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文学论文 > 逻辑学 > 浅谈现代重彩画中线的弱化现象

浅谈现代重彩画中线的弱化现象

日期:2022-12-01 阅读量:0 所属栏目:逻辑学


摘 要:现代重彩画利用了现代色彩、材质运用方面的特长,以特有的造型、色彩、肌理交织而成的视觉美感,丰富了中国绘画的表现力。随着现代重彩画中的线被弱化后,线的趣味感、形式美感也相应有被弱化的趋势。线——作为传统工笔重彩画中最具特色的艺术语言,画面的艺术效果更加丰富多彩,出现了许多传统工笔重彩画中未曾有的新面貌、新特征,从某种意义上也得益于线条的被弱化。线的弱化则使传统的艺术精神和艺术特质有很大的缺失。线的弱化现象是值得我们研究的课题。

关键词:重彩画;线; 弱化;继承;创新
      中国画在世界美术领域中自成体系,一直被称之为线的艺术。现代重彩画是传统工笔重彩画在现代文化和审美条件下的继承与创新,它高举以敦煌壁画为代表的中国民间重彩的旗帜,它充分利用了现代色彩、材质运用方面的特长,以特有的造型、色彩、肌理交织而成的视觉美感,极大的强化了绘画的本质特征,丰富了中国绘画的表现力。现代重彩画兼容古代与现代、东方与西方,它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明快华丽的色彩,为中国绘画开拓了一个新的领域、新的空间。在现代重彩画高速发展的情况下,线的弱化现象是值得我们研究的课题。
一  现代重彩画中线的运用的弱化现象
      传统工笔重彩画是植根于中国五千年悠久历史文化之上的。至今仍能从敦煌壁画中追寻到鼎盛时期的重彩画的画法痕迹,从中追寻到中国传统绘画中,从丹青到重彩画的发展脉络。在现代重彩画领域,许多画家运用各种传统与现代的画材、技法进行创作,总结出许多既不同于传统还不丢弃传统的新的现代重彩画表现样式,创造出了具有现代风貌的重彩画。现代审美观念的不断介入使得原有审美观念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传统工笔重彩画赖以生存的文化语境发生的巨大的变化,线在现代重彩画中呈现出被弱化的现象。
      (一) 视觉效果与文化趣味改变中的线条被弱化
      从现代重彩画的视觉效果上来看,线呈现出被弱化的趋势。当我们欣赏传统工笔重彩画时,画面中的线都是非常重要的品评依据,人们的欣赏焦点可能往往会集中在线条之上,欣赏者的情绪也随着线的流动而起伏变化。进入二十世纪以来,传统文化语境发生了巨大变化,画家和欣赏者将注意力更多地投注于视觉的张力、冲击力、色彩、肌理等这些外在的效果上,使得线的表现力被忽视。现代人在欣赏现代重彩画作品时更多关注的是画面的整体效果,以及画中物体的质感表现、色彩的处理等,而线则被置于相对次要的位置上。现代材料下的线弥补了传统线条的有限性,带来新的文化趣味,这种新却是以失去传统线条神韵为代价的。 
      (二)线、色、材料的融合中线的被弱化
      现代重彩画线型改变了过往以线为主、以色为辅的特点,不再一味注重线的趣味。现代重彩画可以线为主,也可以色为主;可以只用颜色不用线,也可以用色勾线,等等,线条表现方式和技法的发展大大拓宽了重彩画的创作空间。重彩画的用色材料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这些颜料可细分为天然矿物色、水色、植物色、金属色、高温结晶色、水干色和丙稀色,而且水彩色等化工颜色也可以混合使用。从传统简单的“随类赋彩”到各种颜色的广泛应用,从单一的“三矾九染”到喷、刷、泼、贴、磙、漏、拍及冲撞法、透色法、发色法、堆塑法、沥粉贴金法、硫化法的运用,从传统的毛笔到喷嘴、磙子、丝团、刻刀、筛子、油画墩的使用,重彩画的设色技巧越来越丰富复杂。这也为现代重彩画创作中线的被弱化提供了可能。
      (三) 创作中线条笔意的被弱化
      “笔意”主要就是指画中线的形式美感和线在传情达意方面的外显。近代以前的重彩画家普遍拥有较高的文化修养和坚实的中国画功力。然而随着传统工笔重彩画所处的的文化语境的转变,致使一些现代重彩画中的线条无论是其自身形态或是线条间的组合还是笔墨上的变化都今不及古,削弱了线条的形式美感、线的意趣,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现代重彩画中笔意的弱化。
二  现代重彩画中线的弱化现象的产生原因
      随着现代艺术的不断涌入,其形式繁多、追新逐异的表现手法给中国书画家带来极大的震撼。中国传统的“以墨为主,以色为辅”的用色技法受到强烈的质疑。经过一系列理论探讨、文化反思和相关的艺术实践后,中国画家开始冷静、理性地在传统中寻找突破点,希望中国画能够更符合现代的审美需求,重新焕发出蓬勃的生命力。外来文化的影响,在相当程度上改变了传统工笔重彩画中线的生存语境,线的运用在现代重彩画中被弱化的现象已经成为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主要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一)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造型观念的形成拓展了现代重彩画的创作空间
      现代重彩画是对中国传统绘画与西方绘画、审美的融合。中国现代重彩画既有个性又有共性,抛弃狭隘的民族主义思想,在中国独有的铁线描的基础上,大胆融入了西方的装饰色彩、色彩构成理论,并与敦煌壁画及传统工笔重彩、中国民间美术色彩形成了一个大的有机体系。事实上,艺术不存在绝对的真理。态度放宽,才能使艺术更加繁荣与发展。没有创造力的艺术行为是没有活力的,当然也不会有生命力。创造不是凭空的,需要有传统和其他艺术门类作为养料与基石。中国现代重彩画体验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精神,又宽容的大胆借鉴西方的文化艺术,立足当代,实现了与西方绘画、审美的融合与发展,为现代重彩画形式、色彩、材料与线条的融合提供了很好的契机。
      (二)现写作实造型理念对现代重彩画中线条的冲击
      西方绘画的观念和语言在中国画坛的渗透,对中国重彩画的线这一本体语言产生了不小的冲击。在个过程中,中国古代画家们始终没有以牺牲线为代价,而是在吸收、融合外来艺术的过程中不断丰富了对线的运用。现代以来由于西方素描教学方法的深入贯彻,使得中国画尤其是现代重彩画在造型原则上发生了一定的变化,有一些画家为了追求画面逼真的效果甚至放弃了用线,在其作品中已经看不到线的存在,传统工笔重彩画中线的意味、线的形式美感被弱化了。
      (三)中国传统材料技法与西方材料技法的融合对现代重彩画中线的影响。
      中国现代重彩画运用传统高丽纸、水墨、毛笔及西方的水粉颜料等现代材质、色彩进行创作的。传统工笔重彩画由于历史、艺术观的影响,线被赋予重要的地位,色彩等其他绘画语言的独立性并不强。传统工笔重彩画主要 是勾勒敷色、随类赋彩、色线分离的表现方法。特殊的文化情结使传统工笔重彩画家对线条付出了极大的情感和热情。然而从上世纪开始,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绘画新材料、新技法的大量出现,改变了传统工笔重彩画相对单一的表现手法。新材料、新技法的出现在丰富了画面效果的同时也或多或少地弱化了线的作用。在众多的材料、技法中,对线的影响比较大的有以下几种。
      (1)、颜料开发、强调色彩对线的影响: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颜色材料的开发和运用改变了色彩长期服务于线条的局面,同时也打破了勾线渲染的作画方式。许多画家在继承发挥中国传统石质和水性颜色的特性的同时开始着力于对西方色彩和日本岩彩的研究,在创作上也取得了一些可喜的突破,但同时也产生了重色彩而轻线条的现象。中国现代重彩画的一些画家是从日本学习中国已经失传的矿物质颜料与技法,注重把材料与技法的认识和对传统艺术中文化内涵的认识结合起来,把对古代绘画现状的分析和对材料与技法的研究结合起来,在技法中找到贴切而不浮躁的形式语言。当然,有些画家为了追求画面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传统重彩画中线的地位已经悄然地发生了变化。
      (2)、技法丰富、各种肌理效果对线的影响:人们习惯把“笔墨”作为评价中国画的标准,如果谁违背了这个标准而介入其他材料与技法,便是“犯规”,这是一种不正常现象。传统工笔重彩画主要采用勾勒敷色、层层晕染的手法,不同的肌理效果在传统工笔重彩画中并不常见。在现代肌理效果作为常用的手法被大量地运用在了现代工笔重彩画中,许多画家为了营造复杂多变的效果或为了省时省事,在创作中大量地运用积色、积水、脱蜡、冲刷、打磨、转印、撞色等手法营造出不同的肌理效果,还融和了国外绘画中做肌理的方法,如揉纸、喷洒、用矾、漏纸、涂洒云母、涂粉等手法,在颜料的使用上也比过去扩大了范围,除传统颜料,也使用水彩、新矿物颜料等,这样一来作品的表现效果是丰富了许多,但同时原本清晰的线条变得模糊了,线的形式美感被大大地削弱,这也是一把双刃剑,如何把握是画家长期探索的课题。
      (3)、现代书写工具和书写方式的演变对线的影响:传统中国画是以毛笔为主要的作画工具,借助于水来调和墨或国画颜料而画在帛绢或宣纸上。由于铅笔、钢笔便于书写而得到普及,毛笔一统天下的局面被打破。由于电脑的出现,敲击键盘替代了书写。在有些现代重彩画作品中,线条失去了传统用线的感觉,反而更象钢笔、圆珠笔等硬笔所画的线条一样僵硬而缺少变化,这种线条不再富有传统中的线的形态及内涵。
      (四)  对中国传统的绘画的继承缺少深入的研究与重视
      现代重彩画即是现代的也是古老的,我们一方面不提倡一味模仿古人,另一方面也不提倡割断历史,无视传统。任何一个画种得以生存发展下去都离不开对传统的继承。谢赫在“六法”中就提出了“传移模写”这一概念,指出了对传统研究的重要性。但是,现代有些画家对传统的研究还不够深入。绘画是时代性,也是民族性,是艺术个性。许多画家在成名以后,过分地追求经济效益而难以顾及了对传统的深入研究,更有些画家认为传统工笔重彩画已经过时了,从而对传统不再深入研究下去。再次,国内的博物馆、美术馆不少,但历代藏品却很少对外开放,致使众多画者无法看到更多的历代画作的真迹。由于这些原因导致了当今众多画家很难真正地全面地认识掌握传统,也就谈不上什么真正继承传统了,所以对传统研究和重视不够也是线在现代重彩画中的运用被削弱了的重要原因。
三  线的弱化在现代重彩画发展过程中的利与弊
      现代重彩画的发展总体趋势呈现出一片繁荣景象,对重彩画家改革传统工笔重彩画形式,探索一条具有民族特色的、丰富多彩的发展之路,是有非常意义。面对现代重彩画中的线出现了被弱化的现象,我们应该冷静地思考,正确认识现代工笔重彩画在发展过程中线被弱化的现象。总体看来,现代重彩画的发展现状是好的。线被弱化固然可惜,但是我们也应当看到在线被弱化的同时,其它的绘画语言取得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如技法、色彩、空间、造型等方面就获得了不小的成就。
      (一)  线的弱化在推动重彩画发展的有利方面
      丰富的现代艺术语言、复合交汇的多种基因,给现代重彩画改革创新开辟了一条宽广的途径。传统工笔重彩画的诸多特征至唐代发展成熟,但自唐之后文人画的兴盛后日趋衰落。这一格局伴随着鸦片战争被打破,尤其是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现代重彩画呈现出较快的发展态势。线的被弱化加之西方现代艺术的引入,新的观念、新材料、新技法的不断出现,开拓了色彩、空间、构图绘画语言的空间。在皮纸、板材、纺织品等各种载体上进行制作,以粗细颗粒薄厚进行表现,画面的艺术效果更加丰富多彩,出现了许多传统工笔重彩画中未曾有的新面貌、新特征,从某种意义上也得益于线条的被弱化。现代重彩画已经是最受欢迎的艺术表现风格之一。
      (二) 线的弱化在影响现代重彩画发展过程中的不利效应
      我们常常思考这样一些问题:为什么在现代重彩画领域缺少类似敦煌壁画这样的作品?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画家过分依赖和夸大材料的审美价值,从而失去了对传统文化修养、传统技法功力的修炼。由此,现代重彩画从整体也就失去了一种来自画面背后的震撼力。在传统工笔重彩画中,线的形式美主要透过线的形态、线的组合以及笔墨语言这几方面体现出来的。然而,随着现代重彩画中的线被弱化后,线的趣味感、形式美感也相应有被弱化的趋势。线只是画面语言诸因素之一,必须与面、与色、与肌理等其它因素协调共存,但是,线——作为传统工笔重彩画中最具特色的艺术语言,历经千年形成了一套比较完善的体系,这是工笔重彩画区别于其它民族绘画艺术的最本质的特征。线的弱化则使传统的艺术精神和艺术特质有很大的缺失。这是现代重彩画的发展必须重视的问题。
      中国传统工笔重彩画中线的运用及其表现出的形式美感同任何一种绘画相比都是独特的。新技法、新材料的产生是美术创新不可或缺的先决条件。在现代重彩画领域,许多画家运用各种传统与现代的画材、技法进行创作,总结出许多既不同于传统又有别于其他国家,同时还不丢弃传统的新的现代中国重彩画表现样式,创造出了极具生命力的的中国现代重彩画。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wenxuelunwen/luojixue/24033.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