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计算机论文 > 通讯论文 > 浅析中国电信产业改革

浅析中国电信产业改革

日期:2023-01-24 阅读量:0 所属栏目:通讯论文


论文关键词:电信产业 管制 改革 竞争
  论文摘要:本文介绍了电信产业的特点,对目前中国电信产业改革的现状和绩效进行了评析。同时对中国电信产业在未来改革中急需解决的问题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一、电信产业基本特点
  电信业是属于典型的网络产业,具有自然垄断的特性。(1)电信产品和服务是以网络供应系统为存在基础的,随着需求量的增大和规模扩大,固定成本相应降低,从而收到网络经济的规模经济效应。(2)资产的沉淀费用高。电信产业的资产专用性强,基础设施投资大,使用周期长,退出时大量的资产难以转作他用,导致沉淀费用高,由此形成了较高的进人壁垒。(3)电信产业具有很强的范围经济效益性。正是基于对电信产业上述技术经济特点的认识,各国普遍对电信产业加强政府管制。但是近年来,电信产业的自然垄断性质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是技术创新。随着信息技术和其他高科技技术的迅猛发展,特别是光纤、卫星通信等大容量传送途径的开发成功,电信基础设施的投资规模已经大为减少。二是市场需求的扩大。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各国的电信市场发展迅猛。这些变化导致电信产业在传统意义上所具有的自然垄断性正在逐渐被削弱,放松管制、引人竞争的思想成为各国电信业改革的主线。
  二、中国电信产业改革的现状
  中国电信业的管制与改革始于改革开放初期,但是真正具有重大意义的改革直到90年代才出现。1994年7月中国联通正式挂牌成立。中国联通是迄今为止唯一一个拥有全部电信业务牌照的电信运营商。中国联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电信产业独家垄断经营的坚冰开始被打破。1998年3月,国务院决定组建信息产业部。作为主管全国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通信业和软件业的国务院组成部门,并按照政企分开、转变职能、破除垄断、保护竞争与权责一致的原则,对信息产业部的职能进行了配置。此举在一定程度上改革了中国电信产业的管理体制。1999年2月,国务院通过中国电信重组方案。同年12月和2000年l月、6月分别批复组建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中国电信集团公司和中国卫星通信集团公司,同时将原中国电信寻呼业务并人中国联通,2000年底中国铁通也加人中国电信市场。2001年12月,国务院批准电信体制改革方案。中国电信现有资源被划分为南、北两个部分,北方部分和中国网络通信有限公司、吉通通信有限责任公司重组成中国网络通信集团公司;南方部分保留“中国电信集团”的名称,继续拥有“中国电信”的商誉和无形资产。重组后的两大集团仍拥有中国电信已有的业务经营范围,允许两大集团各自在对方的领域内建设本地电话网和经营本地固定电话等业务.双方相互提供平等接人等互惠服务。
  目前中国电信产业存在一家全能的电信运营商,即中国联通;两家近似全能的电信运营商,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三家近似单一型的电信运营商,即中国移动、中国铁通和中国卫通。在市内电话、固定长话、数据传输等电信经营领域形成了电信和网通两家占领市场主要份额,其他一家或数家占领少数市场份额的双寡头垄断格局。移动通信由中国移动占领市场主要份额,中国联通占领少数市场份额的主垄断格局。在以上一系列改革中,我国电信监管部门信息产业部分别从市场结构、进人管制和互联互通三个方面对中国电信产业进行了监管。
  (1)沛场结构管制。我国1999年以来对电信市场两次较大幅度的分拆和整合就是由管制机构直接参与垂直和水平分拆占主导地位的电信垄断企业,重新构建电信市场结构以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2进人管制。为了创造竞争的环境,我国在电信市场进人方面逐步放松管制。先后成立了中国联通公司、中国网通、中国吉通、中国铁通,打破了原来中国电信和中国移动对于基础电信业务和移动电话业务的独家垄断地位。即使在2001年重组后也基本保持了在基础电信领域和移动业务领域至少都有两家或两家以上的公司互相竞争的格局。
  (3)互联互通管制。互联互通问题向来是各国电信管制的核心问题之一。为了防止占主导地位的电信运营商拒绝与其他竞争企业联网或是制定尽可能高的联网成本价格,以达到排斥竞争者的目的,在2000年9月25日颁布咧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里规定,主导的电信业务经营者不得拒绝其他电信业务经营者和专用网运营单位提出的互联互通要求,主导的电信业务经营者向其他电信业务经营者提供网间互联,服务质量不得低于本网内的同类业务及向其子公司或者分支机构提供的同类业务质量,网间互联的费用结算与分摊应当执行国家有关规定,不得在规定标准之外加收费用。
  三、中国电信产业改革的级效分析
  对中国电信产业进行改革的目的在于减少垄断,加强竞争,建立优化的市场结构,将规模经济与竞争活力相融合。另一方面,引人竞争促进电信企业加强管理、降低成本、提高服务质量,增强中国电信企业的竞争力。从目前看来我国针对电信产业的改革收到了一定的成效。
  中国电信产业在经过一系列改革和重组后,目前根据不同电信业务的自然垄断性程度,可以区分为强自然垄断业务、弱自然垄断业务和竞争性业务。对于这些不同种类的电信业务,信息产业部加以区别对待,实行了不同的产业政策对于强自然垄断业务,由于需要大量的固定资产投资,其中相当部分是沉淀资本,如果有太多家企业进行重复投资,不仅会浪费资源,而且会使每家企业的网络系统不能得到充分利用,因此实行垄断,并加强管制。对于弱自然垄断业务,则要减少垄断,放松管制,逐步由市场竞争来代替垄断。对于竞争性业务,则充分发挥市场竞争机制的作用为了有效防止企业利用自然垄断性业务领域的垄断地位,运用企业内部业务间交叉补贴(如对自然垄断经营业务制定高价、对竞争性业务制定低价)等战略手段,排斥在非自然垄断性业务领域内竞争的企业的市场行为,要求企业对自然垄断性业务和非自然垄断性业务分别实行财务上的独立化,以监督和控制电信企业运用内部业务间交叉补贴等反竞争战略。
  自从中国电信产业进行了一系列拆分和重组后,中国电信市场的各个业务领域竞争程度日益激烈,主体结构也日益多样化。以固定电话市场为例,在1994年中国联通公司成立之前,固定电话市场只有一个运营商中国电信,处于绝对垄断地位。虽然99年中国联通和2000年底中国铁通开通固定电话业务,但是从总体上看,仍然是中国电信的垄断经营。但是在现在中国电信重组后,原中国电信在固定电话上的垄断被打破。在移动通信市场在国家的扶持下,联通发展迅速,市场占有率不断上升,结束了中国移动在移动通信市场一支独秀的局面。下面分别以中国电信业务总的市场和移动通信业务市场来分析。
  
  根据表1反映的中国电信业务市场收人情况,利用利用反映市场集中度的综合指数一一赫芬达尔指魏herfindahlindex,简称hhi进行分析.结果见下表
  
  由于市场结构的垄断性程度与hhi呈正相关,由上表数据可见中国电信业务市场的垄断程度在逐步下降,在2000年时相当于2.263个企业经营,但在2002年已经相当于3.84个企业经营。(1/hhi表示市场中相同规模的企业个数)
  
  在移动通信市场,中国联通公司的市场占有率稳步上升(参见表3),联通的市场影响力由原来的51.6%上升为68.5%,虽然仍未改变中国移动的主垄断格局,但其已经有了一个强大的对手。
  四、中国电信产业下一步改革中急.解决的问佰
  1、电信管制机构的改革
  电信产业管制机构本身的体制有可能直接影响到管制的效率,从而影响电信产业的改革和发展。目前,中国电信产业的管制机构是1998年3月在原邮电部和电子部的基础上组建的信息产业部,除了主管电信产业,f言息产业部还要主管全国电子信息制造业和软件业。这样一方面现有的电信管制机构存在人员构成上的不合理(缺少专职的经济学家和电信技术专家),另一方面还存在权限过大,精力分散的问题在电信政策的制定和执行上,中国信息产业部既是中国电信政策的制定者又是电信市场的管制者,这种双重身份很难保证其在管制中维持必要的公正性
  因此需要成立专门的类似于电信管制办公室的机构,由各方面的专家组成,以保证中国电信管制的权威性、合理性、公正性,而信息产业部只作为电信产业政策的制定者。即使不成立新的机构,信息产业部至少应该在内部各部门之间保持相对的独立性,以确保管制过程的客观和公正。
  2、管制手段和模式的调整
  目前电信产业市场已经逐步的多元化,与原来只有国有企业不同的是,随着国有资产管理和经营体制的变化,现在中国的电信产业已经出现了国有全资公司、国有控股公司、公开上市的菌有电信公司,这些不同种类的公司遵循着多种制度及规则的约束。另外在2004年随着对入世承诺的履行,很可能会出现中外合资电信公司,和我们原来的经营电信增殖业务的企业一起,成为管制对象。现有的单一的管制手段将无法面对复杂的竞争主体,在外资、民间资本进人后,一些管制手段也会失去基础和环境。在管理手段上我国过去常用的数量控制、服务质量考核、资费审批等,随着2003年国资委组建并履行出资人职责,其合理性也已经消失。
  在竞争主体增多、竞争行为和模式日趋复杂、市场环境发生了很大改变的情形下,对于电信产业的管制工作必须要由以往的直接模式转化为以经济和法律手段为主的间接模式,同时结合必要的技术和行政等手段,只有这样才能兼顾效率和公平,让我国的电信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3、3g牌照的发放问题
  即将要颁发的3g牌照,无论对于现有的移动电话服务提供商还是经营其他业务的电信运营商都有着无比的重要性,不仅会对中国未来移动通信市场产生深远的影响,而且会改变现有的中国电信产业的格局。

  随着移动通信市场竞争主体的增多,要实行有效的监管,一方面要防止无序竞争和过度竞争,另一方面对于所有的经营者要提供大致相同的业务经营范围和竞争起点。为了培植新进人移动业务的经营商,可以采取“非对称管制”,在对新进人者放松管制时也要防止新进人者的’‘撇脂”行为(creamskimmin只),因为新进人者只进人存在超额利润、最有利可图的服务领域或地区,也会出现原有运营商和新进入者的不公平竞争。对于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如果都颁发3g牌照的话,还要采取有效的措施促进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事实上的竞争,不能让二者达成某种“市场默契”,都去集中力量发展移动市场了。否则,中国电信和由于纺织企业生产的特殊性,原、辅材料品种繁多,能够达到数千种,而且容易分散保管在各仓库。选择一个合适的网络架构非常重要,便于管理复杂的库存。
  纺织企业网络结构可采用三层结构.三层结构一般分为客户端、中间层、数据层三层结构具有很多优点如下:
  (1)可以适应大数据量、大业务量环境的应用纺织企业的原、辅材料品种繁多,将业务逻辑集中到中间层.系统获得了对业务逻辑的独立性,即当用户的要求改变时,开发人员可以迅速地在中间层(应用服务器)上更新业务逻辑,而无需将更新后的应用提交到众多的客户端系统上去(如远程定点货主的客户端),即客户端无需任何改动(改动众多的客户端并不是件轻松的事)
  (2胜联机分析处理,特别是决策支持应用中,数据的计算、操作和数据过滤往往是非常复杂的。这些复杂的工作最好在专门的应用服务器上进行,而不是在客户机或数据库服务器上完成。若在客户机上完成这些处理工作,不仅要求客户机具有足够强大的配置和处理能力,而且对网络负载也有较高的要求。如果在数据库服务器上执行此类处理工作,将会限制系统支持的用户数量。因此采用三层或多层结构,可以尽量分担数据库服务器的工作。当然,在数据库服务器与应用服务器之间保持处理分割的平衡也是十分重要的。
  
  五、纺级企业在实施电于商务过穆中应注班的问题
  纺织企业在电子商务模式的实施过程中,买方和卖方都不仅仅是买或卖商品,它们其实是一个巨大的需求和供应链上的一环。买方不仅仅是买货品,它们要考虑整个流程:搜索货物、融资、订货、跟踪、收货、检验、安装、测试、维护、淘汰。迫使买方把购买这个程序与其他程序分开是低效的。供应链在企业内外是否有效衔接、企业内部供应链的信息系统是否与企业内部的业务系统如erp等有机结合在一起是关键。
  1、纺织企业的手工业务处理流程必然存在很多重复或无效的业务处理环节,各职能管理机构重叠、中间层次多,而这些中间管理层一般只执行一些非创造性的统计、汇总、填表等工作,很多业务处理方式已不能适合计算机信息处理的要求。电子商务将纺织企业整个经营各环节都放在局域网络上进行,进行信息化管理,取消了许多中间层,而决策层次的下放,要求对职能部门内部进行业务流程重组。
  2、纺织企业要实现真正的电子商务,并不是只要实现了网上订单、网上支付就可以了。如果只是这一段电子化了,而后续的采购、生产、库存、订单确认等供应链环节无法电子化,企业经营整体上还是体现不出效率提高及成本降低.这就要求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进行业务流程重组,以实现全过程的信息化管理。
  3、由于供应链已经不再局限于企业内部,而是延伸到供应商和客户,甚至供应商的供应商和客户的客户,使得管理人员控制企业的广度和深度都在增加。供应链上各企业之间的信息交流大大增加,就要求企业之间必须保持业务过程的一致性,这就要求企业与企业之间必须进行业务流程重组,以实现对整个供应链的有效管理。
  参考文献:
  [1]朱军,金志刚.三层网络体系结构的特点和实现方法[i].计算机应用,2003,(03).
  [2]赵洪明,冯运仿.我国企业如何发展bzb电子商务[i].科技进步与对策,2000,(11).
  [3]戴露思.廖文和.田宏基于webservice电子商务系统研究和实现[i].中国制造业信息化,2003,(04).
  [4]严全陵.改善国有纺织企业发展软环境[i].中国纺织,2004,(05).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sjlw/txlw/262177.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