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经济论文 > 财务审计 > 华泰财险兴衰的会计政策经济

华泰财险兴衰的会计政策经济

日期:2023-01-24 阅读量:0 所属栏目:财务审计


  华泰财险的兴衰事件与会计政策选择的经济后果有直接的联系,因此,会计政策的选择与企业发展、企业盈利有十分紧密的联系。文中针对华泰财险兴衰事件来看会计审计政策经济后果,并且在会计理论方面、准则制定方面、信息利用方面和监管方面分别提出了企业应对策略。

 

华泰财险公司可能是我国保险市场中唯一一家占据了天时、地利优势的保险企业,无论我国保监会的下发牌照,还是资金、规模上的保证和促进,都是华泰财险占据市场份额的最佳手段。然而当市场看好华泰财险的发展势头时,华泰财险为了上市保障,对自身的财务状况进行诊断发现:公司的账面亏损严重。分析其原因,会计政策的经济后果影响为主要原因,这是人们普遍认可的事实。

 

而我国对于会计政策的经济后果影响分析还不够透彻,从华泰财险事件中,具体分析会计政策具有哪些经济后果,这些经济后果产生的路径是什么。本文围绕这两点内容针对会计政策经济后果的影响进行分析与探讨,力求从全新的视角来论证企业与会计政策选择的关系及影响。

 

  一、华泰财险兴衰事件

 

华泰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泰财险”)1996中国第一家国家性股份制财产保险公司,该公司的成立是由50多家实力超强、规模巨大、效益良好的大型企业和集团构成的涵盖30多个行业的股份制财产保险公司,股东包括电力、石油、建筑、煤炭、制药、烟草、房地产等多个产业领域。

 

公司成立之初注册资金为13.83亿元,截止到2012年底公司总资产为156.94亿元,在全国近210个城市设分支机构,自华泰财险取得了保险牌照后,以最快速度抢占保险市场份额,成立翌年便以14.778亿元排名第4位,1999年排名上升到第2位,华泰财险的势头凶猛,冲向保险业第一龙头宝座的目标已近在眼前。

 

但自2000开始,华泰财险业绩上升缓慢,从中国保监会在2005年对外公布名次看到,华泰财险在中资财险公司排名为第11位,最初构想的上市计划、制定的公司发展战略,以及高层领导人员的不断流失,华泰财险丧失了当年的竞争能力,且很可能被排挤出保险市场。分析其发展动荡的原因,主要原因在于会计政策的选择与变化而导致的会计政策经济后果直接影响到华泰财险的未来发展之路。

 

  二、华泰财险兴衰的会计政策经济后果

 

  ()会计政策对公司上市之间的影响后果

 

  华泰财险的成立得力于多产业、多资本的推动,市场份额迅速扩张,并且持续了三年之久。进入21世纪后,我国资本市场发展迅速,保险行业监管政策不断变革,各个保险公司通过上市的渠道获得大量融资,并由此推动公司内部治理机制的建立健全。2000年,发展势头强劲的华泰财险战略规划为——上市。

 

  为上市准备,华泰财险决定公开聘请中金公司为主要承销商,安达信为财务咨询机构。安达信公司进驻后,发现其资产一直以来都呈现的是一种假象,提出国际计提标准为1/24法,也就是将责任准备金的1/24列为年度利润,而华泰财险的计提法是1/2法,照此推算1999年华泰财险的综合成本比率为95%,盈利为5%,如果根据国际标准计提法计算,华泰1999年的综合成本比率为120%,实则亏损了20%。消息一出,不仅是华泰财险内部,乃至整个保险市场都得到了震动,华泰财险大幅亏损问题被披露,阻断了上市计划。由于公司会计政策不同,出现的利润正负差距直接影响到公司的上市计划。

 

  ()会计政策对公司发展战略的影响后果

 

安达信按国际标准为华泰财险诊断资产盈利,将原有会计政策下的亏损暴露,这不得不使华泰财险高层重新审视自身的发展战略。华泰财险须以管理为主要突破口,管理核心在于管控,一是企业各项费用支出的减少,二是企业业务管理体系的重新规划。华泰财险成立初期便形成了由应收保费、保费未决赔付和汽车信贷保险构成的影响公司资本运转的三大难点,所以高层认为应尽快清理这些问题,而最终罪过应在于前几年的盲目过度地扩张。华泰财险在改革过程中付出沉重的代价:2000年保险业务为零增长,在2000年底,安达信又为其做出的财务报告证明:2000成本率高达138%。也就是说,在短短一年间,华泰财险的亏损从20%增涨到了38%。而在前些年的股东分红中,因不能少于会计报表标准,所以只能依靠累计投资盈利来维持股东分红。

 

但此时我国的保险市场却在华泰财险的改革期间突飞猛进,且与华泰财险产生了巨大差距。公司的发展战略无非是实现经济增长、提高盈利能力和提高风险控制能力,公司的发展战略是为了求得长期生存和发展,它不仅关乎于公司内部全部资源质量与数量,还与市场环境的机会与威胁息息相关。倘若只将发展战略假定为市场份额的扩大,那么因此而带来了巨额亏损也是意料之中的。

 

这种忽视了真实的市场环境机会,而单纯地以会计数字作为判断公司发展战略决策对与错的依据,就会人为地放大会计政策经济后果。华泰财险的会计报表已经披露,本可以不顾及市场评论,但是如果依然不管市场发展机遇与挑战,忽略公司发展的实际情况,仅仅只注重公司的会计利润,那么公司战略决策便会和会计政策产生紧密的联系,因此会计政策的经济后果就自然被看做是公司战略的调整。

 

  ()会计政策对人才流动的影响后果

 

华泰财险的不断发展变革,使其高层管理决策人员一直十分动荡,从最初的风光时代,步入到低谷时期,华泰财险仅总经理就换了四五任,其改革成本一直很高,令管理人员一直没有找到好的解决办法。直到2004年,华泰的低谷时期,改革近在眼前,可高层领导几乎一夜离开,高层管理者的不稳定使下级业务发展很难开展,新上任总经理的管理方法使华泰财险业务发展思路、经营方式、目标方向等均进行了改变。

 

比高层管理人员流失更为严重的是,华泰在改革成功前期,企业骨干人员几乎全部流失,仅仅经营了6年时间,公司里已经没有当年创业之初的业务骨干人员,公司业务无法扩展,甚至直线下滑。

 

华泰财险设定改革时间为3年,在改革的前两年,华泰车险仍然保持着良好声誉,第三年,从其当年的利润显示,华泰车险与去年相比有20.67%的增长,虽然实现了盈利,但还是被放弃,究其根本原因在于公司缺乏业务骨干人员,以后将无法开展车险业务,继续下去只能亏损,甚至影响企业声誉。华泰人力资源管理中的绩效考核、薪酬制度、激励计划等,必然会以会计数字为基础,而会计数字是契约的一部分,有着关键性的作用。所以会计政策的选择便会与公司利益直接挂钩。

 华泰财险兴衰的会计政策经济

首先过分稳健的会计政策必将披露公司的亏损,致使公司经营者无法向股东交代,同时业绩亏损也必会影响到员工的薪酬标准,致使基层员工流失率有增无减。另外,华泰发展战略的失误,最终缩小市场份额,使企业进一步亏损,更难以保证员工的基本薪酬支出。

 

  ()对华泰财险的会计政策选择和战略改革的评价

 

  华泰财险的发展可谓是跌宕起伏,经过安达信的会计政策论证后,进行了一些列改革措施,与之前华泰财险经营业绩突飞猛进形成了明显的对比。经过一系列的反思与改革,华泰财险的经营方式与会计政策是否真的做出了正确的选择,能够使其再在保险市场上争夺一份蛋糕,还需要对华泰财险的战略改革进行客观的评价。

 

  华泰财险在改革期间的年报显示,2002(改革第一年)的保险业务收入是7.90亿元,2003年的保险业务收入是8.48亿元,2004年的保险业务收入是6.77亿元,可是在2004年的会计报表中反映的2003年却只有5.79亿元。经过多方验证,2003年和2002年的财务报表中,未将分出保费一项列入会计著录中,2004年对2003年的保费进行调整,分出了2.67亿元保费,这种会计报表的调整,使其的承保利润由2003年的亏损1965万元减少为亏损773万元。

 

  华泰财险针对会计政策的选择并非有错,只是在针对业务经营方面选择了稳健的会计政策,在会计著录报表中选择了有利于战略评价的会计政策,所以,在无形中华泰财险的盈利虽然没有增长,但是披露的会计报表却十分有益于未来的发展。

 

  三、基于华泰财险兴衰事件的会计政策经济后果的反思

 

  ()从华泰财险兴衰事件看会计政策经济后果及产生路径

 

按国际标准,经济后果是指会计报告对企业的经营产生的影响。而我国认为,经济后果是一种观念,因为会计政策的选择会对企业价值产生影响。华泰事件中在某种程度上刚好符合了这一机制。华泰财险计提未到期责任准备金从1/2法调整到1/24法,造成了财务后果有天壤之别,使企业的盈利、亏损产生很大变化,这些变化使企业在经营、发展、获利等方面受到影响。

 

但也可看出,企业选择的会计政策不可过分强调会计政策的某一特点,而不顾利益各方面的协调发展,会计政策的经济后果不仅是通过会计报表向外披露企业经营能力,更能体现出企业内部经济后果。所以可将会计政策经济后果看做是会计使用者的决策调整和对公司价值的改变。

 

  ()会计政策中的会计目标与会计准则

 

信息中立或是经济后果本应是会计政策中会计目标的选择所遵循的观点,但这两种观点一直未能确立。这两种说法的本意都是想借助会计政策来客观的反映企业的经济活动。信息中立是会计价值之根本所在,由于会计信息涉及经济利益关系,并且企业利益相关者的利益状态始终是矛盾的,而会计信息被确认是企业利益分配的重要依据,所以利益相关者必须选择能够客观、真实反应的会计信息,也就是信息中立,这就导致任何不中立的信息必将给部分利益相关者造成损害。

 

经济后果则是会计所固有的特征,若是特定经济后果改变了会计确认和计量的标准,将使经济后果信息中立产生偏差。

 

  所以,针对会计政策的信息中立经济后果的争论,实际上也是会计政策中的规则原则的争论,在企业会计披露方面,到底采用规则导向还是原则导向,最终还需要看会计准则的目标。由于会计目标要求坚持信息中立,这就证明会计目标反映的是经济实质,那么会计准则的制定方法必然选择能够反映经济实质的原则导向和方法。

 

  会计准则无论采用哪一种计提方法,必定产生不同的经济后果,但在制定会计准则时必须反映会计目标,即客观、真实地反映经济业务。在坚守原则导向的前提下,会计政策经济后果的协调不需要作为会计准则的目标或标准。

 

  ()会计信息的使用策略

 

会计政策的经济后果是本文讨论的重点,而产生的经济后果必然是在市场与监管的双重背景下,通过决策者的决策以及实施来实现。所以会计信息的选择和运用,就是企业经营者的决策对会计信息的理念定位和依赖程度,将决定会计政策经济后果的影响程度与性质好坏。

 

我们要辩证论证会计信息指导资源配置的价值,不能夸大会计信息对经济后果的影响。我国企业选择会计政策存在以下误区:第一企业将会计利润看成无所不能的指标,这样便不能针对企业环境与自身资源开展战略分析,而只能通过会计信息、数字实施战略决策;第二,会计利润的多少被企业内部视为战略规划、被企业外部视为评判实施效果的唯一依据。

 

我国在融资和监管方面非常依赖企业的经营能力以及盈利能力,但很大程度上更为注重的是企业账面利润增长幅度。会计政策的经济后果在受到市场环境与监管环境驱使下是否会带来严重的经济后果,应结合我国独特的融资环境和监管背景进行具体分析。华泰财险的兴衰事件,一方面在于华泰属于非上市公司,因此华泰事件没有牵涉到资本市场信息披露规则和其他盈余管理行为,而另一方面华泰事件对我国市场也提出了很好的警示,正是华泰财险的相关利益者在对会计政策下的会计数字进行战略决策产生相互作用导致了企业的战略转向、控制权变更、人才流失和战略评价等等。

 

  四、结束语

 

华泰财险兴衰事件的发生,很大一方面是由于企业的会计政策选择不当造成,企业的会计政策选择会对企业的经济造成严重的影响。文中主要分析了能够造成的四方面影响,第一,华泰财险在市场份额快速增长时期,提出了上市计划,但是当会计政策披露后,对企业的上市计划造成了影响;第二,对公司的发展战略造成了影响,公司的发展战略一直是以经济发展为主要方针,但随着披露的亏损现象突出,企业的发展战略调整为企业内部管理;

 

第三,对公司人才流动的影响,由于会计信息披露后市场评价逐渐回落,高层管理无法向董事会作出解释,导致纷纷离职,企业的人员流失了1/4;第四,整体对战略改革进行了评价,并非华泰财险的选择错误,而是我国目前市场中无法定义哪种会计政策能够真正适应我国的资本市场。最后对会计政策选择后果进行了反思,从产生路径、会计目标与准则和使用策略等方面进行了策略性的分析。

 

  作者:张秀霞 来源:财经界·学术版 20168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ngjilunwen/kjsj/248221.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