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经济论文 > 产业经济 > 长江经济带战略性新兴产业信息化水平动态测度体系研究

长江经济带战略性新兴产业信息化水平动态测度体系研究

日期:2023-01-12 阅读量:0 所属栏目:产业经济


  摘要:[目的/意义]战略性新兴产业信息化水平动态测度体系的构建为信息化更好融入长江经济带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供了科学的量化依据,对提升产业信息化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方法/过程]以产业信息化的内涵和形成机理为切入点,从信息化支撑环境、信息化投入、信息化产出三个层面构建了战略性新兴产业信息化水平测度指标体系,应用基于二次加权的“纵横向”拉开档次动态测度方法和模型,对2012-2016年间长江经济带沿线10个省市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信息化水平进行了实证测度。[结果/结论]长江经济带10个省市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信息化发展水平被归为三类,且彼此间发展存在不平衡、不协调的状况;另外,测度结果显示,人才队伍、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是目前影响战略性新兴产业信息化水平提升的关键因素,因此,政府相关部门要因地制宜制定本地区的优化措施,缩小彼此差异,推动信息化水平均衡协调发展。


  关键词:长江经济带;战略性新兴产业;信息化水平;动态测度;产业信息化


  0引言


  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1],而战略性新兴产业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2]。战略性新兴产业代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向[3],具有技术知识密集、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特点,已成为世界各国抢占经济发展制高点的战略重点。2010年10月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升为国家战略[4]。2016年11月国务院印发的《“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明确提出“要把战略性新兴产业摆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5],由此,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已进入新一轮的发展阶段,成为引导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随着人工智能、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向各行业全面融合渗透,信息技术已成为现代产业体系构建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并将产生越来越重要的影响。《规划》中强调,信息技术在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发挥重要的引导作用。由此,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信息化成为改造和提升产业,提高产业经济效益的重要引擎。为此,信息化建设与提升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尤为重要。以信息化带动和引导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关键是要将体现信息化实施状况的指标纳入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信息化水平测度体系的重要构件,让其成为产业信息化发展的“晴雨表”和“指南针”,因此,构建战略性新兴产业信息化水平测度体系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和意义。


  作为横跨我国东部、中部、西部三大区域的长江经济带,是我国现代产业的集聚地,具有较好的地理优势和战略地位。2016年3月,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重大国家战略的纲领性文件《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要培育和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优化产业布局,促进信息化与产业融合发展,以打造长江经济带核心竞争优势。基于此,本研究在信息化融入产业化发展的基础上,结合长江经济带的战略目标和产业结构,构建长江经济带战略性新兴产业信息化水平测度体系,并进行科学严谨的实证分析,从而为信息化更好融入长江经济带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供科学的量化依据。


  1相关文献述评


  随着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战略的推进实施,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相关研究引起了学者们广泛关注,开展了不同视角的学术研究。从研究视角来看,学者们主要从金融支持[6-8]、技术创新[9-11]、产业政策[12-14]、企业管理[15-17]等不同研究视角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开展了相关研究,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智力支持和配套政策。而新一代信息技术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助推器”,信息化已成为目前产业管理和运行的基本模式,贯穿于其发展过程的各个层面,因此,本研究从“信息化”的视角出发,探索战略性新兴产业中信息化水平发展规律和趋势,这也是本研究的创新之一。


  从研究主体来看,信息化水平测度(评价)体系的构建主要集中在国家、区域、行业、机构四个层面,如彭湘君等(2016)[18]、茶洪旺和左鹏飞(2016)[19]、李赫龙和王富喜(2015)[20]等学者从国家层面构建了信息化发展水平评价体系,并进行了实证测度;赵珊等(2018)[21]、祝宏辉和王彦(2017)[22]、赵奇钊和彭耿(2016)[23]等学者分别以四川、新疆、武陵山区为例构建了区域信息化水平评价体系;还有部分学者构建了机构(企业、高校等)信息化水平评价体系[24-26]和行业信息化水平评价体系[27-29]。而以产业为测度主体构建信息化水平测度体系的相关研究不多,尤其是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测度主体的研究。信息化融入产业化可有效带动产业结构升级,从而引发战略性新兴产业比重增加,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供给与需求协调平衡,提高其经济效益。因此,本研究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体,着力研究其信息化水平测度体系科学、合理构建,做出客观、准确分析,进而促进产业与信息化更好的融合。


  从测度指标体系来看,测度指标体系科学合理构建是信息化水平定量研究的重要前提。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构建了各有特色且不同的信息化水平测度指标体系[18-23]。另外,国内外政府等机构在不同阶段也构建了有所差异的信息化水平测度指标体系,比较有代表性的有:加拿大(1997)设计的信息技术和电信(ITT)分类测度指标体系,欧盟(2015)设计了的欧洲数字经济与社会进步指数(DESI),国家信息中心(2015)设计的全国信息社会发展指标体系等。通过相关研究可发现,一是现有的信息化水平指标体系过于“社会化”,即主要从国家或者区域层面构建的指标体系,而本研究是从产业的角度构建其测度指标体系,有别于现有的研究;二是现有的指标体系掺杂主观因素的指标过多,未考虑产业特征及数据准确性,不适于产业信息化水平的研究,其研究结果的参鉴作用大大下降。基于此,本研究构建了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特征和结构相一致的信息化水平测度体系。由此,本研究构建的测度指标体系具有较好的现实性、科学性、可操作性和创新性。


  从测度方法来看,学者们主要利用了层次分析法[30]、灰色关联分析法[31]、主成分分析法[32]等测度方法对信息化水平进行了测度,上述测度方法的应用属于基于时间序列数据或者横截面数据的静态测度方法。静态测度方法可以有效揭示出测度对象的现状,但无法探索出其随时间和空间变化的动态规律和趋势。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信息化水平随时间和空间不同呈现出不同的发展状态和规律,对全面掌握战略性新兴产业信息化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该动态问题的解决需要引入有别于静态测度方法的新方法,即动态测度方法。动态测度方法是一种可揭示出测度对象随时间变化的动态特征、规律和趋势的方法,是一类具有较强应用价值的方法。因此,本研究采用动态测度方法。动态测度方法的研究引起了学者们的普遍关注,其中郭亚军学者在此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其提出的“纵横向”拉开档次法就是一种被广泛应用的动态测度方法[33],该方法在经济社会不同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由此,本研究利用此方法对长江经济带沿线10个省市2012-2016年间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信息化水平进行动态研究,从而既从“横向上”反映出每年长江经济带各省市战略性新兴产业信息化水平的基本特征和规律,又从“纵向上”揭示出长江经济带各省市战略性新兴产业信息化水平每年的特征和变化规律。另外,为了探索出五年期间长江经济带各省市战略性新兴产业信息化发展总体特征,需要测算出各省市在五年期间的信息化水平总测度值,该数值的测算需要获得时间的权重。所以,在“纵横向”拉开档次法的基础上进行二次加权,即采用基于二次加权的动态测度方法,可从时空双视角科学合理探索出战略性新兴产业信息化水平的总体特征、规律和趋势。


  2战略性新兴产业信息化水平测度指标体系构建


  2.1测度指标体系构建的理论依据产业信息化作为国民经济各行业和各领域普遍采用的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使社会经济发展正在实现从以物质与能源为经济结构的重心,向以信息与知识为经济结构重心的转变[34],其具体目标为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升产业管理水平,促进资源整合,提高产业经济效益,其形成过程主要从产业内在资源、能力和环境出发实施[35]。因此,根据产业信息化上述目标与形成过程,战略性新兴产业信息化发展必须以投入和产出为出发点,将信息技术作为加快发展产业信息化的重要支撑,促进产业全面发展,从而推动信息化稳步发展。基于上述思路,战略性新兴产业信息化水平测度可以从信息化支撑环境、信息化投入、信息化产出三个方面来表征。


  a.信息化支撑环境。信息化支撑环境是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平台,直接影响产业信息化的发展水平,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信息化建设提供有利支撑,因此,信息化支撑环境是战略性新兴产业信息化水平测度体系的重要内容。根据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和产出特征,可以从技术装备和规模水平两个方面反映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信息化支撑环境状况。技术装备是产业发展的关键基础,包含着基础设施、技术的改造升级等,是促进产业信息化发展的重要保障,因此,技术装备是信息化支撑环境的重要组成。此外,产业的规模水平是产业信息化发展的基础环境,是战略性新兴产业信息化支撑环境的重要组成。


  b.信息化投入。信息化推进发展离不开信息化各类资源的投入,信息化投入能够直接体现对战略性新兴产业信息化发展的重视程度,因此,信息化投入是战略性新兴产业信息化水平测度体系的重要内容。信息化投入主要体现在资金投入和人力资源投入两个方面。战略性新兴产业信息化发展离不开资金的支撑,充足的资金投入是信息化开展的首要条件,因此,资金投入是信息化投入的重要体现。此外,人力资源是开展产业信息化的重要执行者,是提高产业信息化水平的核心资源,人力资源的投入情况对产业信息化水平有着关键性作用。


  c.信息化产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过程中投入人力和财力等资源提高其信息化水平,其水平最终体现在产出上。信息化产出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信息化建设的积极性,因此,信息化产出是战略性新兴产业信息化水平测度体系的重要内容。根据战略性新兴产业具体形态,以及信息技术对其支撑的具体表现,信息化产出可从市场效益和科技创新两个方面来表征。市场效益关系着产业的发展状况,一定程度上又能客观地体现出信息化产出的潜力;科技创新是信息化水平提高的重要保障,对信息化产出水平具有重要影响。


  2.2测度指标体系构建测度指标的选取是指标体系构建的重要环节,是战略性新兴产业信息化水平测度结果科学合理的重要保证。基于此,本研究在上述战略性新兴产业信息化水平测度指标构建的理论基础上,遵守科学性、可操作性、客观性等原则,在信息化支撑环境、信息化投入、信息化产出三个准则层基础上构建了包含6个一级指标和12个二级指标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信息化水平测度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a.信息化支撑环境准则层。根据上述理论分析,该准则层包含两个一级指标,即技术装备和规模水平。其中,一级指标技术装备设置“技术改造费用同比增长B1”和“R&D经费中仪器和设备支出占比B2”两个二级指标。指标B2是指仪器和设备费用的支出占该产业R&D经费内部和外部支出总和的比例;一级指标规模水平由两个二级指标来反映,分别是“人均企业数量B3”和“企业平均资产B4”。指标B3是指产业下相关企业的总数占比总人口数的比重,指标B4是产业所拥有的全部财产比上产业中总企业数,该指标越大,产业信息化水平越高。


  b.信息化投入准则层。依据上述对信息化投入的理论分析,该准则层由两个一级指标构成,即资金投入和人力资源投入。其中,一级指标资金投入采用二级指标“人均固定资产投资额B5”和“人均R&D经费总支出B6”来衡量,指标B5指该产业在统计年度内在产品、材料、试验研究等过程中产生的各种费用支出。一级指标人力资源投入设置两个二级指标即“从业人员平均人数占就业人口比重B7”和“研究人员占R&D人员比重B8”。指标B8中研究人员是指R&D人员中中级以上职称或博士学位的人员,该比重可以反映产业R&D人员队伍的层次和质量。


  c.信息化产出准则层。依据上述相关理论分析,信息化产出准则层通过市场效益和科技创新两个一级指标来表征。其中,一级指标市场效益设置“企业平均主营业务收入B9”和“利润占投资比重B10”两个二级指标。指标B10指产业的盈亏总额及盈余数额占固定资产投资额的比重,该指标可以反映出产业的利润率,利润率越高说明产业的信息化水平越高。一级指标科技创新包含“新产品销售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B11”和“人均专利申请数B12”两个二级指标。其中,指标B11是指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及其他业务收入中销售新产品所取得的收入在主营业务收入中所占比重;指标B12是由统计年度内该产业专利申请数占比总人口数所获得。


  表1战略性新兴产业信息化水平测度指标体系及权重系数


  width=650,height=225,dpi=110


  3基于二次加权的动态测度方法——“纵横向”拉开档次法


  本研究主要对2012-2016年长江经济带战略性新兴产业信息化发展进行综合测度,主要包括从“横向”上体现出长江经济带每个省市战略性新兴产业信息化水平的差异;从“纵向”上反映出长江经济带各省市在2012-2016年期间战略性新兴产业信息化水平总体发展规律。根据上述分析,静态测度方法无法实现“纵横向”全方位综合测度,需要引入动态测度方法。郭亚军学者的“纵横向”拉开档次法是一种被广泛应用的动态测度方法,可以有效解决本研究的问题。“纵横向”拉开档次法的优势在于可以解决三维数据的权重问题,以初始指标数据为基础,尽最大可能反映出测度对象的总体差异,最终从时空双角度揭示出各测度对象的规律。该方法的具体步骤如下:


  首先假设在一段时间t1,t2,…,tN内对n个被测度对象u1,u2,…,un某方面的发展进行综合测度,现有各个时刻每个测度对象的m个测度指标y1,y2,…,ym的初始数据,从而构成了初始三维数据矩阵yij(tk)(i=1,2,…,n;j=1,2,…,m;k=1,2,…,N)。因初始数据的量纲和数据类型不一致(如表1所示),数据差异较大,因此需要对初始数据进行预处理。假设初始指标数据类型一致,上述初始指标数据无量纲化应用标准化处理法,得到处理后的数据矩阵vij(tk),即width=496,height=21,dpi=110其中width=34,height=21,dpi=110为样本的均值,sj(tk)为标准差。其次,“纵横向”拉开档次法还需要首先确定其测度模型。测度模型是测度值测算的数学表达形式,借助数学模型集结为一个测度值。基于本研究构建的测度指标关联性较强的特征,本研究应用线性加权集结的方式。假设测度指标的未知权重系数为wj,因此,在tk时刻的被测度对象i的综合测度值ui(tk)可设定为


  width=312,height=34,dpi=110


  (1)


  “纵横向”拉开档次法就是在解决上述式中未知的权重系数wj值,根据该方法的基本思想,解决权重系数的思路为尽最大限度反映出其总体差异,也就是使测度值数据矩阵{ui(tk)}的差异最大,即总体离差平方和δ2的值最大,记为


  粉末和涂层的物相组成用RigakuSmartLab型X射线衍射仪(XRD)进行分析。采用JEOLJSM-5910扫描电镜(SEM)对涂层的表面形貌进行观察。以线切割机切制样品,经镶样、预磨和抛光后,借助于SEM对试样截面的观察,采用ImageJ图像分析软件对放大1000倍的不同视场内涂层的孔隙率进行分析,取10次测量的平均值作为最终结果。采用JDL-50KN型万能电子式拉伸试验机测试涂层与基体的结合强度,每组涂层分别测量5个试样,求其平均值。采用MH-5D型数字显微硬度计测试经打磨抛光的涂层横截面的维氏硬度,载荷300g,加载时间15s,取10次测量的平均值作为最终结果。


  width=160,height=34,dpi=110


  (2)


  width=221,height=36,dpi=110


  (3)


  从而,δ2可简化为:


  width=515,height=34,dpi=110


  (4)


  式中,width=212,height=34,dpi=110为m×m阶对称矩阵,而Hk=VkTVk(k=1,2,…,N),并且


  width=295,height=67,dpi=110


  (5)


  由此,权重w的测算可以变化为约束条件下的线性规划问题,也就是说在w的取值约束下,当wTHw取得最大值的时候,w的取值即为权重系数,用式子表达为


  maxwTHw


  width=82,height=37,dpi=110


  (6)


  通过数学方法可以证明,上述规划问题的解,当w的取值是H的最大特征值相应的标准化特征向量,上述目标值可以达到最大。由此,通过上述“纵横向”拉开档次法可以获取被测度对象在各个时刻的测度值,但却无法求出被测度对象的整体测度值,导致对被测度对象整体发展情况不能清楚掌握。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没有解决被测度对象在各个时间上的权重系数,因此,本研究引入二次加权,即在动态测度方法基础上进而求解时间的权重系数。


  基于时间的二次加权主要体现了时间对测度对象的重要影响,从而确定第tk时刻的权重系数wk。本研究借鉴相关学者的研究,采用“厚今薄古”的方法确定时间权重系数[36]。其思想为:离现期越近,权重越大;离现期越远,权重越小。因此,将在时间段[t1,tN]内第tk时刻的时间权重系数式子为


  width=165,height=34,dpi=110


  (7)


  其中width=119,height=34,dpi=110解决了时间权重问题后,就可以获得被测度对象在[t1,tN]时间段内总测度值,探索出被测度对象在时间内的总体规律,因此,被测度对象i的总测度值Ti表示为:


  width=101,height=34,dpi=110


  (8)


  4长江经济带战略性新兴产业信息化水平测度与分析


  4.1测度对象、数据来源及标准化处理a.测度对象。以长江经济带作为本研究的测度对象。长江经济带作为国家重要战略之一,具有独特的资源优势、产业优势、人力资源优势,有利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布局。按照《纲要》的要求,长江经济带要全力打造中国经济新增长极,必须以产业优化升级为支撑,培育和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4]。因此,以长江经济带作为研究对象,探索其战略性新兴产业信息化的规律和趋势,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和价值。基于《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中对长江经济带沿线城市的界定,选择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云南、贵州等10个省市作为具体测度对象。上述10个省市横跨我国腹心地带,历年来是现代产业集聚、人才荟萃、技术管理先进的重要区域,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以此为测度对象,不仅有重要的现实价值,也具有很好的代表性。


  b.数据来源及处理。2012-2016年期间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云南、贵州等10个省市12个测度指标的初始数据分别采集于《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2013-2017年)、《中国统计年鉴》(2013-2017年)、各省市的统计年鉴、国家统计局网站等。由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属于前沿和高端产业,其核算统计体系尚未完全建立起来,所以存在部分指标数据可获性的问题。本研究借鉴张会新和白嘉(2016)[37]等学者的解决方法,将部分指标数据获取采用高技术产业数据替代或者折算获得。高技术产业的大部分领域被涵盖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尤其是高技术产业的前沿和高端部分,因此,战略性新兴产业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认为是高技术产业的核心主体。


  数据标准化处理包含类型一致化和无量纲化两种。数据类型一致化是对不同偏好的原始指标数据进行同一类型的转化。一般来说,利用取倒数的方法将逆向指标转化为正向指标,从而保持数据类型的一致。通过对收集的原始指标数据分析,全部都是正向指标,由此,需要对原始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因原始数据量纲和数量级的不同,无法直接实现对测度值的测算。结合本研究所用研究方法的适用特点,采取标准化的方法对原始指标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


  4.2基于一次加权的分项测度及结果分析将原始指标数据标准化处理以后,按照“纵横向”拉开档次法的基本思想,将标准化后的指标数值代入公式(5)中,得到了矩阵H,再次应用SAS软件得到测算结果,即矩阵H最大特征值所相应的特征向量,将其标准化和归一化后,就得到了一次加权后的权重,即战略性新兴产业信息化测度指标的权重系数,如表1的第六列所示。最后,将一次加权的权重系数和处理后的指标数据代入公式(1)中就可以得到2012-2016年期间每年长江经济带10个省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在信息化支撑环境、信息化投入、信息化产出三个准则层的测度值(如表2,表3,表4所示),以及信息化水平测度值(如表5的第二列到第十一列所示)。


  a.信息化支撑环境准则层分析。通过表2的测度结果来看,从2012年到2016年期间,江苏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信息化支撑环境绩效稳居第一名,并且其得分与第二名的差距较大,通过具体分析其原因,主要在于其技术装备和规模水平两方面比较突出,尤其是规模水平。而贵州省、云南省和安徽省发展得不稳定,不同年份之间波动比较大,这不利于产业信息化水平的稳定提升。而湖北省和江西省等省市得分在慢慢提升,其主要原因均是加强了产业在技术装备上的支撑。由此可以看出,积极推进仪器设备投入,加强技术改造,可对战略性新兴产业信息化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b.信息化投入准则层分析。从表3数据来看,从2012年到2016年期间,江苏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信息化投入得分一直是最高的,并且与第二名的得分差距较大,这说明信息化投入差距明显,其他各省市需要借鉴江苏省在此方面的经验,缩小彼此的差距。从五年发展来看,四川省和浙江省基本都处于前列,究其原因,主要体现在四川省在人力资源投入方面具有较好的绩效,而浙江省主要体现在资金投入方面。另外,重庆从2014年开始进步明显,这主要在于重庆市在资金投入和人力资源投入的协调均衡发展,对比其他落后省市来看,其资金投入和人力资源投入两方面都存在较差的绩效,因此,这些省市需要借鉴江苏省的经验,着力于在人才工作和资金投入工作两方面改善。


  c.信息化产出准则层分析。结合表4的数据来看,在这五年期间,四川省、江苏省和浙江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信息化产出绩效基本处于前三名的位置,尤其是江苏省和浙江省。它们在科技创新和市场效益两方面具有很好的表现,成功的经验和做法可以供其他省市借鉴。相对来说,云南省、湖南省、江西省三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信息化产出绩效处于落后的位置,究其原因,主要在科技创新方面需要进一步加强。从权重系数来看,科技创新对产业信息化产出具有重要影响,直接影响着绩效的提升。安徽省从2015年到2016年直接上升了三个名次,其原因就在于科技创新的影响。因此,相对落后的省市要加大科技研发,培养创新能力,这对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信息化产出绩效具有重要的意义。


  4.3基于二次加权的综合测度及结果分析长江经济带战略性新兴产业信息化水平综合测度值的测算需要对时间进行二次加权。根据公式(7)获得2012年—2016年五年的时间权重系数,如表5的第三行所示。然后将分项测度得到的2012-2016年各省市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信息化水平测度值和时间权重系数代入公式(8)中,从而获得五年期间长江经济带10省市战略性新兴产业信息化水平综合测度值和排名,如表5的第12列和第13列所示。


  为了形象揭示出长江经济带10个省市战略性新兴产业信息化内在规律和特征,在表5的数据基础上绘制了衡量长江经济带10省市战略性新兴产业信息化水平三个准则层(信息化支撑环境、信息化产出、信息化产出)总测度值的折线图(如图1所示)。同时为了从宏观的角度探索出10省市战略性新兴产业信息化水平的差异,利用SAS软件对表5的综合测度值进行聚类分析。从聚类结果上来看,长江经济带10个省市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信息化水平被归为三类。


  聚类结果第一类是江苏省。根据表5的测度结果来看,在五年期间江苏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信息化水平总得分为1.0854,排序第一。位居第二名的浙江省其得分为0.3322,与之相差较大,这表明江苏省产业信息化发展处于领先地位,可为其他省市起到示范作用,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借鉴价值。通过图1也可看出,江苏省在信息化投入、信息化投入、信息化支撑环境三个方面都处于较高的得分,从而促进了整体上领先地位。


  聚类结果第二类的省市包括浙江省、重庆市、四川省、湖北省,其排名分别处于第2-5名。从表5的测度值来看,浙江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信息化发展平稳,具体从其三个准则层来看,浙江省的产业利润可观,科技创新成果显著,从而战略性新兴产业信息化水平位居第二。虽然处于第二名排名,但与第一名江苏省综合得分有着明显的差距,江苏省的综合得分是浙江省的3.27倍,因此,两者战略性新兴产业信息化水平发展严重不平衡。从图1可看出,浙江省应加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资金投入,引进高水平人才,扩大产业规模,改造基础设施,以带动其战略性新兴产业信息化水平的提高。结合表5和图1来看,处于第三名的重庆市战略性新兴产业信息化水平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重庆市战略性新兴产业信息化三个层面发展都比较平稳,后续在保障良好信息化支撑环境的基础上,应该注重投入、产出协调发展。总测度值处于第四名的四川省在2012-2014年排名均靠前,但在2015后却有着明显的下降趋势,从其准则层的综合得分来看,四川省应在信息化支撑环境方面着力改善,比如加强技术更新改造,加大R&D经费中仪器和设备支出比例。湖北省其综合得分排名第五名,相较于同一类的省市来看,湖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信息化产出绩效相对较弱,由此,湖北省可通过改革创新,降低成本,加大对新产品的推销力度来提升产业信息化产出绩效。


  聚类结果第三类的省份主要有江西省、安徽省、湖南省、贵州省、云南省。从表5的总测度值得分来看,这五个省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信息化水平都很低,均处于落后位置。从图1的准则层变化来看,五个省份在三个准则层上的综合得分都不高,且主要影响因素各异。比如导致安徽省、江西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信息化水平较低的主要因素是信息化产出绩效很低,导致湖南省其水平较低的主要因素是信息化支撑环境绩效较差,而贵州省和云南省在三个准则层方面都较差。因此,这些相对落后的省市应借鉴处于第一类和第二类省市的成功经验,根据其劣势,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关措施,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信息化水平。


  5长江经济带战略性新兴产业信息化水平提升措施


  5.1强化技术改造建设,提升信息化环境支撑能力技术改造是优化产业结构、改变增长方式,提升产业效益的主要途径。采用先进的技术替代原有的传统技术,以实现产业全方位信息化管理,对产业信息化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从上述实证分析结果可以看出,江苏省、湖北省、重庆市等省市的信息化支撑环境综合得分较高,这主要是基于这些省市具有较好的技术支撑,在技术改造、仪器设备支出等具有良好的表现,同时扩大产业规模,注重以技术带领产业信息化发展为理念。因此,长江经济带战略性新兴产业信息化水平提升要从强化技术改造建设方面着力实施。


  强化技术改造建设,提升信息化环境支撑能力,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一是对现有技术设施进行改造,改变传统产业结构,以求降低成本,扩大产出,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为产业信息化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二是对技术落后,资产负债且无能力改造的相关企业进行重组,以增强市场竞争力,提高产业信息化需求能力。三是政府对进行技术改造的企业给予资金支持,对战略性新兴产业下相关企业开放实施低息贷款及减税政策,鼓励其进行技术改造。


  5.2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升产业战略储备从上述信息化投入准则层的实证结果来看,江苏省五年以来战略性新兴产业信息化投入绩效比较突出,这主要体现在其注重人才建设,重点吸引创新型人才,提升产业战略人才储备等相关措施方面。而安徽、湖南、贵州、云南等省份其信息化投入绩效较低,其主要原因在于人力资源投入较少,技术研究人员严重缺失。因此,长江经济带战略性新兴产业信息化水平提升必须从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上着手。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升产业战略储备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培养科技人才。加强企业、学校、科研机构对人才的培养,强化其信息化专业管理水平,开发其创新潜力。二是建立良好的人才激励机制。政府要根据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战略,有计划培养或者引进信息技术专业人才,给予合理的发展空间,三是积极拓展研发机构,选派技术研究人员及信息化技术人才学习考察,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供产业战略储备。


  5.3大力推进科技创新,提高新产品收入通过上述实证测度结果来看,江苏省和浙江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信息化产出得分较高,究其原因主要是基于它们对科技创新比较重视,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强,并且新产品收入较高。而安徽省、江西省、湖北省等省市,产业自主创新和新产品收入都有待进一步提高。因此,长江经济带战略性新兴产业信息化水平提升要从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和提高新产品收入两个方面进行优化。


  大力推进科技创新,提高新产品收入,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提升:一是长江经济带沿线各省市要结合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现状,倡导产业创新文化,强化知识产权,鼓励产业自主创新。二是政府要支持产业承担更多国家及地方科技项目,鼓励面向产业开放共享科研机构及高校科技资源,为产业提高信息化自主创新提供基础资源。三是长江经济带加强构建面向产业的自主创新服务平台,帮助产业优化产品结构,提升新产品推出速度,增加新产品信息化含量,改善用户体验,打造对外市场。


  5.4加强开放共享,统筹产业信息化协调均衡发展通过上述实证测度结果来看,长江经济带各省市战略性新兴产业信息化发展不平衡,差异较大,这不利于长江经济带各省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统筹协调发展。《纲要》中明确提出“加强领导、统筹规划、整体推进”,因此,长江经济带各省市,要加强开放共享,统筹产业信息化协调均衡发展,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以开放共享原则,加强沟通与合作,实现互利共赢。二是落后地区要积极向发展好的省市学习其成功经验,引进相关信息化技术,创新产品,更新发展理念。三是各省市结合自身的优势和不足,制定符合产业信息化发展的有利政策,弥补短板,从而推动长江经济带协调高质量发展。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ngjilunwen/xxcyjj/183542.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