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文学论文 > 伦理学 > 体面劳动的主体伦理观念的探讨分析

体面劳动的主体伦理观念的探讨分析

日期:2023-01-06 阅读量:0 所属栏目:伦理学


【原文出处】《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保定)2013年2期第87~90页
【作者简介】黄云明(1963- ),男,河北沧州人,河北大学政法学院哲学系2012级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博士研究生,河北大学政法学院哲学系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伦理学(河北 保定 071002)。
 

 体面劳动是国际劳工局局长索马维亚于1999年第87届国际劳工大会上首次提出的,他在向大会提交的报告《体面的劳动》中指出,体面劳动是促进男女在自由、公正、安全和具有人格尊严的条件下获得体面的、生产性的工作机会。随之,世界范围内的体面劳动研究以及制度建设全面展开。近年我国社会对体面劳动也越来越关注,胡锦涛在“2008经济全球化与工会”国际论坛开幕式的讲话中说:“让各国广大劳动者实现体面劳动,是以人为本的要求,是时代精神的体现,也是尊重保障人权的重要内容。”[1]而后,学者们对体面劳动进行了越来越深入的研究,研究更多地集中在实现体面劳动的社会环境、制度保障以及企业管理的具体措施等劳动主体的外在条件方面,对于实现体面劳动的劳动主体内心伦理因素,没有给予足够的关注。但是,体面劳动的实现不仅需要外在客观条件,而且内在主观伦理观念也是不可或缺的因素,劳动者必须拥有正确的劳动伦理观才能够真正实现体面劳动,劳动者必须在内在伦理价值观上,正确认识劳动本质、劳动目的以及劳动中的各种利益关系,才能真正实现体面劳动。
    一、劳动的伦理本质
    劳动是人自由自觉的为自身生存创造物质生活资料的社会生产活动。人通过劳动人化自然,使自然成为人的生存环境,并使人获得生存必需的物质生活资料,在这个过程中,人创造了自己,并推动自身的进步和发展。马克思认为劳动是人的本质,人不能像动物那样通过对自然界的直接适应而生存,而必须通过改造自然,创造“第二自然”生存。所以劳动是人赖以存在的前提。马克思说:“一个种的整体特性、种的类特性就在于说明活动的性质,而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恰恰就是人的类特性。……有意识的生命活动把人同动物的生命活动直接区别开来。正是由于这一点,人才是类存在物。或者说,他自己的生活对他来说是对象。仅仅由于这一点,他的活动才是自由的活动。”[2]57-58通过劳动人不仅获得了自身生存所需的物质生活资料,人也培养了自我的自由意志,逐渐使人的活动成为自觉的、有目的性的活动,使自身从动物界脱胎出来,成为有理性的动物,同时,也是劳动让人们结成社会关系,获得了社会性,成为社会的人。
    劳动创造了人,创造了人的本质。劳动是人的本性自我确证的社会活动。只有通过劳动,人才能够获得自我实现,也只有在劳动中,感受人之为人的存在。之于劳动者来说,劳动者必须认识到劳动的这个本质,才能真正在劳动中实现自我的价值,获得自我的尊严,实现体面劳动。
    马克思主义认为,在私有制社会中,阶级分化导致了异化劳动产生。在资本主义社会,人的劳动产品与人相异化,“工人生产的财富越多,他的产品的力量和数量越大,他就越贫穷。工人创造的商品越多,他就越变成廉价的商品”[2]51。人的劳动与人相异化,工人“在自己的劳动中不是肯定自己,而是否定自己,不是感到幸福,而是感到不幸,不是自由地发挥自己的体力和智力,而是使自己的肉体受折磨,精神遭受摧残”[2]53。人的类本质与人相异化,马克思认为,自由的自觉活动是人类的本质,是人和动物的区别,资本主义社会的劳动,变成了维持生存的手段。人与人相异化,社会经济发展使社会成员阶级分化,劳动者“把他自己的活动看做一种不自由的活动,那么他是把这种活动看做替他人服务的、受他人支配的、处于他人强迫和压制之下的活动”[2]60。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劳动异化的原因是阶级分化,阶级分化的原因是私有制,私有制的原因是生产力发展水平,所以,异化劳动的根本解决要依赖生产力发展、进而消灭私有制和阶级。
    通过生产力发展消灭劳动异化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距离问题的真正解决当然还很遥远,但是历史证明了马克思论断的正确性,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异化劳动现象得到大量缓解。当然,在这个过程中,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批判,也促使资产阶级思想家反思资本主义制度,促使他们完善资本主义制度,在很大程度上调和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对立。国际社会对体面劳动的重视,也是马克思主义运动产生的影响之一。
    社会主义社会消灭了阶级,社会成员不再有根本对立的关系,对于减少异化劳动的危害提供了广泛的社会平台。但是,由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社会主义社会生产资料所有制是多种所有制并存,这意味着社会主义社会依然存在劳动异化,在这种状态下,实现劳动者体面劳动,一方面需要加强社会制度和社会政策建设,促进体面劳动;另一方面,也需要劳动者转变观念,确立正确的劳动伦理价值观,正确把握劳动的伦理本质。
    在私有制社会中,劳动异化是普遍现象,那么在劳动异化存在的时候,劳动作为人的本质确证性活动的意义是不是还存在?人性是不是完全被异化了哪?辩证地看待私有制条件下的劳动,我们应该认识到劳动的二重性,一方面劳动仍然是人的劳动,是人的本性的体现,同时,也是人性的异化,劳动是双刃剑,即成就人,也扼杀人。
    社会主义社会由于多种所有制共存,劳动的二重性仍然存在,社会建设应该促进劳动对人和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限制以至逐渐消除劳动异化,这不仅要求一系列的社会制度和政策建设来保障,也需要劳动者在异化劳动中感受劳动的伦理本性,在劳动中,发展自己、实现自己,把劳动作为自我实现的根本方式。劳动者缺乏这种劳动伦理观,不利于限制劳动异化,也就谈不上体面劳动,也就是说,如果劳动者把现实的劳动只是作为异化劳动,在劳动中只是感受到劳动异化,感受到劳动产品、他人对自己的压抑,感受劳动造成的身体和精神的痛苦,那么他的人性就会确实被异化,距离真正的人性越来越远,而只有认识到劳动作为人的本质性活动的伦理本质,才能在劳动中不断发展完善自己,真正实现体面劳动。
    二、劳动的伦理价值动机
    劳动的伦理价值动机是劳动者劳动的主观目的,内在心理出发点,它赋予劳动者的劳动以价值和意义,也是劳动者劳动的精神动力之源,劳动者敬业精神的伦理依 据,劳动者感受劳动尊严、体面劳动的内在伦理基础。马克斯·韦伯说:“直接支配人类行为的是物质上与精神上的利益,而不是理念。但是由‘理念’创造出来的‘世界图像’常如铁道上的转辙器,决定了轨道的方向。在这轨道上,利益的动力推动着人类的行为,人们希望‘自何处’被拯救出来,希望被解救到‘何处去’,以及——让我们也别忘了……‘要如何’才能被拯救,这些问题的解答全在于个人的‘世界图像’。”[3]劳动的伦理价值动机就是劳动的“世界图像”,实际上它不仅左右着劳动的方向,也为劳动提供精神动力。劳动动机应该是一个价值系统,包括为自己、为家、为民、为国。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劳动特别是勤劳具有元德的意义,中国人认为勤劳不仅是基本的美德,而且有利于养成其他的优秀品德。中国古人说:“夫民劳则思,思则善心生;逸则淫,淫则忘善,忘善则恶心生。沃土之民不材,逸也;瘠土之民莫不响义,劳也。”(《国语·鲁语下》)劳动者劳动不仅是为了创造生活必需的物质财富,而且应该是为了健全自己的人格。劳动者如果将培养伦理人格作为劳动的目的,那么不论劳动是不是能够给自己带来丰厚的财富收益,他都能够感受到自己劳动的价值,觉得自己的劳动是体面的。
    任何人都不是孤立的社会存在,家庭是人最早的社会存在方式,也是普遍的社会存在方式。一个人劳动不仅是为了自己获得生活的物质资料,培养自己的道德人格,而且应该上赡父母、下养妻儿,乃至于光宗耀祖,这一点对所有人都一样,但是对于中国人特别是中国男人来说更具有特别的意义,这是数千年中国传统文化赋予中国男人的做人使命。马克斯·韦伯认为基督教新教伦理是西方资本主义精神,其主要原因就因为他认为基督教加尔文宗“荣耀上帝”的核心信仰为加尔文宗信徒提供了劳动的精神动力,这个信仰促使他们勤奋敬业并且能够过一种简朴的理性生活方式,因此成就了资本主义经济资本的原始积累。山本七平在《日本资本主义精神》中指出,日本人生来具有为天皇效命、为大和民族奉献的天赋使命,这种神道教信仰也为日本人提供了敬业的精神基础,使他们的推销员奔赴世界各地,推销日本产品,如同穆斯林走在前往麦加的路上。中国劳动者之上赡父母、下养妻儿,乃至于光宗耀祖,正如同加尔文宗信徒之“荣耀上帝”,日本人之效命天皇以及为大和民族奉献。传统中国商人正是在光宗耀祖的伦理信念的支持下才把“创业立家,垂裕后昆”[4]作为投身商业的直接动机。开中国近代社会商业发展之先河的晋商和徽商,也正是在这种伦理信念的支持下背井离乡、奔波万里,推动了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国传统的家族社会受到根本冲击,中国人光宗耀祖的伦理信念也在淡化,并且相应的新的伦理信念还没有确立,这已经成为中国人缺乏敬业精神的根本原因。社会伦理建构以确立社会成员最核心的伦理信念为当务之急。社会现代化不应该是传统的废弃,而应该是传统的扬弃,中国人在现代化的进程中不能丢弃中国人之为中国人的根本,“天地君亲师”是中国人最普遍的信仰,现在社会伦理信念的建构不能脱离这个背景,所以,现在强化上赡父母、下养妻儿,乃至于光宗耀祖的伦理信念,对于确立现代中国社会成员的敬业精神具有重大意义。有坚定的劳动伦理信念为基础,再苦再累的劳动也不会使劳动者丧失尊严,他们的劳动就是体面劳动。
    人们赋予劳动的伦理价值越多,劳动就越有意义。人们劳动动机的伦理价值越高尚,劳动者就感到越体面。古代中国人强调君子要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现代社会是平等的社会,平等不仅应该是权利的平等,也应该是做人高尚标准的平等。现在每个劳动者都应该有修身齐家治国的崇高愿望。中国古代仁人志士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伦理信念,在现代经济全球化的时代,民族的经济繁荣就是民族兴亡的大任,每一位民族成员都有责任、有义务为民族的繁荣贡献自己的力量。民族成员确立为民族繁荣而劳动的伦理信念,不仅可以为劳动提供高尚而神圣的精神动力,而且也会使劳动者不仅不会觉得繁重的体力劳动让自己丧失人格尊严,反而觉得自己劳动体面。
    一个人如果他是为了健全自己的伦理人格劳动、为了上赡养父母、下教养子女进而为国为民劳动,那么,无论他从事多么繁重、多么肮脏的劳动,他都不仅不会觉得有损尊严,都会有体面劳动的感觉,而且会让他们觉得劳动神圣,具有无上荣光!
    三、处理劳动中的各种利益关系的伦理态度
    劳动者要想真正拥有体面劳动甚至劳动神圣的感受,不仅要确认劳动的伦理本质,确立高尚神圣的劳动动机,还要对劳动中的各种利益关系有正确的伦理态度,劳动者如果觉得自己的劳动不能得到应有好回报,是为人作嫁,那么无论他的劳动多么轻松、清洁,也不会有体面劳动的感觉。劳动者要拥有体面劳动的感觉至少要对劳动者与劳动组织的利益关系以及劳动者之间的利益关系确立正确的伦理态度。
    首先,劳动者要对劳动者与劳动组织的利益关系确立正确的伦理态度。关于组织成员与组织的关系,历来有两种根本对立的理论观点,一种观点是个人主义的,认为只有个体是真实的存在,组织不过是个人存在的形式,只有个人利益是真实的,组织利益不过是个人利益的累加;另一种观点是整体主义的,认为个体和组织都是真实的存在,组织利益不是个人利益机械相加的和,而是大于或等于或小于个人利益机械相加的和。且不论这两种观点,从事实认识的角度说,孰是孰非,我们且说,如果我们认为组织利益不过是个人利益的累加,那么就意味着,在个人利益和组织利益的关系问题上,在组织利益一定的情况下,就是此消彼长、彼长此消的关系,一个增加就意味着另一个必然减少,不能有共赢,甚至不能有一个不变,而另一个增加的情况。具体到劳动者和劳动组织的关系上,增加员工薪水,改善劳动者待遇就是公司生产成本的增加、利润的降低,就是公司的损失。另一方面,员工也认为如果自己的待遇不变,那么自己生产的多就意味着被剥削的剩余价值多,就越吃亏,总之,个体和组织的关系是对立的,利益互相矛盾。这样对劳动 者和劳动组织关系的理解显然不符合劳动组织发展的要求,实际上,这样的观念也不利于劳动者劳动积极情绪的培养,只要劳动者想到他劳动创造的价值已经超越自己的薪酬,那么他就会感到沮丧、屈辱,产生被剥削、被压迫的感觉,他当然不会认为自己的劳动是体面的。而实际上,劳动者的薪酬当然不可能是他劳动创造的全部价值,所以,在这种观念下,劳动者获得体面劳动的可能性基本不存在。劳动者只有对劳动者与劳动组织的利益关系确立正确的伦理态度,将自我利益融于组织利益之中,劳动者与劳动组织荣辱与共,忠诚于劳动组织,能够自觉地主动地为组织发展做贡献,才能在劳动中获得劳动的价值,感受劳动尊严,体面劳动。
    中国人数千年来浸淫在整体主义的传统文化中,对于组织和个人的关系更缺乏准确的认识。传统的整体主义文化强调整体利益的绝对性,抹杀个体利益的价值,将个人消融在组织中。传统中国的社会组织以家庭、家族为主,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自然性社会组织,成员之间有着天然的亲情,社会成员在利益冲突面前可以、甚至愿意自觉做出自我忍让和牺牲,是故,整体主义价值观在中国影响几千年。但是整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关系是对立统一关系,与个人主义用对立的态度对待二者的关系不同,整体主义用和合视角把握二者关系,两种看问题的视角无疑都存在偏颇。在中国传统家族中,伦理文化没有赋予个人利益合理性,但是却不能因此完全扼杀追逐个人利益之心,表面上不得不强调忍让和自我牺牲,一而再、再而三忍让和牺牲后,难免心生怨恨,而又不能表达,长此以往就形成心理龌龊,正像《红楼梦》反映的封建大家族内部,表面上一团和气,私下里勾心斗角,最终导致大家都想从大家族中获得好处,谁也不愿意为他做贡献。奉献者往往是不得已,心理充满委屈。中国人的这种整体观念,在社会主义建设前30年,人民公社时期其弊端得到最大彰显,人民公社失去了原来家族的血亲性,但是管理模式依然是家族式的,所以大多数社员都消极怠工,能够少干就少干,分配却总觉得吃亏,能够多拿就多拿。生产队的经济效益逐渐下滑,以至于不能支撑!当时,社员不论是干多干少都觉得屈辱,不体面!得多得少都觉得吃亏,心里憋屈!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就是在这种不得已的条件下展开的。是故,不能使劳动者获得他自认为应该获得的利益,就不可能让他产生劳动体面的感觉。
    端正处理劳动者和劳动组织的利益关系的伦理态度,就是要认识二者之间的关系是对立统一关系,首先明确彼此权利界限,做到群己权界分明,利益分配依应得进行,该归上帝的归上帝,该归恺撒的归恺撒。个人内心对自己与组织之间的利益界限分明,同时,又要认识到劳动组织是劳动者利益实现的根本方式,忠于它、维护它与自我利益不相矛盾,也就是说劳动者看待自己与劳动组织的利益关系不能局限于一时一地,而应该有长远眼光,组织的发展符合成员的长远利益和根本利益,当然这也以组织与成员的不离不弃为前提。但是,单方面就劳动者获得体面劳动的感觉来说,它以劳动者相信组织尊重和保障自己的利益相关,也与劳动者能够把自己的利益与组织的长远发展联系起来相关。
    其次,劳动者要对劳动者之间的利益关系确立正确的伦理态度。
    关于劳动组织内部的人际关系,以往学者们更多的是把他们分成劳方和资方,这样的划分方法从经济学角度看,自有其道理,但是,这样的划分方法也不能说没有问题,这无疑意味着,雇佣方、投资方的行为不是劳动,资本家也就是投资者不是劳动者,说投资者的投资行为或者管理者的管理行为不是劳动,很显然是很荒唐的。把劳动者的统一体分成劳方和资方、雇佣者和被雇佣者,很自然就把二者的关系对立起来,一个是剥削者、压迫者和统治者,另一方则是被压迫者、被剥削者和被统治者。如果劳动者把自己定位在被压迫者、被剥削者和被统治者的角色,那么他们感受劳动体面的可能几乎没有。
    我国经过数十年计划经济体制,社会成员的政治生活平等,经济水准差别不大,改革开放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人们的生活状态一下子拉开距离,生产资料所有制多样化,民营企业发展起来。作为新兴的民营企业主历尽艰辛创业,觉得自己不容易,为社会经济发展做了贡献,提供的就业岗位养活了工人。另一方面,在数十年传统政治文化教育下成长的社会成员,在民营企业中劳动,觉得自己是劳动者,资本家是寄生虫,自己被资本家无偿占有剩余价值,是自己养活资本家。双方在这样的心态引导下,资方想尽可能减少劳动力成本,不想改变劳动者生产、生活环境,劳动者则想尽可能提高劳动报酬、降低劳动量。在这样的内外环境下,谈体面劳动比神话还飘渺!
    实际上,劳动者应该转变劳动概念,现在我们应该把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生产劳动和商业劳动乃至于管理劳动和投资行为都视为劳动的不同形式,把劳动者看成统一整体,而不是分割内部关系,甚至是对立内部关系。劳动者应该尊重不同劳动形式相应的劳动收益,要考虑劳动的质量、数量、性质、含金量以及承担的风险和为了实现劳动过程而做的投入等诸多因素,来看待劳动收益差异的合理性,同时,劳动者还都应该认识到劳动者是统一体,彼此依赖、相互支持,彼此不是谁养活谁的关系,而是相互支持完成生产过程,实现大家共同目的的过程。在利益分配中,尊重彼此的应得,在特殊情况下,如企业效益不景气等,也应该自觉做出忍让和自我牺牲,励精图治,共度难关。只有确立这样的对劳动者彼此利益关系的伦理态度,劳动者在劳动中,才能做到超越一定的劳动强度,在没有满意的劳动环境、收益的情况下,仍然能够感受劳动的价值,感受体面劳动。
    结语:体面劳动的实现不仅需要客观环境,还需劳动主体的内在主观伦理信念。只有正确对待劳动的本质、劳动的目的,确立处理劳动关系中根本利益冲突正确伦理态度,才能够实现体面劳动。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wenxuelunwen/lunlixue/78534.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