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社科论文 > 伦理道德 > 儒家文化的传承与当代公民道德建设

儒家文化的传承与当代公民道德建设

日期:2023-01-12 阅读量:0 所属栏目:伦理道德


  一、儒家文化的内涵

  儒家传统文化的核心就是其传统的道德理论,他的始创人就是我们现在拜奉的大教育家孔子。春秋时期,是我国奴隶制度的兴盛时代,也是在向着封建社会过渡的时期,他以政治理论为基点,形成了系统的道德思想。这种思想以善为本,从亲出发,把仁、义、礼、智、信做为核心观念,初步形成了我国早期的道德意识。所谓仁是指仁者人也,仁者爱人,也就是说要以公平的态度对待其它人,把人当做人来看,而且还要让自己宽以待人,善以爱人。在孔子的观念中,我们可以看到仁应该是他所认为的当时社会的最为基础的道德信条。孔子认为“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如果不仁,就不用谈其它的德行了。时间到了汉武帝时期,董仲舒实施了“罢黝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方针,使儒家思想上升到了国家层面的道德规范甚至是政治理论。

  二、儒家文化的特征

  1、重私德

  从侠义的角度来说,儒家文化属于私德范畴。道德有公德和私德之分,但在产生儒家文化的那个奴隶社会时期,国家和社会根本就无公德和私德之分,只有到了近代和当代我国社会主义国度才有了公德和私德之分。伟大的教育家和思想家,我国的伟大的政治家和革命家梁启超先生在他的《新民说》中提出“人人独善其身谓之私德,人人相善其群者谓之公德”,这也是公德这一概念第一次被正式的提出来。但到了新中国社会主义社会时期公德与私德还是有一定的改变,也界定范围。所谓公德就是指在社会关系中与公共生活相关连的道德行为准则,而私德是指那些私人生活相关的道德行为规范。“纵览中国传统道德,可以归纳和概括出十八条基本规范,即公忠、正义、仁爱、中和、孝慈、宽恕、谦敬、诚信、礼让、自强、持节、明智、知耻、勇毅、节制、廉洁、勤俭、爱物。”在这里除了几个像正义、礼让和公忠是公德外,其它的都是在强调私德,都注重于个体自身道德的修养与培养。

  2、重义礼

  中西方的文化价值取向不同,中文讲究重义,而西方国家的文化重利轻义,我国传统的儒家文化主要是讲礼、讲义。忠、孝、节、义是我国的传统的价值观,而儒家文化所强调的礼,重在心,重在义,重在接人待物的真心,儒家所宣扬的诚信和真心,表现在生活之中,也就是儒家所重的礼,而对于儒家所强调的义来说,从大的方面,表明的是对国忠,对友义。儒家首先是讲德,如果德所缺,就行仁,仁不在,就在礼,礼或缺,就行义。义与礼,忠与贞,是我国古代封建社会中,对于人的最为基本的标准和行事准则,也是当时社会中道德标准的最根本。从更为深层次来说,在古代社会中,儒家所申明的礼,就是着重指个人的明礼,知礼和懂礼,礼仪的教育在于教育人们如何端正仪容和身态,表情适当,言语适合,只有做到这些才能君臣位份明确,父子关系和睦,家庭邻里合顺。

  3、重中庸

  中庸给人的感觉就是不温不火,不急不燥,不左不右,不偏不倚,不激进,不落后,刚刚正正好好的在中间的位置,而这种态度和观点在一定的程度上有其优点,但是有一些人认为在一定的程度上也是造成我国近代时期相对落后的原因。这种观点和态度是对中庸的误解和错解,在中庸的开篇中提出过,天命之所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中庸着重强调的是顺应自然的规律,顺应社会规律和要求,对自身进行规范,所以中庸之中,才会有喜怒哀乐之未发,发而皆中节,谓之和。和在一定的意义上,才是中庸最为重要的基点,强调着外界与内心,形势与能力的一种平衡。虽然在当代社会和近现代社会中,有人对于中庸还是持着批评的态度,认为中庸就是不思进取,左右逢源,墙头草,两边倒,两边靠,这种错误的思想,也直接导致了人们对于中庸这一古代优秀的文化传统的错解和仳离。儒家文化是一种入世的哲学,它只是在强调人要审时度势,不强求,也不放弃,无论强弱,无论进退都应该坚持信念的一种态度和方式。

  三、儒家文化在当代的意义

  在当代中国,我国实行以法治国治国,体现了国家和我国社会道德建设的重要性。在近几年,习总书记提出了以德治国,以德建国的方针,标志着我国道德建设上升到了一个全新的层面―国家理论高度的层面,这也反映出当今我国道德建设的重要地位,孔子在《论语》中曾经提出“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目格。”也就是说,国家或是政权如果只凭借着法律和苛政来维持国家,来约束百姓,那么这种方法只能在短时期内取得成效,但如果用道德来使百姓信服,使他们懂得礼仪与文明,那么这种方式才是长治久安的良策。而儒家文化与我国当下道德的要求如走一辙,如行一轨。儒家文化做为中国文化的中流砥柱,纵使有千百般的不足,但谁也无法剔除儒家思想和文化在维护社会秩序和社会道德中的作用。在经济飞速发展,科技日新月异的国家今天,更应该立足于本国的儒家思想,立足于本民族的先进文化,不断地完善公民自身和整个社会的道德建设。

  四、继承儒家文化,提高当代公民道德建设的策略

  1、转变观念,提高对儒家文化的认识

  首先,对于当代公民的道德建设来说,转化公民的观念,提高意识,是重中之重。当今社会中,我们应该认清儒家文化的本质以及其精髓,只有对儒家文化有大概的了解和整体的掌握,才能转变自身对于儒家文化的误解和错解,才能在思想的层面上提高自我的意识,虽然儒家文化形成于我国的封建社会,但是却是我国一脉相承的文化传统和传承,毛主席曾经强调过,今天的中国是历史上的中国的一个发展阶段,它不能完全摒弃了古代和旧中国的一些优秀文化和借鉴,我们是马克思主义下的中国,不能割断历史,从孔子到国民党执政的中国,再到我们全新的中国,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总结和剖析,祛其糟粕取其精华,传承文化,发扬传统。

  2、健全公民道德建设机制,完善制度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经济和科技日新月异,社会的发展使我们已经跟不上历史的进步,与开放一同引进的还有很多不同的西方和资本主义的文化,当前在我国社会日益复杂文化日益融合的今天,在提高对于儒家思想和观念的意识之后,首当其冲的就应该是完善我国的制度和健全相应机制。在市场经济还没有完全健全的状况下,我们要不断的完善公民的道德建设的机制,不仅有利于社会的和谐和安定,也同样给经济的发展和进步,创造一个良好的人文和谐的友好环境。

  3、丰富活动,重视德化教育

  亚里士多德认为人们的德化教育是后天形成的,这与理智德育有着根本的区别。在对于儒家思想的传承上来看,我们不仅要学习儒家优秀的文化的同时,还要组织和创建一些全新的道德教育活动,进行实践并不断地培养人们的道德观念,完善道德修养。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sklw/lunlidaode/150601.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