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教育论文 > 学前教育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实践教学探索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实践教学探索

日期:2023-01-24 阅读量:0 所属栏目:学前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30-0199-03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是高校思政课05方案体系下的新设课程。教材内容多,教学时间少,且学生在中学阶段已经学过中国近现代史。如何克服教学困难,提高教学质量,使《纲要》真正成为受大学生欢迎的课程,是每一位任课教师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近年来,宜宾学院教师们不断深化《纲要》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在实践教学中进行了大量的探索。现对其探索结果作一归纳,以求教同仁。

  一、《纲要》课程实践教学目的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要求“坚持政治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坚持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要深入开展社会实践,“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对于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2005〕5号)也强调“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所有课程都要加强实践环节。探索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引导大学生走出校门,到基层去,到工农群众中去。要通过形式多样的实践教学活动,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观察分析社会现象的能力,深化教育教学的效果。”以上两文件均明确指出了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工作必须通过社会实践、与现实相结合这一途径来实现。因此,作为全国高等学校本科生必修思想政治理论课之一的《纲要》课,必须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极开展实践性教学活动。

  实践教学,主要是强调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的实际运用。学生通过亲自参与、亲身体验,来巩固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并加深和提高对理论的认识,这是新时期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素质人才的重要环节。在教学中开展并加强实践性教学活动,是深化《纲要》课程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纲要》课的实践教学环节,即是让学生更好地了解、理解、吃透相关理论的核心内容,使他们通过参加实践活动,通过对形象生动的历史素材的感知,以加深对教学内容的认知,从而完成从书本到现实、从理论到实践的飞跃,进而真正做到“两个了解”,深刻领会“三个选择”。通过实践教学活动,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更好地理解中国共产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帮助他们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去分析实际问题,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他们的认识能力、思辨能力、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等,使他们在掌握课堂理论基础知识的同时,学会在实践中更好地做人和做事,真正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纲要》实践教学的路径

  在近几年的教学中,为使《纲要》实践教学能与理论教学同步进行,根据教学大纲,结合我校学生实际,初步探索出实践教学的几条路径。

  1.外出参观考察。参观考察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学生利用周末或节假日的时间,选择性地参观考察宜宾地区具有历史性和现实性的赵一曼纪念馆、抗战文化中心李庄、唐君毅故居、唐君毅研究所、春风村新农村建设等,了解感受近代以来宜宾人民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以及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艰苦创业的历史。二是在每年的4月中旬左右,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带队,组织优秀学员外出考察建川博物馆和地震后新建县城,去直接感知中国近现代史上最惨烈和最具震撼力的一幕。通过实践考察,使学生加深对中国近现代史的理解和认识,更好地把握中国近现代史的发展进程与内在规律,更深刻地认识历史和人民为什么和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要求每个学生都要做好记录,回校后就参观考察的情况进行总结,撰写调查报告。

  2.学习小组进行中国近现代史相关课题研究。按各院系选课学生的情况分别以5―10人为一组,将教学班分成若干小组,选好小组长,并进行分工,杜绝有学生搭便车的情况发生。各小组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小组长组织,根据《纲要》实践教学大纲的规定,结合教材理论、知识点以及党和国家最近的方针政策,联系现实,讨论确定一个研究题目(教师可以提供相关的参考题目,但鼓励学生发挥创新精神,尤其是鼓励学生结合现实或专业来确定题目)。选题要求切中理论热点或现实热点,有一定的探究价值,且难易适度,能够有效把握。从近几年实践教学的情况看,有些选题是比较理想的,如四川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与作用;近代中国的女权主义;中国近现代服饰的演变;知青岁月;近几年的中韩文化渗透;中国海洋强国意识的历史与今天等。题目确定后,要求学生做开题报告。每组派一人为代表,上台展示开题报告PPT,说明选题的意义、学术界对此课题的观点、研究课题提纲、计划及小组分工情况等。其目的,一是教师做初期检查,防止有些学生懈怠,不开展工作,甚至拖延至期末才匆忙选题,敷衍了事。二是便于教师了解学生的选题情况,进行指导。有些题目偏大,如:辛亥革命、抗日战争等,学生无法完成研究工作;有些选题与其他小组重复,比如:如何看待“汉奸”、如何看待重建圆明园等;另外还有些缺乏新意、不符合贴近实际的选题,研究的意义也不大等等。教师听了开题报告之后,可以就存在的问题提出有益的建议,指导学生重新选题。完成开题报告后,各小组成员便围绕研究课题完成各自所承担的任务,小组长组织协调,同学间相互协助。各项任务均有严格的要求:对收集资料的学生,要求资料紧扣研究课题,资料丰富,能够满足分析问题的需要,资料来源真实可靠,并须注明资料出处;对撰写研究报告的学生,要求将资料进行归纳整理,撰写的内容逻辑层次清楚,切入点有新意,紧扣主题,有论有据,汇报结论明确;对将整个课题研究情况制作成PPT的学生,要求逻辑层次清楚,题目序号无误,能完整地再现整个实践过程,课件质量优美,视觉效果良好;对代表该组向全班同学讲解研究课题的学生,要求举止端庄大方,语言简练,思路清晰,逻辑性强,富有感染力。同时要求该组能回答全班同学就本课题提出的相关问题或能带动其他同学进行课堂讨论。   3.写读后感、观后感、课后心得体会或讲小故事。这是自选项目,每个学生必须选择完成其中的一项。读后感或观后感的要求:结合《纲要》课所反映的近现代历史背景,教师给学生提供参考阅读的书目、篇目以及影视资料的题目,由学生选择一篇经典原著进行阅读,或观看一部相关影视或历史资料片,写一篇较深刻的读后感或观后感作为汇报材料(要求字数不少于1 000字,而且必须是手写笔记,不能打印或复印)。阅读书目或篇目如埃德加?斯诺的《西行漫记》(又名《红星照耀中国》、哈里森?索尔兹伯里的《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金冲及的《转折年代:中国的1947》、陈独秀的《警告青年》、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毛泽东的《论持久战》等。相关影视资料如纪录片――《大国崛起》、《百年中国》、《世纪中国》、《辛亥革命》、《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共和国的脚步》、《中国1978》、《中国共产党辉煌历程》、《复兴之路》等;影视片――《鸦片战争》、《甲午风云》、《北洋水师》、《我的1919》、《开天辟地》、《建党伟业》、《恰同学少年》、《东京审判》、《重庆谈判》、《永不消逝的电波》、《潜伏》、《开国大典》、、《英雄儿女》、《唐山大地震》、《任长霞》等。小故事的要求:学生在课外准备好有关中国近现代史的历史小故事,每次课前可以有一位或两位学生分别在5分钟内讲一个故事,要求说明这一故事的意义或启示。课后的心得体会要求:在教师每完成一个专题的讲授后,学生可以结合教师的讲授,紧扣本专题内容撰写不少于500字的学习心得,或者可以制作为PPT,在课堂上与同学分享。

  以上实践教学的尝试,都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序进行,并要求学生保质保量地完成,实践中均取得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三、《纲要》实践教学的现实意义

  近几年《纲要》的教学实践表明,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有效途径。在教学过程中,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原则,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校园,接触社会,参加适当而有益的社会实践活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是有助于大学生对课堂理论知识的消化吸收。《纲要》讲述的中国近现代史,它是大学历史系学生的专业教育课。作为所有专业大学本科生公共必修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课时少,内容多,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不可能对中国近现代史的各个方面都做详细的、面面俱到的讲解,只能使大学生对中国近现代史的总体面貌和基本线索有一个大体的了解,在此基础上,突出“两个了解”、“三个选择”的相关历史情况和历史经验。因此,实践教学活动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中国近现代史历史文物和历史遗址遗迹,是新时代大学生获取中国近现代史原始信息、累计历史知识的重要途径,有助于大学生对所学的理论知识加深印象,现场感受历史的气息,缩短历史与现实的距离,增强大学生的问题意识与责任意识。实践教学若能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及所学专业联系起来,就更能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开阔视野,加深他们对课堂教学内容的了解、理解,促使教学任务更好地完成。

  二是有助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史学是“爱国心之源泉”[1]“一部中国近代史、现代史,就是一部中国人民爱国主义的斗争史、创业史。”[2]近现代史上,为挽救国家民族危亡,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抛头颅、洒热血,努力奋斗、艰苦探索,涌现出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纲要》是很好的爱国主义教材,而实践教学则能更好地启发大学生的爱国情绪,培育爱国主义精神和核心价值观。例如,对赵一曼纪念馆的考察,学生可以深切感受“甘将热血沃中华”的女英雄为驱逐日寇、为信仰而英勇牺牲的民族精神。对李庄抗战文化中心的考察,学生可以了解梁思成、林徽因、罗哲文、傅斯年、董作兵、李济等学者,在宜宾李庄环境极为艰难、生活极端困苦的条件下,为了民族的复兴而刻苦做学问,并取得丰硕成果的事迹,了解中国抗战文化中心的形成以及中国人文精神在战火纷飞的年代得以继续传承的原因。对唐君毅故居和唐君毅研究所的参观考察,学生可以直观地了解一代大儒、“文化意识宇宙”之巨人[3]的生命与学问。唐君毅一生耿介,生活简朴;忠于自己的文化理想,为发扬中国文化鞠躬尽瘁;孝父母、亲弟妹、敬长贤、义朋友、爱晚辈、信天下。如此对己、对事、对人的生命垂范,是大学生最好的人生榜样。……通过参观考察、查阅相关的资料等实践活动,使学生心目中有了一个个为了国家民族利益而努力拼搏、牺牲自我的鲜活榜样,可以不断增强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强化爱国意识,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更加珍惜现在的美好幸福生活和学习机会,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为了祖国更加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

  三是有助于大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通过实践教学能够培养大学生对历史问题的探讨、研究能力,提高自主学习与合作能力,增强团队意识与协作意识。同时,实践活动过程需要经历搜集与选择资料、撰写讲稿与活动总结、制作PPT、上台讲解等多个环节,以此可以锻炼学生查阅资料、分析思考、技术制作、文字撰写、演讲表达等多方面的综合能力。

  由此可见,实践教学不是可有可无的,它在整个《纲要》课的教学中是极为重要的环节。教师在教学中深刻地体会到,宁可少讲理论,也要抽出时间来做实践教学。因为有些理论学生以前学过、听过,现在书上也有,他们大体能够看懂,但要如何去深刻理解却有难度。所以我们应该加强实践教学,并要建立和完善实践教学的保障机制,探索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作为教师,还应该积极探索和改善实践教学的路径与方法,正确引导大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通过形式多样的实践教学活动,提高他们发现问题、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能更好地运用课堂所学理论知识去指导社会实践,在实践中学会做人做事,真正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接班人和生力军。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xueqianjiaoyu/235049.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