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经济论文 > 财政金融 > 信用风险管理策略问题及优化措施研究探讨论文(共5篇)

信用风险管理策略问题及优化措施研究探讨论文(共5篇)

日期:2023-01-24 阅读量:0 所属栏目:财政金融


  

第1篇:浅议我国对外贸易信用风险管理问题及优化措施


  信用风险是经营活动的伴生物,是对外贸易不可避免的内容。本文主要对对外贸易信用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及风险源进行分析,并提出若干建议,用以提高对外贸易信用风险管理的有效性。


  对外贸易信用风险风险管理


  随着我国经济的蓬勃发展,对外贸易已经成为推动我国经济进程的重要动力之一。但就目前的信用风险管理体系来看,仍存在许多不足,严重阻碍了对外贸易的长足发展。


  我国对外贸易信用管理的现状


  (1)对外贸易信用交易处于初级阶段


  目前信用交易在我国外贸企业仍处于初级阶段,受传统观念影响许多企业仍沿用保守的贸易方式,从而错失贸易机会。困扰我国外贸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有:企业内部管理不当或缺少了解交易对象资信调查的途径,从而使账款拖欠问题成为企业丞待解决的问题。长期以来,随着市场环境开放化,赊销已经成为国际市场的主要结算方式之一,国内外贸企业如果想占领国际市场那么必须承担巨大的信用风险。


  (2)对外贸易信用交易存在不确定性


  外贸行业是国内外商品流通的重要枢纽,企业除了优质的商品质量外,付款方式也是突出企业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之一。但是,按相关规定要求,外贸企业开展信用交易需要提交以百分之几的手续费为基数的十几倍或几十倍的信用担保,而且信用交易具有不确定性,隐藏着一定风险,稍有不慎便损失惨重。


  (3)银行信用是交易结算主体方式


  因为信用问题引起的坏账使得外贸企业在选择信用方式时变得十分谨慎,甚至在着交易中只接受银行信用证成为硬性条件,从而与商机失之交臂。但就目前国际贸易发展趋势来看,已有70—80%的发达国家启用商业信用并取得不错成绩,因此我国外贸企业想要打入国际市场必须采用灵活的结算方式,否则必然阻碍贸易的开展。


  我国对外贸易信用风险管理问题产生的原因


  (1)客户信用方面的原因


  我国对外贸易活动中,最主要的信用风险来自于客户信用风险。在交易中,常常出现客户偿还能力不足、贸易纠纷或贸易诈骗等现象,这些都是由于误判客户偿债能力引起的,因此在交易前,应对客户的资信状况做好调查,用以降低客户风险带来的经济损失。我国外贸企业开展经营活动时,常常“念旧、讲究情份”。对于客户的信用状况调查停留在初次合作阶段,面对老客户往往疏于调查、回访,殊不知国际贸易环境具有多变性,正因如此客户的资信状况也会随之变化,所以企业没有实时对老客户资信情况进行动态跟踪是不明智的,极易导致高估客户偿债能力而增加信用风险。


  (2)信用机制方面的原因


  我国对外贸易的另一个信用风险源是信用机制不健全。信用机制不健全的最大弊端就是无法实现信息共享,企业间没有统一的交流方式与渠道,使得信息闭塞,造成多家企业遭遇同一信用风险。其次,信用机制不健全使得国外企业不重视违约行为,持违约成本低而肆意妄为。大部分外贸企业都是通过融资、抵押或贷款的方式筹集资金,稍有差池就要面临冻结、拍卖等风险。部分企业抗风险能力不足,需要借助银行承兑汇票、开立信用证、担保从银行取得,一招不慎,后果不可挽回。


  (3)内部管理方面的原因


  我国涉外企业从事对外贸易活动面临信用风险的管理因素来自企业内部管理控制。我国很多外贸易企业内部管理处于失控状态,许多外贸企业只关注应收账款事后能否及时收汇,不重视事前、事中的控制,忽略事前、事中预防拖欠账款的重要性。外贸企业缺少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技术去规范应收账款,忽略应收账款的流动性,使得应收账款情况不能及时调整、反馈到有关部门,使客户的信用情况无法根据账款回收情况进行调整,从而不能及时变更客户享受的信用政策及条件。


  优化我国对外贸易信用风险管理的措施建议


  (1)建立客户的信用管理制度


  外贸企业应制定完善的客戶信用管理制度,专门对客户的偿债能力、信用情况等进行评价并记录在案。为了进一步规避风险,企业还可以提出负有连带关系的担保或不动产抵押等条件做为风险控制形式,为降低企业信用风险提供保障。


  (2)提高应收账款管理水平


  外贸企业可以应用科学、合理的防范手段,严格遵循应收账款管理制度,做到赊销管理的有效控制,从而降低信用风险。在进行应收账款管理时,除了事前防范、事中控制外,还要成立监督小组对客户账款的支付情况进行跟踪,减少逾期的可能性。对于拖欠账龄较长的客户还要单独进行分析、指导,加快账款回收,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


  (3)提高信用分析能力


  评定客户信用等级需要依靠相关的信用分析技术和模型,不是仅凭评定人员的工作经验决定,良好的信用分析能力有利于提高评估客户偿债能力的准确性。因此,评定人员要不断学习,提高技术素养,对挖掘稳定、信誉高的客户有重要帮助。首先,评定人员对客户的基本情况进行信用评级是信用风险管理的第一步。其次,外贸企业要建立统一的信息沟通平台,一方面加强信息流通,另一方面促进企业间的合作与交流,有利于降低企业外部信用风险,减少坏账、呆账的产生。


  (4)严格信用风险的控制管理


  控制资金风险企业可以从出口预付款和进口保证金入手,外贸企业可根据商品变现能力、营销情况等进行调整。同时,为了进一步防范进口贸易资金风险,外贸企业还要制定相应制度规范代理进口业务。当然,执行风险管理的主体是人,所以除了贯彻落实规章制度外,管理人员还要有忧患意识,只有深化企业风险文化才能让管理人员、职员在日常经营活动中严格控制信用风险。


  总之,信用风险是对外贸易活动中不可避免的内容,企业从事对外贸易活动应遵循“以人为本,诚实信用”的原则,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国际贸易长足发展。


  作者简介:饶伟涛等

  第2篇:新常态下的商业银行房贷信用风险管理


  信用风险是商业银行风险中重要的一种风险,是指因借款人或交易对手未按照约定履行义务从而使银行业务发生损失的风险。信用风险存在于每一种贷款中,房贷由于其涉及人员广泛,涉及资金量大,其发生信用风险的可能性相对就越大。新常态是经过一段不正常状态后重新恢复正常的状态,放到经济领域则是GDP增长逐渐放缓,增长方式逐渐转变。本文将讨论经济放缓的新常态下,商业银行房贷信用风险的扩大来源、起因及应对措施,以期能得到相关从业人员的重视。


  一、提出问题


  当下,正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已成为大众的一直认可。随着中国经济逐渐从高增长的时期到正常增长的时期转变,虽然局部地区仍然会有较高的增长,但整体来说仍需面对经济下行的压力。信用风险的成因是信用活动中的不确定性,有外在不确定性和内在不确定性两种。从制造业上看,援引国家统计局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虽然在2015年12月小幅增长0.1个百分点,达到49.7%,但仍然处于下行趋势。这就意味着,吸收最多从业人员的制造业中,只要经济下行,制造业从业人员要么面临降薪要么面临裁员。从另一个产业建筑业来看,在过去几年的高增长下,一样吸收了大量的从业人员特别是从农村进城务工的人员,甚至出现一个村中年人出去都从事建筑相关行业的情景。但2015年来,建筑业每况愈下,很多二三线城市楼盘库存高起,从业人员停工回乡。就在这些从业人员中,贷款买房的不在少数,进而增加了商业银行贷款的还款能力的外部不确定性。面对国家对二三线城市楼市去库存的大力推动,势必要求商业银行对房贷信用风险管理的进一步提高。


  二、分析问题


  1、房贷信用风险来源背景。在房贷的贷前管理上,商业银行通常会让购房者提供个人贷款申请书,个人有效身份证件,个人婚姻状况证明,个人收入证明材料,如工资收入证明、纳税凭证、自有房屋出租证明、营运性收入证明等,以家庭收入偿还贷款的,还应当提供家庭其他成员的身份及收入证明材料,购房首付款证明,购房合同等证明贷款用途的资料,购房若有共有人的,共有人需提供身份证件、户口本、婚姻证明,以及银行流水,征信证明及国家政策规定的首套房证明等。而这些资料及证明几乎都是一个时间段的证明,很少有商业银行对该贷款人员的长期还款能力进行深入的调查及考证,如对该贷款人员从业背景进行调查,包括职业的上升空间、该职业群体平均薪资标准以及该行业的前景。


  2、新常态下房贷信用风险特殊性。虽然购房者会缴纳30%的首付金,这样可以较大的降低银行的本金回收风险,因为即使发生信用风险,即该贷款无法收回时,商业银行也可以根据所签贷款合同和国家相关法规对房屋进行资产处置,以便偿还未缴贷款。但问题是新常态下,很多二三线城市房屋无法卖出,不得不降价销售,当降价后的总价比购房者所欠银行贷款还少时,很多人可能就会选择违约,让房子任凭银行处置了。这有点类似美国的次贷危机,可幸的是,我们的经济仅仅是处于新常态,还没到美国那样的低速增长或者负增长。


  3、新常态下房贷信用风险扩大成因。目前房地产去库存已成为国家重要工作,银行将成为这项工作的重要支撑。以下从银行信用风险的角度分析下信用风险增大的原因。


  第一,农民工工作的不稳定性增加购房信用风险。国家去库存工作其中一个很重要的路径就是通过新农民工市民化消化。政府将通过户籍改革加快农民工市民化进程,释放这部分新市民此前被人为抑制的需求,着力消化房地产库存。并且政府还试图通过财政补贴支持购买力较低的农民进城买房。


  2、出口加工业外迁导致失业人口增多进而增加购房信用风险。改革开放以来,出口加工业如雨后春笋搬涌现。特别是在深圳、上海等大城市边上的卫星城市基本都有出口加工区。一段时间以来,该行业吸收了相当部分的从业者,极大的创造了就业需求。但随着近年来较多的出口加工公司外迁至越南等东南亚国家甚至外迁至基础设施非常落后的印度等国家,该行业从业者或面临失业的风险。对银行业来说,该行业从业即面临潜在的增加了的信用风险。


  3、传统制造业面临升级进而萎缩加快增加新常态下购房信用风险。随着美国消费疲软,传统制造业的出口下降。对于国内,随着经济的下行,消费也一发不振。很多传统制造业要么关门歇业,要么转移资产到其他行业。这些因素难免会冲击到该行业从业者工资性货币收入,导致更高的购房信用风险。


  三、解决问题


  1、以信用风险管理为导向经营住房贷款。对于银行业来说,很大程度上以营利为目的。新常态下,这个目的仍然不会改变。但既然是新常态就应该有相应不同的手段及方法。以信用风险管理为导向经营住房贷款不失为一个好的手段。在贷前管理,贷中管理,贷后管理的相关工作中,积极做好风险管控的工作,不放过一点信用风险异常状况。


  2、完善信用风险管理组织机构。银行的信用风险管理组织机构不完善,很大程度上增加了信用风险的来源。银行业在新常态下应健全信用风险管理的组织机构。在风险管理委员会下设立风险管理部门,由专人对住房贷款进行信用风险评估,并直接向董事会、风险管理委员会提供报告。在各个分行制定信用风险经理职位,银行经理与客户经理之间相互沟通,相互合作,平行作业,其主要目的就是为了银行与客户之间很好的沟通合作,增强彼此的信任度,为商业银行信用文化的建设提供了良好的氛围和基础,进而降低银行的信用风险。


  3、加大住房贷款人员所属行业分析。对住房贷款人员所属行业分析可以方便的了解到该行业的发展状况,以期对信用风险更好的进行管理。在对所属行业进行分析时,可以基于行业相关性的银行业信用风险宏观压力测试方法结构图进行。如下图:


  四、结论


  新常态下面对经济下行压力,银行业可以通过完善信用风险管理机构及进行行业分析迅速掌握贷款者的信用状况,从而更好的适应市场,适应新常态,达到银行业住房贷款适应国家战略及促进经济发展的需要。


  作者:贾灿

  第3篇:基于RAROC技术的房地产行业信用风险管理策略研究


  一、RAROC相关理论基础


  (一)RAROC的经济内涵


  RAROC又称经风险调整的资本回报率,或经济资本回报率,是当今国际先进银行经营管理的核心技术手段。RAROC的核心原理是商业银行在评价其盈利情况时,必须考虑其盈利是在承担了多大风险的基础上获得的。如果某项业务的风险过大,则该项业务为消化其风险损失所占用的资本就较多,这时即便该项业务能带来较大的利润,与其所占用的资本相比,其资本利润率并不一定高。


  (二)RAROC的模型架构


  RAROC=风险调整后的收益/经济资本


  =(净收益-预期损失)/经济资本


  =(收入-成本和费用-预期损失)/经济资本


  就银行而言,以上各项构成基本情况如下:


  收入=利息+手续费净收入+其他业务收入+投资收益+营业外净收入-资产减值损失-所得税


  成本=业务及管理费+营业税金及附加+其他营业支出


  费用=资金成本


  预期损失=违约率*违约损失率*风险敞口


  经济资本=信用风险非预期损失+市场风险非预期损失+操作风险非预期损失


  (三)RAROC的作用


  的基础是经济资本分配,它覆盖的范围纵向上至董事会、高级管理层的战略目标及风险偏好,下接业务前台的各项日常决策,而横向上则可以在资产、负债和表外等不同业务领域分配经济资本。


  2.将作为RAROC基础的有限经济资本在各类风险、各个层面、各种业务和各项投资之间进行分配,可以从整体考虑所有风险,也可以实现某一类风险的内部风险组合管理。


  3.无论从事单笔业务还是进行资产及投资组合,或者是对所有风险实施管理,关键是要在风险与收益之间寻找一个恰当的平衡点,以准确度量风险与收益的配比关系,RAROC是以经过风险调整后的投入产出比率作为各项业务决策的基本依据,并在风险可控的基础上实现股东财富的最大化,它是准确度量风险与收益配比关系的标尺。


  二、房地产行业的信用风险管理策略


  影响房地产行业的风险点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宏观经济波动风险,房地产市场的调整直接影响投资和消费,一旦出现问题将对经济增长和金融稳定产生负面影响,进而导致银行收入和资金成本的波动;二是房地产贷款客户出现违约的风险增大,贷款客户的违约概率将显著上升;三是房地产价格下跌将导致房地产信贷质量下降,如果再出现较大幅度下跌,银行持有的房地产抵质押物价值会下降,主要反映为贷款的违约损失率增大。


  (一)基本假设条件


  假设1:商业银行根据总体风险偏好设定的房地产行业


  RAROC指标为15%-20%。


  假设2:压力下商业银行营运成本固定不变,不考虑其他综合收益和税收成本。


  假设3:采取单因素方法进行分析,暂不考虑各因素同时变动下对RAROC指标的影响。


  (二)单因素情境分析下RORAC的敏感性测试


  从上表1可知,房地产行业在各压力情况下均不能满足商业银行风险偏好要求,潜在风险较大。需要特别指出的是,RAROC对贷款利率的变化最为敏感,各因素对RAROC的影响程度由大到小排序依次为:利息收入、资金成本、行业平均LGD和平均PD;其中,利息收入变动导致RAROC下降幅度最大。


  (三)风险管理策略分析


  从目前的经济环境中,房地产相关贷款违约的风险显著呈上升趋势,银行如要维持既定的战略目标,将RAROC保持在15%水平之上,必须适当调整业务策略:根据RAROC计算框架,在银行客户结构不变的情况下,可通过调整贷款利率或增加风险缓释、降低LGD来提高RAROC水平。


  从上表2可知,在房地产行业平均违约率提升10%,也即到达5.5%时,贷款利率提升1%,也即贷款利率达到13.13%,RAROC指标便可以提升1个百分点,至15.44%,从而满足风险偏好的需要。


  (四)两点启示


  1.针对客户评级低于行业平均评级的客户,商业银行可以通过适当上浮贷款利率来提高银行净收益,从而提高房地产行业整体的风险调整后收益水平,满足商业银行风险偏好传导目标要求。


  2.商业银行为了确保风险偏好的实现,需要运用RAROC模型,将经济资本在各类业务和各个业务部门之间进行科学合理的配置,制定组合层面的风险管理策略,以有效控制银行的总体风险,并实现可承受风险水平之下的利益最大化。


  三、实施RAROC技术的相关建议


  (一)不断积累数据并提升数据质量


  在商业银行的各项技术实施中,数据是根本泉源,也是掣肘技术效果的突出因素,从一定意义上讲,解决了数据质量问题和充足性问题,很多风险管理中遇到的难题便可以迎刃而解。通过以上对RAROC模型的构成要素的分析可知,一笔业务的RAROC是与该业务相关的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每一种因素都需要准确数据的支撑,理想状态是商业银行能够确保所有原始数据都匹配到每一笔债项上,这样就从根本上解决了数据分摊的问题,使得RAROC模型可以方便地计算每一笔债项的RAROC,再从不同维度层层自下而上汇总,为银行战略的实施和风险偏好的把控进行服务。在当前形势下,银行需要从根本上提升数据的管理能力,有效开展数据治理工作和相关信息系统的数据服务能力。只有具备了以上能力,才可以从根本上保障RAROC模型的计算准确性和计算效率。


  (二)持续推进客户信用评级模型优化工作,实现客户信用等级动态化管理


  由于客户违约概率存在信用漂移问题,即任何客户的评级均会因时间因素和外部因素的变化,而发生相应的变化,因此商业银行需要定期对客户评级情况进行更新,以有效保障RAROC指标的及时性。同时,客户信用评级模型也存在有效期,因此需要定期进行模型效果验证,当区分度指标等监控指标出现下降时,需要及时启动模型优化程序。


  (三)在使用RAROC技术时需要考虑多种因素


  RAROC模型是针对每一个要素采取精确的计量方法进行计算,准确地度量了风险成本,但是该模型也有局限之处,例如某分支机构在当地扩大业务时,由于客户资源有限,很可能面临客户资源不足的问题,因此会造成客户信用等级的下降,业务风险的增大,收益的下降,这就是说,客户和业务的边际收益会呈递减趋势,这样随着业务的扩大,商业银行在该地区的RAROC指标会因此下降,同时,随着经济形势的变动和区域内竞争环境的改变,该指标也会发生变化。


  (四)在基础条件满足时,实施开发RAROC信息系统


  为了确保RAROC模型计算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开发RAROC信息系统将是最好的选择。该系统建立在众多业务系统基础之上,其不仅需要能够从各系统中获取计算所需的历史数据,而且能提供不同数据输入条件下的试算结果,使用者可根据不同的管理目标,调用该系统的特定服务模块,实现高效的数据测算工作。同时,必须认识到该系统建立后要进行不断优化,持续提升其针对性、可操作性和实用性。


  作者:焦鹏

  第4篇:我国商业银行金融衍生品信用风险管理探讨


  一、商业银行金融衍生品风险的相关概述


  风险作为金融机制及金融活动的基本属性之一,其管控是各个金融部门全部业务及管理活动的核心。在当代金融体系当中,关于金融风险分析、定价及控制中也具有关键的作用。作为金融体系的核心内容之一,商业银行在其经营过程中因用户的违约行为可能承担巨大的责任,造成银行失去偿还能力而倒闭。所以,金融风险作为商业银行面临的一种关键风险,一直被各大商业银行所重视。


  国内商业银行在长期的金融风险管理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很多具有代表性的风险控制方法,创建了一系列风险管理的模式。常规的商业银行风险控制模式主要包括:经由专业人士选择优质的客户及项目、分散投资、要求提供抵押或担保、转移风险投资等。借鉴从上世纪中期风险控制的研究理论及金融衍生品定价、运营等方面的成果,从上世纪末开始,比较活跃的银行开始主动利用金融衍生品交易来完成自身经营风险的转移、对冲等。


  商业银行金融衍生品的风险控制是针对个人或公司层面而言的,通常是指确保降低风险的成本收益权衡对策及决策来实行具体计划的过程。依照BIS的相关定义,风险控制的流程可以细分为风险识别、风险度量、风险评估及风险管理四个环节。与此对应的,商业银行的金融衍生品风险管理一般是指降低金融风险的成本收益权衡方案及决策过程。在这个过程当中,商业银行主要是针对自身面临的金融风险进行研究,同时依照预期的目标及方式等所采取的各种决策。在这些决策中,金融衍生品的研究和度量是整个决策的基础前提,而决策通常体现在以下方面:依照度量、研究的结论,依据风险控制的目标、决策是否承担具体风险,以及对所承担的金融风险能否保持持续的监督,并选用适当的措施。


  商业银行金融衍生品的风险管控过程中,为了保障风险可控前提下金融业务的增长,除了要考虑是否增加一笔风险资金外,还应当考虑风险资金限额的约束作用;必须对各类风险因素进行持续有效的计量和控制,适时采取相应的措施,例如:风险转移、抑制等。对于商业银行金融衍生品抵御风险水平的提升,主要借助“两道防线”来完成。其一,计提损失准备;其二,分配经济资本。在金融风险转变为现实的经济损失时,商业银行首先会考虑用自身的损失准备及盈利进行补偿,在损失准备及盈利不足以抵偿的时候,便会使用其他资金进行补偿。同时,不管是监管机构外部的要求或者商业银行内部的规定,对于每一笔金融衍生品风险都要准备预留资本金,确保资本金被合理分配。


  二、国内商业银行金融衍生品在发展中出现的风险因素


  进入到本世纪以来,在金融市场及科技的共同影响下,社会融资形式产生了不小的变化。在市场竞争逐渐激烈的条件下,商业银行继续加强对金融产品的研究,不断改进科学技术,在服务品质等方面也不断完善。现阶段,国内商业银行金融衍生品在迅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一定的风险。


  商业银行金融衍生品的研发及推广,必须具备足够的专业人才、科学技术、服务能力及资金支持等。所以,从金融衍生品的开发到运行环节,对金融衍生品的各种影响要素进行研究,对于推动金融衍生品的长期进步拥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商业银行金融衍生品的基本作用为提升金融服务水平,令商业银行取得更多利益。但是,在金融衍生品的发展环节,存在难以预测的风险性,比如说来自法律方面的风险、市场风险等,均会对国内商业银行的发展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下面主要对法律及市场、操作等方面的影响进行了剖析:


  (一)法律方面的风险因素分析


  关于金融管控,不少国家都缺少完善的法律体系,这也是金融衍生品发展过程中的主要问题。外国为更有效地减少金融衍生品在法律方面出现的风险,在整个发展过程中,从实际出发,慢慢形成一套比较健全的法律机制,达到对金融衍生品的有效管理。然而,在国内的金融管理工作中,因为有关法律制度的欠缺,金融市场缺乏对应的管理标准和要求,导致一系列风险的出现。


  (二)市场方面的风险要素分析


  金融市场控制的水平在某种意义上取决于金融信息的隐蔽性,而金融市场缺少对金融隐蔽性的评估标准,令金融衍生品的利用者不容易依照金融市场进行全面掌握,这就给金融衍生品造成了一定的市场风险性。举个例子,在金融衍生品的运营过程中,因为缺少对市场情况的掌握,金融衍生品缺乏对应的风险预防性,导致金融衍生品在运营环节不能符合金融法律的规定。另外,因为对金融市场的运行缺少足够的掌握,金融衍生品受到行业内部风险束缚从而丧失发展的最好时机。这样一来,除了给金融衍生品带来许多风险外,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商业银行的经营效益。


  (三)操作方面的风险分析


  目前,尽管在不少商业银行中早已研发了许多金融衍生品,然而并没有指定对应的管控部门,也缺少专门的研发机构及运营控制部门,例如缺少专门的机构对金融市场进行整体规划,对金融衍生品在市场运行当中存在的问题无法进行及时、有效的预防和控制,造成金融衍生品在其运行过程中出现一系列棘手的问题,难以得到有效解决,进一步对金融衍生品的控制及操作产生不利的影响。除此之外,也增加了商业银行金融管理的难度。


  三、强化国内商业银行金融衍生品风险控制的相关对策


  (一)从宏观角度谈风险控制的强化


  1.健全金融市场的相关法律制度


  在金融衍生品的经营过程中,商业银行对金融衍生品的开发、推广、运营和操作等方面起到重要的管理与防范作用。纵观国外成功的金融衍生品的管理经验,可以总结出:健全有关金融市场的法律规范能够迅速地改善金融市场环境,有助于防止金融衍生品在法律、市场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所以说,国内银行监督管理委员会不仅要从法律角度切入,构建专门性的监督管理机构,还应当进一步观察并掌握金融市场的形势,有力推动金融衍生品的发展,进一步促进商业银行的健康、长期发展。


  2.增强商业银行的监管强度


  长期以来,国内金融行业在意的主要问题就是商业银行的管理效率不高,所以必须在考虑国内金融市场基本状况的前提下,就国内目前商业银行金融衍生品在实际运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继续加强商业银行金融衍生品的市场控制,对金融衍生品的开发目标,实施推行模式以及运营对策等方面展开有效的协调,这样做的目的是确保所研发的金融衍生品能够满足市场的基本需求,例如,对金融衍生品的准确定价、运营等方面进行明确的规划。除此之外,国内各个商业银行也必须从具体的金融管理中进行有效的整合及协调,对所研发的金融产品进行统一化的控制和管理,对管理制度、操作规范等多个方面进行规范,从而为有效推动商业银行金融衍生品的运行和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3.强化金融市场的监督管理工作


  在金融衍生品的运营环节当中,尤其是金融衍生品的开发及推行过程中,需要不断强化金融市场的监管,有效地推动金融衍生品的健康发展。所以说,商业银行监督管理机构应当更加注重对金融衍生品的监督管理工作,对金融衍生品的研究开发、推广以及运营等方面进行综合、全面的监督控制,目的是令其可以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一定的优势,从而更有利于自身的运行和发展。


  (二)从微观角度谈风险管理的强化


  1.深化内部管理人员的风险意识


  作为商业银行的内部管理人员必须时刻树立风险管理意识,不管是从事具体业务的操作员,还是高层的管理人员,均需要具备一定的风险意识,对现在及以后可能会出现的风险隐患提前进行预防,将其扼杀于摇篮之中。


  2.设置独立的风险控制机构


  商业银行中的风险监管机构缺少一定的独立性,它在工作中和其他相关机构的关系非常复杂,有些甚至还存在着十分密切的关联,使得风险管理机构无法起到其应有的作用。要想更好地对各种风险因素进行有效控制,商业银行内部必须设置具备较强独立性的风险控制机构。


  3.改进内部审计管理工作


  内部审计是风险控制过程中最关键的一个环节,它在国内商业银行金融衍生品的控制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它对于金融衍生品的合规性和合法性进行审计,同时对与之有关的组织架构进行严谨的审查。要想更好地防范风险,商业银行必须提早依照具体的内部情况对内部审计进行不断的改进和完善。


  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于国内商业银行金融衍生品的风险控制进行剖析,不但有助于减少国内商业银行的运营风险,也能够有效提高国内商业银行的经济利益。所以,要想保障国内商业银行可以长期、稳定发展,需要构建良好的运营环境,继续扩展产品的经营范围,进一步扩大金融衍生品的发展空间。


  作者:易小卜

  第5篇:供应链金融融资模式及其信用风险管理研究


  前言: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背景下,我国企业在迎来崭新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的巨大的挑战,在参与市场激烈竞争的过程中,如何解决融资难问题以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是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首要难题。而也正是基于这一背景下,我国金融行业在竞争与发展的过程中,以供应链金融模式的提出与践行来解决传统信贷业务、抵押担保等融资渠道的过高门槛限制问题,以自身灵活适用的优势逐渐在金融市场中站稳脚跟,但目前需要针对供应链金融融资模式来解决相应的信用风险管理问题,进而才能够强化其适应性。


  1、供应链金融融资模式概述


  基于供应链金融融资模式下,在实际开展融资活动的过程中主要是借助应收账款融资模式以及融通仓融模式来进行运作的。采用应收账款融资进行融资运作的过程中,实则是以应收账款的抵押与保权受理来实现融资,虽然该中融资方式不涉及到索赔与维权内容,但基于在实际采用这一融资方式的过程中所收到的限制较多,审批起来较为麻烦,所以选择此种融资方式的企业不多。但是,基于这一融资方式下对于金融机构而言,则具备着追讨债务的权利,其操作与配合度较高,是当前企业进行短期融资的有效渠道。而采用融通仓容模式下,主要是借助信用担保以及质押担保两种具体运作模式来实现的,其中,前者是依据金融机构对企业信用等级的评价结果,相应仓储企业向企业提供担保,进而能够简化贷款融资的手续,实现有效融资;而后者中金融结构作为信贷方、与物流企业以及融资企业间形成了融资贷款的三方关系,其中物流企业是融仓服务的主体,三方在签订协议的基础上,按照三者的关系来申请贷款、获得融资。


  2、基于供应链金融融资模式下信用风险管理对策


  基于供应链金融融资模式下,在实际运行的过程中,因相应参与主体多,而相应融资模式的运用的过程中有相对较为灵活,相应契约在设计上又凸显复杂,所以不可避免的就随之呈现出了一定的信用风险,因此,这就需要强化对信用风险的管理力度,以实现对信用风险的有效控制与规避。


  2.1基于应收账款融资模式下相应信用风险的管理


  针对这一风险的存在,在实际践行的过程中,可借助如下两个途径进行解决:


  第一,以多方参与的形式来实现对风险的分担。基于应收账款这一融资模式下,相应借贷企业能够以自身反担保作用的发挥,促使在融资机构发生信用风险问题之时,来承担相应的损失与风险,所以这就不仅能够将银行机构承担的风险进行分散,同时,也促使借贷企业在某种程度上成为这一合作下的监督者。并且在供应链的作用下,企业在某种程度上则充当了隐性的担保者,一旦这一供应链下相应融资企业出现违约等违法信用的行为,整个供应链上的企业都将因此而受到损失,这在某种程度上也将金融机构所承担的风险进行了分散。


  第二,以合同的签订来实现对风险的有效控制。基于这一融资模式下,对于融资企业而言,需要基于这一供应链上,与下游企业一同协商并签订,通过抵押合同的签订以及债务企业承诺书的签订来最大程度规避违规行为的发生,确保在实际开展融资活动的过程中将金融机构所承担的风险进行分散。


  2.2基于融通仓融资模式下相应信用风险的管理


  第一,针对融通仓信用风险。基于该中集合式管理模式下,实则上是将物流、中介结构以及金融机构进行集中后,基于物流这一核心下,以实物监控的形式来实现对相应融资风险的控制与管理,进而促使实现对资金的优化配置来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益。而要想最大程度的发挥出资金的利用价值,能够实现对三者利益的有效划分与权责的有效界定,则需要共用签订一份合同来规范金融活动的开展行为,并借助该种融资模式来实现风险管控方案的科学化制定,进而确保参与的各方能够实现对风险的有效规避。


  第二,针对保兑仓信用风险问题,在实际进行管理的过程中,针对的对象为这一供应链的上游供应企业,实现对相应抵押物品的监管,并通过回购关系的建立与连带责任的明确来确保实现对信用风险的有效控制与规避,同时,对于相应融资企业而言,要求要依照合同签订的具体内容,按照时间上的规定及时将应付账款进行归还,进而为金融机构实现对信用风险的有效规避提供保障。


  总结:


  综上,基于供应链金融融资模式下,其能够为解决当前我国企业链中下游中小企业所面临的融资难问题提供新的出路。而基于供应链融资模式下,基于参与方多且融资形式的选择较为灵活,进而存在一定的信用风险隐患,针对这一风险,则就需要强化各个参与主体间的沟通与监督力度,以互相牵制与约束的实现来实现对这一融资下相应信用风险的有效控制与规避奠定基础,为促进中小企业的稳健发展注入动力。


  作者:杨馨雨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ngjilunwen/caizhengjinrong/253422.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