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文学论文 > 逻辑学 > 档案学发展的动力分析的特征分析

档案学发展的动力分析的特征分析

日期:2022-12-01 阅读量:0 所属栏目:逻辑学


  从1804年约瑟夫·奥格《一种档案学理论思想》出版至今,档案学走过了比较艰辛的发展历程。尽管对于档案学在科学演化结构中的定位仍然存在不同的意见,但是观察、分析近现代档案学发展的历史与现状,可以发现档案学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一直在不断的随着社会政治经济活动的发展而发展。

  对档案学将如何发展,国内外档案学界一直比较关注。国内档案学者主要从四个角度来研究这个问题:一是利用“范式”理论来研究档案学发展,探讨档案学发展是否走“前科学——常规科学——反常规科学(科学革命)——常规科学的”的发展路线,如潘连根、丁华东认为我国档案学处于常规科学阶段,但陈祖芬认为档案学处于常规科学向科学革命转变的时期;二是从哲学、档案学人、价值取向的角度研究档案学的发展,如胡鸿杰认为档案学人是档案学研究的主体,其文化素质、知识结构、人生经历等主体特征决定着档案学的现状与发展;三是从档案学学科自我意识角度,主张加强档案学元研究、建立健全学术规范等;四是以档案学发展的动力或途径为研究起点,主要认为档案学发展的动力源和途径有“历史研究”、借鉴与融合其他学科等。国外学者对档案学的发展也有深入的探讨,Menne-Haritz A. 认为档案获取方式的转变对档案学发展起重要作用,档案学借助于数字技术,已完成了从存储范式向获取范式的转变,该范式对加剧了档案学理论、应用及档案学方法、思维所面临的挑战。Ribeiro F. 认为信息社会使档案学的主流范式从“历史-技术”向“科学-信息”范式变迁,新范式将档案学改造成信息科学,明确定义了档案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将档案学的研究对象理解成信息系统。其中以Harris V. 为首的学者认为档案学发展应该吸收档案学家之外人的因素,而Cook T. 为首的另一派以则持相反的观点。

  笔者认为只有认识清楚了发展的动力和阻力问题,才能对档案学的发展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作为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档案学发展动力,首先应该来自档案学共同体的驱动。其次,需求决定发展,没有需求,发展也无从谈起,所以需求应该是档案学发展的牵引力。再次,技术进步作为档案学发展的背景因素,为档案学的演进、发展、成熟提供了丰富的养分,技术进步是档案学发展的推动力。总结为“共同体作用、需求牵引、技术推动”。

  2 档案学发展的动力分析

  2.1 档案学共同体的作用是档案学发展的内在动力

  按托马斯·库恩的范式理论,范式的演变过程中,科学共同体的作用据主要地位。档案学发展的动力首先来自档案学自身的实践管理和档案学共同体的推动。任何实践,都有实践的主体和客体,主客体运动过程,即人的实践过程。在这种过程中,实践的主体因具有主观能动性,在实践过程中居于支配性的地位。具体到档案学中,就是档案学共同体的作用在档案学实践中据支配性的地位。档案学共同体在档案体系的建立、充实和完善过程中,始终处于主导和核心地位。正是档案学共同体用自己的方式为档案学研究赋予了深刻的印记;这些印记的动态表现为档案学的理论体系、基本原理及其发展过程。也就是说,是档案学共同体及其文化素质、知识结构、人生经历等“主体特征”,决定了档案学的基本理念和模式。所以有学者提出,一部档案学的历史,实际上就是档案共同体的成长史和生活史。

  2.2 社会需求是档案学发展的牵引力

  人类社会的客观需要决定了科学理论的产生,恩格斯曾经指出:“社会上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作为一门依附性比较强的学科,档案学存在的价值在于能够满足公众的某种需要。在专制时期,档案是“国王的胸甲和灵魂”、“君主的心脏、安慰和珍宝”,但无法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主要原因是档案仅能满足少数统治者的需要,无法产生一定规模的有效需求,档案学也就没有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存在的必要。事实上,档案学正是在档案开放——即满足公众需求的过程中产生的。档案学的进一步发展,离不开社会需求的牵引。

  与图书馆和博物馆相比,档案馆在文化机构中一直处于弱势地位,应有的文化功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档案虽然与公众息息相关,但公众、政治家及社会团体缺少对档案价值的认识,长期以来,档案很少对公众生活造成直接影响。欧美等国家档案学界已认识到社会有效需求的重要性,在开发需求方面走在前列,如英国通过“档案意识提升运动”旨在提升公众档案意识,吸引新的用户群体。部分学者批判档案学研究太“势利”,什么“热”研究什么,笔者认为这种说法有些偏颇。从某种角度看,“热”代表社会需求旺盛,在经济学上,资源配置是向收益高、有效需求多的领域转移,同理,科研资源也需要向收益高、社会需求多的领域转移。当然,我们应该支持着眼于长远的社会需求,不能只顾眼前,档案学的本不能忘,档案学的基础不能丢。

  2.3 技术进步是档案学发展的推动力

  技术进步带来档案学与档案工作变革,使档案学的主流范式由“历史-技术”向“科学-信息”范式转变。部分档案学者把信息技术的发展视为对档案学的挑战,但是笔者倾向于将其视为档案学发展的机遇和推动力。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为档案管理提供了新的方式和手段,提高了档案工作的效率;二是催生了新的研究对象和研究热点。冯惠玲对信息技术进步给档案学发展带来的影响有着精辟的描述:“这是档案学更新的时代,也是档案理论发展的时代。这个时代需要,也可能造就出与缪勒、詹金逊、谢伦伯格等齐名,甚至贡献和影响更大的档案理论家。”

  信息技术冲击引发了理论转变,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一直成为国际档案界关注的重大课题。第十届国际档案大会的主题是“对档案馆的挑战——日益繁重的任务及有限的资源”,会议认识到,在档案馆人力、物力有限并得不到改善的情况下,采取信息化技术,是提高档案馆工作效率的好办法。第十一届国际档案大会认为,管理机读档案(即“电子文件”的前称,内涵稍有区别)的进步不会损害传统的档案原则(如证据合法、信息价值、来源、分类和著录等级等),相反,通过采用新技术,机读档案可以为传统的档案利用开辟一条新路。第十二届国际档案大会的中心议题是“信息时代档案工作者的职业”,指出档案工作者的重要任务是根据久经考验的档案原则,保障电子载体信息的完整可靠。第十三届国际档案大会的中心议题之一是“信息技术对档案和档案工作的影响”,会议认为档案馆原来只保管实体档案的传统做法和理论原则正在受到保管“虚拟档案”和建立“无界墙”档案馆的巨大冲击。正是在这次大会上,Terry Cook将信息技术对档案管理和利用方式的改变以及电子文件出现等对传统档案学理论的挑战概括为12个关键性的问题,并提出了“全世界的档案思想家目前正在探讨许多极为困难的论题,包括国际档案理事会正在做的重要工作。正在出现的答案是需要为档案建立一个新的范式来重新肯定我们专业的适用性。”第十四届国际档案大会的主题是“新千年与信息社会中的档案”。在第十五届、十六届国际档案大会上,对技术发展对档案学发展的推动也有深入的探讨。

  3 档案学发展动力缺乏的原因分析

  前文阐述了档案学嬗变的动力源:共同体作用、需求牵引、技术推动。同理,档案学发展之所以欲振乏力,主要原因是因为这三个动力源不能很好地发挥作用,具体来说,分为三个主要原因。

  3.1 档案学共同体自身存在不足

  3.1.1 研究立场上:缺乏学科自我意识 档案学在属社会科学,可以借鉴社会科学界学术批评的经验。中央党校王怀超在题为《思想文化现状不容乐观》的讲话中提出,“概括起来就是虚假的繁荣,浮躁的学界,泡沫的学术,媚官的学者”。“究其根源,一是对基础研究太少,社会科学的基本原理、基本范畴、基本规则探讨太少;二是有价值的资料太少;三是对现实进行理论思考的问题少。”具体到中国档案学研究过程中,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看到档案的地方看不到学科。档案学本身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学科,档案学者在研究过程中将理论研究简单化。部分论文以随感形式作研究,罗列许多问题和现象,把对某个问题罗列的几条原理性解释称为理论;从经济学里搬出一些公式,从计算机技术中抽出几条原理,作为研究中的理论支撑。这种现象,既反映了档案工作者和理论研究者对档案学理论的独创性、逻辑性认识的不足,也从侧面反映了档案学理论研究的浮躁和急功近利。

  第二,看到学科的地方看不到档案。如果档案学没有学科的自我意识,没有自己的理论创新和发展,在不断吸收各种学科知识的过程中,将被边缘化,甚至“销声匿迹”于相关学科中。比如说,“依法治国”热潮兴起时,“依法治档”就随即成为档案界时髦的名词,档案学研究的风向转向了法律;当电子文件铺天盖地而来时,档案学研究又被计算机技术、软件开发技术所占据。面对法学原理和计算机技术,档案学研究失去了自身关于档案本质的规定性。这种现象使得档案研究者忽视专业理论的创新发展,忽视长远的知识积累,产生大量的时兴之作。

  3.1.2 研究方法上:定性分析多,定量分析少 马克思曾经说过:“一种科学只有当它达到了能够运用数学时,才算真正发展了。”档案学长期受文书档案传统的影响,无论是在理论研究还是实践工作中,惯于定性描述的方法。档案学教科书和专著在描述档案过程、阐述档案基本概念时,很少突破这种界限,似乎在档案学界存在一种共识:数学方法在档案学领域中无用武之地。

  分析其原因,主要是由于档案事物中存在着的许多不确定性,通常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由于某些档案事物是按照某种未知概率发生的(如档案文件的产生,归档,提供利用等),所以具有随机性;二是档案事物本身虽然是确定的(档案的客观属性,档案的类别,档案文件的主题词等),但由于认识主体的差异,对同一档案事物会产生不同的认识,即具有模糊性。这就使人们认为用精确的数学方法去描述具有很大不确定性的档案过程无从下手。

  但是随着模糊数学等理论的发展,将二值逻辑(0,1)推广至可取[0,1]闭区间任意值的无穷多值的连续值逻辑,把普通集的特征函数推广成为隶属函数,用隶属度来表明某一事物属于某一集合的程度或某一事物变化的程度。这为用一般数学分析方法分析过于复杂的一些领域提供了新的数学语言。档案学是在复杂性与精确性的交叉点上,用这些新的数学语言去描述它们十分有效。因此,在档案学领域中,数学方法有很大的应用潜力。

  3.1.3 研究过程中:缺乏实践经验 理论与实践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档案学理论产生于档案工作实践,来源于档案工作实践,反映一定时期社会实践与档案工作实践的客观需要。因此,实践的需要和发展必然影响到学术共同体的现实观念和理论思维。但是我国档案学研究中缺少实践基础空谈理论的现象比较突出,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对经验研究少,缺少对档案工作经验的经验分析,在发表的档案学论文上,缺少对档案工作实践的案例分析。二是经验研究不规范,在方法的运用、研究的设计方法上有不少欠缺,导致研究结果不信不实。如问卷调查中问卷设计不专业的问题比较突出:调查手段单一,调查对象覆盖面窄,部分研究人员利用“问卷星”在网上发布调查问卷,忽略了不经常使用网络的群体;部分问卷涉及个人隐私信息,如收入等,容易引起被调查者的抵触心理,填写虚假信息;部分问卷容易让被调查者“推断”出调查者的意图,并“投其所好”,填写虚假信息;还有部分研究人员伪造调查问卷和调查结果,以支持自己的观点。三是研究人员不专业,部分学者盲目扩展研究范围,缺少相关知识储备,如没有法学知识储备的学者做档案法规研究,研究成果脱离实际。

  3.1.4 研究对象上:忽视元问题,理论深度不够 将中国档案学的现有理论体系与其他学科进行比较,存在一些差距与不足。

  第一,忽视元科学。正如胡鸿杰在其著作中所指,“中国档案学的逻辑起点、学科性质、研究方法等‘元问题’混乱以至不能解决,造成中国档案学在原创层面的学术营养匮乏,导致中国档案学学术尊严危机”。如何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加强和巩固已有的研究领域,不断更新与充实自我,是我国档案学建设必须加以重视的问题。

  第二,应用理论研究不足。从档案工作的现状看,馆藏结构单一、档案鉴定与利用工作滞后的现象从侧面表明相关理论研究不够成熟,现有的馆藏建设理论、档案鉴定理论、档案利用理论等急需完善与创新。

  第三,理论热点多,但研究深度不够。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档案学理论界热点不断。但存在学术研究虚假繁荣的现象,缺乏自主性研究,停留在概念的争论与一般性论述上,常热而无果,少有立足国内档案实践的有影响的档案学理论。

  3.1.5 从业主体上:档案工作者素质良莠不齐,缺乏积极性 职业从业者的整体素质和水平不高,是门“冷”职业。在分析档案从业人员现状时,不少学者都有一种忧患意识,认为长期以来,我国档案岗位往往成为对老弱病残者的“照顾岗”,或某些关系户的“关系岗”,从业者中受过高等教育尤其本专业高等教育的人数远低于其他行业,档案从业者的整体素质不理想,形成了恶性循环。大多数档案从业人员,尤其是从事档案管理实践工作人员,认为档案工作“机械、枯燥无味”,不能充分实现自我价值,档案职业注定是一门“冷”职业。我国学者在2003年应用自我评价法对档案职业的声望进行了一项调查,据334人调查问卷统计,有63.17%的人认为档案职业的社会地位一般,而有26.64%的被调查者认为档案职业的社会地位较低和很低。

  3.2 社会档案意识与观念薄弱,需求不足

  受政治经济制度与社会发展水平的制约,长期以来我国社会的档案意识与档案观念比较薄弱,在档案工作与档案学理论研究中形成了重藏轻用的倾向。在具体的日常档案管理中,工作重点主要是如何收集、整理与长久地保存档案。但在档案利用中壁垒森严、手续烦琐、查用困难,影响了档案工作的形象,制约了档案社会作用的充分发挥。

  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是:为社会精心保存的作为“社会记忆”的档案,却很少引起广大民众的兴趣,有些人甚至不知道“档案”究竟是什么,大部分人不知道档案馆在何处。不少省级档案馆的利用人数只有个位数,学者们多次转引美国学者埃文斯的话说:“现代信息时代最使人惊奇和令人遗憾的方面之一是档案这种记录信息的最古老而持久的形式,虽然对于每个国家和每个民族都是唯一的和至关重要的,却仍然很少为人们所知道和了解,因而,这个信息资源从总体上说,还很少得到有效的利用。”档案馆受到冷落,档案得不到广泛利用,档案职业也“热”不起来,使档案从业者和档案学术共同体不免感到“落寞”和前途暗淡。这种现象对于档案学共同体的积极性有很大的打击作用。

  3.3 过度强调信息技术发展带来的挑战,融合创新不足

  这一点在档案学嬗变的动力中有比较详细的描述,在档案学专业杂志上,多数论文提到信息技术对档案学的影响时,将带来的挑战作为主要研究内容。挑战的背面是机遇,这些挑战是推动档案学进入科学革命(反常规科学)范式的动力之一,是推动档案学向新的常规科学阶段跨越式发展的主要力量之一。

  4 档案学发展的前景展望

  档案学的发展,取决于档案学能否解决发展动力不足的问题,能解决到什么地步。档案学可能的发展前景有四种:兴、并、亡、维持现状。

  第一,兴,即档案学发展壮大。如果档案学能解决好三个动力问题,并适时吸收其他技术学科的长处,面向大众,引导并扩大社会需求,档案学很有可能将其他相近学科兼并。难点有两个:一是如何打破档案学社会需求不足的僵局;二是在吸收其他技术学科长处的时候,档案学如何保持自己的专业特色。

  第二,并,即档案学并入其他学科或与其他学科一起组成新学科。如果档案学,特别是中国档案学不能解决好扩大社会有效需求的问题,或者档案学共同体依旧像现在存在这么多弊病,或者在信息技术进步中不能取长补短,档案学容易被其他学科兼并或与其他学科合并,成为其他学科的一个研究方向。

  第三,亡,即档案学自然消亡。“并”不是最差的结局,最差的是随着信息资源管理类学科的发展,档案学自然消亡了,一部分仍旧回归历史学或考古学之类的范畴,另一部分数字档案成为信息资源管理学科的一部分,档案的称谓被文物和电子文档完全取代。

  第四,维持现状。档案学通过持续不断的改良,虽然无法完全解决社会有效需求不足、技术推动不够的难题,但这些问题解决了一部分,则在下一轮专业调整中档案学依旧有可能作为一个独立的专业而存在。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wenxuelunwen/luojixue/25894.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