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社科论文 > 伦理道德 > 论生命观与道德的价值

论生命观与道德的价值

日期:2023-01-12 阅读量:0 所属栏目:伦理道德


  一、先秦时期的生命观

  生命观是华夏文化的组成部分,其在西方多出现在宗教领域,在神的庇护下得以永生,而中国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都不是一个宗教的国度,用自己对自然的敬畏、对生命的感恩形成了有别于西方宗教的生命观。“中国文化之开端,哲学观念之呈现着眼点在生命,故中国文化关心的是生命,”中国文化始于生命,儒道两家对生命的感悟,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生命观的不同方向。

  “未知生,焉知死”,与西方宗教不同,儒家之说,把生命寄予现在、当下、现实生活,人类生命的意义,不是存在于未来不切实际的幻想中,活在当下,生命是有限的,用有限的生命拓展无限的长度,行走在远古时代的人们和现在的世人,受着同样的永不止息的驱动力,被同样的信念左右着,为追求生命的长度而努力着,因此“儒家文化是一种积极的乐生文化”,儒家的生命观体现在:“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儒家的生命观点认为,一个人的生命并不是他一个人的,子女的生命是父母生命的延续,不毁伤自己的身体是孝的开端,也就是说,保护好自己生命是孝的前提条件。“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孔子认为生命分为肉体和精神,一个人如果想在肉体上得到长寿,首先是和道德分不开的,肉体的长寿是在实施道德过程中而得以延长,这就是儒家的“修德养心”,长寿与德的相互联系,让更多的人做更多有道德是事,从而使社会更加和谐。儒家的生命观有着神圣的责任感,孔子将“仁”看作是上天赋予自己的使命,为教化民众而生,即使周游列国一生,也不辞辛苦,将自己的一腔政治抱负,用尽自己的生命。孟子也是如此,“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这种牺牲精神超越了生命本身的价值,道德与生命时分不开的,并在同时拓宽了生命的宽度。说起生,那就离不开谈起死,上文中提到儒家的生命感是“未知生,焉知死”,并不是只谈生,不提及死。儒家学说认为,生离不开死,死离不开生,生死共同构建了生命观,这六个字是要求世人在珍惜眼前的一切的同时,要坦然的面对死亡,接受生活给予的艰难困苦,用包容的心态面对社会的不公与无奈,在尽力完成自己使命,应尽的责任,证明自我生命的存在。“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虽珍惜生命,爱护自我,当生命和道义发生冲突时,儒家的生命观是要有舍生取义的精神,失去生命,却用另一种方式证明生命的意义,“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当然,不是冷眼看待死亡,儒家对其的意义体现在伦理情感方面,中国古代的丧葬礼仪繁琐,其也是对已故之人的虔诚,“儒家强调、看重的是死亡的伦理意义,着眼点不在于丧而在于礼。”在其繁琐的礼仪中,阐发对生命到的反思与追问,孔子认为,这样做并不是迷信,他不信鬼神之说,而是用礼的制度规范人的行为,使之乐生安死的观念解读生命的最高道德意义。道德在人的一生中从未离去,从出生而拥有,到故去而终结,为人生阐释生命的永恒。有学者认为,“儒家传统是体现‘终极关切’的精神文明。”虽同为华夏文化,道家的生命观明显和儒家不同。“道法自然”、“道常无为而无不为”是老子的哲学思想,他认为,生老病死是人生之常态,也是必经的过程,生命的终结是万事万物遵循其自然规律的结果,我们能做的就是顺应生命的自然规律,无需刻意的追求生与死,“老子对于生命所持的这种态度,乃是一种自然主义的态度。”老子珍惜生命的方式是以柔克刚,“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万物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其意思是,生命由于饱含精神是很脆弱的,而死后呢,精神离开身体后,身体反而变得坚硬起来,草木生长的时候也是很柔弱的,枯死的时候其精神也就离开了,所以,坚强者死,柔弱者生。他认为,生命的真谛就是不争,而非强大。庄子的生命观,前期更多是表达了一种对生命逝去的无奈,对不能掌握生命之生死命运的执念,后期则是“死生,命也。其有夜旦之常,天也。人之有所不得与,皆物之情也。”直视生命的消逝,看透生死之本质,参透其生命的奥秘,然后是一种彻底解脱的对生命过于执着的醒悟,“庄子从注重人的个体生命存在出发,将老子对人的生命关怀发展为对人格独立和精神自由的追求,呈现出一种关注人的精神世界以及精神与身体关系的‘生命哲学’之特征。”宇宙的一切在庄子看来都是变化无常的,生命的生存与灭亡逃不过自然法则的,他对自身的死亡看的也很从容,曾对弟子说,要以天为盖、地为棺。

  二、道德的生命观追问

  “道德无论就其起源,还是发展的动力而言,都是来自于生命。”生命是道德的源头,也体现着道德价值的存在。生命的完整性,道德占据着主要地位,人和动物的不同是由于道德的存在,道德是精神领域,凌驾于世俗生命之外。儒家学说把生命分为两个层面,人对道德的不断探索,使得生命的存在不再是短短的数十年,而是在数十年的基础上无限延伸,精神生命寓于肉体之中,又不等同于,“道德本于生命,而在一定意义上又高于生命。”无论是儒家的“乐生安死”还是道家的“道法自然”的生命观,道德和生命的存在都是互相依存的,道德在延续生命的同时也在体现着自己存在的意义,生命为道德提供基质,道德为生命的现实意思创造了空间的可能,“道德无论是作为一种‘知识’或是一种‘智慧’都与个体生命的经验、需要联系在一起,??人的道德选择都是直接源于个体生命实践的价值取向。”

  三、先秦儒道生命观的当代价值

  生命中的生死问题,是人不能逃避,在一生中必会面对的,儒道生命观为惧怕生死的人提供了从容面对的生命境界。每个人都会因亲人挚爱的离去痛不欲生,为自己即将终结的生命而感到恐惧。儒家的生命观告诉人们,生命的意义在于完成对社会应尽的各项职责,道德的意义是生命存在的形式,用淡然的态度面对人生重要的问题。老子则认为,以“柔韧之性”接受生命自然的规律,不强求生命的存在与消失。庄子告诉人们,要看透生命的本质,生不代表开始,死亦不代表结束。儒道的生命观为当代的人们面对物质的欲望提出了一种出口。在现实社会中,人会受到来自各方面的诱惑,有人为了金钱而泯灭自己的道德底线,追求权力而野心膨胀。儒家学说认为生命的存在有更高的价值所在,物质利益的欲望只是一种表面的满足,人要有潇洒的独立道德人格“隐居以求其志,行义以达其道”,“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傲骨。道家则认为功名利禄,都将随生命的死亡而没有存在的价值,而生死是自然规律,将生命和天地融为一体,以豁达的心态来看待人生的生死轮回,“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敖倪于万物。不谴是非,以与世俗处”道德人格。在追求理想的过程中,面对困境,人在迷茫时总感觉生命的无意义,试图通过其他途径找到自己的存在感。儒家观点认为,生命的永恒在于道德伦理的生命意义,而精神生命的存在意义高于其肉体,君子“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儒家面对人生,用有限的时间完成无限价值,从而获得生命的永恒。总之,先秦儒道生命观,为在困境中的当代中国人提供了高于生命本身的途径,对生命道德的思考与追问,有助于人们实现道德生命意义。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sklw/lunlidaode/150540.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