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教育论文 > 学前教育 > 试论学前传统文化教育中的“取”“舍”问题

试论学前传统文化教育中的“取”“舍”问题

日期:2023-01-05 阅读量:0 所属栏目:学前教育


学前教育是人类最初的教育阶段,是幼儿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这一阶段的教育将为幼儿的一生产生极为重要的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但其在发展过程中有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精华,同时亦有与社会发展极为不符的糟粕,因此,在学前教育阶段对幼儿进行中国传统文化教育,”“问题就显得极为关键。

 

  一、学前教育界

 

学前教育是教育的组成部分,是人类第一个教育阶段。关于学前教育的界定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学前教育是指所有对学龄前儿童身心发展有影响的活动,它来自社会、学校、家庭各个方面。狭义的学前教育是指专门的学前教育机构所实施的教育,即托儿所、幼儿园的教育。《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学前教育对幼儿身心健康、习惯养成、智力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坚持科学保教方法,保障幼儿快乐健康成长。积极发展学前教育,到2020年,普及学前一年教育,基本普及学前两年教育,有条件的地区普及学前三年教育,可见学前教育在幼儿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近年来国内外都较为重视学前教育,并且有了相应的成果,成果主要来自于高等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的硕士与博士研究生毕业论文;学前教育研究领域中的课题以及学前教育研究领域的期刊论文。针对学前教育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各位专家学者纷纷提出自己的解决办法与途径。

 

但通过对近20年来国内外学前教育研究的总结归类发现,其研究主要着眼于对学前教育研究方法这一课题的探讨,主要侧重于理论方面,多数情况下与实践脱节。本文主要侧重于研究中国传统文化在学前教育课程中的”“问题,自古以来,人们对幼儿的早期教育就比较注重,尤其注意传统文化对幼儿的影响。

 

但是,中国传统文化在长期的社会发展过程中,随着社会的发展,有其适应社会发展的精华,亦有其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糟粕,这就要求我们学习时应采取选择的态度。在当今社会,探讨传统文化对学前教育的影响、意义,以及在学习过程中应采取一种什么样的方式,对于大家来说还比较陌生。于是出现了学前传统文化教育万能论以及与之相反的学前传统文化教育否定论两个极端。新的时代有新的人才要求,应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具有创新精神的全新人才,因此在学前阶段对幼儿进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就显得极为重要。

 

  二、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与糟粕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学前传统文化教育中的主要指的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既有传统文化中蕴含的美德,如孝敬尊长、谦逊礼让、诚实守信同时又包含有个人对于国家对于社会的责任感。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主要以儒家思想为主,其在个人的理想追求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中把自身的品德修养放于第一位。诸如曾子是言行谨慎的万世楷模,非常注重自身的品德修养,曾说: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诸葛亮在其《诫子书》中则强调: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试论学前传统文化教育中的“取”“舍”问题

元稹在其妻子去世后写的《离思五首》其四中说: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以及陶渊明的宁固穷而不改其操,处贫贱而能心境怡然的人格追求等等,都是注重自身品德修养的典型例证。在强调个人对于国家对于社会的责任感方面,屈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哀叹;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痛心;李白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愤怒呼唤;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以及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以国家民族命运为第一位的观念,千百年来闪烁着思想的光辉,激励着无数的先贤们为之奋斗。在当今竞争极为激烈的社会中,在学前教育课程中应以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础,培养幼儿自身的品德修养及其对于国家对于社会的责任感,实现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梦的精神滋养和文化追求》一文中提出的伟大的中国梦。

 

  当然,我们在充分肯定或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精华之同时,也应看到其与时代发展极为不符的固有的糟粕性。中国传统文化中充斥着许多消极、颓废的内容,如强调男尊女卑、重男轻女,宣称听天由命、安分守己,教人愚忠愚孝”;缺乏平等性,儒家强调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强调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尤其对于妇女来说,套在妇女身上的重重枷锁三从”(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七出”(《礼记·本命篇》:妇有七去:不顺父母,去;无子,去;淫,去;妒,去;有恶疾,去;多言,去;窃盗,去。”),造成妇女在婚姻爱情方面低下的社会地位,《诗经》中弃妇诗的《氓》、《谷风》即是典型的例证;再如缺乏科学性,缺乏法制观念,这些都与我们快速发展的当今社会格格不入,都应坚决取缔,在当今幼儿的学前教育阶段亦应看到其消极的一面。

 

  三、学前传统文化教育中的”“问题

 

  众所周知,马克思辨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看问题要用一分为二的方法,因此在学前教育阶段对幼儿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既要汲取其精髓,同时亦应取缔其与当今社会发展不符的糟粕。

 

《易经》称:蒙以养正,乃圣功也。其实告知我们,蒙童时代应培养纯正无邪的品质,这是造就圣人的成功之路。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希望,学前教育是整个教育的基础,在学前教育阶段对幼儿进行什么样的教育当直接影响幼儿今后的价值取向,因此儿童阶段是对幼儿进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最好阶段,这将为儿童的良好的社会生活习惯的形成、民族文化认同以及交往能力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胎婴养虚、幼儿养性、童蒙养正、少年养志、中年养德、老年养褔,注重儿童教育很早就为古人所重视:孔子曾在其《论语》中提出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 汉代贾谊在《保傅》一文中写道:昔者周成王幼在襁褓之中,召公为太保,周公为太傅,太公为太师。……故太子初生而见正事,闻正言,行正道,左右前后皆正人也”;颜之推在《颜氏家训》中说:人生小幼,精神专利,长成已后,思虑散逸,固须早教,勿失机也”;明朝丘溶在《大学衍义补》中指出:古人为教,方其子在胞胎之中,已谨其所感。

 

及其子在孩提之日,尤谨其所示。禀之于初者,纯全而无伪;养之于幼者,端正而无邪。所见必正事,所闻必正声,所视必正色,所言必正理。非但男有教,而女亦有教。非但养其心,而又养其身。古之人家,其豫于教育如此……”这里既提出了早期教育的重要性,又强调了早期教育应当坚持见正事,闻正言,行正道的原则。因此是教育孩子的基本,在学前教育课程中对幼儿进行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其前提必须首先界定传统文化中应部分,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与幼儿进行沟通交流的过程中,将优秀传统文化潜移默化渗透进去,提高其对经典文化的认识,提高其人文素养以及对于民族对于国家的自豪感。而对其糟粕,即与当代社会发展极为不符的消极、颓废、落后的部分,则应坚决取缔。

 

  作者:陕艳娜 来源:新西部·旬刊 20162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xueqianjiaoyu/45427.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