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社科论文 > 伦理道德 > 《礼记》的伦理道德思想及当代价值

《礼记》的伦理道德思想及当代价值

日期:2023-01-25 阅读量:0 所属栏目:伦理道德


  一、《礼记》的思想特点及内容


  汉代把孔子定的典籍称为“经”,弟子对“经”的解说是“传”或“记”,《礼记》因此得名,即对“礼”的解释。到西汉前期《礼记》共有一百三十一篇。相传戴德选编其中八十五篇,称为《大戴礼记》.;戴圣选编其中四十九篇,称为《小戴礼记》。49篇分属于制度、通论、名堂阴阳、丧服、世子法、祭祀、乐记、吉事等,它阐述的思想,包括社会、政治、伦理、哲学、宗教等各个方面,其中《大学》《中庸》《礼运》等篇有较丰富的汉族哲学思想。


  《礼记》与《仪礼》、《周礼》合称“三礼”,它们对中国文化有很深远的影响,以至于此后的各个时代的人们都从中寻找思想的慰藉。与《周礼》相比,虽然二者都是讲制度,但《礼记》的内容主要是记载和论述先秦的礼制、礼意,解释《仪礼》,记录孔子和弟子等的问答,记述修身作人的准则.《礼记》中的议论文,如《礼运》、《乐记》等篇的部分章节,雍容大雅,气势沛然,结构严整.记叙文如《玉藻》、《坊记》等篇的部分章节,文笔凝练,言简意赅.尤其是《檀弓》、《仲尼燕居》等篇中的叙事小品,写得生动形像、意味隽永,都是较优秀的作品。


  因此,《礼记》主要是对礼制、礼意的记载和论述.其中涉及秦汉以前的社会组织、生活习俗、道德规范、文物制度等情况,反映了儒家的政治、哲学、伦理思想.这些都是研究古史的重要材料。.主要是讲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伦理道德,如父子之间、夫妇之间等。在“礼”两个方面的属性中,等级制度为“礼”的本质。而伦理道德方面的属性则为等级制度的外在显现。封建礼数实际上是通过向人们灌注孝、慈、恭、顺、敬、和、仁、义等,把这些外在于人的伦理道德观念变为人的内在需求,去束缚人们的思想,限制人们的行为,把人们变为统治阶梯的忠实奴仆,以达到维护封建等级制度的目的。正因为如此,所以中国封建社会的历代统治者都把封建礼教作为维护其统治的不二法门。


  二、《礼记》伦理道德的内容及原则《礼记》蕴含着丰富的传统伦道德思想,主要包括丰富的社会伦理观、宗法制度、道德准则以及婚姻家庭的伦理观等等。


  首先,儒家思想把“礼”作为“为政之本”,乃封建伦理社会的核心。《礼记》将社会生产、生活以及政治等各个方面做了礼制规范将“礼”分为吉礼、凶礼、军礼、宾礼、嘉礼“五礼”,吉礼是五礼之首,祭祀的一种典礼;凶礼包括丧葬之礼、对天灾人祸的哀悼等;军礼主要指战事,包括校阅、出师、乞师、致师、献捷、献俘等;宾礼,包括冠礼、婚礼、投壶礼、射礼、乡饮酒礼、立储等。儒家思想大肆宣扬礼制,把“礼”演变成治理国家的政治制度和礼仪规范,认为“礼”是“治政安君”的根本。《礼记》对“礼”的社会功能非常重视,认为“礼”是社会生活的根本准则,是治国之根本,治理国家不依靠“礼”,就“犹无耜而耕也”。《礼记》将礼上升到国之存亡的高度,《礼记.礼运》曰“夫礼,先王以承天之道,以治人之情,故失之者死,得之者生”。


  其次,“君仁臣忠”的道德准则,首见于《礼记.礼运》,是儒家从夏、商、周三朝更替中总结出来的关于君臣关系的最高准则。《礼记》认为君与臣的关系是上天的意旨,源于天、地、人的自然规律,明确提出“君仁臣忠”的道德标准和具体要求。《礼记》对“君仁”提出三个方面的要求,一是“亲”大臣,对大臣不可不尊敬;二是选择近臣要“慎”对近臣要谨慎选择;三是正确处理好大臣和小臣、远臣和近臣、内臣和外臣的关系。《礼记》中对“臣忠”的要求具有人性化,不是“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的愚忠,只规定臣子不可当众直言进谏。《礼记》“君仁臣忠”的伦理思想虽然还没有形成系统的观点,但它是加强皇权统治的主要手段,也是西汉时“君为臣纲”思想的主要思想源泉。


  第三,“孝”是传统伦理的核心思想,《礼记》中所体现的道德规范恰恰是以“孝”为主的宗法道德规范。“孝”的内容有二方面,对在世父母的孝和对去世父母的孝。一是对在世父母的孝。《礼记》将“孝”分为三个层次:尊亲、弗辱、能养。最好的孝是使父母得到众人的尊重;其次是不辱没父母的名声,再次是能供养父母。《礼记》将“孝”又分为三个等级:小孝、中孝、大孝。这三个等级是由个人在社会中所处的阶级地位决定的。“小孝”是指普通老百姓的孝;“中孝”指达官贵族的孝;“大孝”指天子、诸侯的孝。二是对去世父母的“孝”。对己死父母及先祖的“孝”,通常被称为“追孝”,主要手段是“丧”。《礼记》对父母死后,孝子出丧作了较多叙述,文章有《丧大记》、《丧服小记》、《奔丧》、《问丧》、《服问》、《三年问》等,记叙了丧服制度,对丧服、哭礼、心情表现等作了详细的规定。《礼记》对为父母守孝三年的传统作了阐释,指出为父母守丧要三年,是“人道”最完美的体现,最隆重的礼。


  第四,男尊女卑的伦理观是《礼记》中对社会发展积极因素最少而消极因素最大的部分。表面上《礼记.昏义》将婚姻奉为“礼之本”>但这并不能掩盖“卑”女的社会歧视,视女子为工具。男尊女卑的伦理观直接派生出一夫多妻、男主外女主内和“三从四德”妇道观。《礼记》将一夫多妻制作为生活中的日常风俗来叙述,封建社会皇帝有三宫六院七十二妃的婚姻制度在《礼记》中就能找到源头,《礼记.昏义》曰:“古者天子后立六宫、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另外妻妾有严格的贵贱等级之分,《礼记.内则》曰:“聘则为妻,奔则为妾。”有了男尊女卑,就派生了男主内女主外的家庭伦理观。封建社会对女子的“三从四德”道德观,可以说是摧残人性的,具有浓厚的封建专制色彩,而这种道德观可以从《礼记》中找到源头。


  三、《礼记》伦理道德思想的意义及当代价值


  从西汉到明清《礼记》愈加受重视,因为它不仅记载了许多生活中实用性较大的细仪末节,而且详尽地论述了各种典扎的意义和制礼的精神,相当透彻地宣扬了儒家的礼治主义。即适应了时代又满足了现状和需求。


  上自治国方略、社会发展规律,下至家庭伦理准则,在《礼记》中都有专门篇章论述。《礼记》不仅在儒家文献体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而且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直至今天,《礼记》仍然具有重要的思想和学术价值,尤其对于我们当今所进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实际上,儒家倡导的“礼”固然有一些成分在今天看来是陈旧、过时的内容,但毫无疑问也存在许多对我们进行现代化建设具有积极意义的内容。一个民族文化的更新,总是在传统文化基础上的更新。抛开昨天,不可能正确地对待今天。“礼”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必定有其当代价值,从当代“和谐社会”建设看《礼记》的当代价值。儒家所倡导的礼乐文化的主导精神就是“和”、“和谐”。它调节着人的主观欲求和客观现实之间的矛盾,使二者之间达到一种能够维持人类社会和谐共处的平衡状态。


  《礼记》许多篇章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儒家礼乐文化“和”的精神及其重要意义。《礼记?儒行》明确提出:“礼之以和为贵。”可见儒家礼乐文化的基本精神是崇尚、注重和追求和谐。进入21世纪后,党和国家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全党全国的历史任务,甚至提出了和平崛起的宏伟目标。这在一定程度上折射了中国传统礼乐文化中“贵和”的特色,是对优秀传统文化有批判地继承和超越,实际上体现了向崇尚和平的中华民族精神的回归,也可以说是《礼记》一书当代价值的体现。


  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家庭是构成社会的最基本的结构单位,处理家庭成员之间关系的家庭伦理是中国传统伦理思想的重要组成部行政、民政分开保证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后来一省的大权被巡抚掌握,此乃后话。


  清朝入关后继承明朝地方体制,同时在北方设立五个将军辖e管理北方大本营和游牧民族,又在科布多设立参赞大臣辖e和西藏办事大臣及达赖喇嘛辖因、西宁办事大臣辖青海玉树四十族等负责广大的西南地区,这与清朝所采取的少数民族政策是分不开的。


  总之,国家和社会的治理离不开权力的支配,国家和社会有秩序地管理就需要合理的分配和组织权力。中国自从秦汉大一统以来就是实行官僚分。在中国的传统伦理道德中,以儒家为代表的“仁爱”思想,是一种对于协调人际关系具有积极意义的重要道德精神。“仁爱”既是一种人际关系的道德准则,又是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的重要道德智慧。孔子说,仁者“爱人”,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要做到“仁”,就应当做到“恭”、“宽”、“信”、“敏”、“惠”。作为儒家的经典著作,《礼记》较为完整地反映了先秦至两汉时期的社会政治文化背景和家庭结构状况,并且对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和行为规范进行了详细地解读,认为应该依照礼来处理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从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家庭伦理规范。


  《礼记》在今天不仅仍然有意义,而且是迫切的需求。任何一个国家,不管是什么性质的社会,各行各业,各种场合,若是没有全面的、普遍而自觉执行的礼仪,绝对不能称之为文明。大至国家仪式,小至待人接物,无论生活方式还是伦理思维,都需要健康而完整的程序和规矩,这些程序和规矩,就是礼。今人当然不能照搬古人的礼,但需要有自己的礼,需要可以操作的形式。见死不救、受到慷慨救助后扬长而去,甚至编造瞎话污蔑救人的人,这些都是-个社会不能容忍的非礼行为。


                                                                     关玉杰

                                                          (西藏民族大学,陕西咸阳712000)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sklw/lunlidaode/264403.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