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经济论文 > 农业经济 > 淮北地区杨树速生丰产林营造技术

淮北地区杨树速生丰产林营造技术

日期:2023-01-08 阅读量:0 所属栏目:农业经济


  杨树属阳性树种,喜光、喜水、喜肥。灵璧县位于淮北平原,土壤、气候等条件十分适宜杨树生长。由于其生长快、干形好、出材率较高、材质优良、易加工,目前已经成为该县及周边地区营造速生丰产林、农田林网、村宅四旁和生态防护林的主要造林绿化树种[1]。为实现杨树速生、丰产,获取较高的经济效益,现将杨树速生丰产林营造技术介绍如下。

  1选用良种壮苗

  选用苗木要综合考虑品种的适应性和造林地的立地条件,尽量用经过多年生产实践检验、证明优良可靠的品种,灵璧县综合性能表现良好的有Ⅰ-69杨、Ⅰ-72杨、中涡1号杨、2025杨等。大面积造林中,选择3个以上的优良杨树无性系配置造林,以减少病虫的危害,保证杨树健康快速生长。苗木要选择根系完整、干形通直、苗高3.5 m、地径2 cm以上、苗木根幅不小于25 cm、侧根或须根多、无病虫害、没有机械损伤的大苗。一定要做好苗木检疫关,严禁携带溃疡病、黑斑病、烂皮病的苗木进入造林地。

  2立地条件

  杨树适宜生长在土层深厚、肥沃、疏松通气的土壤,地下水位在1.5~2.0 m,在杨树生长季节有足够的有效水分,并排水良好。杨树造林应选择土壤有效层在60 cm以上,具有一定肥力的平原、滩地、沟河堤岸、四旁等地方栽植[2]。

  3整地挖穴

  12月底前整地打穴,穴规格为0.8 m×0.8 m×0.8 m,灵璧县南部的砂浆黑土要强调大穴,有条件的地方可以用机械挖穴,规格为1 m×1 m×1 m;灵璧县北部的潮土树穴可适当小些,但不应小于0.6 m×0.6 m×0.6 m。

  4栽植密度

  立地条件好的造林地,应适当稀植,培育大中径材。一般平均每株营养面积在25 m2左右,株行距为4 m×6 m、4 m×7 m或3 m×8 m,能达到木材产量较高、径级较大、经济效益较高的效果,行间还可发展林下种植或林下养殖等复合经营,以增加经济收入,实现以短养长。立地条件较差的造林地,应适当密植,以培育中径级材为目标确定造林密度,平均每株营养面积为18 m2,株行距为3 m×5 m、4 m×5 m、3 m×6 m。沟渠、道路两侧及农田林网等四旁造林可以适当加大造林密度,一般株距不小于3 m。

  5苗木保湿

  杨树起苗后,要尽一切可能在起苗、运苗过程中保持苗木新鲜,特别是保证苗木须根湿润。苗木要尽量做到随起随运、随运随栽。苗木运到造林地后,最好先把苗木放在水中浸泡3~5 d,使之充分泡透后再造林。

  6栽植方法

  灵璧县初春气温不稳,经常遭遇寒流侵袭,杨树栽植的最佳时间为3月中旬至3月底,可以延至4月初。采用“三埋两踩一提苗”的栽植方法,先在穴中回填1/3的土,把苗木放入穴中扶正、标直,然后再填一部分土,轻提苗木,使苗木根系舒展,然后踩实,浇足定根水,等水渗透后再填土踩实培堆。要先回表土,再回心土,尽量做到边回土边踩实,栽植深度为苗木原根茎埋入土中30 cm左右为宜。为方便抚育管理及林下种植、养植,栽植时要尽量保持横竖成行。

  7抚育管理

  7.1抗旱排涝

  栽植后如遇天旱,要及时灌溉浇水,提高成活率。杨树虽然喜水,但如果地下水位过高或土壤含水量过多时,也不利于杨树的正常生长。因此,造林地如有积水,要及时排水。

  7.2林地管理

  专人管护,尽量减少人畜破坏。遭遇风雨后,如树苗倒伏应及时扶正、培土。为防止杂草与幼树争夺土壤水分和养分,提高土壤通气性,促进土壤微生物的繁殖和土壤有机物的分解,改善杨树根系的呼吸作用,应及时对新植杨树的周围进行松土除草。杨树纯林每年需松土、除草2~3次,复合经营的杨树林可以以耕代抚。有条件的地方可以追施农家肥或者适量尿素,用量为450~600 kg/hm2。从第3年开始可株施复合肥0.5~0.7 kg,施肥方法:在树周围70 cm左右处挖环形施肥沟,深度在30 cm左右,最好是复合肥与农家肥或有机肥一起进行混合施用。据调查对比,以耕代抚及适量施肥的五年生杨树单株材积生长量增加30%以上。

  7.3整形修枝

  杨树整形修枝主要把握好三点:一是把握好修枝的年龄与强度。造林第1~3年,要尽量保留更多的枝条以促进生长,但要及早修除双主干或多主干中较劣的主干,只保留1个通直粗壮的主干;要逐年及时修除与主干竞争的过旺生长的“卡脖子”大枝和主干下部萌生的枝条。造林后4~7年,在保持树冠高度大于树高2/3的前提下,每年自下往上修除一轮枝条及其上部可能形成的“卡脖子”大枝和主干下部萌生的枝条,即第4年(冬季)修除苗木先端在造林第1年所生的轮生枝;第5年修除造林第1年所生主干上的轮生枝;第6年修除造林第2年所生主干上的轮生枝;如果枝下主干高度仍未达到8 m,则第7年修除造林第3年所生主干上的轮生枝。如果在上述年龄没有达到相应的修枝强度,可分2年进行修枝以达到相应修枝强度。二是把握好修枝的时间。一般在冬季休眠季节进行修枝,不易感染病虫害,但容易在修枝口处萌发新枝;也可以在生长季节进行修枝,尤其以3月中、下旬萌芽前一段时间为最好。三是把握好修枝的质量要求。要使修枝口尽量平滑、不劈裂、与主干表面平齐;若枝条较粗,则修枝口要离主干表面0.5~1.0 cm,使其伤口较小、愈合较快,不会形成死结[3-4]。

  7.4间伐

  间伐可以提前获得小径材,主伐时收30 cm以上的大径材。初植密度为3 m×5 m、4 m×5 m或3 m×6 m的中密度片林可在第5、6年进行间伐。间伐方法:在间伐衰弱木、下层木的基础上,按品字型间伐宜在冬季进行。据调查,实行中密度林分间伐最终收获大径材的栽培模式,平均效益较高。

  8病虫害防治

  8.1杨树烂皮病

  8.1.1主要症状。干腐型主要发生在主干、大枝分叉处,发病后出现圆形、椭圆形灰褐色病斑,挤压即流出褐色汁液。病斑干缩开裂,散生黑色小点,天气潮湿或雨后,病部出现桔黄色分生孢子角。病斑包围树干1周后,上部枯死。

  枯梢型主要发生在一至四年生幼树和大树枝条上。初期暗灰色,症状不明显,当病斑迅速扩展绕枝干1周后,上部枯死。杨树烂皮病为真菌病害,病原有2种,均为弱寄生菌,侵染生长不良、树势衰落的树木。

  8.1.2防治措施。加强管理,促进树木旺盛生长,以提高抗病能力。春、秋季发现病斑及时刮除,然后用70%甲基托布津、50%多菌灵、50%退菌特等100倍液涂干,施药应在发病高峰前进行,可以有效地控制杨树烂皮病的发生与蔓延。

  8.2杨树溃疡病

  8.2.1主要症状。3月中、下旬感病植株干部一般在皮孔的边缘形成小泡状溃疡病斑,病斑破裂后周围流淡褐色液体,遇空气变为黑褐色,最后病斑干缩下陷,中央有一纵裂小缝。4—5月病斑周围形成隆起的愈伤组织,形成典型的溃疡症状。严重受害的树木,树皮上的病疤密集,相互联结,以致养分不能输送,植株逐渐枯死。以3、4月发病较多。

  8.2.2防治措施。于4—5月及8月初,在主干上喷洒药剂,防止病菌侵染。药剂可用2∶2∶100波尔多液、30%福美砷40倍液,或40%多菌灵50倍液。

  8.3草履蚧

  8.3.1发生规律。1年发生1代,以卵越冬。成虫产卵量大,约100粒,卵产在土缝、杂草、枯枝落叶等处,范围主要集中在树木50 cm内,深度在土层及覆盖物下5~7 cm。0 ℃以上开始孵化,若虫一般在1月底至2月初开始出现,2月上、中旬是孵化盛期,遇雨则集中孵化出土。2月中、下旬开始上树;刺吸嫩枝幼芽汁液,造成树木衰竭,严重时可使树梢枯萎,甚至整株死亡。4—5月是若虫危害盛期。5月上旬为草履蚧繁殖期,雌雄成虫开始交尾,5月下旬至6月上旬雌虫下树入土或树叶、草丛下,分泌白色绵状乱囊,产卵于其中越冬。

  8.3.2危害特点。草履蚧虫体小,新地块发生危害后1~2年甚至3年都不易被发现。当出现发叶推迟、梢头枯死等症状时,此时虫口密度已经较大,危害已相当严重。

  8.3.3防治方法。设置胶带阻隔环,以阻隔若虫上树危害,效果明显,但一定要严格按照程序规范操作。一要早。在若虫上树前一定要设置好胶带环,一般要在1月底前完成。二要光滑。设置胶带环前,一定要将树皮刮平或用泥浆树皮抹平,不留若虫通道,胶带要缠平,做到表面光滑。三要常检查。要经常检查胶带环是否脱落,泥环是否有若虫通道。

  在设置胶带阻隔环的同时,积极采取措施消灭阻隔环下若虫也十分必要,否则若虫会在林下植被或向别处爬行取食存活,产卵繁殖,翌年仍会造成危害,可采用化学方法防治。当环下若虫虫口较多时,可选用触杀性能好的40%毒死蜱800~1 000倍液进行喷杀,对树体与地面喷雾要均匀,为防止扩散蔓延,对发生区以外500 m范围也要喷药预防。

  8.4杨小舟蛾

  8.4.1发生规律。1年发生4~5代,以蛹在落叶层中越冬。翌年4月中旬开始羽化,5月上旬第1代幼虫出现,第2代幼虫6月中旬出现,第3代幼虫于7月中旬出现,第4代幼虫于8月中旬出现,第5代幼虫于9月中、下旬出现,危害至10月下旬老熟结茧越冬。成虫白天隐蔽于叶背面或隐蔽物下,夜间交尾、产卵。成虫有趋光性,卵多产于叶片表面或背面,成块状,每块有卵300多粒,每雌虫产卵可达450~500粒。幼虫孵化后群集取食表皮,叶片被害后呈箩网状,2龄后分散蚕食全叶,呈缺刻、穿孔,残留主脉和叶柄。多雨季危害最凶,常将叶片吃光。幼虫行动迟缓,白天多伏于树干粗皮缝及树杈间,夜间上树吃叶,黎明多自叶面沿树干下移隐伏。老熟幼虫吐丝缀叶结茧化蛹。

  8.4.2防治措施。越冬是应用人工措施防治的有利时机,由于杨树树体高大,加强对蛹和成虫的防治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人工收集地下落叶或翻耕土壤,以减少越冬蛹的基数。成虫羽化盛期应用杀虫灯诱杀等措施,有利于降低下一代的虫口密度。也可以利用幼虫受惊吓后吐丝下垂的习性,通过振动树干捕杀下落的幼虫。对大面积的片林,卵期释放赤眼蜂防治,1 hm2林地设50个放蜂点,还可保护利用好灰喜鹊、大山雀蜂等天敌。也可采用化学防治,对郁闭度达0.6以上的片林,选择10%溴氰菊酯+10倍柴油于20:00后或清晨喷烟,也可喷10%吡虫啉800倍液进行防治。

  8.5天牛

  8.5.1发生规律。主要有光肩星天牛、桑天牛。2~3年1代,以幼虫在被害枝干内越冬。翌年3月中旬开始活动取食,5月化蛹,成虫羽化期为6月中旬至8月中旬,有的延至9月。

  8.5.2防治措施。清除桑科植物等天牛喜食品种。锤击卵槽,杀死卵及初孵幼虫。可在4月和8—9月插毒签或用棉签蘸有机磷农药塞虫孔进行防治。注意要插在新排粪孔中,塞孔或插签后一定要用湿泥封口。保护啄木鸟等天牛天敌。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ngjilunwen/nongyejingji/125034.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