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文学论文 > 电视电影 > 电影《国王的演讲》中的民族性解读

电影《国王的演讲》中的民族性解读

日期:2023-01-12 阅读量:0 所属栏目:电视电影


  在英国电影的百年发展中一直纠结于好莱坞电影的市场争夺,就影响力而言英国电影的最强大敌人就是好莱坞电影,英国电影甚至曾一度难保自己的民族性。电影《国王的演讲》的成功使得英国电影重拾自信。 2011 年第 83 届奥斯卡颁奖礼上,《国王的演讲》将最佳影片奖、最佳原创剧本等四项大奖收入囊中。《国王的演讲》的制作模式与好莱坞电影明显不同,民族特性在电影中间接或直接表现出来。而且该影片是在英国电影协会的直接资助下完成的,是一部英国人独立拍摄完成的电影。民族电影以其清晰完整的民族特性的表达为主要特征,这其中民族情趣是电影中的重要内容,电影与本民族观众之间的情感联系非常紧密。在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的辅助下,通过典型化的艺术手段,对现实生活中的某个层面做真实的描述。

  一、典型的历史背景

  《国王的演讲》故事展开以国王贝蒂对口吃的矫正过程为线索,而对历史事件与历史背景则是一笔带过,因为它们只是人物塑造过程中的一些辅助材料。但是这些辅助材料又是人物成长过程中所必不可少的。对麦克风的特写在影片中多次出现,在那个时期广播是“一项新的发明”。乔治五世就以这种“现代科技”向民众发表圣诞节致辞,但是这种国民互动的方式却成为英国王室的例行传统,每逢圣诞,国王必须通过广播发表圣诞致辞。这让口吃的国王情何以堪?父亲在训诫贝蒂时曾说道:“如果你生在以前,如果你想为王室增辉,你只需外表华丽,举止得体就好。”但是时代不同了,我们得打开车门走进普通家庭,用广播宣扬我们自己。皇家也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而进步,我们不再刻板,我们也不再传统,我们已经成了演员……”当老国王去世的时候,英国社会中的贵族、官员、工人、士兵等都围坐在广播旁边伤心地接受着国王去世的讯息。由此可见,广播已经成为英国皇室与民众交流的主要渠道。

  英国的社会历史背景与王室所处的经济环境紧密相关,当时国家经济萧条、国外法西斯势力所发动的世界战争对英国产生巨大威胁,再加之来自苏联的威胁都构成英国王室面临的糟糕环境。这些情况在电影的人物对话中都奇妙地交代出来。一些典型的历史事件也在电影中有较完整的描述,例如乔治五世于 1936 年去世,爱德华八世虽然继位但很快又退位。在贝蒂国王即位不久又爆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在这一关键时期,国王和王后成为英国民族的精神领袖,紧密将英国人凝聚在一起,共同对抗德国法西斯主义。影片仅在片头与片尾对这些典型的社会历史环境做了较好的陈述与交代。在整部电影的创作中,创作者的主观性情感因素被降到最低限度,力图以客观的镜头和真实的人物经历向大家展示一个坚强、勇敢、富有责任心的人物形象。历史的客观、真实性得以凸显。乔治五世对长子爱德华的所作所为感到非常失望,他的退位,将这个不愿意做国王的贝蒂推上了王位。在国家形式岌岌可危,民众都对王室寄予厚望的情况下,贝蒂无法回避自己的责任,他只有在一次次演讲失败中完成自己的使命,他不辞劳苦训练自己的演讲技能,在一次次的艰苦训练中与自己的口吃作斗争。

  二、文化遗产的推崇

  英国社会特有的一种现象便是王室效应。曾经不可一世的大英帝国统治过世界上四分之一的人口。在当今世界的王室中,英国王室的政治生命最长。从1066年英国人征服诺曼底威廉一世登基开始算起,迄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英国王室向来都以其较高的私密性著称。只有在1969 年英国女王的同意下,由英国广播公司录制,才以一部纪录片向英国和世界展示了一个亲切的王室形象。王室与民众之间的距离才开始逐渐拉近。但这只是一个短暂的过程,英国王室在纪录片问世不久又很快蒙上了神秘的面纱。在此之后,海伦?米伦于2006年凭借其在 《女王》中的出色表现荣获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如今《国王的演讲》再一次在世界电影中掀起波澜,英国王室文化已经成为英国民族的一笔宝贵财富。老国王乔治五世在年幼时期非常害怕父亲,行事拘谨,这一点他与儿子贝蒂非常相像,因此父亲对贝蒂怀着殷切的期望,同时对他的要求也非常严格。乔治五世去世时,新继位的爱德华八世失声痛哭,但是他的哭声中不仅仅是为父亲的离世,而且还是因为他即将即位这一无法改变的命运安排。因为如果他即位将不能与有妇之夫辛普森夫人交往。除了爱德华之外,其他人在丧礼上则表现得隐忍、得体,不失王室风范。整部影片风格朴素,色调并无华丽之感,这与王室严格的家教、等级森严的文化氛围是极为对称的。王室文化中的几个重要元素,如威斯敏斯特教堂、庄严质朴的国王宝座等都成为影片表达的关键点。国王的宝座虽然尊贵、荣耀,但是这其中还附带着责任与艰难。王宫的豪华或宫廷生活的精致在影片中几乎没有刻意表达。王室形象一如民众所了解的那样,含蓄、保守、尊贵。王室在这部电影中似乎已经与伦敦街头、马车、骑兵这些英国元素融为一体,相得益彰成为英国民族魅力的展示途径。

  莎士比亚也是《国王的演讲》中的一位重要人物。他是英国的骄傲。在文学界,也许是人们通过对文学艺术知识和历史知识的了解中得知这为伟大的作家的。贝蒂的语言治疗师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莎士比亚迷。他与公爵夫人第一次接触时,夫人问道为何诊所没有接待员,显然这是一种服务不周、实力不强的表现,医生却以一句莎翁的名言缓解尴尬,“人能安贫就是富”,贝蒂与医生试演时的剧目也是选择的莎士比亚的历史剧 《理查三世》。贝蒂第一次试读时选择的也是《哈姆雷特》中的片段。即使是贝蒂年幼的儿子对莎士比亚的戏剧也是了如指掌。显然莎士比亚是英国民族的骄傲,电影对这些民族骄傲乐此不疲地展示也说明英国民族电影再一次以优秀的民族文化向世界展示了自身的光辉形象。   三、典型的人物性格

  文化遗产和本土传统在《国王的演讲》中得以淋漓尽致的展现,但是一部电影仅凭这些外在元素还是不能打动观众的。影片所极力展示的还是一位不屈不挠的、有责任心的,同时也是有缺陷的人。人性的光辉对观众内心的打动才是无穷的,作为一个与大家平等的人,贝蒂所展现的都是普通人能够遇到的一些普通困难。但是这些普通困难却经常困扰着每一个人。历史上的乔治六世自幼口吃,他性格内向,对社交从小带着一种畏惧心理。编剧戴维?赛德勒的童年经历与贝蒂几乎如出一辙,同样饱受口吃之苦。正因如此,赛德勒更能理解国王当时的感受,也更能理解国王为克服这个缺陷所付出的艰辛努力,同时对其个人的品质的挖掘也更加深入。

  在英国人的民族特性中,含蓄和冷漠是其中最为明显的。这与澳大利亚人明显不同,随意、率性是他们的主要特征,二者形成强烈的反差。与莱恩纳尔的首次会面之前,公爵夫人从言语治疗协会会长那里了解到这位治疗师的“不正规”和“很有争议”的评论,究其原因就是他的澳式表达方式。莱恩纳尔是一个真诚却又不羁的人物形象。他强烈要求在交往过程中要与国王平起平坐。他们之间不存在任何等级差别,甚至连医生与病人的关系也不是。而英国人又喜欢在对话中保持礼貌和距离。因此在接受治疗的前期阶段,公爵夫妇对于他们与医生之间的称呼一时难以确定。

  尽管表达方式存在差别,但是人的本性在这里却没有任何差别。坦白说,国王也是人。虽然身份尊贵,但是他也有凡人的情爱与烦恼。影片开头的麦克风特写,播音前专业的准备动作与内容,让人无法与国王这一光辉形象联系起来,再加之演讲前的那种胆怯,这分明就是一个活生生的普通人。在家庭里贝蒂是一位称职的丈夫,他也像一个普通父亲一样疼爱着他的孩子。而那些重要的政治责任总是让他的生活紧张而又窒息。身为公爵的贝蒂总是感觉自己是被“施了魔咒的企鹅爸爸”。莱恩纳尔坚持与贝蒂平等对话其实有其深意,因为只有身份上的平等才能产生真正意义上的对话。在他们友谊的发展过程中,莱恩纳尔发现了贝蒂那些并不快乐的童年往事。幼年时渴望与父亲相处,却屡次被政务繁忙的父亲冷落。而且他一有时间便对其严加管教。在他童年里只有一个最亲密的小伙伴那就是自己的弟弟,但是弟弟也因患病夭折。自己的口吃被所有家族成员认为是最不光彩的事情,经常有人讥笑他的口吃。这些心扉终于被狡猾的莱恩纳尔挖掘出来,同时在静静地聆听中,贝蒂也能够感觉到他的关切与善意,二人第一次像朋友一样握了手。同时贝蒂也重拾那种朋友带来的温暖。贝蒂的责任心极强,这是他战胜自身缺陷的最重要动机。体面的外形是王室成员的基本要求,也是他们的责任,但是他在幼年时却是一个左撇子,为此他被强行纠正使用右手,而且面对膝盖内翻的生理缺陷也需要用夹板夹直。这对贝蒂来说都是一些痛苦的回忆。承担责任意味着就要隐忍痛苦。演讲中的屡次失败,使他不得不求助于各种生理性康复性治疗。莱恩纳尔成为其御用治疗师后,在威斯敏斯特教堂里他们专门排练加冕仪式,在这过程之中,莱恩纳尔随意坐在王座上,这激起了贝蒂的愤慨。在愤怒之下,他却十分流利表达了自己的心声。贝蒂说自己有 “天赐的权利”,但最重要的还是他也有“被倾听的权利”即“发言权”。这时贝蒂可能才恍然大悟:他首先是一个人,然后才是国王。国王只是一件外衣,他不必因这种后天强加的政治身份而紧张,他还需要发出自己心底的声音,就能保障自己畅快自如的表达。终于他战胜了自己,一位富有责任心、勇敢、有毅力的国王形象赫然屹立在公众面前,他静默的英雄气概为所有英国人折服。

  随着世界各国在经济文化交流中的紧密联系,在影片制作时,开展国际合作已经是十分普遍的事情。因此,《国王的演讲》不可能保证所有的拍摄工作都由英国人完成。但是,对民族性的坚持和渲染成为电影的主要表现内容,内容上的民族性是这部电影的特色之一。“在当今世界,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自己的电影,那将在世界上失去表达声音和展现形象的机会,这对于国家和民族来说都是不幸的。”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wenxuelunwen/dianshidianying/163713.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