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社科论文 > 三农问题 > 浅谈新农村建设中湖南湘西地方特色民居文化的传承与推广

浅谈新农村建设中湖南湘西地方特色民居文化的传承与推广

日期:2023-01-12 阅读量:0 所属栏目:三农问题


  1 特色民居中的文化内涵

  承载着数千年的历史文化,很多根据当地的自然、人文环境的发展而来的民居,呈现出独特的地方特色,有些甚至成为一个地方的标志。在今天全球化的背景之下,特色民居成了一种不可再生的历史遗产和文化资源。

  特色民居的特色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其一,居住的科学性。从吊脚竹楼到陕西窑洞,从草原帐篷到极地冰屋,这些地方民居都表现出对当地生态气候很好的适应性。其二,地方实用技艺的展现。特色民居在具有居住的实用性外,还要具有较高的艺术鉴赏价值。其三,浓郁的地方文化色彩。不同地区、不同文化、不同生活方式,所积淀下的历史文化信息也是不同的。受社会、文化、地理等环境的影响,不同地区和民族形成各不相同的特色民居,特色民居应能反映人与自然、传统之间质朴的关系,应能体现当地居民的文化热点、民众习俗等。

  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各处村镇住房建设存在着严重的同质化趋向,大搞村镇合并,拆除旧房,统一规划,发展社区。这样,各地真正带有当地特色的民居越来越少,附着在民居载体上的民居文化也面临着缺失甚至堙灭的威胁。

  2 湖南湘西民居的建筑特点分析

  湖南湘西地处湘、鄂、川、黔四省交界处,深受巴蜀文化与楚文化影响,少数民族聚居,民族风格鲜明,文化特色浓郁,风情独特。特有的生活方式、独特的地理环境,塑造了湘西民居不同于其他地方的建筑艺术。湘西山地众多、平地较少,为扩大居住面积,而将民居建于山坡或河岸边,利用水面以上空间,以大木构架支撑,上下两层根据不同用途进行设计。在村镇布局上不追求方正规矩,而是灵活多变,将民居布局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苗族、土家族的吊脚楼湘西民居具有代表性的建筑设计有堂屋、门扇、火塘、柱头、窗棂、天花板等。其景观特征突出表现为三个方面:(1)天人感应,崇尚自然;(2)聚族而居,奉祖为吉;(3)因地制宜,就地取材。

  3 湖南湘西民居的建筑现状

  3.1 湘西民居正面临着传统色彩淡化,传统建造技艺失传的危机

  湘西地区特色民居建筑是当地居民适应本地自然地理环境,在长期生产生活中不断实践总结,因地制宜创造出来的一种独特的建筑形式,多采用当地现有材料进行建造。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传统生产生活方式逐渐式微,材料运输更加便捷,现代楼房建造技术的引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追求现代住宅的舒适性。湘西新建民居大都受现代建筑影响,建筑风格模仿现代建筑,趋同现象严重。传统建筑样式不再是新建民居的主流,人们也渐渐地不重视传统民居建造技艺的传承,一些传统建筑也正失于维护而逐渐老旧甚至消失。

  目前,湘西虽然仍有相当一部分民居虽保留着传统建筑格局,但就整的氛围来说,湘西民居的传统风味正日见淡薄,传统建筑文化传承不畅,传统技艺日见式微,后继乏人。长此以往,带有独特地域风情的湘西传统民居建筑有可能会失去实际的功用而远离人们的生产生活,成为“历史的见证”,名噪一时的湘西民居也会逐渐失去其独具的魅力而“泯然众人矣”。

  3.2 特色民居的功能性缺陷和与当前农村建设统一性的矛盾

  建筑材料老旧、建筑结构也难以适应现代村镇生活,在功能性上存在着严重不足甚至缺失,无法有效利用水、电、气等现代化生活资源,这是湘西传统民居面临的重要问题。另外,传统民居虽整体风格类似,但是分布过于分散,类型多样,形制不一。随着新农村建设进程不断推进,农村建设的规划性、统一性被提上日程。在乡镇规划逐步实施的大趋势下,有些地方的新农村规划建设中过分地强调规划性统一性,没有很好地兼顾保护具有独特价值传统特色民居。

  4 新农村建设中特色民居文化的传承与推广

  4.1 保留传统民居建筑的鲜明特点,传承地区特色文化

  湘西地区的特色民居建筑极具民族特色,是土家族、苗族在生产实践中积累的智慧结晶,但现在相当一部分特色民居被闲置、甚至存在消亡的风险。在进行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建设者更多考虑的是居住的舒适度、对地区经济发展的推进作用,因此更多地运用现代建筑技术和材料进行民居改造,往往忽略传统建筑中所蕴含的文化与传统的因素。我认为很多时候功用性、舒适度和传统因素并不是相互矛盾的,而是和谐统一的,在统筹兼顾的情况下两者的结合是不难实现的。新农村建设在民居建设过程中要注重现代建筑材料和技术手段与传统建筑特点的有效结合,要重视地区文化的传承。即既要考虑到房屋的功用性和舒适度,满足新农村现代生活的需要,又要保留传统建筑的特点,如天井、晒坝、院落、门窗雕刻等,保留传统民居的特色。

  4.2 居住形态与使用功能的完善与更新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生活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大幅度改善农村居住条件成了农民必然的要求,党中央的新农村建设其实是顺应了这一历史潮流。新农村建设下的湘西民居建设应该是新型特色民居建设,即在整体保留传统建筑特点和传统民居特色的前提下,湘西的民居建设应进行以提高农村生活质量为目标的建筑设计,加强建筑布局、室内风格的设计,实现居住形态和使用功能上的完善与更新。主要包括:增加户型设计,增设起居室,将室内生活与社交活动分离;增加个人空间,满足个人私密性的需求;引入厨卫、节能等观念,实现厨卫空间与生活区分离;柴草屋、卫生间、圈舍、厨房等各类附属设施与附近沼气池进行联系,实现农村生活的节能环保;合理安排庭院空间,室内设计的同时要充分考虑农作物仓储,预留出一定空间充当晒场、仓库,停放农用机车等。湘西新型特色民居建设,各功能区规划要更加全面,要能够与农民的生产生活相适应。

  4.3 结合新农村建设的契机,打造民居村舍特色旅游的品牌

  新农村建设的推进为农村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机遇,新农村建设与特色民居建设相结合,能够有效刺激当地经济的发展,推动农村经济结构的转变。新农村建设在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美化了村容村貌,为农村旅游经济发展提供了基本条件。湘西特色民居作为当地独具特色的建筑风格,具有极高的艺术观赏价值,将农村、民居、民俗相互结合,打造独具湘西特色的农业旅游。例如,借鉴其他地区成功例子,开展“农家乐”,让更多游客入住带有湘西特点的民居村舍中,体验更多湘西元素。或者结合当地的民俗文化与自然景观,“吊脚楼”与当地山区构成的特殊景致也是吸引众多游客的重要内容。开展以特色民居为中心的特色旅游,不仅是推动湘西经济建设的有效措施,也是传承地区文化的重要方法。对一些无法复原的古旧民居,可以通过钢筋材料进行修复,再通过涂漆等方式,使其与周围民居建筑协调一致,营造出完整的建筑风格。在创造经济效益的同时,为精神文明建设和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做出贡献。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sklw/sannongwenti/152326.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