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文学论文 > 电视电影 > 电影《第五元素》主题意蕴解析

电影《第五元素》主题意蕴解析

日期:2023-01-12 阅读量:0 所属栏目:电视电影


  课题项目:本文系西华大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重点学科经费资助项目。

  《第五元素》(The Fifth Element)是由法国著名导演吕克?贝松(Luc Besson)执导,布鲁斯?威利斯(Bruce Willis)和米拉?乔沃维琪(Milla Jovovich)主演的一部科幻电影,耗资约九千万美元,是法国电影史上耗资最巨的影片。该片于1997年5月在美上映后,以其大胆的科幻想象、夸张的法式幽默、惊险逼真的动作场面在全世界掀起了观影狂潮,全球票房突破2亿美元,成为法国历史上最受欢迎的热门片之一。该片是1997年戛纳电影节开幕式影片,获1998年法国电影恺撒奖最佳导演、最佳摄影奖,1998年英国电影学院奖及其他多项奖项的提名。

  《第五元素》的剧本来源于贝松16岁时对未来的幻想。从电影《最后的决战》到《第五元素》,贝松执导的科幻题材的电影呈现给观众的是关于人性和人类命运的思索。《第五元素》具有戏剧化的冲突场面、类型化的人物塑造、富有悬念的情节设计、流畅自然的剪辑等好莱坞电影经典的影像风格,符合受众的期待视野,完全抓住了观众的兴奋点。影片的配乐融合了意大利歌剧《拉美莫尔的露琪亚》中的咏叹调《香烛已燃起》和《女神之舞》的插曲,通过古典交响乐和现代电子音乐的奇妙结合,配乐的节奏紧密地映衬着剧情的跌宕起伏,大大提升了影片的观赏性和艺术性。

  《第五元素》将场景设定在2259年的纽约,代表宇宙间善良力量的蒙督沙瓦人预见人类将被宇宙中的邪恶力量所毁灭,在灾难发生前派遣“第五元素”来拯救人类。不幸的是“第五元素”被残暴的孟加罗军队击落,出租车司机柯本协助被复原成具有人类女性特质的“第五元素”摧毁了邪恶力量,拯救了人类。影片出色的光影效果下的思想境界使其有别于普通的商业片,它以好莱坞类型化的叙事方式将深刻的人文思想传播给大众,表达了贝松对人文价值的深切感怀和对人类命运这一终极主题深沉思索。《第五元素》让科幻片的面貌得以改观,它的电影模式在此后的几年间被人竞相效仿。

  一、用什么战胜邪恶?

  贝松认为:“在人类生活的时空之外可能存在另一个时空,里面的生命形式与人类的生命形式相对立。如果说人类的生命是光明的,那么对立的生命形式就是黑暗的。如同冰与火一样,生命力越旺盛,对立的黑暗就越强大。”那么,在面临这种对立的黑暗时,人类应该怎么办呢?《第五元素》有两幕情节表现出贝松对“用什么战胜邪恶?”这一问题的思索。一场是人类发现邪恶太空物体的一幕:军方不顾神父的反对,试图以武力解决问题。出人意料的是,随着射向邪恶物体的飞弹破坏力越来越大,这个邪恶物体的体积也随之膨胀,最终吞噬了发射导弹的飞船。另一场是莉露学习人类历史的一幕:莉露在电脑里输入“战争”这个词,显示屏不停地闪过人类战争的惨景。莉露泪流满面,悲恸不已,“人类有什么值得拯救的地方呢?最终你们还是要自我毁灭”。

  这两幕折射出了影片强烈的人道主义反战态度:战争是具有原罪的,战争不但无法战胜邪恶,反而会招致邪恶的膨胀,最终摧毁发动战争的人。贝松通过莉露否定“战争战胜邪恶”的一幕,使人联想到发生于影片拍摄前几年的海湾战争和波黑战争,这两场战争的发起者都迷信武力征服,他们发起的战争在带给人类痛苦的同时把自己也送上了审判席。

  那么人类究竟用什么来战胜邪恶?贝松在《第五元素》里给了观众一个清晰的答案,这个答案与古希腊的四元素说相关。这个学说认为整个世界是由风、火、水、土这四种元素构成。在影片里,每种元素各有一块代表的神石,当这四块神石和第五元素汇聚时,一种神秘的力量随之激发,摧毁了外星邪恶,拯救了人类。这个激活四种元素的第五种元素就是“爱”。在贝松眼里,人类世界充斥着杀戮和毁灭,这导致莉露在最后关头想要放弃拯救人类的使命,但这个世界上只要有“爱”,拯救就是有意义的。柯本用自己的爱感动了莉露,他让莉露明白,至少“爱”是值得拯救的。这样,“爱”被拯救了,同时被拯救的“爱”也摧毁了邪恶。人类忧虑于现代社会“爱”的稀缺,对“爱”的呼唤正是社会主流意识在影片中的一种投射。《第五元素》向世人传达的一种忧患的信号:以暴制暴无法消除人类心中的邪恶,只有人类世界里最宝贵也是最强大的力量――“爱”,才是将人类从末日中救赎出来的诺亚方舟。

  二、只有男人才是英雄?

  一般来说,相比其他类型的影片,科幻片所传递的人文思想价值略有不足。《第五元素》是一部成功的好莱坞科幻电影,虽然该片没有跳出美国英雄拯救世界的剧情窠臼,但依然闪烁着耀眼的女性光芒。

  父权文化影响下的科幻电影常用模式:在关系人类命运的大事件背景下,充满魅力的柔肠硬汉在美丽女性的帮助下拯救了世界,在此过程中,两人展开一场感人的爱情故事。这种传统的叙事手法表现出了父权社会男女性别权利失衡的现实:男性是社会的主体,因此拯救世界的任务也应该由男性承担。女性是社会的客体,“女性天生是弱者”,女性微弱的力量终究要在男性强有力的臂膀下才能发挥出来。从《第五元素》到《圣女贞德》,贝松解构了这种以男性为主的电影叙事模式,独立的女性形象得以重塑。影片里的莉露是以拯救者的身份来到地球,她的身份的转变折射出了现代社会对女性形象类型的期望。虽然在电影里男主角柯本依然大发神威、引导剧情的发展,但莉露拯救者的身份无形中降低了他英雄行为的分量,男主角的所有行为都是为了配合女主角,这真是一个奇妙的安排。   影片里的每个人第一眼看到莉露时都感慨于她的“完美”。“完美”是一种没有缺陷的美好,它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存在,只存在于人类的理想中,但它是驱动人类不断进行自我完善一种理念和动力。在《第五元素》里,只有女性才可能是完美的。除了“完美”的莉露,电影里的外星女伶狄娃更具有一种别样的“完美”,她外表奇特,蓝色的人类身躯上布满奇怪的管子,但这个怪异的身体却发出天籁般美妙的声音。在狄娃舒缓略带感伤的歌声的烘托下,莉露与人类的敌人展开战斗,狄娃用歌声谱写了女性为人类生存繁衍而进行的抗争。狄娃为了安全地将神石护送给莉露,她甚至将神石放入自己的身体。当柯本从死去的狄娃身体里取出血迹斑斑的神石时,人类的未来出现一线曙光,这与从母体中取出新生命的一幕如此相似,又是一个女性拯救了人类!

  相对于“完美”的女性,电影里的男性则体现出人类的各种丑恶。他们崇尚了暴力,为了自身的利益可以相互出卖、相互厮杀,他们与“完美”的女性形成鲜明的对比。莉露对人类的拯救暗含了女性给这个世界带来了生命和美好,而孟加罗人对莉露的伤害则体现了战争对女性的摧残。女性带给人类生命,而男性发动的战争却伤害了女性,这是一个多么可耻的现实啊!

  三、科技控制人类?

  《第五元素》将人类社会设定在一个科技高度发达未来。这个后人类物质世界里,人类被各种机械科技包围:高耸云端的大楼、漫天飞行的汽车、代替人类工作的智能机器,人类生活的这个世界处于一个前所未有的发达时期。科技发展带给人类前所未有的好处的同时,也给人类社会留下巨大隐患。影片里柯本和莉露驾驶出租车躲避警察追捕的一幕令人印象深刻。这个印象不是来源于影片中火爆的飞车追逐戏,也不是莉露在出租车里无助地流泪哀求的精彩表演,而是出租车利用地表的雾霾躲避警察的场景。柯本的出租车犹如一台流动的摄像机,揭露了一个高度发达的未来科技社会光鲜的外表下的混乱、危险和肮脏不堪。

  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驱使人类强烈地追求和崇拜科技,这虽然促使了科技的快速发展,但人类社会所面临的人文失落的现实却导致了科技的异化。《第五元素》表现了西方社会对未来科技发展的某种忧虑,影片里的科技丧失了人本内质,科技与人性疏离、理性与价值分裂实际是人类生活环境恶化的思想肌理和人文根源。整部影片中,观众几乎看不到任何的自然景观和绿色植物,充斥银幕的是科技工业化社会的直接后果和生态恶化的标志――钢铁和机器。贝松的许多电影里,植物是具有象征隐喻功能的物象,它蕴涵着生机和生命。《杀手里昂》里随处可见的那盆郁郁葱葱的植物象征着里昂对生命的热爱,而《第五元素》中绿色植物的缺失则象征科技异化社会里人类生命延续的障碍。未来的人类居住在狭小的钢铁笼子里;人类必须服从机器所发出的各种指令;人类的旅游天堂本该是一个有阳光、沙滩和椰树的地方,影片里的旅游天堂却是在一艘太空船里。人类生活环境全部金属化,甚至连人的睡眠都要受到机器的控制。影片里这种异化的未来世界不得不使人产生疑问:究竟是人类控制了科技,还是科技控制了人类?

  其实,贝松在《第五元素》里已经回答了这个问题。影片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崇拜科技的佐格在神父面前吹嘘科技的无所不能,突然一颗樱桃噎住了他。佐格的机器人无能为力,这时神父用力拍了佐格的后背一下,救了他的命。贝松用这个简单幽默的镜头讽刺了现代社会对科技过度崇拜而对人性的忽视。休谟说过:“一切科学对于人性总是或多或少地有些关系,任何科学不论似乎与人性离得多远,它们总是会通过这样或那样的途径回到人性,即使数学、自然哲学和自然宗教,也都是在某种程度上依靠于人的科学。”[1]《第五元素》实际反映了贝松的“以人为本”的科技观:就人与科技的关系来看,科技只是一种手段,服务于人才是科技的最终目的,未来科技应该具有科技奇迹和人性精神的统一。在科技现代化的过程中,人类应该赋予科技人本内涵,让科技具有人性,以科技的人化来避免科技的异化。对于那些可能割裂人类社会、给人类带来生态灾难的科技,人类应该反思和自省。

  四、结语

  人文艺术性与商业策略相得益彰使《第五元素》成为20世纪90年代最有影响力的电影之一,这种影响力一直持续至今。影片宣扬的人性思想、正义战胜邪恶等价值观念,对生态污染、科技和人的主体性之间关系等问题的思考,表现了 对人类生存、人类命运的终极关怀,具有积极的社会批判意义。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wenxuelunwen/dianshidianying/163657.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