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经济论文 > 国际贸易 > 低碳经济下的企业管理模式方面的为和策略

低碳经济下的企业管理模式方面的为和策略

日期:2023-01-08 阅读量:0 所属栏目:国际贸易


 [中图分类号]F2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3)1-0015-02
  随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的加快,低碳经济这个名词似乎已经成为网络上、书籍中,甚至于百姓口中最热门的词汇。随着低碳经济浪潮的扑面而来,市场中的各种大小企业都制定了应对这种趋势的发展策略。我跟随我们的社会实践团队就这一主题进行了为期四天的调查与研究。其中我的个人探究重点在于低碳经济下的企业管理方面。
  1云和泥·龙凤山庄
  我们的实践第一站是云和泥·龙凤山庄。云和泥是一种同时结合现代化与低碳的“绿色”新兴企业,“云”代表网络,“泥”代表基地,客户在基地租用土地,并在节假日栽种自己的蔬菜瓜果,倡导使用绿色有机无农药蔬果,除此之外,客户也可以在网络上进行远程操纵,由员工进行实地操作。龙凤山庄作为云和泥的首个基地,在山庄管理方面也很好地结合了低碳的理念。
  1.1人员管理
  云和泥总公司共设四名总管理人员,其中包括两名总经理,其资金来源主要是其他公司董事长作为股东投资的股份。在龙凤山庄基地的正常运营时段内,高层管理人员设办公室于市区内的总公司,调配一些基层员工进行山庄的日常工作,并且在山庄有外来人员来访的时候赴基地进行交流,负责公司运转的策划和总管理。龙凤山庄基地内则设大批的基层员工,基层员工分为山庄的林业和农业管理人员,动物饲养员和厨师等,长期居住于山庄之内。基层员工多为郊区附近的农民,实行短期的合同制管理,员工均不进行长期雇用。不定期的员工雇用内在是符合云和泥公司的这种运行方式的,因为会员顾客均可通过网络来操纵栽种自己租用田的植物,不同植物的收成时间不同,而且一般的蔬菜长成一季即可成熟全部收割,顾客按照植物生长的季度租用田地,而不会长期进行同一植物的栽种,而且不同的植物需要不同的播种管理技术,单个的农民通常不会掌握全部植物的栽种技术,所以山庄并不需要长期雇用同一技术的特定批次员工,这样会造成山庄运行的局限以及公司在人员雇用方面不必要的花费。为了解决农民缺乏专业知识的问题,公司还会请专门人员进行员工的培训,以增强员工对于山庄的熟悉度。
  除雇用外,公司还对山庄的高层和基层人员采取激励措施。凡属龙凤山庄内部的合同员工均可成为山庄会员,参加管理的同时也参加公司的运营活动。凡是员工内为公司带来新的会员客户或者为公司作出贡献者,均可得到工资上的提成。这种做法就极大地提高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有助于增强公司在社会各阶层中的知名度,为公司取得长期的利益打下良好基础。
  1.2山庄运营管理
  龙凤山庄的运营具有多元化的特性,它包括农业、林业、动物养殖业、鱼塘开发、烧烤以及球类、KTV等娱乐设施的一体化。其各方面均有专门的管理人员,山庄内的农田开垦用于会员的个人租用地,山中的果树用于如举办大型亲子活动时的水果采摘,大片的杨树林为白领们提供了一个极好的烧烤场地,而已挖坑的鱼塘已经栽种了大量的藕,为日后会员进行钓鱼休闲打下基础。龙凤山庄的低碳特色在山庄管理上体现在三个方面:①园中的果树、蔬菜的生长均不使用无机化肥,取而代之的均为有机肥,且种植原料均为有机产品,即使是肥力较差的田地,在开始使用肥料之后肥力也会逐渐减少,最后发展为有机农田,有机产品的成本较高,且生长周期长,产量不如无机产品高,这对于公司扩大运营也是一大挑战;②山庄内各种植物动物的生长形成一个长期有效的绿色生态循环系统,那些农田生长不好的蔬菜就用于鸡、羊等动物的饲养,而动物的粪便则用于生产沼气等,由于有些动物处于散养状态,它们的粪便就可直接用于农田,森林中植物生长的有机肥料,这样园内各生物即形成一个天然的生态圈,且这个生态系统进入运营后可以长期地自然维持下去,以至于庄内生产各种纯天然蔬菜等农产品和农副产品。③龙凤山庄内的资源配置问题也利用低碳方式进行解决,植物的生长完全符合不同海拔生长不同植物的自然规律,如低矮的山地多种植葱、蒜等低矮的植物,而山坡上多种植杨树等高大植物,园内按梯度自然地形成某一特定的植物群,人员方面也按照自然规律进行划分管理,很少进行强行的种植安排。此外,庄内的植物管理方面也实行完全低碳化,就两天的观察来看,园内很少能看到拖拉机等机械设备,也很少进行人为的介入管理,植物通常在自然状态下进行生长,这也是非常符合绿色低碳理念的,机械和人员的介入就会引发生态圈内的高碳,从而破坏自然形成的生长模式。所以,以上三方面则足以体现山庄管理的低碳运行。
  2北京德美瑞通科技有限公司
  第二站,我们走访了北京德美瑞通科技有限公司,该公司的主营业务是生产一种名为硅藻泥的绿色生态泥,用于室内装潢不会产生有害气体,并且具有吸附功能。硅藻泥的发展目前正处于起步阶段,刚刚开始抬头,在未来不久的日子里,了解硅藻泥的人数将会暴增,所以,公司的产品也分为高端,中端和低端供应,中端则为今天所介绍的德美生态泥,而低端则为深入百姓的市场路线。目前,硅藻泥的应用多在于国家的重点工程,国内已经利用硅藻泥完成了两个博物馆的建设,这个首先由国家开始树立的低碳理念,正在慢慢地深入人心,相信有一天,硅藻泥也能够走入寻常百姓家。
  北京德美瑞通科技有限公司的员工队伍的挑选也具有一定的知识性,硅藻泥属于此公司自己研发的专利产品,结合了与高校合作的研发和与美院合作的雕刻等艺术,公司对人员的技术要求就自然而然相对较高,公司雇用的员工均为具有这个方面专业知识的专业人员,并且公司会在员工投入正常工作之前对他们进行专门的培训,以掌握专门的技术,在人员的要求方面,北京德美瑞通科技有限公司与云和泥·龙凤山庄有着很大的共同点,龙凤山庄要求员工在林业、农业或动物养殖业方面有专业知识,并会定时进行专门培训,这与硅藻泥生产员工需要在研发,生产方面的专业技术上进行培训的想法不谋而合。
除了技术与培训方面,北京德美瑞通科技有限公司与云和泥·龙凤山庄都处于刚起步的阶段,且因为均走低碳的运营路线,还未被普通百姓所熟知,公司人员规模较小,所以员工采用人勤管理,在调配方面较为灵活。不同的是,龙 凤山庄在管理方面是以低碳为主要理念,而硅藻泥公司是以关爱文化为主要理念,这也符合公司六大核心文化之一“达到清新健康空间,关爱呵护每位居中成员”的标准,他们重视员工的服务反应速度,让客户感受到十足的亲切与关爱。公司对员工也同样实行提成的奖励措施。
  3北京云加速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相对于前两个企业都着重于产品本身的直接低碳性,我们的第三站则更着重于产品所带来的间接低碳性,那就是北京云加速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北京云加速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位于北京中关村这样一个科技枢纽地带,是一个新兴的高科技公司。公司的业务方向主要为图像增强项目,高清视频项目,物联网项目,其中图像增强项目主要是将摄像机图像进行清晰化,适用于多种用途。由于云加速技术属于高性能运算,一台机器一天便可完成100台普通计算机一个月完成的计算任务,这就大大减少了机房的耗电,节约了时间,从而达到科技与低碳的完美结合。
  公司的目标是用资本推助一流的人才,一流的技术,一流的产品和服务,这就规定公司在员工雇用方面更加需要高素质的人才。在公司的学历构成中,博士方面人才占30%,研究生方面人才占40%,博士后方面人才占10%,本科方面人才占20%,公司共有52名员工,其中博士就有12名,公司员工多来自于北京各大高校或者中科院,主修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和计算机专业,北京云加速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的员工要求自身的专业化,这就类似于北京德美瑞通科技有限公司,他们都是在产成品方面贯彻低碳的理念,公司主要从事高科技产品的研发,对高端专业人才的需求很大,不同的是,北京德美瑞通科技有限公司集研发与制造于一体,而北京云加速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产品研发与生产是分开的,公司仅仅产生设计方案,具体实施由其他工厂承包,所以公司内部并不包含生产车间,也就大大减少了流水线员工的数量,这也符合低碳的理念。
  人才对于研发高科技产品的公司来说很重要,北京云加速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的产品研发需要较高成本的设备,他们的技术完善过程多与北大清华等高校的实验室合作。要在市场上保持领先,就必须要有一个固定的高端人才员工队伍,在员工管理方面,公司有着不菲的薪酬与福利,并在员工激励措施方面自成一套。公司采取将员工纳入股权分配,并让员工参与年终分红的方式来提高公司对于人才的吸引力,员工一旦在公司内部拥有股权,一般就会在利益分析之下长期为公司工作,从而达成公司人才固定的条件,此外,公共注重于营造和谐文化和高设备的优良工作环境,使员工觉得自己的能力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对于实现自己的价值充满希望。因此,公司得以保持稳定、基本完善的部门结构。
  4结论
  三个企业内部所有数据资料均为实地调查所得,在不同的方面体现了他们的绿色与环保,但是共同点都是遵守低碳理念,无论是产品的低碳,管理方式的低碳还是对社会的影响。在企业管理模式方面,三个企业也在各自的领域有着突出的代表性,并且互相之间存在着明显的一致性。他们对于员工的技能专业性都有较高的要求,并且有对人才的专门培训。对于员工的管理都采取自上而下的部门管理,并且对于员工薪酬和福利等采取不同的激励措施,最重要的是,他们都在尽力的精简员工,减少人员的高碳涉入,这些就是低碳经济下企业管理模式方面的重要条件。
  参考文献:
  [1]刘永.低碳经济下绿色管理变革[J].经营管理者,2010(11).
  [2]刘波.关于企业绿色管理目标设计问题探究[J].管理观察,2010(8).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ngjilunwen/guojimaoyi/108410.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