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计算机论文 > 通讯论文 > 封山育林对凤城市生态环境的影响

封山育林对凤城市生态环境的影响

日期:2023-01-24 阅读量:0 所属栏目:通讯论文


  摘要就凤城市目前封山育林的发展现状,对封山育林获得的生态效益进行分析,以求深入了解封山育林对凤城市生态环境的影响,加大封山育林执行力度。
  关键词封山育林;生态环境;影响;辽宁风城
  
  人类对森林效益的利用有悠久的历史,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对森林资源的开发利用仅限于对木材的简单再加工和手工业生产。18世纪欧洲工业革命以后,随着对木材需求量的增加,森林采伐运输工业迅速发展,木材加工、林产化学加工也得到相应发展。但同时,森林的大面积采伐,又导致生态失调、水土流失、沙化面积扩大、水旱灾害时有发生以及环境污染等问题的产生。这些问题迫使人们把过去单纯采伐木材的经营方针转变为注重整体效益,实行多功能、高效益永续利用的经营方针,以求在不破坏森林生态和社会效益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其经济效益。
  封山育林是培育森林资源的一种重要营林方式,具有用工少、成本低、见效快、效益高等特点,对加快绿化速度、扩大森林面积、提高森林质量、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1]。通过封山育林形成的林分植被种类增多,生物多样性增加,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能力增强,森林病虫害减轻,林分质量提高。原来的疏林地、灌丛地、灌木林地、具备封育条件的荒山荒地等经过5~10年的封育,大多已成为有林地,而封育成本仅为人工造林的1/10~1/5。封育起来的林分,植被种类丰富,使其涵养水源、改良土壤、水土保持的功能大大增强,为改善工农业生产条件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使粮食产量和农业产值得到稳步提高[2]。
  1凤城市封山育林状况
  凤城市位于辽宁省东部山区,共辖21个镇(区),201个行政村。总人口58.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1.0万人。全市总面积55.1万hm2,林业用地面积40.9万hm2,其中有林地面积35.3万hm2,农业用地6.1万hm2。
  凤城市境内自然地貌特征可概括为:北部为山区地带,南部为丘陵地带,海拔800 m以上的高山82座。长期以来,由于片面追求森林的经济价值,全市的森林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在2000年之前,全市荒山面积逾2万hm2,低产低效林分逾13.3万hm2,这些林分亟待恢复成森林。
  凤城市的封山育林项目主要从“封山”和“育林”2个项目抓起,“封山”就是针对有培育前途的疏林、低产、低效林分,容易引起水土流失的林地,以及生长着珍贵树种、具有观赏和保护价值的林分,进行人为的强制性地封禁,禁止一切经营活动,以促进林分在短时间内恢复森林环境或者是保护原有林木不被破坏的森林保护措施;而“育林”同样是恢复森林的一种手段,是将那些不能单纯通过“封”、“禁”措施就能恢复森林环境的林地,通过人工造林结合“封“、”禁”的手段,从而达到恢复森林的目的。
  从2000年开始至2006年,全市21个镇(区)累计完成工程封山育林24.8万hm2,占有林地面积的70%,其中“封山”工程项目完成22.8万hm2,即天然林保护工程项目4.46万hm2、公益林保护工程项目18.3万hm2;“育林”工程项目完成2.03万hm2,即退耕还林工程项目1.28万hm2、三北防护林造林工程项目0.75万hm2。
  2封山育林生态效益分析
  2.1退耕还林
  退耕还林工程和三北防护林工程使得昔日的荒山秃岭变成了郁郁葱葱的林地,这2项工程所营造的逾2万hm2林地,基本上消灭了凤城市境内的荒山和荒地,同时还将逾0.4万hm2的山坡耕地变成了林地。
  2.2恢复生息
  天然林保护工程和公益林保护项目将凤城市内的疏林地、低产、低效林地全面地封育管护起来,使得这些林地得以修养生息,并快速恢复起来。特别是对“绿色通道”两侧的影响尤为显著,现在的“沈丹高速公路”、“沈丹铁路”、“304国道”、“201国道”以及省级公路“爱-盖线”、“张-庄线”等交通要道,其两侧面山全部属于封山育林工程范围,并且全部完成了封山绿化,给凤城市的造林绿化树立了样板,也提升了凤城市生态环境的整体形象。
  2.3调节气候
  这些快速恢复起来的森林对调节凤城市的气候起到了积极作用[3]。浓密的林冠阻挡太阳辐射,使林内呈现巨大的温室效应,由于森林内的温度较低、湿度较大,林地表面蒸发量比无林地小,一般为无林地的20%~60%,与无林地相比,冬暖夏凉、夜暖昼凉,温差较小,有利于林下植物生长和动物栖息。
  森林蒸腾是森林植物进行有机物合成及分解、能量的吸收和转化的一种生理现象。即土壤水分经根系吸收,通过输导系统,至叶部及嫩枝皮部逸散到大气中的消耗过程。森林蒸腾量比草原、农田和裸地高。森林蒸发-蒸腾量一般接近年降水量的一半或一半以上。空气湿度的增加,则易形成雾淞、露、霜等水平降水;同时对垂直降水也有一定影响。以此推算,凤城市年降水量1 000~1 300 mm,封山育林工程面积占林地面积的70%,则其中70%的降水是封山育林工程所带来的。
  2.4涵蓄水源
  这些经过封山育林所形成的森林涵蓄水源、保持水土的效益尤为明显[1]。森林的覆盖、截留降水作用,使土壤免于雨水溅击和地面径流的冲刷。而降水渗透到地下,变成缓慢的地下径流,既有利于削弱洪峰水量,又利于森林水分、土壤的保存[4]。
  2.4.1蓄水效益。据专家研究测定,一般1 hm2林地可增加森林蓄水300 m3,按此标准计算封山育林工程每年可增加森林蓄水量7 438万m3,相当于新建1个中型水库,如按1 m3蓄水工程蓄水价值1.50元计算,则每年增加的蓄水量折合价值为11 155万元。
  2.4.2 保土效益。据专家研究测定,平均1 hm2森林保土22.5~30.0 t,按下限值计算,封山育林工程每年可减少土地流失557.9万t,如按每流失1t土壤经济损失1.00元计算,年获保土功能价值557.9万元。另据推算,每年有25%的土壤侵蚀量淤积在水库,塘坝及河闸中,则有平均淤积量为139.5万t,按土壤容量重1.15 m3计算,折合160.4万m3泥沙,如按每清淤1 m3泥沙耗费6.00元计算,每年可节省清淤费962.4万元,2项合计保土效益为1 520.3万元。
  2.4.3保肥效益。凤城市土壤含有机质1.12%~2.60%、氮0.059%~0.126%、磷0.034%~0.126%、钾0.52%~2.53%,按平均含量计算,因减少水土流失而保住的有机质1 115.8万t,折合厩肥2 231.6万t;氮肥55.8万t,折合尿素111.6万t;磷肥47.4万t,折合过磷酸钙379.2万t;钾肥836.9万t,折合氮化钾1673.7万t。按现行市场价格计算,尿素1 100元/t、过磷酸钙200元/t、氮化钾900元/t、厩肥按20元/t,则项目建成后每年保肥效益达1 749 562万元。
  2.5保护野生资源
  由于森林的快速恢复,使得林地内依靠森林生存的野生动植物也重新回归自然,山上林茂草丰,林内野生资源重新丰富起来。据不完全统计,现在凤城市拥有植物81科404属998种;哺乳动物14科28种;鸟类39科162种;人参、细辛天麻等中药材620种;木耳、榛蘑等野生食用菌几十种。

  2.6改善环境
  封山育林使得森林环境逐渐改善,吸引了众多的城市人群来到森林中休憩、养生。现在,凤城市除了原有的凤凰山自然保护区之外,又开发了赛马镇的浦石河森林公园、鸡冠山镇的大西沟森林公园。这些地方在为人们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之外,也为促进凤城市的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
  2.7减少灾害
  减少旱灾、洪灾、虫灾、风灾等自然灾害。在夏季,森林使地面温度降低,空气垂直温差变化减少,上升气流速度减弱,因而还可削弱形成雹灾的条件;森林的调节气候和涵养水源的作用,减少了旱灾和洪灾的发生,或者降低了灾害的强度;森林中栖息的各种鸟类,是危害农作物的害虫们的最有效的“杀手”。因此,封山育林又间接地为农村粮食增产起到一定的作用。
  2.8改良土壤
  森林的逐渐恢复,改良林地内的土壤。枯枝落叶层经微生物分解变为有机质而增加了土壤肥力,据测算,1 hm2阔叶林的年枯枝落叶量干重为600 kg,以此推算,封山育林工程所产生的枯枝落叶量为14.9万t。
  2.9林业发展
  封山育林为凤城市的林业积累了丰富的后备资源。“封山”和“育林”所形成的逾20万hm2森林,每年的蓄积生长量逾80 m3,按现在的木材市场价格推算,仅每年林木生长量的经济价值就可达24 000万元。
  3小结
  凤城市从2000年开始的封山育林工程,累计完成封山育林24.8万hm2,仅生态效益一项,每年就可以创造经济价值将近200亿元,相当于全市58.8万人每人可享受3.4万元。森林覆盖率由过去的71.2%增加到72.0%。如今,只要一踏进凤城市境内,人们就会被这里的山林植被所吸引,郁郁葱葱、苍翠欲滴的景色,使人犹如进入一个绿色世界。经过几年持之以恒的封山育林工程,为凤城市营造了一个独具特色的生态环境体系,为全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健康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生态条件。对于改变凤城市的环境、控制水土流失,减缓各种自然灾害,促进农、牧业稳产高产和国土治理都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4参考文献
  [1] 张革,张明宏,宋佩东.封山育林效果调查初探[j].辽宁林业科技,2008(1):38-40.
  [2] 张先存,张德顺.安康市封山育林技术推广初探[j].陕西林业,2008(6):18.
  [3] 姜庆涛,孙淑芬,张宁.浅析封山育林对恢复森林植被的影响[j].中国科技博览,2010(6):52-53.
  [4] 赵刚,尤文忠,邢兆凯,等.柞蚕场封山育林对植被恢复的影响[j].辽宁林业科技,2008(4):1-5.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sjlw/txlw/262093.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