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文学论文 > 电视电影 > 还青春电影的青春应有之义

还青春电影的青春应有之义

日期:2023-01-12 阅读量:0 所属栏目:电视电影


  近几年,多部青春题材的电影,如《后会无期》《小时代》系列、《同桌的你》《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等均受到了不同程度的追捧,它们在收获高票房的同时,也触发了热议,似乎口碑越差,票房越好。这一反常现象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思,我国的青春电影到底怎么了?它得到了什么又失去了什么?它的未来在哪里?

  狄更斯在小说《双城记》的开篇写道:“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或许中国青春电影的现状正是如此。

  一、青春电影的“得”

  青春电影并不是新兴的电影类型,国内这一次青春电影高潮的兴起,可以追溯到《失恋33天》。该片精准地把握“光棍节”档期,用一种黑色幽默式自嘲的笔法阐述年轻人的失恋困境,同时抒写励志,不料却意外走红。几乎同时,《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着笔于校园里生涩的初恋,带点儿感伤,焕发出励志,以“小清新”的喜剧样式标新立异,引爆银幕。随后,《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中国合伙人》《同桌的你》《小时代》等相继登场,掀起一场书写青春的电影高潮,风头甚是强劲,竟超过了国内同期上档的好莱坞电影,连央视《新闻联播》也破天荒地报道了这一现象。多年以来,国产电影一直被笼罩在好莱坞大片的阴影之下,这次终于打了一场漂亮的“翻身仗”,可以扬眉吐气了。

  若仔细审视国内近几年热映的青春电影,其故事情节并不复杂,类似叙事结构的影片放眼世界也不算少,它们也称不上是电影家族中的上乘之作,但为什么会受到观众的追捧呢?答案很显然,它们有一个共同点:让观众从影片中找到可以产生代入感的地方,用感人至深的故事叩响、触碰人们的内心,让观众一次次在或温馨或感人或凄美的故事中“哭着哭着又笑了,笑着笑着就哭了”,引发了观众对青春的无限遐想和感怀,让观众有了一种满足感,因为每一个人都曾经经历过或正在经历着青春。生活沉闷而无趣,偶尔放松一下,告别曾经年少轻狂的自己,“也是极好的”。

  在电影实践和理论研究方面,从国际上看,青春电影一直占据着一个比较重要的位置,而在国内,青春电影一直未达到其应有的高度。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青春电影开始作为一个独立的电影类型引起了大家的注意,逐渐在电影主流市场占据了一席之地,涌现出一批在表现题材和艺术手法上都非常值得称道的作品。但是这一时期的青春电影不关注身外的世界,游离于主流社会之外,带给观众的是现实的残酷、生存的严峻、存在的卑微、心灵的焦虑、个体的渺小,过于追求“残酷、苦涩的青春”,忽略了市场的需求,一度陷入叫好而不叫座、四处开花却不见硕果的现实困境。

  近年来,随着国内电影市场的不断发展、成熟,凭借比以往更积极主动的产业意识和营销策略,青春电影开始跻身于当下电影市场的主流,甚至能和好莱坞大片一较高下。新生代导演也开始关注自身,尝试着以“成长”为母题来审视周边发生的一切,注重回归现实生活的个体中来,以都市青年男女的情感为线索、背景,在追求艺术化表达的同时尝试追求得到更多人的共鸣。电影人物的选择更为普通和平民化,主题选择也更加多元化。青春电影正在以更积极主动、更自信的态势走近观众。不经意间,国内青春电影的创作出现了一些积极的改变:从对社会的批判到给人以励志引导;从面对理想与现实差距时的慨叹到勇于为梦想而行动;从对青春残酷的无奈到对过往青春的怀念。

  春江水暖鸭先知。这一次青春电影的强势表现或许是我国电影产业未来整体回暖的征兆,和中国电影产业整体上扬的势头密切相关,但由此断定国内青春电影步入了成熟期还为时尚早,它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二、青春电影迷失的“本”

  一般来说,青春电影所传达出的情感是关于青春以及成长的感悟。在懵懂、狂热、莽撞和非理性中,青春阶段的情感生活、理想信仰与社会现实之间互相碰撞、交融,刻下了青年人成长的印记,显示出生命本身应有的蓬勃向上和活力。因此,生命情感的突围,以及这种突围和障碍之间的冲突是青春电影所要表达的主题。因为这种突围有代价,而青春易逝、短暂且无法逆转,所以感伤、悲悯乃至凭吊的意蕴就更为浓重;因为这种突围有创伤,所以注重探讨生命成长中的两难处境,崇尚情感的安慰和人性的关怀,更重要的是从中找寻生命的意义,找寻生命再出发的力量和勇气。这是青春电影应坚守的本分和底线,但从当下电影的创作来看,显然它们做得还不够。

  首先,大多数作品对“青春”的抚慰流于形式,披着青春电影的外衣上演着离奇的爱情游戏,过于注重展示“奇观情感”而忽略表达“质朴情感”,或将青春生活简化,故意疏远、放大青春生活本身,成为美不胜收、雍容华贵的视听盛宴;或将青春生活极端化,忽略了内容的丰富与充实而仅注重形式的炫耀和膨胀。如《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失恋33天》都或多或少地带有这种问题。

  其次,有的青春电影背负了过多的物质和名利包袱,忽略对底层情感的演绎而偏爱对贵族爱情的描绘,充斥着过度的物欲和贪欲,没有多少实质性的现实生活内容,甚至超越道德底线宣扬自私自利,推崇“金钱至上”和“特权暴力”,如《小时代》就是如此。

  第三,有的青春电影创作者急功近利,只垂涎于票房,放弃了对生命本质、绝对价值、终极意义的追求,也割断了与现实的真实性联系,青春电影成为一种自我封闭、自成体系的游戏文本。这种缺乏对内在思想价值的锤炼力度的电影,无思想、无深度、无意义、无景深,仅仅是一些轻松流畅搞笑逗乐的故事,一种令人兴奋而又眩晕的视听时空,华丽丰富但又一无所有,充其量只是消费文化时代的匆匆过客而已,是供人娱乐而不是供人享受的,是供人消费而不是供人阐释的。   总之,如果失去坚守的本分和底线,这样的青春电影只能说是冠以青春的名义,从青春开始,却叙说着与青春无关的故事。此时的青春或青春电影,不过是一些噱头、辅料,是企图拉拢观众的手段罢了。这种不接地气,掏空现实赚钱的败家行为,牺牲了青春电影应有的品位和底线,“赚了票房,却脏了灵魂”。如若看不到个体精神的自由振奋,看不到主体价值的自我实现,看不到人性和理性的自由表露,看不到青春生活的美好,反倒看到情感的自虐和自残,看到情感匍匐在物欲和消费面前的不自由,那么,这种青春电影不看也罢。

  三、青春电影应有之“真”

  当下的国产青春电影的逆势崛起值得肯定,但存在的问题同样不能忽视,我们必须放宽视野,将其放置到世界经典青春电影以及国内优秀青春电影的大格局中,才能看清其未来之路,才能有的放矢。

  首先,青春电影应贴近生活。青春生活首先是一种生命现象,和现实真实性联系在一起。一切艺术创作从来都是日常客观现实生活的补足,“出于现实而高于现实”。离开现实这片土壤,也就失去了群众基础和力量支撑,只能博得一时喝彩,注定要淹没在历史的烟尘中。古今中外,历史上诸多现实题材电影之所以能够深入人心,被个人记忆和时代记忆所珍藏,是因为它们契合了主流大众的现实表达和审美诉求。如《青春之歌》,影片以小人物(林道静)的情感矛盾、审美理想和生命追求为切入点,将小人物自己的命运与国家命运、民族命运紧密结合起来,展现出那一代人共有的生命特征和青春理想。而《小时代》则不同,表面上以几个都市“高富帅”的青春奋斗为线索,实际上青春个体围绕三角恋爱和情感游戏喋喋不休,拘囿在个人化的情感世界里不能自拔,即使涉猎到社会问题时也只是蜻蜓点水式的表层触摸,可以说这只是一场几个“高富帅”上演的滑稽闹剧,只能算是“自我青春”的宣泄,而非“集体青春”的表达。实际上,挣扎于底层社会的青年才是最需要被关注的对象,他们的情感、理想,所面临的重重压力,以及面对困难时乐观向上的心态,与《小时代》的无病呻吟相比,无疑更具有现实意义。

  其次,青春电影应有时代担当。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社会风貌,必然会在同时期的电影中留下独有的时代烙印。青春电影,它携带着青年人在青春期共有的生命特征和情感共性,书写着一个时代集体精神面貌,能穿越时空却让人似曾相识。即便是历经岁月的洗礼,青春的味道不但不会销声匿迹反而历久弥香,好比美酒,时间的流逝只会提升它的品质。真正永恒的经典青春电影,就像一点水,从中我们能看到青春的现实存在,更像一首久久回荡在历史长空的悠扬乐曲,在时隔数年后的每一次提起都会使人热泪盈眶、荡气回肠。因此,只有携带着时代温度和历史厚度的电影,才能在浩瀚的影视作品中傲然挺立。像《青春之歌》《中国合伙人》《阳光灿烂的日子》等青春电影都是当下较为成功的。而有些电影,对青春生活的表现就显得有些粗浅和鄙陋,如《青春期》《小时代》等。

  第三,青春电影应重视艺术质量。艺术质量是电影的生命源泉。每个人的青春就是个人留给世界的一幅作品,自己的喜怒哀乐都雕刻在里面。一样的青春不一样的主人公,相同的故事模板不同的时代背景,一代代导演反复包装和演绎着一个个青春故事。虽然观众渴望从影片中接受青春的洗礼,但电影创作者不能一味地借用“青春”名头,应当用艺术标准严格把关电影质量,避免让青春电影走向同质化的死角。同时也要杜绝唯票房论,票房固然重要,但是票房不是电影的唯一。如果只在青春的现象层面原地打转,停留于浅尝辄止般的再现,而没有真正挖掘到青春期个体生命的普适情感和人性的根部,远达不到心灵慰藉和人性关怀的艺术境地,难免有一天观众会厌倦,最终注定要丧失市场。健康的中国电影应该包括两点:第一是商业性方面即票房利润指标,第二是艺术性方面即文化精神指标。例如,同样是表达青少年的情感,为什么国产电影《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难以走出国门,而日本电影《情书》却能够征服全世界,我想最深层次的原因恐怕还是艺术质量方面的问题。

  四、结语

  青春电影负载着观众的情感和厚望,应该是有内容、有生活、有思想的,超拔世俗审美并引领时代价值。青年人从中能获取真实的情感体验,能找到与心灵的共鸣点,能发现人性的闪光点,能得到“正能量”的指引而减少“负能量”的辐射,能看到困境中的出路,进而能达到澄明与超越的境地。因此,情感和故事要真实,心态要健康,发展方向要多元化,是青春电影应有的走向。

  当然,经典电影艺术的大量涌现,要有一个良好的电影生态环境,要有一个良性互动的电影创作消费体系,这需要创作者、观众和电影文化管理者去共同创造、培育。要做到这一点,并非易事。我们要避免急功近利,拒绝以娱乐代替文化,防止拿票房压思想,要脚踏实地,身怀艺术使命和艺术敬畏精神,从细微处和小视角把脉生活节奏,以集体感和大情怀书写青春价值,从而实现电影艺术按捺浮躁、沉淀喧嚣、引领大众的社会价值。目前,我国青春电影的市场很大,但格局太小。青春电影市场成熟的主要特征应该是:有一大批可以经得起岁月反复检验的经典作品,“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我们拭目以待。

  [基金项目] 本文系2012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西部项目“新中国蒙古族题材电影史研究”(项目编号:12XZW042)的阶段性成果。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wenxuelunwen/dianshidianying/162717.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