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文学论文 > 伦理学 > 安妮塔·布鲁克纳笔下单身知识女性的文学价值特

安妮塔·布鲁克纳笔下单身知识女性的文学价值特

日期:2023-01-06 阅读量:0 所属栏目:伦理学


 安妮塔·布鲁克纳是英国当代犹太裔女作家,迄今已发表近三十部小说。她的《湖滨饭店》获1984年英国小说布克奖,被誉为“最富有原创与创新意义”[1]的小说,2002年她的《下一件大事》再次获得布克奖提名。进入新世纪以来,国内对她的研究日渐升温,尤其关注她笔下的单身知识女性群体。她们大多与作家本人相似:美丽、端庄、贤淑,充满了知识女性魅力,但又都选择了独身。因而,这样一个世界的情况,很容易激起人们的神往和好奇:她们的出身、经历、行为、爱情观、女性主义观、宗教观、道德观乃至食物、服装都成为人们探讨的话题。就出身而言,她们往往具有共同特征,即跨文化性:她们都出生在父母分属两个不同文化系统的家庭。在这种家庭里,她们在享受两种文化带来的优势的同时,感受更多的却是处于不同文化的“夹心层”所带来的烦恼和焦虑,而这些或许是人们应该给予更多关注的地方。
  一、伴随终身的孤独
  尽管作家笔下的单身知识女性大都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和收入,但她们的生活却因为“跨文化”的缘故,而多了很多苦恼,尤其在精神方面。其中,孤独感是最直接和显性的伤害。这种伤害与作家自身的经历密切相关。安妮塔于1928年出生于伦敦,父亲是波兰犹太人,母亲是英国人。其家庭是大家庭,除了父母外还有一些为躲避纳粹大屠杀而来的亲戚和朋友。由于严重的心理创伤,这些人多沉默寡言,表情严肃。再加上深受父母经常吵架的影响,少言寡语、表情凝重便成为作家的性格特征,并导致了她对周围英国人看法的改变。谈及伦敦生活,作家曾在一次访谈中感叹道:“尽管我生在这里,长在这里,但我却从未感觉像在家里,一点也不像。人们总说我很严肃,很抑郁,但对我而言,英国人似乎从不严肃——他们很轻浮、很自满,难以说清,但绝不严肃,他们甚至很疯狂。”[2]这些话清楚表明了她与英国主流社会的隔阂,表明了她更带有犹太色彩的文化观。
  从作家笔下众多单身知识女性的形象来看,她的这些经历都尽可能地融入了她们的生活。如《开始人生》中主人公露丝的形象:她是独生子,母亲是英国人,父亲是德国犹太移民的后代。从小她生活在奶奶、父母、女仆、护士组成的大家庭中,似乎很“幸福”,然而身边都是成年人,没有同龄伙伴,这使主人公与其他同龄人隔离开来,经常处于孤独之中。社会生活里,她有强烈的“局外人”意识:少女时,埋头书本;大学里,喜欢去图书馆;不爱与他人打交道,朋友很少;即便与伙伴一起,她也多是听者,很少插话。一次,为了让心中的白马王子理查德对她产生兴趣,她租了一套公寓,邀对方赴宴。然而,由于不善言辞,这次接触成为一场灾难:“场面尴尬,无法收拾,她恨不得找个老鼠洞钻进去……他喃喃道‘有时候,露丝,我不知道你是否是一个真正懂得关心的人。’”[3]之后,她回到父母身边,过着重新远离社会、孤独的生活。《天意》中,基蒂的父亲是英国人,母亲是法国和俄罗斯人的后裔。她从小就有强烈的无根感,茫然地在两种文化(英国文化与欧洲大陆文化)、两种语言(英语与法语)中生存。后来父母双亡,她更是过着孤独生活。尽管通过不懈努力,她在自己的专业领域——浪漫主义的研究上取得了成就,赢得了校方与同事的尊敬和肯定,然而她内心深处始终存在边缘感和孤独感。即便在自己家中,她也处于孤独中。她祖母经常问她:“你的情人在哪里? 今晚上你会带谁来家?你为谁洗头?”[4]这时,主人公便经常哀叹:“哎, 我不该来到这个世上……我在家里没有位置。我什么也不信,我真的处于存在主义的世界”。[5]为寻求改变,她开始主动追求毛里斯·毕肖普,但毛里斯一直与她若即若离,态度暧昧,故她的心情也一直处于压抑中。最后,在毛里斯为她举行的庆祝晚会上(因她正式得到了大学教职),才明白他真正爱的女孩是她班上一个成绩很差的女学生。此后,她又回到苦涩的孤独中了。小说《湖滨饭店》的主人公艾迪斯·霍普的父亲是英国人,母亲是犹太人。从小她就喜欢观察社会,但不爱与人交往。即便有人陪着,她也不爱在公共场合吃饭。咖啡厅里,她宁愿拿出笔记本,以便“给自己一幅沉着的外表”。[6]虽然她是知名浪漫小说家,很多读者都能认出她,但她从不把自己当成入世型妇女。在她眼里,二战后飞速发展的英国社会是陌生的:“面对社会上一波接一波的消费主义潮流,她是一个失败者”;[7]她的孤独意识不仅是主人公自觉的,也是周围人的理解:她被看作是老处女,或老女人。即便向她求婚的菲利普·奈威里,也认为她极为过时。他打算娶她的唯一目的是给世人一个传统家庭印象,正如他本人所说的“交易”:他给埃迪丝婚姻、金钱、社会地位,但不给爱情。主人公的处境和感受,读者不难进一步想象。
  二、挥之不去的阴影
  作家笔下的单身知识女性许多都像她一样,与犹太文化有千丝万缕的联系。犹太人大多都对希特勒迫害的历史刻骨铭心,但对移民到其他国家的犹太人而言,出于各种考虑,他们可能反而会刻意回避公开谈论它。安妮塔·布鲁克纳童年的环境就是这样,她笔下的犹太知识女性也如此。但这并不意味着那段大屠杀历史被遗忘了,相反,它被更深地埋藏起来,成为那些经历过的人和他们身边的人挥之不去的梦魇。在作家的小说里,她以非常隐晦的方式,经常“不经意地”将其表露出来,折射出了她们心中的隐痛。如《家庭与朋友》中索芙卡的感受:“艾薇的爸爸私下里警告过她欧洲的形势,警告对她的家庭意味着什么……索芙卡知道眼下他们是安全的,但她也知道永远回不了那个家了。”[8]《此情不再》中,艾兰·舍伍德回忆童年时,称身边的亲戚们都很奇怪,表情严肃,像从中世纪过来的。《开始人生》中,女主人公露丝童年时常听祖母唠叨她在欧洲的悲伤的过去。回忆起祖母,她的印象是房间里光线暗淡,桌子、椅子、床等家具都是深色的,连空气也是阴郁的,一切都“仿佛浸透了眼泪”。[9]描述童年时在家就餐的情形,露丝感到“充满了悲伤气氛”,但在她眼里“处处 都这样,连稍带酸味的乳酪、燕麦面包、黄瓜、香菜上都带有监狱的气息”。[10]这里的“监狱”显然指法西斯囚禁犹太人的集中营。《天意》中,基蒂每次走进祖母的房子都感到“阴暗的凝滞的空气,有些食物的味道,不过那是带有仪式性的餐桌上的饭菜发出的,让人很不愉快”。[11]这里的“仪式性”与上面“监狱”有相通之处,都令人想起那段惨痛的历史。《湖滨饭店》中,艾迪斯回忆起七岁时到欧洲维也纳她母亲老家度假时,突然听到母亲和婶婶莱西大喊:“太惨了! 太惨了!”,吓得她赶快躲到了外祖母的椅子后。[12]《看着我》中,独身女性弗兰西斯住在伦敦已故双亲的公寓中。这套公寓是她父母于二战期间买下的,卖主是一个避难的犹太人,因要到美国同移居美国的妹妹一起住,便宜出售了。尽管价格合适,但入住后她的父母却非常担心彼此的安全,不敢动屋里的陈设,因而家具等一直保持原样,“可能出于迷信的缘故”[13]。像这样,在“轻描淡写”间,作家将犹太人所遭受的深重灾难表现出来。而这些童年的经历显然都给女主人公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影响了她们的性格形成,成为笼罩她们一生的“阴影”。熟悉作家的读者都知道,她们的这种经历和痛苦其实是作家自身的经历的文学再现。孩提时代,她就经常被身边犹太人不时爆发的痛苦声所惊扰。在与记者的对话中,她对此用的形容词是“可怕”,并称这“是遗留在她们身上的巨大悲伤,我也自然继承下来”。由此可见,她及她笔下的众多单身女性都继承了上一代的“遗产”。那段灾难的历史,成为她以及上一代人共同的无法消除的“阴影”。
  如上所述,布鲁克纳笔下的单身知识女性不仅生活在“跨文化”的孤独中,对许多有犹太血统的女性而言,她们还生活在历史的阴影中。这种阴影严重影响了她们的生活,是导致她们独身的重要因素。因而,当人们在看到她们的成就或光鲜外表时,要更多地注意其背后的东西,注意她们的实际生存状态,她们的烦恼和忧虑,或许这才是作家不断重复书写“她们”的真正目的。
  (本文得到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2013年度一级学科项目资助。)
  注释:
  [1]Skinner, Fictions of Anita Brookner:Illusions of Romance,New York:'s Press,1992:66.
  [2]Guppy,Shusha.“The Art of Fiction XCVIII:Anita Brookner.”Paris Review 29,1987:147-169.
  [3][9][10]Brookner,Anita.A Start in Life,Harmondsworth: Penguin,1991:58-59,12,12-13.
  [4][5][11]Brookner,ence,London:Cape, York:Pantheon,1984:16,91,6.
  [6][7][12]Brookner, du Lac,London:Triad, Panther Books,1985:45,44,49,165,49.
  [8]Brookner, and Friends,London:Triad,Grafton Books,1986:82.
  [13]Brookner, at Me,London:Triad,Grafton Books,1983:24.
  (滕学明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100024)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wenxuelunwen/lunlixue/78434.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