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社科论文 > 三农问题 > 农村留守妇女生存现状调查

农村留守妇女生存现状调查

日期:2023-01-12 阅读量:0 所属栏目:三农问题


  [中图分类号]D422.7[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0)02 ― 0099 ― 03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以农民收入提高和农村发展为基础的,现在的农村是以留守人员为主的农村,而留守妇女直接关系着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和结果。据统计:目前全国有4700万的农村留守妇女 〔1〕。留守妇女是指农村地区丈夫长期(通常是半年以上)在城市务工就业,自己留守家乡的已婚农村妇女群体。〔2〕本文对农村留守妇女主要集中在农业生产、家庭关系和权力支配方面进行调查研究。

  针对留守妇女问题的研究,国内学者从三个方面进行了研究:(1)在农业生产方面,留守妇女成为农业生产的主力军,有学者认为男人外出打工,给她们机会展示自己的才干〔3〕。也有问题就是农村社会泛女性化色彩严重,农业女性化与老龄化趋势明显;留守妇女劳动强度大,生理与心理问题突出。〔4〕(2)在家庭关系方面,一些学者认为留守妇女有限的精力与繁重的农业生产、照料家庭之间存在巨大的矛盾,导致家庭失和、婚姻脆弱、子女教育欠缺等。〔5〕(3)在权力支配方面,丈夫是家庭财富的主要创造者,留守妇女的劳动不能直接用金钱的多少衡量,她们对家庭收入的贡献是隐性的,她们对家庭资源的拥有、控制程度低,直接导致了留守妇女在家庭经营和“重大事务”中的决定权明显小于丈夫〔6〕。对上述已有成果的表述可以看出,农村留守妇女在学者眼中问题颇多,本文在此基础上进行实地调查,并为能更好地解决问题提供一些建议。

  

  1.研究方法

  本研究设定一系列农业生产、家庭关系和权力支配的问题进行抽样调查,得出陕西农村留守妇女的生存现状。调查研究初步拟定为农业生产、家庭关系和权力支配三个大的方面,在农业生产中,设定土地多少、机械化程度反映留守妇女的农业负担;家庭关系细分为夫妻关系、子女关系、婆媳关系;而权力支配分为日常事物的权力支配和重大事物的权力支配。

  2.留守妇女生存现状

  陕西东沟村地处延安市甘泉县西南28公里处,距210国道13公里,现有耕地面积6400亩。石门村隶属于安康市旬阳县石门乡,位于石门乡的东部,石门村现有土地面积4151亩,其中坡地2500亩,平地(以梯田为主)1651亩,户均土地10亩,人均土地面积为2.76亩。这两个调查地点由于该村村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土地资源利用率低,各方面收益都比较单薄,大部分男居民选择外出务工。调查主要采取了问卷调查和入户访谈相结合的方式,主要针对农村留守妇女农业生产、家庭关系和权力支配等问题进行调查。主要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共发放问卷110份,回收有效问卷110份,有效率达100%。以下是对调查结果的分析。

  

  2.1 个人及家庭情况

  在所有的调查对象中,留守妇女的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调查显示,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占70.9%,初中文化程度的占26.4%,高中文化程度的仅占2.7%,而我们问卷中大专及以上的选项被选择的频数为0。说明留守妇女的文化素质水平不高,或许就是导致她们留守家中的重要因素。受访留守妇女家庭子女数中49.5%的有两个孩子,26.6%的有一个子女,还有14.7%的人有三个孩子,说明该村的子女抚养还是一个很大的负担。

  2.2 家庭结构

  家庭结构,即家庭的构成,特指家庭中成员的构成及其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状态以及由于家庭成员的不同配合和组织的关系而形成的联系模式。家庭结构包括家庭人口要素和家庭代际要素。〔7〕本次调查主要关注的是留守妇女家庭中的人口要素。调查结果如下:

  

  和留守妇女一起居住的成员主要是子女占88.2%,其次是父母占50%,还有少数家庭中有小姑、小叔一起居住的占2.7%。由此可见,留守妇女的家庭模式主要有核心家庭和主干家庭两种,由于农村大部分仍保留着传统的养儿防老观念,故父母和孩子居住在一起。另外,农村经济状况不是很好的家庭很难拥有两处房产,父母和孩子居住在一起也是迫不得已。这样留守妇女上有老下有小,本应夫妻共同承担的责任全部落在留守妇女一人身上。既要赡养老人,又要教育子女,负担肯定比夫妻双方共同分担时要重得多。

  2.3 夫妻关系

  在所有的家庭关系中,留守妇女和在外打工的丈夫之间的夫妻关系一直受学者关注。有学者提出,夫妻两地分居,留守妇女过着“守活寡的日子”,离婚率增多。

  从表1可以看出:丈夫外出打工的时间相对都比较短,最集中的时间是一年以内。也就是外出务工的人数在近两年内增多。丈夫大多都在三个月或半年回一次家,并且大多数都是在农忙或过年的时候才会回家。一般在家停留的时间就只有一个星期左右。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在农业生产方面,丈夫仍然占据主导地位,是农忙时的主要劳动力。通过与丈夫联系的频率上可以看出,留守的妇女大多一个月与丈夫联系1-4次。可以说,丈夫在外,她们与丈夫的感情交流是比较少的,平常的联系也只在于报个平安或询问家里是否有事。

  关于丈夫在外,是否会担心夫妻感情淡化的问题,81.8%的人选择了不会担心。只有11.8%的人选择了会担心。选择无所谓的占3.6%。可见农村中夫妻关系还是比稳定。丈夫回家后的夫妻感情,选择非常融洽的比较多,占总数的66.5%,一般的占32.7%,只有0.9%的人选择了比较冷漠。

  调查数据表明,大多数留守妇女认为自己与丈夫的夫妻关系是比较稳定的。她们并不担心丈夫长年在外,夫妻感情会淡化。在所调查的两个地区,由于丈夫在外打工而使夫妻之间发生问题以及离婚的事件是很少的。分析原因如下:(1)马斯洛的的层次需求理论。在所调查的两个地区,经济水平都还比较低,在现阶段,她们最关心的是家庭的经济问题。(2)传统文化的影响。农村妇女思想比较保守,依然存在“以夫为天”、“男主外女主内”的观念,认为自己的责任就是相夫教子,人比较顺从。(3)留守妇女文化程度较低。她们对于精神层面的追求还比较落后,认为夫妻在一起就是柴米油盐,其他的都不重要。所以也造成了她们并不担心夫妻感情会由于长时间的分离而产生问题。

  2.4 子女关系

  通过调查发现,留守妇女对于子女的教育问题非常关心,甚至成了她们生活的重心。在所调查的110个家庭中,大多数家庭都有一到两个子女。而大多数子女都是在读书。留守妇女的丈夫常年在外,对于孩子的关心和照顾都是比较少的,又由于妇女的文化素质不高,在子女的教育和生活上,留守妇女的负担比较重。

  在表2中,在关于留守妇女最劳心烦神的事情的选择上,有40.9%的人选择的是子女的教育问题。占了相当大部分的比例。这就很好的印证了留守妇女在子女教育问题上的负担较重的假设。

  她们觉得子女的教育问题最劳心烦神,有以下几点原因:(1)对子女的期望值过高。在问及对今后的生活有什么期望和打算的时候,有25.5%的人回答的是希望子女好好上学,有一个美好前途,不用像父母一样这么辛苦。希望他们能学有所成,走出这个穷苦的农村,将来能生活得更好。(2)文化水平低。自身能力有限,对子女的教育力不能及,对孩子不能提供帮助,丈夫又不在家,教育难免劳心烦神。(3)与子女交流少。在认为家庭关系存在怎样的问题的回答上看,有11.0%的人认为丈夫长期在外,与孩子关系生疏,母亲与孩子的交流也比较少。传统的管教针对叛逆期的孩子往往不起作用,甚至起了相反的作用。

  2.5 公婆关系

  在前面和留守妇女一起居住的家庭成员的统计中,和公婆一起居住的占50%,说明与公婆的关系如何在留守妇女的家庭生活中也占有重要角色。古往今来婆媳关系在家庭中一直都很敏感,丈夫在家还可以相互调节,当丈夫外出时,婆媳关系是变的更尖锐了还是有所改善呢?至此,我们开始关注留守妇女与公婆关系。

  在表3中,选择和公婆的关系感情很好和关系一般的占大多数。总体来看,婆媳关系良好。公婆大多都有帮忙带孩子和分担家务以及其他劳动,说明婆媳关系正常的。在家庭的主要角色外出的情况下,留守妇女与公婆的关系较之以前是没有什么变化的。认为婆媳关系存在问题的有7人,主要问题是婆婆爱唠叨,经常争吵;照顾公婆比较辛苦等。

  总体上,留守妇女和公婆关系都比较好,由于丈夫外出,妻子一人留守家中,作为长辈的公婆想念出门在外的儿子的同时,会把这份对儿子的关怀转移到留守的儿媳身上一些。“人心都是肉长的”,只要没有什么本质原则上的大错误,儿媳一人分担家务还是让人敬佩和爱怜的,公婆自然也不会为难儿媳,甚至会比以前更好地替她分担家务。妻子在公婆眼里毕竟也只是个和儿子一样的孩子,难免会遇到这样那样的事,为了这个家都不容易,能体谅就体谅能分担就分担了。

  2.6 权力支配问题

  关于权力支配问题在农村主要体现在家庭生活和农业生产两方面。根据调查显示,农村中家庭的权力分配上还是比较民主的,大部分家务事由夫妻共同决定,在购买日常生活用品小事情上,妻子可以自主决定,而购买大件家电、农业安排、购买种子农药化肥农具、农副产品的出售等问题上,一般都由丈夫决定的多一些。

  由此可见“男主外、女主内”的思想在农村还是体现深刻,留守妇女在农业生产方面仍然是“男人管,女人干”的辅助作用。主要原因就是经济地位决定家庭地位。丈夫外出打工的收入占家庭年收入的百分比占到了70%--90%。可以说,丈夫外出打工的收入是家庭的主要的经济来源。留守妇女在家中主要负责责任田、照顾老人、抚养孩子。这些不能体现为经济价值,而且责任田基本上是满足口粮,少数的出售收益也很低,在家庭收入中占很小的比例,经济上留守妇女仍然依赖丈夫。在权力支配方面自然是丈夫作决定占主导地位,妻子听之任之,处于辅助的管理地位。

  3.结果与讨论

  调查显示,留守妇女担负着建设新农村和抚育下一代的艰巨任务。丈夫外出留守妇女的劳务繁重,家庭关系中最棘手的婆媳关系有所改善,子女教育问题严重。在权力支配方面,妻子没有实权,还是辅助丈夫。虽然家庭关系没有像有的学者所担忧的那样出现状况,但也是由于本调查中的男性外出时间不长,并且经常回家所致。所以留守妇女的问题不容忽视,社会各界都要给予关注。

  3.1 对于外出务工的丈夫

  在夫妻关系方面,建议出门在外的丈夫应该与家里经常联系,给留守妇女以精神上的支持。多倾听妻子的心声,多支持鼓励妻子。双方应该相互信任,在外的丈夫应多给予妻子自主权,是对妻子能力的肯定,有利于妻子自身能力的提高,也有利于夫妻关系的和谐发展。在子女关系方面,丈夫的文化程度很多情况下都是高于留守妻子的,家中的子女也多以父亲为榜样,而且丈夫接受信息的渠道比较多,信息灵通,对子女的教育应该承担主要责任。所以,在外的丈夫应该经常与子女沟通,尤其是自己在外的所见所闻所感,把城里人的生活以教育的方式描述给子女,刺激他们通过教育改变自己将来的命运。

  3.2 从留守的妻子来说

  留守妇女的文化程度普遍较低,使其外出打工困难,滞留家中,从事农业生产劳动。由于留守妇女的文化程度低,就决定了其掌握科学技术比较困难,往往被排斥在农业技术队伍之外,只能从事简单粗放、基本上依靠体力劳动的种植业,生产的技术含量低。家庭经济收入也就很难靠农业生产来提高。所以,在家的留守妇女应该积极参加技术技能培训,学习科技文化知识,提高农业生产技能,这样在提高农业生产收入的同时,也可以减轻丈夫在外的心理压力,使其专心工作,不再为家里分神。

  3.3 从农村社区来说

  要充分发挥社区功能,加强农村留守妇女的各项社会服务。村委会要对本村的留守妇女给予关注,可以把留守妇女组织起来。一方面提供娱乐活动,方便交流改变单调的生活;一方面相互帮忙,减轻妇女农田的负担。社区还要健全学校相应的配套设施,负责留守孩子的安全和学习问题,建立完善社区医院,保障留守老人的身体健康。村里也可以建立起留守人员的档案,及时了解和掌握他们的情况,对他们进行跟踪服务。

  3.4 从政府和有关部门来说

  政府和有关部门要重视并关注农村留守妇女这一社会特殊群体,要作为解决“三农”问题和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既要加强对留守人员的跟踪调查,又要做好留守人员的健康安全保障。时刻关注留守人员,及时解决妇女力不能及的问题,为促进本地人员外出务工提供良好的后勤保障工作。

  3.5 从整个国家来讲

  要加快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本地就业机会。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外出务工农民回乡创业,就近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进程,创造促进孩子健康成长的家庭环境,这是广大留守妇女的期望,也是解决留守妇女这一特殊群体面临的问题的最根本的途径。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sklw/sannongwenti/151531.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