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文学论文 > 美学 > 论《寻龙诀》的美学特质

论《寻龙诀》的美学特质

日期:2023-01-06 阅读量:0 所属栏目:美学


  现如今电影产业蓬勃发展的状况有目共睹,小成本喜剧电影大行其道,制作精良的优秀电影却鲜少进入人们的视野。《寻龙诀》作为一部票房和大众口碑双丰收的电影,虽取得成功,但在低碳美学的角度来讲,仍是一部充满高碳性的作品。本文从低碳美学的角度出发,对《寻龙诀》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塑造和主题思想三方面入手,在美的本质角度对其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以此为例,对未来电影产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构想和期待。

 

  一、《寻龙诀》的概况

 

  改编自天下霸唱同名小说的电影《寻龙诀》上映于2015年底,上映期间共斩下15.4亿的票房,位列中国影史总票房第五位。这样的成绩在这个票房至上的年代对于一部商业电影来说无疑是成功的标志。2015年是公认的国产电影爆发年,票房捷报频传,纪录一破再破。但是,鲜少有佳作出现、佳作赢得口碑却无法赢得票房的状况却不容忽视。《港囧》、《夏洛特烦恼》、《煎饼侠》等小成本喜剧速食电影渐渐有占据电影市场主流的趋势,这对于用心制作电影的导演可谓是一种打击。近几年的国产电影以《老炮儿》、《心迷宫》、《大圣归来》等为例,也不乏具有精神气质的优秀作品,这些电影的票房往往不温不火。究其原因无非是生活节奏的加快导致人们心浮气躁,无法沉下心去欣赏一部具有深刻内涵和丰富精神积淀的电影作品。

 

  《寻龙诀》作为近年来少有的大制作影片,取得成功的原因可以归结于精彩的视觉特效和盗墓题材。宏大的场面与精良的动画往往会使观众忽略了故事情节的单一和人物形象的单薄。从山东师范大学传媒学院马立新教授所建构的自由情感美学理念的角度来讲,这种以外在形式刺激审美主体生理感官而产生的浅表性的精神愉悦,属于一种感官型自由情感的表现,可以将其称为一种快餐美。这种表现形式对审美主体所产生的影响在于适量的接触有助于主体缓解精神压力,但对心灵的滋养价值就显得较为不足。与之相对应的分别是表现为审美客体以特殊的内在形式刺激主体的心理和生理官能而产生的具有致瘾性质的较强精神愉悦,对主体的身心健康具有不同程度损害作用的沉浸性自由情感,简称高碳美和表现为审美客体以特定的内容价值刺激主体的心灵官能所产生的对主体心灵和情感具有陶冶和净化作用的自由情感,简称为低碳美。作为构成电影的三大重要元素,《寻龙诀》这部影片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塑造和主题思想都多少显露出了一种快餐美甚至高碳美的倾向。

 

  二、《寻龙诀》美学特质的具体分析

 

  ()故事情节

 

  电影讲述了20世纪80年代末,胡八一、王凯旋和Shirley杨三位叱咤风云的摸金校尉金盆洗手后沦为街头小贩,被移民局追得满街跑。在胡八一与Shirley杨的婚礼前夕发现胡八一二十年前死在百眼窟的初恋女友丁思甜当时念念不忘的彼岸花居然再次出现,三人组再入草原古墓探寻彼岸花真相的故事。或许是为了契合电影的时长限制,剧本的改编略显单薄和苍白,情节设置乏善可陈。具体来讲,开头的梦境作为影片的第一枪打得还是不错,以紧凑的节奏和惊艳的视觉特效成功抓住了观众的注意力。之后在美国的剧情就略显啰嗦、拖沓,没有特技和惊悚气氛的支撑,导演对于节奏就失去了把握,产生了缺少代入感和连贯性的问题。最终,摸金校尉三人组来到墓中,形成了摸金三人组对抗彼岸花和摸金三人组对抗邪教组织的两个矛盾。然而导演对这两个矛盾的描写表现出几点不严谨,例如弱化了反派邪教组织的目的性描,使得他们的一些行为显得有些突兀,有为了反派而反派的嫌疑;在对于彼岸花的描写上,为了规避内地电影审查制度的门槛,导演在处理彼岸花这个点时对它令人产生幻觉的原因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反而令很多情节的发展显得莫名其妙,本来在原著中可以归结为怪力乱神的原因,在电影中就只能往心理学的角度进行靠拢,这些不科学,令剧情的说服力下降。此外,《寻龙诀》对于喜剧元素的运用也顺应了当下的电影大环境。虽然在处理上比较自然、柔软和内敛,但仍略显突兀。

 

  以视觉特效作为招牌的电影,通常会以削弱故事性作为代价。可看性和故事性的矛盾,再优秀的导演、再巧妙的编剧都无法轻易消除。《寻龙诀》的故事情节并不符合低碳美学的要求:乏味俗套的叙事、缺少连贯性的展开、缺乏代入感,阻碍了观影者自由情感的产生。观影者在观看的过程中很容易被视听等感官刺激所影响,从而失去了对电影情节本身的思考和关注。叙事美学要基于历史的真实和真实的生活逻辑,这样的叙事方式才能使观影者在观看影片的过程中产生基于人生、人性、社会甚至世界的哲思和共鸣,《寻龙诀》所做的恰恰与低碳美学倡导的理念背道而驰。喜剧元素的加入和处理,也体现出了当下各种类型片创作的不成熟,反映出了电影创作浮躁、从众的不良现象。观众欣赏这类作品所唤起的自由情感在很大程度上也只是源于其对人的猎奇媚俗心理的挑逗、刺激、蛊惑和迎合,挑逗和迎合的同样是人的生理感官,所以这类情感对观众身心健康的损害性要远远大于自然景观的观瞻所体验到的那种自由情感。这些都体现出《寻龙诀》在美学角度的强烈高碳性。

 

论《寻龙诀》的美学特质


  ()人物形象塑造

 

  《寻龙诀》这部电影主要塑造了胡八一、王凯旋和Shirley杨摸金三人组的的形象。胡八一始终对古人的遗迹充满敬仰与尊重,既相信现代科学的合理解释,又对神秘事物保持敬重,不断磨练意志力、建立信念、修正对古代文明的认知和理解。Shirley杨是一名美籍华人,她坚信科学的力量,对古文明有一定了解,行事缜密而理性,代表着美国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善于运用科技知识和先进装备。王凯旋的形象则是男女主角的反衬和补充,是中国文革后形成的具有典型时代特征的代表性人物,鲁莽而无畏,为达目的而不计后果。对古代文明不了解、不尊重,有着强烈的阶级立场,思想单纯,没有明确的价值观,对物质过分贪求。

 

  导演对于三名主角的形象塑造在纵向上相对完整,各自显示出不同的性格特征和人生价值追求,但相比之下,人物形象的宽度即饱满程度相对欠缺。胡八一虽然属于纯粹的正面形象,但他的追求是浅表性、缺乏真实性的,体现在他探寻古墓的目的在于满足自己的好奇心和对于寻龙诀这部古书的验证;王凯旋对于金钱和社会地位的追求则更加肤浅,属于潜伏在追求正面价值取向的负面人物;Shirley杨在影片中表现出了一种对于胡八一正面价值追求的轻蔑和对于稳定生活和爱情的单纯向往,去古墓中也只是为了保护胡八一的安全,这样不功不过的形象树立则显得十分平淡。三人虽然各自表现出了不同精神诉求,指引了三种不同的追求幸福和人生价值的导向,可惜却没有一个人能完全契合低碳人的尺度和标准。人生的低碳标志在于个体主题的身心双重健康,尤其是精神健康。优秀的人物形象的塑造应当给人以此方面的警示和导向作用,从而指引人们反观自身,重新审视自我的价值取向,从而为追求人类永恒的追问和人类生存必须关切和回答的终极命题而求索。

 

  ()主题思想

 

  要挖掘一个故事的主题思想,就必须先搞清楚故事中的核心冲突。影片的核心问题在于进入草原古墓的目的。从正面人物的角度来看,Shirley 杨进入古墓是为了帮助胡八一,胡八一是为了帮助王凯旋,王凯旋是为了帮助初恋丁思甜完成遗愿,而丁思甜只是迷恋彼岸花盛开时的美好。归根到底,影片中所谓正面人物的终极目的竟然是彼岸花的美。丁思甜对于彼岸花的向往牵动了影片中全部主角的行动,这样肤浅和单纯的行动目的显得毫无内涵,表现出极弱的目的性。反而,影片中反派探寻彼岸花奥秘的应彩虹率领的邪教组织所追求的长生不老就显得相对更加低碳了,至少他们是在追求生命的永恒,这不失为一种讽刺。

 

  影片所传递出来的自由情感价值可以说是一种高碳的形态。导演十分努力地在迎合大众的审美与期待,片面地满足了观众浅表感官的需求、猎奇心理的作祟和不健康审美心理的诱惑。艺术的深层魅力所能展现的美有很多,无论是自然山水所蕴含的人物底蕴和哲理情思的领悟,还是对各种艺术作品深层人性内蕴和人生况味的共鸣与沉思,都可以诗人体验到深沉、恒久、酣畅的自由情感,才能让普通的社会大众提升思想深度,缓解精神焦虑、洞悉人性奥秘、反观生命本质,从而促进主体的身心健康。从电影类型的角度来考虑,无论什么样的题材和形式都能在主题思想上展现出积极向上的一面。举例来讲,《这个杀手不太冷》通过描写巨大年龄差距的两人似爱情似友情的超越世俗和文化的情感而温暖和柔软了观众的心、《阳光灿烂的日子》通过对于部队大院孩子们荒诞的行为进行反讽表征了文革时期病态的社会从而引发了人们的思考、《星际穿越》同样作为科幻电影却以地球生态和人类生存作为大背景展现了一幅诗一般美妙画卷的基于深刻哲思的故事。也就是说,无论什么样的题材和内容,都可以展现出低碳美给人们所带来的陶冶型和净化型的自由情感,引发观影者超越历史、超越社会、超越文化、超越种族等方面的全人类的共鸣。只有观看这样的电影,我们才能在鉴赏的过程中获得来自身心的双重滋养,促进身心健康的发展,距离人类所追求的永恒价值才更近一步。

 

  三、低碳美学原理之于电影的意义

 

  低碳这一词汇的提出最早应用在生态领域,马立新教授借鉴这个词汇,建构起低碳美学原理的概念,以作为美的本质的自由情感作为切入点,形成了低碳美学这一当代新功利主义的美学理念。这一理念的创立无疑对于当代美学的研究是具有里程碑式意义的。数字化时代的到来促进了各门类艺术形式的发展,电影行业也受到了极大的影响和触动。这给电影的制作者带来大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如何在数字艺术生产、传播和消费的过程中避免低俗化、致瘾化、泛自由化、虚假化等高碳现象的出现成为了每个电影从业者所必须面对的课题。马立新教授的低碳美学概念仿佛冬日里的一丝暖流,为电影制作的从业者提供了极好的解决途径。低碳艺术理念所倡导的陶冶型自由情感针对的是欣赏者在鉴赏艺术作品时所产生的苦乐多样化,越是好的艺术作品就越能激发欣赏者的自由情感,这种自由情感越强烈就越能对欣赏者的心灵起到净化、陶冶和启迪作用。只要遵循这一理念的方向,电影制作者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很好地通过践行低碳美学原理制作出优秀的电影作品。

 

  作者:高帆 来源:文艺生活·旬刊 20166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wenxuelunwen/meixue/81459.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