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文学论文 > 美学 > 中国古典舞袖法表现性探究

中国古典舞袖法表现性探究

日期:2023-01-06 阅读量:0 所属栏目:美学


 一、中国古典舞袖舞的来源
    袖最初的形态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衣装,随着人类肢体的进化,历史文明的发展,便出现了自娱、娱神、娱人。袖的功能也逐渐从生活服饰演变成了能够展现美感的舞蹈的服装或道具。上自春秋战国、秦汉,下至隋唐、明清,在出土的画像器皿、墓室雕刻、壁画文物以及史籍里和一些诗词歌赋中都能寻找到舞袖表演的踪迹。纵观中国舞蹈的历史,各朝各代的舞袖表演都有着象征朝代属性的风格与表现性,都凝聚着古人对于舞袖创造的结晶。
    戏曲中的水袖表演并不是作为一种独立的舞蹈形式而存在,它属于“做”功的一种,需要与唱、念结合在一起进行表演,因此对于水袖本体的舞蹈表现功能产生了局限。况且戏曲演员的行头很复杂,戏曲演员想要充分运用身体来舞动水袖是非常困难的,加上历史的种种原因,造成了袖舞——民族传统舞蹈形式的断代。20世纪80年代,正逢北京舞蹈学校筹办大学部的教育专业课程,以加强中国古典舞的民族特性为核心、建立中国古典舞新训练体系,因此,继承和发展这一传统舞蹈形式的任务被正式提到了中国舞蹈建设的议程上来。整理袖舞教材分为两个阶段[1],首先聘请陕西歌舞剧院的冯云英老师根据戏曲的水袖舞蹈合理地归类出袖技,规范了技法要领;第二阶段是由古典舞专家李正一和黄嘉敏、盛培琪老师组成的教学小组,学习戏曲片段《打神告庙》,深入探讨如何整理身法与水袖的发力规律、组织方法以及如何通过组合训练来加强水袖训练的语言性和表演能力,初步搭建起袖舞教材的框架。经过几代人的建设和积累,如今中国古典舞的袖舞秉承着中国传统的艺术思维和审美情趣向前发展。
    二、中国古典舞的袖法特点
    中国古典舞从戏曲舞蹈中提炼出九种袖技,分别是抖袖、出收袖、扬袖、片花、绕袖、推袖、搭袖、冲袖、抓袖。其提炼的根据分别有:符合中国古典舞舞种的审美文化与风格特点;袖技的可舞性;水袖服饰的材料质地与女性清雅柔美、端庄素丽的形象相契合的袖技形象。这九种袖技,都具有各自的运动节奏和发力特点,但是在舞蹈中,当它们成为身体语言的表述者、身体表情的传达者,产生了舞蹈表现性的时候,就始终不能离开身体的呼吸、韵律,因为“技”是为表现服务的,一旦脱离开了风格和表现方法,就意味着“技”失去了生命力,动作也失去了灵魂。因此在把握中国古典舞民族审美文化范畴,研究肢体与水袖产生可舞性,以及身与袖运动规律的方法,即中国古典舞的袖法。
    水袖这种特殊的物质材料拥有线性的舒展和似水的柔软,可以放大身体舞动的幅度,扩大身体的空间感,并且可以随着身体劲力的改变而变化。因此,根据身体运动的规律、韵律与袖劲的关系,水袖伸缩自如的可塑性以及袖体在空间中的表现性,我们可以最充分地挖掘水袖的功能性与可舞性,把身法及发力潜移默化在袖形袖劲的表现之中,使袖随着身体运动轨迹和劲力的变化而产生不同性格的袖法分类:运用气息来控制水袖的发力力度和水袖落下的速度,以身体的动势顺势带出袖,使袖体随着身体动势的变化产生长线条柔美悠扬的袖法;身体以反衬劲发力使袖体在瞬间展开形成刚劲有力的袖法;身体灵活的开合动律则能带动出较为轻快的袖法;由脚下步伐所产生的连续变化的身法从而带出流畅舒展的袖法。无论袖法如何变化,它始终与气息的控制、身法的律动合为一体不可分离。
    三、中国古典舞袖法表现性的要素与类别
    (一)袖法表现性的产生要素
    如何使袖法产生表现性?第一要素:情感。情感的带动往往会决定袖法表现性的产生,因为“情感”与“意念”是一脉相通的,是传情达意的一根精神纽带,而通过这根精神纽带转化为物质身体的“表情”,再传达到袖法上的“情态”,表现性便顺其自然的产生了,也就是说内心情感外化到袖法情态的体现。第二要素:身体与袖体的关系。由于情感的不同变化,身体的形态和动势会产生相应的变化,身体重心的移动也会在身体与袖法的运动变化过程中起到主导作用。具体的体现有:袖走身留、袖让身、以身带袖、身让袖等等,比如表现一种失魂落魄的情绪状态,首先身体要处于不稳定、重心踩不结实的状态,在身体摇晃中带出袖体的运动,或者说身体的移动自然的引出袖法的移动。比如表现欢快的情绪时,身体与袖体好像是闪躲的关系,一会身体躲让着袖体,一会身体又推出袖体等等,可以根据不同的表现性来处理身体与袖体的关系。第三要素:气息的控制。在袖法产生表现性时,气息虽然不像身体那样可以任意支配袖子的形态、方位,但是一定需要气息来控制袖法的紧与松、快与慢、巧与抻,通过气息的对比产生不同袖法的效果,比如屏气可以使袖法产生瞬间的停顿、戛然而止的效果,深深吸气与慢慢吐气又能够使袖体延长在空中的飘落时间。第四要素:发力点及发力分寸的掌控。通常的发力点会有脚、膝、胯、腰、背、肘、腕、指尖,根据我们所要表现的袖法来选择是身体的局部发力还是传导发力,用什么力量的尺度合适,使袖体、袖形的呈现很清晰,能够清楚地表明身袖关系,从而不会对袖法表现性的产生造成阻碍。第五要素:时空合一。体现在身体表现袖法时的一种整体性,身与袖融合,忘记身体的存在,将袖的表现,在时间空间中合二为一,最适当地表现出袖法在时空中的美感和力量。
    (二)不同袖法的表现性
    目前在教学中,对于袖法的表现性训练,则更加注重在袖法中充分挖掘女性形象的特性,抽取其共性进行提炼,例如:温柔秀美、俏丽灵巧、英姿飒爽、哀怨悲悯等,在舞蹈语言中利用袖法来更加夸张放大这种特性,可以使用不同的釉法来表现出不同性格情绪的女性美。比如,我们运用推袖、出收袖在袖体伸缩、盘转、缓缓的飘落之中与身体亦迎亦退的反向动势相配合的袖法,以气息来控制袖体的收回与落下,产生温婉幽静的袖韵,同时由心中意想带出袖情的跟随,表现一种缥缈的思绪和淡淡的忧怀之情。流动抖袖和弧线扬袖那种飘逸的延展,流畅的运动路线,使袖体的空间感更加有放射力,加上与身体转换、步伐变化的配合也可以表现出对女性娇柔婉丽之美;又或者是冲袖利用身法的反衬劲使袖体快速地展开收回,柔软的水袖在瞬间产生时时生风、轻疾如飞的劲健顿挫感,从而体现飘洒宏放的帅气与力量的袖法。
    (三)同一袖技的不同表现性
    同 一袖技在不同表演情绪的引领下,与不同身法动律相结合,又能产生截然不同的袖法表现性。例如:绕袖是以肘为轴进行上下的提放,以手传导到小臂的内旋或外旋,属于轻快灵活的袖技,身法的开合动律与袖法轻快的内旋外旋相搭配,使袖体在空中呈螺旋状缠绕,可以表现灵动欢快的情绪,换之绕袖与身体弧线动势相结合,使袖体在空间呈抛弧线的长线条流动缠绕的袖法,又可以表现出心境惆怅的感觉。“片花”这种以手腕带动的立圆、平圆的连续袖花,在洋溢着喜悦的情绪中,配合身法的“8”字圆的盘绕,所产生的不断反转飞舞的袖法,那种视觉感受就像蝴蝶似的扑闪灵快,漫溢着喜悦的情绪。然而在激愤的情绪之中,在快速花绑步的移动、身法的仰与合之中,左右两袖错开的盘转好像风卷残云般的袖法,则能够传达出心中的愤怒与悲凉。直线扬袖利用身法的反衬劲使袖体快速地在空中展开,犹如离弦的箭一般,使柔软的水袖在瞬间产生劲健有重力的袖法,给人一种袖韵生风、气势浑厚之感。缓慢气息的节奏,转变身体的劲力,直线扬袖又在步伐的流动成为线性悠扬的袖法,好像能够把心中的情感通过袖梢传达给外界。
    四、袖法在舞蹈表演中的表现性与审美特点
    (一)长袖交横——袖法的表现性及其功能性
    通过不同袖法以及袖法的不同性格训练,不仅能够加强中国古典韵味在学生舞蹈意识和身体语言上的渗透,更能够开发其肢体与意识在不同的情感、时空中对于袖法表现性的把握与应用。延续到舞台的人物形象塑造和情绪烘托,则更加能够凸显出袖法变化万千的表现性。以《梁祝》这部经典的中国古典舞小舞剧为例:“拒婚”的舞段是整部舞剧的情感转折点和矛盾的爆发点,编导为突出祝英台抗婚舞段中,因不满父亲的指婚,从而产生强烈的精神抗拒和情感挣扎时,处理演员双袖拖地跌跌撞撞的奔跑,到舞台中央瞬间腾空跃起,悲怨地向上空扬出双袖,继而又跌倒在地上,双袖向地面抖开,这样的袖法处理,既扩大了肢体在空间的张力,又增强了情感爆发力,表现出英台一心想要挣脱父母包办婚姻的枷锁,却又无能为力的绝望心情。在“哭坟”的舞段中,群舞连续的上扬袖快速拍打到地面,双袖止不住的抖动与碎步的配合,象征着亡灵的冤屈、命运的无奈,营造出一种凄惨荒凉的意象。另一作品《新婚别》,在舞蹈的前半段,为了塑造新娘虽然身处洞房花烛夜,最终却只能送别夫君奔赴战场的孤独与无奈,女演员使用了单边水袖的服饰造型来表现形只影单的孤寂意象。独舞中轻柔的袖法变化,时而成为少女羞涩时掩嘴而笑的内心暗示,时而转身随之扬起成为依依不舍时心愁忧伤的思绪,时而又成为即将见到新郎那种激动慌张的不安心情。在双人舞段中,在两人间的抛、扬、接、绕等看似简单的袖法中,却又淋漓尽致地表现出两人间相爱、不舍、挽留等微妙的情感变化。
    通过以上舞蹈作品的分析,可以总结出袖法在舞蹈表演中所产生的功能性有:1、塑造人物形象,点明人物的性格特点。2、表现情感冲突,渲染推动情节的发展。3、营造出剧目的意象和意境的象征性。
    (二)化实为虚——袖法的审美特点
    宗白华曾经写到:“化实景为虚境,创形象以为象征,使人类最高的心灵具体化、肉身化,这就是艺术境界。”[2]在敦煌莫高窟的壁画之中,最常见的壁画形象——飞天,其风格特征不像西方的天使长着一双翅膀,而是借助于云彩却不依靠云彩,凭借其飘曳的衣裙、飞舞的彩带凌空翱翔。袖法在古典舞中的表现也是如此,化实景为虚境,衍生千变万化的可能性。舞动中的袖法有时可以表现潺潺溪水,淡淡的云朵,又可以身体的反动势产生空中扬出绕起的袖法,仿佛是拍打到岸边的水花,既象征着充满勃勃生机的生命,却又在无声无息中流逝去,既预示生命的意义却又表白永无止境的理想化境界;有时袖法的舞动还能够把具体的事物,幻化为一种审美意象,把舞蹈的情景交融传达给观众,呈现出中国文化精神之中,重感性体验轻理性思维的特点,可以引发观众根据自己对于的舞蹈作品、人物、意境的认知来进行无限的想象。
    结语
    从古至今为了延伸表演者的肢体线条,突出肢体在舞蹈中的美感与表现力,无论温婉妩媚还是流畅洒脱,各朝各代的舞袖舞蹈都在追求其独具的民族风格和时代风格。虽然明清时期,舞袖作为独立的舞蹈表演形式被戏曲的综合表演形式代替,以及种种原因造成舞袖舞蹈的断代,但是袖这种特殊的物质材料却将人类千百年来的审美意识记录下来,它那线性的舒展、似水的柔软,不仅符合女性的体态美与动态美,还能随着身体劲力改变而产生千变万化的可塑性,产生出无论是清雅、悲怨、灵俏等直接而又强烈的情感表现性,凸现出袖法表现性的变化、演化、幻化的舞蹈艺术魅力。因此,深入袖法各种不同的表现性探究,从教学的角度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体会传统的审美意蕴,表现民族文化的精神气质,同时也为课堂训练进入舞台表演的人物塑造、情感表现作好铺垫,[1]使我们能够更好地延续“守格、破格、创格”的艺术探索之路,思考怎样丰富中国古典舞袖舞教材的内涵建设,以及更有深度地做好袖舞的传承与发展工作。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wenxuelunwen/meixue/82571.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