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教育论文 > 学前教育 > 文化语言学视域下的日语教学法研究

文化语言学视域下的日语教学法研究

日期:2023-01-24 阅读量:0 所属栏目:学前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09-0209-02

  一、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日语教学模式在长期的摸索实践中得到发展,大致可分为两大阶段。第一阶段是20世纪50年代初期至70年代初期,当时教学规模小,教学需要单一,主要通过语法和阅读使学生获取相关的知识和信息,所以,这一阶段为译读阶段,基本上是哑巴日语;第二阶段是中日邦交正常化以后,两国关系在诸多领域有了更深层次的交流,培养语言的交际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要求不断提高,并把提高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作为日语教学的目标,这是日语教学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

  在我国外语教育界,不少专家和学者着眼于文化语言视角下的教学法研究,取得了卓有成就的探索。在日语教育界,近年来对这一领域的研究必要性给予的重视亦毋庸置疑。大力度的研究日本语言和日本文化的关系,把研究成果潜移默化应用在语言教学中,采用语言和文化为一体的教学模式,是克服语言障碍和文化差异、提高跨文化交流效率的重要手段。

  二、外语教学法

  (一)直接教学法

  日语教学法最初在二战期间受日本殖民的国家和地区以及在日留学生的日语教学中展开,此时期主要采用直接教育法进行教学,直接教学法由“自然法”发展而来,强调外语教学与儿童母语学习的原则相同,主要为教师独白、直接复述和正式的问答练习。

  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提高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方面显得比较薄弱,在强调语言本身内容的前提下,忽略了语言功能的理解。培养出来的学生是应试型,并非当今社会所需要的实用型、复合型人才。

  (二)口语法和情景教学法

  20世纪30―60年代英国应用语言学家和外语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设计和运用了口语法和情景教学法(The Oral Approachand the Situational Language Teaching),此理论明显受到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影响,认为学习语言是一种形成习惯的过程。其主要特点有:

  1.语言教学是从口语开始的,之后才教授书面语形式。

  2.对词汇和语法进行分级教授,达到一定的等级后再教授阅读和写作。

  3.新的语言学习通过情景进行教学和练习。在教学中设计具体生动的场景,提供鲜明形象的语言文化素材,使学生的外语知识得到思维上的再现。

  情景教育法对教材和视觉辅助物依赖性较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主要有示范作用、协调指挥作用和监督作用。直到今天,在外语教学实践中仍然能看到口语法和情境教学法的影子。

  (三)听说教学法

  听说教学法(TheAudiolingualMethod)是在美国培训语言调查人员的“问询法”和美国军队特别教程的教学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外语教学法,是一种以结构为主的语言教学法。听说法的课堂活动主要特色为对话和句型操练,对话可以为主要结构提供语境和使用文化背景。根据行为主义理论,教学的重点在外部表现而非内部过程,形成刺激―反应(S―R)的语言习惯,学习者无法对学习的内容、速度和方式做出选择。

  教师在听说教育法中处于十分积极和重要的地位。在基础阶段,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听、复述和回答。当教师为非母语教学时,音响设备即听觉刺激在听说教学法中可提供对话和练习的准确范本。

  (四)交际教学法

  英国语言学家D.A.Wilkins于1972年出版的《National Syllabus》是对交际教学法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书籍。许多语言教师接受了功能主义学和社会语言学的研究成果,并将语言的交际能力作为语言教学的目标,并承认培养学生语言基本技能的教学法离不开文化的影响。

  协调和加强学生之间的交际活动是教师在交际教学法中担当的重要角色,同时,教师作为独立的参加者的教和在学中指导课堂活动。在课堂中,教师可提供交际场景并讨论功能和与情景相符的语言,根据对话和语境进行问答练习,反复操练基本的交际用语和表达该功能的语法结构,再以口头和书面形式加强其功能和意义。

  除了上述几种外语教学法之外,随着新的学习理论的诞生,出现了一批新型教学法,比如,暗示法、沉默法、心理法以及全身反应法等。我们在借鉴这些教学方法的时候,一定要与我们自己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环境结合起来,择其合理之处或于我有用之处而用之,不能生搬硬套,因为特定的方法与特定的目的和环境相结合才可能产生预期的效果。

  三、文化语言学视域下日语教学法的方法、途径和意义

  (一)必要性

  日本语言学家森田良行在《日本■の■点》一书中指出「言■はそれを生み出した社会の文化であり、分化の■点を■れて言■を考えることは生きた本当の言■を眺めることにはならないであろう。」(语言是社会文化的产物,离开文化就无法真正理解语言的含义)。在我国,罗常培先生是对语言和文化关系进行系统研究的第一位语言学家,罗先生在《语言与文化》中指出,语言是社会文化的产物,随着社会发展的变化而变化,语言现象和语言所蕴含的文化意识联系起来才能真正发挥语言的功能性。

  上层的文化观念很大程度上制约着语言的结构、修辞和交际模式。在日语外语教学中,讲授语言知识的同时导入文化的重要性已经达成共识。在日语初学阶段,适当地导入与语言相关的文化,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也有利于为满足学生对未来研究的专题打下基础。在明确专业倾向的高校日语教学中,适当增加学生毕业后岗位职责要求的文化内容,有利于学生利用已学的语言知识尽快融入社会工作中。   目前,我国高校的日语教学模式是传统教学法相互交叉运用的实践结果,教授者和学习者仍然把应试作为学习的重要目标,像国际日语能力测试这样的考试中往往会出现与日本文化相关的语言知识点,我们必须从异文化理解的视角出发,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以减少文化背景下的交际摩擦。

  (二)主要方法

  在日语教学的基础阶段,文化语言学教学法应遵循以下三个原则:(1)实用性原则;(2)阶段性原则;(3)适合性原则。在以上三种原则的基础上,从文化语言学角度出发的日语教学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注解法。出现学生较难理解的日语词汇或语法表达时,结合日本文化,在课堂中加以篇幅进行注释,灵活和简便是这种方法的主要特点,适用于某一特定的语言点。

  2.实践法。通过指导学生的听、说、读、写等基本语言能力,使学生了解日本民族的文化知识,比如:看视频,举办专题讲座,日语角等课内外活动。日语阅读课是了解日本文化的窗口之一,日本的文学作品反映了日本当时社会的现状,是理解日本民族感情的纽带。

  3.融合法。文化内容与日语语言材料相结合的方法称为融合法。日语的语言材料本身就是理解日本文化内容的一部分,通过介绍日本的文化习俗、词语典故、历史事实等使学生触景生情,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可以达到潜移默化的效果,提高学习日语的热情。

  4.比较法。作为日语语言文化学教学法的重要手段之一,比较法就是通过探索汉语和日语表达方式的异同,发现语言结构和文化之间的关系,从而提高学生在跨文化交流时的敏感度。

  从文化语言学角度出发的教学法随着日语教学的多样化,结合传统教学法的长处,在中国高校日语界作用日显,各高校日语专业可根据培养人才的目标和特色,适当灵活调整,采用多种方法,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三)主要途径

  在日语教学中渗透日本文化,了解中日两种语言的文化背景,加强学生对日本民族文化本质的理解,深刻揭示日语语言的特色,主要途径有:

  1.原版日语教材的引进。教材是教学活动必不可少的工具,原版日语教材涉及日本社会的各个方面和日本人的价值观念,而且说话人是日本母语人士,遵守日本语言行为准则,在满足教学用途的同时,也满足了学生的语言需要,为教师提供权威的知识源泉。

  2.运用多媒体化的教学手段。鼓励学生充分利用网络等先进资源,提高学生的文化意识水平的同时,在听觉和视觉等多种感官条件下刺激学生的学习潜力,引导学生领略日本人的精神世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敏感度,可以大大提高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教师在日语教学中必须采用正规恰当的语言形式,对学生的语言和肢体语言进行纠正和指导,特别是日语外籍教师,可根据自己的切身生活体会,为学生生动地讲解日本风土人情,增强学生学习日语的语言环境,应鼓励学生大胆与外教接触,提高语言的辨识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4.重视课外活动。日语角、日语演讲比赛、日本文化专题和邀请日本企业进行讲座等多种课外活动的展开,制造学习日语的文化软环境,更容易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四)意义

  文化背景的差异造成了交流的摩擦和冲突,日本的文化背景和文化准则在日语语言教学中的应用,使学生深刻思考语言内涵和异文化现象,一方面强化学生的语言技能,另一方面受到学生积极考察文化属性及文化对语言的影响,探究语言和文化的关系,把语言作为文化现象进行研究。文化语言学在教学实践中的探索,丰富了语言教学法的教学经验,扩大了科研成果,获得一举多得的效果。

  四、结语

  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中,外语作为沟通的桥梁,外语教学的受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日语文化语言学教学理论方法,提高日语教学质量,培养中日跨文化交流的人才,是日语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研究课题。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xueqianjiaoyu/235224.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