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文学论文 > 美学 > 龙江地域花鸟画资源的开发策略

龙江地域花鸟画资源的开发策略

日期:2023-01-06 阅读量:0 所属栏目:美学


  关键词:地域性 花鸟画自然资源 花鸟画艺术成就
  中国花鸟画艺术在经过了历代传承之后,其发展状况相对稳定。但是,在社会与时代迅猛发展的今天,花鸟画由于受到题材的限定,在反映社会现实生活方面,与中国画其它两种门类(山水画,人物画)相比,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这也使该画种的发展受到了一些约束。人们更需要能够把握时代脉搏,反映社会审美,富有精神内涵的花鸟画作品。与以往的历史阶段不同,当今的时代,对艺术探索的胸怀是宽厚、开放、充满热情的。而在这种环境下所进行的有地域特色的艺术探索与实践,则更要深刻地把握中国画自身的发展规律,体察社会进步的脉搏,才能真正地融入到中国画大发展的进程中。
  因此,在把握中国画时代发展脉络的同时,从宏观的角度对花鸟画地域性特征进行审慎的研究,从历史发展、绘画资源特色以及地域审美特点等诸多方面进行深入解析,正确认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中国文化与世界各优秀文化的关系。或将对于龙江流域的中国花鸟画,乃至中国画事业的发展和美术事业的整体发展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龙江地域位于中国东北边陲,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逐渐形成了地域特征鲜明的文化传统和心理意识结构。富有生机的芸芸众生在静寂,广阔而神秘的黑土地上生息繁衍,伴随着人类开拓的历史,最终将大地、苍穹、生命幻化为一体。从而形成了带有鲜明美学特征的,粗犷淳朴,深沉凝重,富有开拓意识的黑土文化精神。在这种精神的感召下,龙江流域的中国画立足黑土地,传达龙江风情,取得蓬勃发展。尤其是花鸟画方面,在国内中国画大发展的背景下,依托其具有的独特的自然景观和审美意识,获得了许多丰硕的成果。
  特殊的自然地理状况、以开拓精神为核心的,融合了多民族和外来文化因素的深邃、博大的黑土文化精神以及根植于黑土地成长起来的,风格特色鲜明的花鸟画创作,共同形成了龙江地域花鸟画艺术资源。
  本文将力图从花鸟画资源角度,对龙江地域花鸟画的艺术成就和审美特色的形成,进行论述。
  一、龙江地域花鸟画自然资源的特点
  黑龙江地区地处中国北方,拥有广阔的平原,地势的相对落差较小,在广袤的平原地区中,间或出现丘陵和连绵而平缓的山地等,并被种类丰富、繁茂浓密的植被所覆盖,山林一体,浑然天成。同时,高纬度地区形成的特殊的气候条件也使得本地区拥有了分明的四季和令人神往的冻土景观。
  就绘画题材资源方面,龙江地域花鸟画自然资源是丰富多彩而又意趣独到的。这片土地上的每一个生命个体看起来是渺小而微不足道的,但是每个生命个体又不是孤立存在的。这一地区的自然生物大多呈现出群体生存状态,不论是无际原野中的林木野卉、豆麦稻梁、蓬草芦荡,还是生存期间的鹭鹳鹰雀,“花与鸟”的个体之间以及它们与周围环境之间是一种紧密的生生相息,表里交融的关系。其中所蕴涵的,由大自然所赋予的勃勃生机以及这些芸芸众生在这片土地上特有的生存方式,使得这片土地在看似沉寂、单调的自然形态下,充满了生命的灵动,使得本地区的花鸟画自然资源具有了野趣天成,爽直奔放的特点、深刻体现着生命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中国画的发展历来注重人与自然的交流。魏晋时期美学中的自然观,由于对自然的认识已经摆脱了政治统治、伦理观念、神灵意志等庞杂的关系,进而使自然成为独立的认识对象,成为能够和人性灵相通的、情韵生动的审美对象,所以这一时期自然观所体现的对自然美的尊崇和欣赏反映了人对宇宙、自然、历史、人生的思考。而这一思想直接说明艺术的美应该走近自然、深入自然,因为自然的美才是艺术美的参照和范例,也只有通过自然才能真正体现和感受自然万象的本质规律与无限生机。
  因此,在对花鸟形象的刻画和画面境界的表达的过程中,无法脱离花鸟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由于花鸟形象个体与生存环境的紧密结合,使得本地区的花鸟画创作对象不仅仅局限于狭小的居室庭院,而是进入到更为广阔的原生态的自然环境中,并通过对花鸟画创作题材的拓展,体现出龙江地域花鸟画开阔壮丽的整体美感,从而构成了龙江地域花鸟画豁达、浑厚与凝重的文化品格特征。
  二、龙江地域花鸟画艺术特点
  龙江地域花鸟画,在沿着中国花鸟画的传统与发展脉络顺利前行的同时,画家们的开拓精神和艺术视野也在不断地探寻着对本地区花鸟题材的深刻表现,他们以大自然为师,深入到自然当中去研究其客观规律,与自然进行深层的交流,而不是仅仅停留在生理感观层面的表达。在这个过程中去感受美、发现美、探索美,并使之提升到具有艺术审美价值的情感美,进而深刻传达黑龙江地区特有的文化品格和审美精神。
  针对龙江地域花鸟画自然资源的特殊情况,画家通过审美心胸所观照到的题材范围是开阔和与时俱进的。他们在对花鸟世界进行审美探寻的时候,尝试从特写式的局部向大的景观延伸。画家创作中关注的不只是一花一草,也并非是简单的对景写生,而是整个身心与大自然的交融。这就会自然将花鸟意境融入到宏观的自然意境中,不局限于对某个花鸟形象个体的刻画,而是使其与整体生存环境相结合,做到“宏观”与“微观”的统一。因此,对龙江地域花鸟世界整体美的表达,也就体现了对大自然的气度美和花卉禽鸟的精致美的合一境界。所以,结合本地区地理面貌、景观特色、文化传统和审美特点所形成的花鸟画资源,为花鸟画艺术境界的扩展,提供了极大的可能,主要体现在如下几方面:
  首先,中国花鸟画,无论“工笔”还是“写意”都能体现传统中国画的艺术本质特征和中国文化的审美精神。从艺术创作的手法来看,花鸟画历来重视抒情、借喻和寄兴。高山流水,寄寓情怀;梅兰竹菊,比喻品格。花鸟画中的一草一木、一花一叶,常常被赋予了丰富而深邃的精神涵义。龙江地域花鸟画所呈现的是对崇高的自然精神和鲜活的生命意识的深刻体验和表达,从而使人们在其艺术活动中实现由自然到精神的一种升华。
 其次,从中国画的技法特征及审美而言,龙江地域的花鸟画,不仅坚持写景状物的基本准则,还有更多的立意和观念方面的创新。在表现形式上突破既成程式的同时,还对民间艺术的意象造型、平面构成的装饰效果、意象表现的符号语言加 以研究,进而丰富花鸟画的表现力,并使之符合中国画艺术规范。基于对传统思维和现代观念的理解,用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探索着花鸟画发展的新途径,主要总结为:
  1.深刻揭示花鸟画的精神内涵。
  中国花鸟画从来就是在表现自然状态的同时,深深地寄托着对理想精神家园的依恋和回归。花鸟画不仅仅是表现花鸟之自然生存状态,更重要的是把花和鸟作为反映和表现人的意念、情怀、思想、精神的重要媒介。
  龙江地域的画家通过富于情感和生命的花鸟形象来表达对自然的体验和认识,来反映具有时代气息的社会审美。通过对自然万物的生命本质来表现人的审美情怀和心灵感悟,从整体去理解“天人合一”的哲学本质内涵。在画家与自然的交流中达到默契相仪、神情交融的情境,体现了人对生命、对自然的特殊表现和关注。
  2.通过花鸟画表现宏大的审美视野和艺术境界。
  而随着时代与艺术的同时进步,人们的审美已不满足于对历史成就的固有欣赏,从画家对中国画的发展和对推动社会审美需求的历史责任感出发,立足当代、本土,使他们的作品虽源于自然体验,但又不局于既成概念的造型,进而通过对中国画传统的深层发掘和对地域环境的深刻体验形成独特的文化气息,进而促使花鸟画创作视野从传统的局部折枝构图拓展到花鸟与自然共生、共存状态的审美思考,同时也出现了大量情节完整,气象宏大的制作。可以说,龙江地域花鸟画家们有关“地域性和主题性花鸟画创作”的探讨都有此背景渊源。
  3.创作语言探索的民族性、时代性与地域性。
  龙江地域花鸟画着重描写自然群体的生命状态,而不是浅层次的标本图示,其本质要在天与地、人与物之间中体察无尽繁荣的生命意趣。通过对时代生活的观察体验,来表达作者的情感追求和精神感悟,进而通过个性化的画面表达流露出对社会和时代进步的肯定与赞美。并承担起艺术家对社会文化发展的义务和责任。
  4.进行多种绘画形式语言的综合性、创造性探索和实践。
  一方面体现为传统的“工”与“写”的界限逐渐被打破,产生了别具特色的画面效果。另一方面,不断接受和运用多种绘画语言和能力,探索跨形式跨门类的新思路,无论是大、小写意,重彩淡彩,没骨勾填甚至西方之水彩油画,都会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重合并保持语言的整体性,进而来探索和完善绘画语言的样式。
  总之,龙江地域的自然地理条件造就了该地区独特的自然景观,而特殊的历史和文化发展背景又使这一自然景观散发出独特的魅力,为画家提供了较为丰富、魅力独特的创作资源。在这种大的自然审美的背景下,使得人在与自然交流的过程中,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得以充分发挥,人的思想灵魂与自然品格实现了完全的结合。展现出龙江地域花鸟画的荒寒之美、野逸之美、大气之美。
  所以,龙江地域花鸟画创作成就的取得,除了能够立足于对本地区自然景观题材特点的忠实表现之外,更多的则体现了画家主体对自然万物的审美观照,其探索过程本身也直接体现了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内涵,从而实现了主观与客观、个体与整体、瞬间与永恒的统一。在崭新的历史阶段,在特殊的文化背景和地域特征的影响下,为该地区中国画创新能力的整体提升,为中国画艺术风格的多样性理论探索,开拓了广阔的前景。
  参考文献:
  [1]卢禹舜.黑龙江美术发展简史研究[M].哈尔滨:黑龙江美术出版社,2004.
  [2]李泽厚.美的历程[M].天津:天津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
  [3]高卉民.北方花鸟画艺术研究[M].哈尔滨:黑龙江美术出版社,2007.
  [4]【法】丹纳著,傅雷译.艺术哲学[M].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4.
  作者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黑龙江省教育学院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wenxuelunwen/meixue/82882.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