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社科论文 > 伦理道德 > 浅论和谐社会构建中道德人格的培育

浅论和谐社会构建中道德人格的培育

日期:2023-01-25 阅读量:0 所属栏目:伦理道德


论文关键词:和谐社会;个体道德;道德人格;现代道德人格
  论文摘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提高个体道德素质,道德人格的完善是提高个体道德素质的关键。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和主要内容。深化德育改革,培育现代道德人格,推动和谐社会的建设,促进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
  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内在要求。而个体道德是社会道德得以实施的基础和必要环节,道德人格则是道德活动的内在动力。因此,应注重道德人格的培育,铸造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现代道德人格,增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为和谐社会的建设提供强大精神动力,促进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
  一、个体道德素质的提高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要求
  首先,人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主体,社会和谐的实现与维护,需要有一定理性自觉的人来完成。这就要求人的自由意志能够把握和谐社会的建设,并进一步内化为自身要求,如果主体缺乏道德自律,个人要求无限膨胀,则往往会导致社会的混乱,和谐社会也就无从谈起。
  其次,和谐社会的构建和实现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过程是一个辩证统一的过程。构建和谐社会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其应有之义。人的全面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道德价值取向。而道德能够使人丰富,使人能够全面发展。从终极层面上看,道德对于个体的意义,就是通过潜能的多方面实现而“占有自己的本质”,走向真实而具体的存在。
  同时,从社会道德与个体道德关系的角度看,社会道德的实施除劝说、教育之外,还带有强制或半强制性措施,即借助于制度建设实现的。道德主体对道德规范的服从,只是在外在强制或半强制之下的结果,道德性对个体的把握,还只是外在的,并不能反映出个体是否真正达到对个体自由的把握。具有社会性的道德价值目标并不一定为个体所认同,不同个体总存在着某些偏离社会道德要求的可能性。而个体道德的推行是依靠个体的自觉性,是个体在社会实践过程中,通过对社会道德的学习和认同,将其转化为自身内在的道德行为准则和价值目标并进行践履得以实现的。道德对个体的把握已达到了个体灵魂的深处,反映出个体真正达到对个体自由的把握。社会道德在此种情况下得以真正贯彻落实,道德的价值得以实现。所以,马克思指出:“道德的基础是人类精神的自律。”价值观以及道德原则规范和行为方式转化为社会成员个体内在的道德需求和价值取向,内化为个体内现在的法则和行为模式,并形成稳定的道德品质、道德人格。因此,社会道德的实施必须以个体道德为基础和必要环节。
  因此,社会和谐的实现,要加强社会成员个体道德的理念构建。通过社会成员个体道德的完善,唤起人们的良知,培养人们的道德责任感和善恶判断能力,提升人们的精神境界,实现自我与社会的统一,产生强大的凝聚力和不懈的精神动力,形成良好的社会关系和人际关系;使社会成员从内心深处维护社会的和谐,并化为自觉的行动,推动和谐社会的实现。
  二、道德人格的完善是提高个体道德素质的关键
  首先,道德人格就是从伦理学角度理解人格,指个体在一定生理和心理基础上,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比较稳定的行为倾向和生活态度,是个人做人的尊严、价值和品格的总和。它是由有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信念和道德习惯所构成。是个体比较稳定的内在精神组织系统,支配和决定个体的道德行为,并通过个体的道德行为表现出来。
  马克思指出:“特殊的人格的本质,不是人的胡子、血液、抽象的人的肉体的本性,而是人的社会特质。”与此同时,马克思又指出:“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共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拉既然人的本质就是社会性,因此,人们所处的社会关系,也就决定了道德人格的本质。是人们接受了各种道德教育后逐步形成的。由此决定人的人格或道德人格具有可变性和可塑性,以及在同样的环境下道德人格积极与消极、先进与落后等道德行为上的差异。
  其次,道德人格对个体道德来说,主要具有三个方面的功能,这三个方面的功能决定了道德人格培养的重要性。其一是行为动力功能,即道德人格具有把道德需要,道德动机、道德情感、道德意志等非理性因素整合在一起的功能。形成完美的道德人格,便意味着一个人具有道德行为的自觉,知与行达到了一致性,具有相应的内在质地;不同的质地会适应不同的道德倾向,良性的道德人格自然易于建立良性的道德素质。其二是价值导向功能。道德人格中的道德理性因素是道德行为的向导,个体在道德行为上应该做什么、为何而做、如何去做,是人类理性思考的结果,没有这种理性就不可能有正确的道德行为。追求道德人格的完善,成为激励个体不断奋进,从而不断提升自我道德境界的强大力量。其三是价值评价功能。道德人格是人的位格、性格、品格的统一,它是主体间进行人性与价值评价的一个重要载体,主体间在相互关系上是以他们的整体人格,而不是以某一方面的行为为基础。道德人格是人的行为具有某种必然性和可预见性,人们根据这种必然性和可预见性进行交流,从而有了相互信任。
  三、道德人格弱化及培育中存在的问题
  个体道德人格的形成,既包含有道德意识和体现出道德价值,又受到现实道德关系影响和制约,是内在化和个体化的社会文化精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一方面催生了与之相适应的新的道德观念,另一方面造成了不容忽视的消极影响。同时,德育观念陈旧、模式单一、手段落后等因素的影响,使德育效果受到影响,导致道德人格弱化现象产生。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一些原有的道德规范的不适应与新道德规范的未形成之间出现道德“空场”现象;市场经济中形成和发展了主体意识、市场意识、民主意识、竞争意识,对传统的宗法等级观念、依附观念等造成极大的冲击;经济成分多样化引起人们思想观念多样化、传统道德人格的负面因素和西方文化的输入,形成同时代不同文化价值的激烈冲突。从而导致人们道德选择上的困惑,或者采取自我中心式的价值取向,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的脱节,等等。同时,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蔓延,与计划经济下所形成的集体互助精神发生冲突,人们在道德价值取向上由理想走向现实,崇尚务实。“道德生活的相当一部分主体则会淹没在这“陷阱”中迷失自我。而其人格也会出现一定程度的“人格危机”,具体表现为“三失”即传统人格的“失效”、现实人格的“失范”和理想人格的“失落”。”
  在社会生活中,社会舆论的错误导向、网络文化的消极影响,致使道德评价标准的混乱、网络环境被毒化和污染;家长自我下移的人生观和道德人格的缺陷、重智轻德的功利化取向使家庭教育中的德育功能受到削弱;学校德育中的功利化、理想化、简单化以及实践环节形式化等等,极大的影响德育效果。对社会成员,特别是广大青少年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良好道德人格的培育造成不良影响。

  四、加强道德人格培育,推动和谐社会建设
  1.继承优秀的传统道德
  文化发展具有很强的继承性、延续性,任何新文化都要面对传统,都是在传统文化基础上,以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方式所进行的创新。现代道德人格的建构必须从传统道德中汲取营养。中国传统道德主张人们在满足基本物质需要的情况下,追求崇高的精神境界,把“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和“舍生取义”的“君子”作为理想人格。“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崇高道德理想,“其核心思想都是要求人们超越个人的私欲、私利,以国家、民族、和人民的正义事业作为自己行为的最高准绳”。再者,是强调个人的“修身养性”,重视个体道德实践,提倡“身体力行”,“躬行实践”《大学》中提出“自天子之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等等。西方传统文化同样重视人的品格,亚里士多德的德性人格说,康德把人格看成是“智力的机能、情感的机能和意志的机能的整合成是真、善、美的统一体”,提出自由、独立的道德人格观。在建构现代道德人格时,在中国传统道德人格已有的基础上,借鉴西方道德人格思想,弘扬智慧性、审美性,实现人格的高层次发展以及人格的健康发展,培育现代道德人格。
  2.加强和改进道德教育
  (1)强化学校和社会道德教育。首先,优良的道德素质不是先天就有的,是通过道德教育培养的。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应是学校的使命。在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要加强对青少年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通过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引导青少年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倡导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其次,现代道德人格的培育需要现代化的教育。要更新教育观念,深化教育改革,改进道德教育模式,构建德育的整体观和内化观。根据社会发展和青少年道德体系建设的需要,完善道德教育评价体系,确立受教育者主体意识的思想,并将这一思想贯穿于道德评估教育体系当中。
  (2)加强家庭教育。家庭对个体特别是青少年道德人格的培育有很大影响。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具有启蒙性,人们总是从自己的父母那里开始认识世界、走向社会的;家庭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深深烙印在青少年的心灵上,影响个体未来的生活,塑造着个体的道德人格。尤其是当前我国独生子女比重越来越大,使家庭环境的优化有着更为重要的意义。
  3.强化个体道德修养
  第一,确立崇高的道德理想。道德理想是一定社会或阶级的人们向往和追求的道德上的完美典型和理想人格,它是人生追求的远大目标和奋斗的方向,是人的精神支柱和灵魂。理想道德人格对人的成长和发展,主要有导向、激励和约束的作用。理想道德人格作为个人所追求、所向往的境界,它令人振奋、催人奋进,永不迷失方向、永不懈怠,具有强大的精神内驱力和实践动力。理想道德人格是个体立足于现实社会文化背景下对未来的构想,因而,理想道德人格身上体现着现实社会价值观中最典型、最规范的东西,并以之为榜样。

  第二,加强自我修养。道德修养是道德人格形成和提升的重要途径,也是道德职能和社会作用得以实现和充分发挥的重要杠杆。它主要属于个人的一种道德活动。
  加强道德修养,形成现代人格。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学习,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道德理论,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和道德观,培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抵制剥削阶级腐朽的道德观,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实现个人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第三,积极参加社会实践,自我修养是一种主观世界的改造,但要在改造客观世界中改造主观世界,要积极投身于建设和谐社会的伟大实践中,在实践中虚心学习,不断学习新知识,接受新观念,以道德理论指导自己的实践,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如果脱离了道德实践,不在社会实践中检验自己,锻炼自己,提高自己,就有可能落伍,被时代所淘汰。只有刻苦修炼,持之以恒,才能不断完善现代道德人格。
  4.创设良好的现代道德人格形成环境
  人是环境的产物,生活在一定环境之中,接受来自外界的各种各样的、积极的或消极的影响,环境可以塑造人,“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但是,人接受影响不是消极的、被动的,而是积极的、主动的。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可以改变、创造环境,从而使环境对人的道德人格的形成、塑造产生新的影响。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现代人格的经济基础。独立人格和平等、公正、效率等意识的养成,诚实、守信道德的培植,传统道德人格中消极的、过时的东西的淘汰,当前道德流变中的一些消极的现象的消除,也只有通过发展、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才能实现。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sklw/lunlidaode/264834.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