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教育论文 > 学前教育 > 细致观察 有效指导 让区域游戏发展的效果

细致观察 有效指导 让区域游戏发展的效果

日期:2023-01-05 阅读量:0 所属栏目:学前教育


  区域游戏是幼儿喜爱的一种活动,是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活动的一种游戏。小班幼儿年龄小、生活经验差,如何让他们在区域游戏时形成良好的规则意识?如何发挥区域游戏真正的教育价值?如何让他们在各个区域游戏中得到真正的锻炼与提高?如何让我们的区域游戏更精彩?带着这些疑问,我对小班幼儿区域游戏进行了观察与分析,并进行了合理指导,有效地提高了幼儿的游戏水平,促进了游戏的发展,幼儿在游戏活动中真正获得了全面发展。
  关键词
  区域游戏 自主游戏 观察 有效指导 区域互动
  在观察幼儿区域游戏的过程中,我发现存在这样的现象:连续几天玩某个区域的都是同样几位幼儿;幼儿对游戏区域的选择有较大的性别差异,选择某个区域的都是男孩或女孩;玩某些区域游戏的人数变得越来越少;有个别幼儿一会儿选择这个区域,一会儿又跑到那个区域,容易分心,缺乏游戏规则意识。

  这些现象引起了我的思考:这是不是小班幼儿玩区域游戏存在的必然现象?不受孩子欢迎的区域,存在的因素会有哪些?造成幼儿游戏时分心的原因是什么?如何让幼儿在游戏中形成良好的规则意识,获得全面发展?带着这些问题,我进行了仔细观察,对幼儿区域游戏的情况做了分析与思考,为今后在区域内容的设计、材料的投放、教师的指导等方面提供依据。
  一、观察对象与内容
  观察对象:小(3)班幼儿
  观察时间:2011年3月
  各游戏区域的活动材料及发展目标:
  1.乐乐钓鱼馆
  材料:各种小鱼塑料玩具,鱼竿若干。
  目标:发展手眼协调能力。
  2.手工坊“绕毛线”
  材料:空薯片筒、毛线若干。
  目标:发展小手动作的协调灵活性。
  3.益智区“找朋友”
  材料:各种动物小卡片,系有塑料夹子的立体圆盘;图形片片,画有颜色图形的薯片筒;各种大小不一带盖子的空瓶子等。
  目标:发展观察力。
  4.建构区
  材料:木头、插塑积木若干种。
  目标:发展空间知觉、想象力和创造力。
  5.娃娃家
  材料:布娃娃、小毯子、小床、奶瓶、煤气灶、水果、食物、小勺等各种仿真玩具。
  目标:发展语言交往能力。
  二、情景与分析
  经过对各区域游戏的细致观察,采集到了这样几个情景:
  情景一:“手工坊”游戏区的孩子们正在专心致志的绕毛线,只见弈弈的动作有点笨拙,她看了看佳惠和果果,她们的毛线团已经绕得越来越大了,于是弈弈又试了试,可还是绕不起来。于是,她丢下毛线就离开了区域。后来发现,连续几天玩“手工坊”区域的几乎都是同样这几位幼儿,而且选择该游戏区域的人数变得越来越少。
  【分析】幼儿之间存在个体差异,有些孩子各方面能力发展较快,有些孩子在某些方面的能力发展得比较缓慢,弈弈离开区域的原因,是因为绕毛线的动作对她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在这里她不能获得成就感,于是选择了放弃。
  【策略】根据幼儿已有的经验和发展的水平的需要,我在这个区域及时增添了新的操作材料:鞋带和木珠,引导幼儿进行“帮妈妈穿项链”活动,这个活动的操作难度相对要小一点儿,动作协调能力较弱的幼儿能顺利完成。当能力弱的幼儿动作得到锻炼与提高后,再让他们练习绕毛线的动作,难度可能就小一点,操作起来就会得心应手多了。
  情景二:“益智区”的梓航,一会儿玩玩“找影子朋友”,一会儿拿起图形片给“图形宝宝找朋友”,一会儿又拿起瓶盖拧了拧,有点三心二意。
  【分析】材料投放过多。过多的材料交织在一起,动态变化明显,反而引起幼儿认知的不平衡,造成玩时分心、注意力不集中,影响幼儿集中思维操作。
  【策略】收走一批游戏材料,然后在此区域定期地投放新的同一种材料,投放新的材料过后,及时取走旧的材料,这样幼儿就会充分与材料进行互动,操作时变得专注多了。
  情景三:文文本来想进入“钓鱼馆”玩的,可是她扫视了一下玩“钓鱼”的小朋友,立即丢下鱼竿就走了,当我问她为什么不想玩钓鱼时,她却告诉我说:“爸爸们最爱钓鱼,钓鱼是男孩子玩的。”
  【分析】5至6岁的孩子开始具有了一定的性别意识,性别意识的萌芽决定了幼儿对活动的选择具有一定的性别倾向。
  【策略】当发现幼儿对区域的选择带有较强的性别特征的时候,我及时将《小猫钓鱼》故事中的角色引入游戏,请玩钓鱼的两个幼儿事先商量好,谁扮猫妈妈(要是女孩),谁扮小猫,猫妈妈和小猫要进行钓鱼比赛,看谁钓的鱼多。角色的引入,既增强了游戏的趣味性,提高了幼儿游戏的积极性,又锻炼了同伴之间交流合作的能力,同时也避免了选择游戏区域的性别失调。
  情景四:“娃娃家”区域里,钦城一会儿把“锅”放在头顶上,一会儿把“锅”敲得叮当响,一会儿又把“煤气灶”翻过了转过去,显得特别兴奋。
  【分析】小班幼儿虽然对材料本身感兴趣,但满足于无意识的操作摆弄,对材料的特征、用途不够了解。
  【策略】针对这样的情况,游戏前我引导幼儿认识“娃娃家”中特定材料的作用,让他们知道这些材料应该怎么玩。如开展“锅的秘密”活动,让幼儿搜集有关锅的形状、构造、功能等信息,从而让幼儿意识到应该如何正确操作锅。丰富了幼儿的游戏经验,提高了游戏水平。
  情景五:小如本来在“建构区”玩得好好的,一会儿就跑到“娃娃家”去玩了起来,我问她:“你怎么不当建筑师了?”“因为我的好朋友楚昕在娃娃家玩,我想和她在一起玩。”
  【分析】幼儿与幼儿之间的交往也存在自己的朋友圈,只要是自由活动的时间,他们都会和自己的好朋友集中在一起玩,在选择游戏区域时也不例外,他们会和好朋友一起玩某个游戏区域。
  【策略】小班幼儿尚未形成良好的游戏常规。于是,我把每个区域的游戏内容和规则向小朋友们进行介绍,每次游戏前,给孩子留有一段时间,让他们充分想好确定今天要选择的游戏区域,在这个区域里怎样玩?是一个人玩,还是和好朋友合作一起玩?也可和好朋友商量一下,今天 一起要参与哪个游戏区域,让幼儿事先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既增强了游戏的规则意识,提高了幼儿游戏的秩序感,同时又促进了幼儿交往能力与合作能力的发展。
  情景六:幼儿在区域游戏的选择过程中,有时很多幼儿都不约而同、蜂拥而至地选择同样一个区域,发生了纠纷,有的甚至发生了争抢现象。
  【分析】造成这样的情况主要有这样几个因素:材料的新颖程度:新出现的游戏材料对幼儿的吸引度很强,关注度很高,尤其是那些性格活泼的幼儿。教师的关注程度:教师关注指导较多的区域,会成为很多幼儿选择的焦点。
  【策略】当某个区域对幼儿有较强的吸引,但受区域活动人数的限制不能进去玩时,这种情况下,我们就引导幼儿跟玩这个区域的孩子进行商量,以预约的形式在下次的交换过程中玩自己喜欢的区域。
  三、总结与提升
  《纲要》进一步强调:“游戏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 如何发挥区域游戏真正的教育价值、如何让幼儿在各个区域游戏中得到真正的锻炼、如何让幼儿有序地进行区域游戏,我总结了以下几点:
  1.有目的地选择游戏内容,合理规划场地。
  教师在设计区域前,在内容的选择、空间的安排和场地的布置等方面,都要有一个系统性的思考。首先内容的选择要适合幼儿年龄段已有的经验和发展水平,游戏内容要能激发幼儿浓厚的兴趣,要能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要围绕主题活动来进行。另外区域与区域之间的空间安排,教师不能凭着自己的主观意识,为了游戏而布置区域,要有合理的安排布局。如区域布置前,考虑到“钓鱼馆”“手工坊”“益智区”几个区域都是比较安静的游戏,于是我们把这些区域布置在了室外(有利因素:本班室外空间比较大),一方面避免了各区域之间的动静干扰,同时又有利于教师的关注和指导。
  2. 尝试把活动的自主权交给幼儿,增强幼儿的主人翁意识。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一个真正的老师,指点给他的学生的,不是已投入了千百年劳动的现成大厦,而是促使他们去做砌砖的工作,同他们一起来建造大厦,教他们建筑。”为了进一步激发幼儿游戏的主人翁意识,我们尝试把有关游戏的目标信息传递给孩子。比如“手工坊”区域,我们这样告诉孩子:“手工坊的工作是为了把我们的小手锻炼得更能干、更灵活,我们可以在手工坊里做些什么事情呢?”启发幼儿根据游戏目标讨论区域游戏的内容,并根据所讨论的结果,考虑所需的材料,然后鼓励幼儿根据自己的意愿、活动要求制作一些游戏材料,充分发挥了他们的主动性。幼儿在亲自参与过程中,真正感受到了自己是游戏活动的主人,操作时他们会更积极、更投入。
  3.合理有效地指导,帮助幼儿拓展游戏情节。
  游戏内容和情节的单一,使得幼儿对区域游戏逐渐失去兴趣。对于年龄小,注意力易分散的小班幼儿来说,创设富有吸引力的情节尤为重要。为此,我们留心观察幼儿的游戏情况,及时介入幼儿的游戏,通过适宜有效地指导,帮助幼儿拓展游戏情节。如我们把泥工课上幼儿制作的麻花、面条和饼投放在了“娃娃家”区域里,看看幼儿会怎么玩。“爸爸”说:“这么多点心宝宝吃不了,怎么办?”妈妈说:“拿出去卖了吧。”于是他们就把点心推到了建构区旁。刚开始时,没有人注意他们,他们有点扫兴。于是,我就拿了“一束花”在他们旁边蹲下来喊:“卖花了,卖花了,好漂亮的花呀,快来买呀!”这时“爸爸”和“妈妈”受到了启发,也学着我的样子喊:“卖点心了,卖点心了,香香甜甜的点心,快来买呀!”他们的叫喊声一下子吸引了很多小朋友来买他们的点心。另外,在每次游戏结束后,我们都会引导幼儿对游戏中的各种体验、感受进行交流评价,然后教师对幼儿琐碎的经验加以梳理和整理,帮助幼儿形成真确的游戏经验,提高了游戏水平。
  4.加强区域间的互动,促进游戏的进一步发展。
  起初玩区域游戏时,区域间的互动是没有的,各区域之间基本上是“各自为战”,互不联系,这样的活动显得有点枯燥乏味。在幼儿积累了一定的游戏经验之后,我们引导幼儿与其他区域进行互动、交流。如我对正在“钓鱼”的璐璐(一个平时比较沉默寡言的小朋友)说:“今天娃娃家来了客人,想让你送些钓的鱼过去,你愿意吗?”璐璐说:“愿意。”我又对娃娃家正在做饭的“奶奶”说:“刚才刘周宇叔叔说他在工地上(建构区)盖房子,中午不能回家吃饭,让你给他送点饭过去。”“奶奶”高兴地说:“好的。”在老师的带动下,幼儿在区域间的活动频繁了起来:手工坊的小朋友将穿好了的项链送给娃娃家的妈妈,娃娃家的奶奶给建构区送点心……区与区有了互动,这既丰富了游戏内容,发展了幼儿的想象力,也增强了幼儿之间的互动,提高了幼儿的语言交往能力,进一步促进了游戏的发展。
  总之,幼儿园的区域游戏是教师根据幼儿的发展水平、实际需要,有目的、有计划地设置、投放材料的过程与幼儿自主的选择、操作与摆弄材料的过程融合起来进行的。我们要充分发挥区域游戏的教育功能,让每个幼儿在各个区域中都能得到相应的发展,让幼儿体会到“跳一跳,摘得到”的成就感,让幼儿有更多的动眼、动手、动脑的机会,让幼儿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有秩序地游戏,掌握知识,发展技能,从而真正获得全面发展。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xueqianjiaoyu/46307.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