首个系统完整的单元教学模式。莫里森将单元教学分为测试和了解、讲解、自学、归纳、复述五个程序,强调完整生活经验的获得。二战后,随着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尤其是布鲁姆“掌握学习”理论的出现,单元教学朝着科学主义的方向发展。明确量化的教学目标成为设计单元教学的中心。此外,一些前苏联教师也强调大单元教学,他们依托教材展开教学,强调教材的内在联系和知识扩充。

  我们可以发现,从单元教学产生至二战前,欧美的单元教学理论主要围绕“学生”和“生活”两大关键词展开。进行单元教学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教育以学生为本,尊重并发挥学生的个性和潜能;(2)教育与生活紧密联系,关注教学的过程性和完整性;(3)打破学科界限,强调教学内容的适应性和灵活性。这是单元教学产生的初衷,也是其存在的最大价值。

  (二)我国语文单元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单元教学思想在我国语文学科中的应用可梳理为教材编写上的单元组合和教学实践中的单元设计这两条主线。两者的发展并非同步进行,但也有一定程度的交叉。

  从教材编写看,单元意识在我国早已有之。我国古代的文选类教材,如《昭明文选》、《古文观止》等,是按照文体进行集中编组的单元型教材,可以视为我国早期朦胧单元意识的体现。到了20世纪30年代,随着欧美单元教学理论在我国的传播,一些有识之士设想将语文知识以单元组合的方式渗透到文选型教材中,形成一个语文知识系统。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1932年由孙?Z工编写的初高中《国文教科书》。由夏?D尊和叶绍钧编写的《国文百八课》是我国语文单元型教材成熟的标志。该教材“每课为一个单元,有一定的目标,内含文话、文选、文法或修辞、习问四项,各项打成一片”[1],注重以单元编排的方式追求语文学科的系统性和科学性。直到1988年,语文教材全部成为单元型教材。现行的语文教材有的按照主题组元,如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有的按照文体组元,如语文版高中语文教材。

  从教学实践看,单元意识运用于教学实践始于梁启超的“分组比较”教学法。他认为文章一组一组地讲便于实施比较教学,可以提高教学效率。但是,梁启超的这一引介并未引起重大反响,之后的单元教学思想主要体现在教材编写上。直到20世纪80年代初,语文教师霍懋征《我怎样在一学期教九十五篇课文》一文的发表和朱绍禹对霍懋征单元教学实践的大力支持,语文单元教学才引起广泛关注。此后,一系列单元教学模式也应运而生,代表性的有吴兴田的“四步骤多课型语文单元教学”、钟德赣的“五步三课型反刍式语文单元教学”、宁冠群的“六环节四步迁移语文单元教学”等。

  综上所述,单元教学在语文学科中的传播与实践存在两种倾向,或作为一种教材编排体例以促进语文学科科学化发展,或作为一种教学模式以追求语文教学的高效率。同时,对比欧美单元教学,我国单元教学逐渐呈现向人本理念和社会生活回归的趋势,如苏教版教材以人文主题组元,人教版教材进行联系生活,体现实用性的实践。

  二、语文单元教学的得与失

  评判我国语文单元教学实践的得与失,主要有两个参照系:一是理论层面上,语文单元教学与单元教学产生的初衷相比较;二是操作层面上,语文单元教学实施前后的效果相比较,以及实施语文单元教学的目的与效果进行比较。

  (一)语文单元教学的成就

  1.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与以往重视教师“讲”的教学方式相比,语文单元教学更强调学生的“学”,它把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放在首位。首先,明确的单元教学目标给学生的自主学习指明了方向。教师往往将本单元的学习目标及学习重点事先告知学生,让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学习。其次,有意识的方法指导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了条件。语文单元教学经历了由重知识学习到重能力培养的转变,学习方法的掌握已成为单元教学的重中之重。最后,知识迁移理论的应用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保障。知识间的共同点是实现知识迁移的前提。以宁冠群老师的“六环节四步迁移语文单元教学”为例,新旧知识、讲读自读、读文作文和课内课外之间都有迁移学习。

  2.强化了教学的系统意识

  单元教学把教学过程看作一个完整的系统,不仅注重效果的完整性,还重视内部因素的相互联系。在语文学科中,单元教学的系统思维依旧渗透在各个教学环节中,推动了语文教学的系统化发展。在教学设计上,单元教学的应用让教科书编者和教师有意识地进行方法总结或知识归类。此外,就某一项具体知识或技巧而言,单元教学呈现出完整的知识掌握的过程。理论介绍、举例说明、操作训练、检测巩固等教学环节的设置让学生既在认识上理解知识,又在实践中运用知识,从而达到彻底牢固地掌握知识的目的。   3.增强了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单元教学对语文教学有效性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遵循教学规律和教学的有计划开展。语文单元教学借鉴了控制论、信息论等科学理论,遵循教学规律,促进知识掌握的高效性。以《国文百八课》为例,教材从文话到文选,到文法或修辞,再到习问,都紧扣单元目标,排除其他信息的干扰。另外,单元教学较以往随意零散的单篇教学更有计划性。单元教学目标是由学段目标到学期目标,或者由整套教材教学目标到一册教材教学目标这样一步步分化而来的,具有层级性。而且单元内各篇文章的教学各有侧重,突出重点,体现了单元教学的整体意识。

  (二)语文单元教学的不足

  1.学科科学化是单元教学难以承受之重

  自《国文百八课》以来,采用单元体例编排的语文教材几乎都把语文学科的系统化和科学化作为追求目标之一。其实,单元体例和学科科学化本身不是一个层面的问题,前者是教材层面,后者是课程层面。要实现语文学科的科学化,首先应实现课程内容和教学内容系统化,其次才能是教材组织的合理化。《国文百八课》按照字词句这样的语文知识来组织教材,这些语文知识虽是课程内容,但是存在语文课程内容是否就等于字词句这些语文知识的问题。

  之所以会出现对单元教学寄予厚望,但结果令人失望的现象,是因为我们只借鉴了单元教学的操作层面(如把单元教学看做一种教材体例),而忽视了单元教学的理论层面。单元教学体现了一种系统思维,语文学科则要以学科内容的系统化来实现科学化,在追求系统化方面两者是不谋而合的。但是,单元教学是一种普遍适用的理念,并不是语文学科具体教学方法。要使单元教学理念为语文学科服务,必须用系统化的学科内容来充实它。构建学科内容系统才是当前推动学科科学化的紧要任务。

  2.教学资源整合意识不强

  单元教学具有系统论的思想,教学资源整合是单元教学中系统论思想的一大体现。然而,当下语文单元教学中存在教学资源整合意识不强的问题。首先,教材对资源整合指导不足。在依据主题选择课文后,教材大多把视野局限于单元文本,一些知识点的例证主要从单元文本内提取,既缺乏单元文本之间的比较阅读,也缺乏单元以外的相关内容链接。其次,教师在单元教学设计时也存在缺乏资源整合的现象。六环节四步迁移语文单元教学模式在“课外调节”环节中让学生自学课外自读课文,对本单元的课文及补充教材课文进行知识点的异同比较,实现课内外迁移。但是,该模式将资源整合仅仅视为课外拓展,没有把其渗透到每个教学环节,贯穿教学过程始末。

  三、语文单元教学的发展趋势

  面对语文单元教学存在的种种不足,主题单元教学作为语文单元教学的新时代产物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成为未来语文单元教学的发展趋向。之所以主题单元教学显示出巨大的发展前景,是因为它既符合语文学科性质,又彰显了对单元教学初衷的回归。

  (一)符合实践性综合性的学科性质

  主题单元教学跳脱了原来企图以序列化、逻辑化的分解建立学科的科学性,却因非系统性、非逻辑性的教学内容而无法确立学科科学性的困境。它从教育的角度审视语文学科的科学性和重要性,在教学实践中打破学科藩篱,使语文教育回归人的发展,将语文学科定位为一门促进人全面发展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主题单元教学所体现的语文课程的综合性突出表现在教学资源的整合上。它本着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宗旨,以语文教材为依托,依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及教学需要,围绕单元主题有机整合多项教学活动、多套教材内容、多种学科知识、多样生活经验等教学资源,以此开阔学生视野,增强学科活力。如“珍爱生命”单元,教材选取的四篇文章对于学生理解生命、珍爱生命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在设计单元教学中可以整合相关文章如迟子建的《逝川》、三毛的《不死鸟》等,从而丰富学生对生命的理解;也可以整合生活中珍爱生命的感人事迹,设置观看影片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对生命有更亲切直观的感受。在教学史铁生的《我与地坛》时,教师还可以整合读本中的《我与地坛》(节选)、史铁生的人生经历及其代表作品,如《合欢树》、《遥远的清平湾》等,让学生透过一个身残志坚的伟人对生命的诠释来感悟生命,并以此为基础更好地理解其作品传达的情意及表达技巧。

  语文学科是一门实践性的课程。传统的单元教学强调教师对学生的知识传授和能力训练,忽视了学生在教学中的活动和参与。在主题单元教学中,教学是围绕主题展开的一系列实践活动,要求学生主动参与并且自主学习。如主题单元教学中经常运用问题引导和多维探究方法展开教学,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且自主解决问题,激发学生学习中的主动性,让学生积极体验学习过程。

  (二)彰显人本位教育价值的回归

  主题单元教学思想的产生把教育焦点由“需要培养成什么样的人”转变为“人能培养成什么”,关注学生的生命与成长,体现人本位教育价值的回归。教材编辑是动态教学过程的静态描述。人教版、苏教版等语文教材都采用主题组元的方式,主题的设置均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如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依据由“人”延伸出的“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三个向度设置单元主题,如“珍爱生命”、“月是故乡明”、“像山那样思考”等,在关照学生的生存状态与生命价值的同时,注意采用与学生对话或直接用学生的口吻表述主题的方式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此外,主题单元教学鼓励学生参与单元主题确定,参与单元教学活动设计,让学生主体性得到充分发挥。

  (三)彰显对社会生活的回归

  采用主题组元方式编排的教材在主题选择上关注社会人文,注意融合学生的生活情境。同时,具体教学实践中“主题”的确立较传统单元教学更具有灵活性,既可以沿用教材设置的单元主题,又可以由教师依据课标和学生实际情况,整合教材内容和生活资源后确定。在这种情况下,社会生活有更多机会渗透进语文教学,语文与生活的关系更紧密。此外,情境创设是主题单元教学中的重要策略。教师可直接将生活中的真实情境引入语文教学,如教学《师说》一文时可引导学生关注周围师生关系,以此消除学生与古文之间的心理距离。如果条件有限,教师可以模拟生活情境,营造生活氛围,如《荷塘月色》的课前导入中可利用音频或视频让学生感受月色下荷塘的静美,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主题单元教学思想渗透下的语文教材和教学实践弥补了传统单元教学在社会生活方面的缺失,彰显了生活教育理念。

  如今主题单元教学在教材编写方面已积累了不少经验,但在教学实践中仍缺乏系统方法指导。大量教学实验和教师的经验分享是主题单元教学走向成熟的必经之路。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xueqianjiaoyu/230053.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