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文学论文 > 美学 > 浅析丁西林《一只马蜂》的幽默艺术

浅析丁西林《一只马蜂》的幽默艺术

日期:2023-01-06 阅读量:0 所属栏目:美学


摘 要:在中国现代戏剧史上,丁西林是唯一一位专门写作喜剧的作家。他的喜剧风格颇为独特,在剧作中常有悖于常理的情节和语言出现,以幽默机智见长,充满讽刺的意味。本文试以《一只马蜂》为例,从情节和语言上分析这种特点。

关键词:一只马蜂;幽默;机智
  受西方现代戏剧的影响,丁西林的作品“外国味都很浓,似乎可以当作广义的翻译看待”○1。但是丁西林的剧作不仅借鉴西方戏剧,而且与我国传统的幽默文学是一脉相承的,从审美内容到审美形式都显露出许多民族性特点。我国的先秦诸子创作了“寓言故事”,这是另一种意义上的喜剧,它们虽然不是采用喜剧的形式,却极为机智又极富幽默感,体现了一种真正的喜剧精神。而丁西林的喜剧风格,正是与此相似,以幽默机智见长的。
  《一只马蜂》是丁西林的处女作,也是他的代表作。篇幅虽短小,但戏剧的冲突却一波三折,跌宕起伏。在这部独幕剧中,吉老太太自诩开明又处处操办儿女婚事,吉先生俏皮机智又有点怯懦,余小姐表面腼腆温顺实则极有心机,三种性格三种微妙的心理,为喜剧冲突的展开提供了可能。按照大多数评论者的意见来说,这出喜剧是由五四时期的这对青年男女同上一代人的喜剧性碰撞来体现的。碰撞的一方是作为“五四”新人的吉先生和余小姐,他们机智聪明,坚持恋爱的自主性,成功地拒绝了老一代对于年轻人恋爱问题的介入。碰撞的另一方是吉老太太,她恪守中国传统作母亲的“公例”,不仅非常关心儿女的婚事,而且希望自己能够对他们产生实际的影响。她那“愿天下有情人无情人都能成眷属之美情”,固然荒唐得可笑,却也天真得有些可爱。
  吉老太太在这里是作为旧式人物的代表来处理的,她喜欢余小姐,想撮合成为儿媳妇,但见吉先生不甚热心,于是转而想积极为余小姐作媒,想让她嫁给自己的侄子。这种由于误会而形成的幽默意境极富喜剧性。她对儿子的婚事极为着急,但又不了解时代的风尚,不明白新时代青年人恋爱的方式,仍用老眼光老方式来看待和处理年轻人的婚姻,以为还是由父母一手包办的。结果不帮还好,越帮越忙,使吉先生和余小姐这对暗地里的情侣处于哭笑不得的尴尬境遇。读到此,不免会为这种主观愿望与客观实际效果鲜明反比的状况捧腹喷饭。
  保加利亚伦理学家基里尔(瓦西列夫指出:“一方面,爱情追求艺术,追求感受的戏剧性。而另一方面,艺术本身自古至今一直在反映爱情,凝聚着爱情的生命力和美,艺术地再现和提高男女之间的性关系。”○2这就是说,爱情需要戏剧性的幽默,冲突能够让爱情更有滋味。《一只马蜂》便是形象生动地反映了这一点,吉先生和余小姐都在隐瞒和掩饰着自己对对方的爱恋。吉先生明明是自己想要一张余小姐的照片,却要假借母亲的名义;余小姐明知将要发生“有趣的谈判”,却偏偏要选取“长椅离小椅远的一边”坐下。两人明显已经产生了恋情,却不时发生戏剧式的舌战,让爱情在幽默中得到肯定和升华。丁西林在这里有意识地把人物的实际想法泄露给读者,读者既可以很清楚的了解剧中人物的性格和心理活动,又可以看到人物夸张的表演和极力的掩饰,但是却不知道事情究竟会如何发展,不禁为他们的爱情捏一把汗。正是在这种“知”与“不知”的悬念之中才可以体会到喜剧的独特魅力。
  丁西林的幽默机智在人物的对话上也有很好的表现。可以说,剧本的灵魂便是人物的对白,丁西林的风格便是通过对白来展现的。吉先生是作家着力刻画的人物,《一只马蜂》的情节基本上是在吉先生的俏皮话中发展的。开幕不久,吉先生在信中写道:“将来一杯喜酒,或能稍慰老年人愿天下有情人无情人都能成眷属之美情也”,一语嘲笑尽天下昏庸糊涂的父母。当母亲追问儿媳妇之事,吉先生绕着弯子答:“要是找老婆如同找数学的未知数一样,能够列出一个代数方程式来,那倒容易办了。”还有他对社会人生的妙论:“不把它(找老婆)当一件正经事看!因为我把它看得太正经了,所以到今天还没有结婚。要是我把它当作配眼镜一样,那么你的孙子,已经进中学了。”一顿抢白,让吉老太太哭笑不得却又无可奈何。
  作者多次在剧中运用比喻和反语,以创造丰富多彩的幽默意境。吉先生对新旧女性的看法,巧妙地用了两个比喻:旧式女性比喻成“八股文”,而经过“五四”运动洗礼的新女性比喻成“白话诗”。以文喻人,一方面让人感到俏皮幽默,令人莞尔;另一方面又因彼此内涵实质上有相近或相通处,故又让人感到比喻贴切巧妙,趣味盎然。反语在剧中也运用得很巧妙,为人物增色不少。吉先生与余小姐的“有趣谈判”曾一度受阻,他马上改口说什么“一个人结了婚他的美神经就迟钝了”。在求婚时也用反语要求余小姐陪他不要结婚,并让他抱一抱以作为证据,别出心裁的幽默也是对幽默者最好的求婚方式。到了最后,吉先生还不忘发挥他机智的本性,在余小姐抱吻时的惊叫声和众人匆匆赶来的不解中,他轻巧地以“一只马蜂”就化解了这种难堪的场面。初看起来整个剧作与“一只马蜂”似乎一点关系也没有,读者由于题目的关系也一直怀有长久的心理期待和紧张,期待着“马蜂”的出现。而到了结尾,读者预期的“马蜂”终于出现了,却是以这样一种戏剧性的转折出现的,就不免带给读者极强烈的喜剧性和惊奇感,幕也就在这风趣之中落下。
  曲终人散之后,丁西林的剧作留给我们的是深深的思索,是无穷的回味,是由衷的赞叹,是心旷神怡的艺术享受。他所引发的笑,不是一般生理意义上的哄堂、捧腹的大笑,而是一种对于社会现实具有认识作用和审美作用的会心的微笑。正是如此,丁西林的喜剧才成为我国现代幽默机智喜剧的奠基之作。
  注释:
  ○1:吴启文 《丁西林谈独幕剧及其他》 1957年
  ○2:赵永穆等译 《情爱论》 三联出版社1984年版
  参考文献:
  [1]郑凯.《先秦幽默文学论》,济南大学出版社,1992。
  [2]黄曼君等.《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华中师大出版社,2002。
  [3]孙庆升.《丁西林研究资料》,中国戏剧出版社,1986。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wenxuelunwen/meixue/81776.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