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教育论文 > 职业教育 > 高职航空机务类大学英语课程体系改革实证研究

高职航空机务类大学英语课程体系改革实证研究

日期:2023-01-13 阅读量:0 所属栏目:职业教育


  大学英语课程作为大学生的一门必修课,其教与学不仅在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基本技能,也应结合学生未来职业需求,体现其职业特点。以航空机务专业为例,随着民航运输业的快速发展,以及其专业特殊性,用人单位对该专业大学毕业生英语水平的基本要求是:具备较好的专业英语基础知识,具备学习英语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持有大学英语四六级证书者优先录用。在工作中,要求能看懂各类机型的英文手册(如:维修手册、排故手册),具备一定的英语口语能力(如:机务口语交流和场景会话)。因此,笔者结合所在学校的实际情况,从2011年开始对航空机务类专业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进行了改革探索与尝试,以期为其他专业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改革提供借鉴。

  一、航空机务类大学英语课程设置现状述评

  目前航空机务类的大学英语教学以及课程设置大致有三种:一是基础英语(English for General Purposes:EGP,也称通用英语)一统天下;二是多数大专院校采用2+1模式,即两个学期基础英语和一个学期的专业英语;三是部分本科院校专门设置了航空英语学科[1](如:中国民航大学),围绕航空这一概念开设一系列与其相关的听说读写译方面的课程,即航空方面的专门用途英语(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ESP)课程。通过调研、对比和分析发现,这三种课程设置方式存在以下问题:第一,只开设通用英语,忽视了学生未来的职业特点,从而显得“高等”有余,而“职业性”不足。第二,“2+1模式”,学生在学完基础英语后,立即进入专业英语学习,因两者差异较大,学生普遍感觉难以适应。第三,直接开设航空机务专业英语,虽然增强了学习内容的专业性和实践性,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学生的专业能力,但由于多数工科学生的英语基础薄弱,直接学习专业英语困难较大。此外,搜索近五年的国内相关资料,对航空机务类特色专业大学英语教学体系的整体思路探索与研究方面的内容极少,多数仅限于对其专业英语教学模式的探讨。

  由此可见,有必要改革当前航空机务类大学英语课程体系,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探索其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新内容、新模式,既注重学生基础语言应用能力的提高,又兼顾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以满足未来职业需求。

  二、航空机务类大学英语课程体系改革的理论依据

  目前,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和研究的两大主流是:基础/通用英语(以下简称为EGP)和专门用途英语(以下简称为ESP)。前者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基础能力,而后者注重培养学生的职场交际能力。

  (一)EGP理论简述

  EGP教学强调词汇、语法、阅读和写作等英语基础能力的培养。通过训练,学生能够用英语完成日常生活中的一般交流,并阅读一些文学作品,通过普通语言水平测试[2]。

  (二)ESP理论简述

  英国雷丁大学(The University of Reading)应用语言学研究中心主任Pauline C.Robinson认为ESP是一个“多元的”且“以不同形式出现的”的教学理念,具有三个显著特征:(1)需求上满足特定的学习者;(2)内容上与特定专业和职业相关;(3)词汇、句法和语篇放在与特定专业、职业相关的活动的语言运用上[3]。其基本特点是“用中学,学中用,学用统一”。Jordan将ESP分为职业英语(English for /Occupational/Vocational/Professional purposes:EOP/EVP/EPP)和学术英语(English forAcademic Purposes:EAP,即专业英语)两大分支[4]。

  (三)EGP与ESP相结合的教学模式理论[5]

  知名学者刘润清教授曾在1996年就指出:“将来英语学习的一个重大变化可能是不再单单学习英语,而是与其他学科结合起来。以后的英语教学是越来越多地与某一方面的专业知识相结合,或者说与另一个学科的知识相结合”[6]。因此,大学英语教学应该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开设ESP课程。本着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从Jordan的理论可以得知:ESP教学应分为两个阶段,一是职业英语(以下简称EOP)教学,二是学术英语(以下简称EAP)教学。对于航空机务类专业学生,在EOP学习阶段侧重于培养职场环境下的听说能力,以及对该行业通用英语资料的阅读能力,同时为紧跟其后的学术英语学习阶段积累一定的专业词汇。在EAP学习阶段,则重点培养学生阅读全英文航空维修资料的能力,以及专业学术文献的查阅能力。

  航空机务类大学英语课程开设两年,鉴于工科类学生的英语基础,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英语四、六级证书的重视,有必要开设EGP,以培养学生的英语基础能力,尤其是听说与阅读能力;兼顾培养其自主学习的能力。此外,为了提高大学英语教学的有效性和针对性,使学生满足未来职业的需求,引入ESP教学,有助于提高大学英语的教学质量。由此,EGP与ESP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应运而生。大学英语教学将EGP与ESP相结合,EGP为后续的ESP学习打好基础,有利于英语学习能力的可持续发展;并且分阶段开设ESP课程,有利于学生英语能力的全面培养。其中,EOP是结合学生所学的专业及其今后的职业相关的技能英语,是EGP的后续课程,是架设在EGP和EAP实际应用之间的桥梁。

  三、航空机务类大学英语课程体系改革的整体思路

  (一)航空机务类大学英语课程体系改革的目标

  Hutchinson与Alan Waters认为:在英语教学中,我们不仅要分析学习者将来必然遇到的工作环境,还要分析学习者缺乏的技能和知识[7]。所以航空机务类大学英语课程内容与要求、教学过程与评价等都要突出学生语言应用能力培养,尤其是要结合航空类专业特点,注重培养学生职场环境中的英语听说能力以及跨文化交际能力。综上所述,航空机务类大学英语课程体系改革的目标是:重点围绕这一特殊行业的大学生在该行业中运用英语开展工作的交际能力的培养这一中心,引入ESP,并将EGP与ESP相结合,分阶段循序渐进地实施英语教学,力求建立一套完整的与专业相关的英语课程教学体系。   (二)航空机务类大学英语课程体系的主要内容[8]

  依据上文提出的航空机务类大学英语课程体系改革的具体目标,其课程体系的主要内容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教学形式。依据学生的未来职业需求,选定合适的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来组织课程教学。

  2.教学内容。大学英语教学内容由基础英语和专门用途英语构成。专门用途英语又细分为职业英语和专业学术英语两部分。

  3.教学模式。实行分阶段、专项化、信息化的教学模式。课内采用微课、大学城空间辅助教学,课外通过微信、QQ群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辅导,拓宽其视野,提高教学效果。定期举办公开课、英语比赛、英语角等活动,鼓励和引导学生参与英语学习,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教学资源。基础英语教学阶段选用规划教材;专门用途英语教学阶段采用自编教材,并借鉴民航飞机维修企业的相关英语资料;同时收集大量可用的网络信息资料;借助大学城空间完成大学英语教学的课程资源建设。

  5.考核评价。实行校内评价与校外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注重学生语言应用能力,尤其是听说能力的评价与考核。

  (三)航空机务类大学英语课程体系改革的具体实施方案

  根据英国学者Tom Hutchinson与Alan Waters对ESP教学中需求分析的论述:教学目标的确定、内容选择、教学方法等要素都要考虑学生学习英语的目的和原因,由他们用英语进行的交际需求和学习需求来决定,其目标是要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9]。在参考国内知名英语专家秦秀白教授《ESP的性质、范畴和教学原则》一文后[10],结合我国航空机务专业的大学生英语水平现状,以及我国大学英语课程开设的整体趋势,分以下几个步骤实施。

  大学英语课程总学时为220学时。具体安排见下表:

  

  从上表可以看到:航空机务类的大学英语课程设置,由基础英语EGP、职业英语EOP和学术专业英语EAP三个阶段组成,实施分级专项化教学。教学目标始终以Tom Hutchinson和Alan Waters提出的需求分析理论作为指导,使学生通过两年的英语学习,逐步满足未来职业的需求。

  (四)航空机务类大学英语课程体系改革的考核方式

  大学英语课程要求中指出:大学英语教学要从以阅读理解为主的教学转变到以听说为主的教学[11]。根据航空机务类用人单位对学生英语能力的需求,应改革其大学英语课程的考核方式:从以往单纯地以阅读为主的笔试形式,转变为口语测试与笔试相结合的方式,提高听说考核比重,听说与阅读并重。

  四、实施航空机务类大学英语课程体系改革的成效

  通过改革当前航空机务类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实践,已经逐步看到了改革所带来的成效。

  (一)航空机务类ESP教材的建设[12]

  专门用途英语教材的编写应基于ESP需求分析及真实性原则,选择符合人才培养目标,突出针对性、实用性、强调能力训练的教材。教材的合理选用,对ESP教学的成功与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阅读大量国内外航空机务专业英语书籍之后,对专业教师、机务维修人员、在校学生进行广泛调研,编写了一本EOP教材《航空维修职业英语》。该书侧重使学生掌握常用的(如:飞机、发动机、常用维修工具等)专业英语词汇,了解一些行业背景知识(如:安全要求和国内知名航空维修公司的介绍等),同时为学生提供机务维修人员常用的英语口语。学生在学习该书内容后,能为后续的EAP专业英语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体现了职业特点与认知规律。

  (二)航空机务类英语教学团队的组建[13]

  由于航空机务专业的英语教学涉及到部分专业内容,要求任课教师了解并掌握该行业背景知识和基本的专业知识,因此,从2011年开始,我们就着手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来组建一支航空机务类英语教学团队。合作学习具体表现为:(1)专业教师通过指导讨论等方式,帮助英语教师掌握基础专业知识。(2)英语教师被派往用人单位、企业学习、调研,了解行业发展现状,以及用人单位对英语的要求,并收集一部分内部英语培训资料。(3)英语教师之间分享教学感受,交换教学意见,总结经验与不足。在不断地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得到有效提高,从而组建成了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航空机务类英语教学团队。

  (三)航空机务类学生取得的成绩

  1.学生可持续学习能力的提高。由于在EGP教学阶段,从听说读写译五个方面培养学生的英语基本技能,英语过级率相对提高。

  连续三年对参与了课程改革的2011、2012、2013级的学生英语学习情况进行跟踪调查、回访,发现90%以上的学生对于在开设EAP专业英语课程之前增设EOP职业英语课程持赞成态度,并且认为该课程的开设对后续专业英语的学习很有帮助。学生普遍反映:在EOP职业英语学习阶段,大部分学生对本专业所需掌握的英语知识有了基本的了解,并且已经熟记了部分专业词汇,为后期的EAP专业英语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有部分内容甚至直接用在了工作过程中。

  2.学生参加各类竞赛所取得的成绩。参与航空机务类英语课程教学改革的学生在各类英语比赛中表现突出,成绩优异。在2012~2014年连续三届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中,来自于课改班级的学生获奖比例分别为:38%、50%、40%,其中有2人获全国特等奖,4人获全国一等奖。在2013、2014年的实用英语写作大赛中,1人获全国二等奖,1人获湖南赛区一等奖,2人获湖南赛区三等奖。

  3.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提高。在连续对三届航空机务专业的学生进行课程改革实践后,学生表现出的英语能力明显强于非课改班级的学生,就业竞争力明显得到提高。他们普遍反映:能在面试过程中轻松自如地回答考官提出的英语问题,并能用英语进行交流。由于具有良好的英语优势,部分学生如愿进入了心仪的民航单位,如厦航、川航、珠海摩天宇等公司。   尽管目前我校的航空机务类大学英语课程体系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在构建完整的与专业相关的英语课程教学内容,引入“双语化”课堂教学模式,加强信息化教学等方面还有待努力。

  五、结  语

  大学英语教学必须服务于社会,其课程体系设置既要突出语言的应用性和实用性,也要突出专业性英语人才的培养目标。因此,针对航空机务这一特色专业,改革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将基础英语与专门用途英语相结合,这既是顺应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方向。同时,通过重构航空机务类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也为整个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提供了示范和借鉴。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zhiyejiaoyu/210682.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