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文学论文 > 美学 > 浅谈《祝福》中祥林嫂的死因探究

浅谈《祝福》中祥林嫂的死因探究

日期:2023-01-06 阅读量:0 所属栏目:美学


  《祝福》最初发表于1924年上海的《东方杂志》上,后收入《彷徨》,是鲁迅最优秀的短篇小说之一,其中的祥林嫂是为广大读者所熟知的文学形象之一。
  祥林嫂是一个勤劳、坚强、善良的劳动妇女,但同时又是被践踏、被愚弄和被抛弃的典型,她最后的悲剧命运到底是由谁造成的呢?是谁把这样一个纯朴的劳动妇女逼上绝路的呢?我认为主要跟以下几个人有关。
  一、鲁四老爷
  他是剥削人民的地主阶级的代表人物,是封建礼教的顽固守护者,是迫害祥林嫂的元凶。他“是一个讲理学的老监生,大骂其新党,没有什么改变”。“讲理学”即信奉程朱理学,监生是指国子监生员,这类人极其保守,对于时代也极其隔膜,新党指康有为,表明其思想还停留在戊戌时代,对于五四时期的新文化运动则毫无所知,可见其背时。
  我们再来看他的书房布置,“极分明地显出壁上挂着的朱拓的大‘壽’字,陈抟老祖写的,一边对联还在:‘事理通达心气和平’,一部似乎未必完全的《康熙字典》,一部《近思录集注》和一部《四衬书》”,从这里可看出主人的思想情趣和文化爱好。鲁四老爷的东西大抵和理学有关,陈抟虽说是个道士,但他的学说为理学大师周敦颐所赏识,所以挂个“寿”字。而那对联也是理气十足,据说上联是“品节详明德性坚定”,几本书可见其理学修养并不高。从书房的萧条、破败的气象也可以推知,鲁四老爷对自己所坚决拥护的理学态度和自身的素质可谓外强中干,而这在文章后面则表现得淋漓尽致。
  祥林嫂死后,鲁四老爷大发其怒,毫无同情之心,骂之“谬种”,这与他所挂的那副对联格格不入,同时可以看出他毫无同情之心,忌讳却颇多,因为临近祝福,对祥林嫂的死用这样的隐语代替。《近思录》中“鬼神者二气之良能也”,读书是一回事,行动却又是一回事。听说祥林嫂是寡妇,四叔“皱了皱眉”,知道她可能是逃出来的“就一皱眉”,这与理学家是不相称的,可见他的心性修养还没到家。祭祀时不准她沾手,说她是“败坏风俗的”,不讲理学的四婶却有些同情,“把她赶到卫老婆子家”。理学家如此行事,则事理既不通达,品节也不详明。这些旧道德的提倡者们,不支持新学说、变法也就算了,如果他们真的能够精通国粹,通晓古文,于旧道德遵行不悖,也倒不失为一种主张,但是他们说一套,而做的却是另外一套,虚伪之极。中国封建制度下的教育体系仿佛是坚不可破的,培养出一大批尊古的大学者,然而,在这其中,却不乏这样一批外强中干的“伪学者”,这实在是一种讽刺,也是一种悲哀。鲁四老爷这位“伪学者”的所作所为,直接把祥林嫂推向了痛苦深渊的边缘,让她无所适从,对自己产生了怀疑,才相信了后来柳妈的鬼神之说,走向灭亡。他们在祭祀时不让祥林嫂碰酒杯、筷子等东西,第一次,祥林嫂疑惑地走开了;当祥林嫂捐了门槛之后,再次去拿东西时,四婶仍旧不让她碰,这次,祥林嫂像是受了炮烙似的缩手,脸色同时变作灰黑,也不再去取烛台,只是失神地站着。从此,祥林嫂的精神也更不济了。正是这位所谓理学家的迫害,摧毁了祥林嫂的精神。
  二、看客
  这些人是当时那个社会中最愚昧、最可悲的人。她们没有受过正统的教育,有的只是几千年来封建的思想,她们麻木不仁,不懂得同情别人,内心极度空虚,把别人的悲哀当做生活的调味剂、笑料, 她们的兴趣只在于赶热闹而已,要想从她们身上得到同情和帮助,自然是妄想。她们脑中全是三从四德的保守思想,对于祥林嫂的反抗嗤之以鼻,讽刺她“白撞了一下”,她们不懂得什么是反抗,只会服从于命运的安排,所以对别人的反抗不屑一顾。这类人在鲁迅的小说中有过许多次反映,他们占的比例是相当大的,也是造成这个冷漠的社会的主要原因。在《祝福》中,其中一个典型的代表人物便是柳妈,她同时也是给祥林嫂灌输封建礼教思想的人。她本身就是一个深受封建礼教思想毒害的小市民,她的本意是好的,她希望把祥林嫂救出苦海,她那些迷信的信条既给予了祥林嫂无限的希望,但同时又是摧毁她精神把她推向无底深渊的罪魁祸首。她告诉祥林嫂,只要去庙里捐一条门槛,就能赎清自己的罪。于是,祥林嫂就听从柳妈的建议,拿出自己几乎所有的积蓄,去庙里捐了一条门槛,她终于有了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神气舒畅,眼光也分外有神,高兴似的对四婶说,自己已经在土地庙捐了门槛了”。然而,事与愿违,她周围的人对待她的态度没有丝毫改变,就这样,祥林嫂彻底绝望了,她不明白这是怎么回事。从此,祥林嫂开始走向封建礼教给她设置的巨大的陷阱,并且越陷越深。
  三、祥林嫂的婆婆
  祥林嫂从夫家逃出来后,第一次来到鲁镇,大家都喜欢她,“口角边渐渐有了笑影,脸也白胖了”,她以自己的反抗为自己赢得了生命中短暂的春天。如果没有她的婆婆,她不会被逼再次嫁给贺老六,也不会再次经历丧夫、丧子之痛,也不会再次回到鲁镇去面对人们的冷嘲热讽,也不会忍受精神上的摧残,她的生活将会是另外一番景象。然而,这一切都被她的婆婆毁掉了,祥林嫂的婆婆之所以有这样强大的权利,还是源于封建礼教中“父权”的影响。在鲁镇,鲁四老爷应该是有一定权力和地位的人,作为自己家里的仆人,他是有一定的管制权力的。然而,当祥林嫂的婆婆来要人时,四叔只说了“可恶,然而……”后仍旧放走了祥林嫂,这正是摄于“父权”的强大力量。
  四、“我“
  在祥林嫂问及“我”灵魂的有无问题时,“我”支支吾吾答不上来,最后在祥林嫂的逼问之下,以“说不清”三个字结束了谈话,“说不清”是一句极有用的话,不更事的勇敢的少年,往往敢于给人解决问题,选定医生,万一结果不佳,大抵反成了怨府,然而一用这“说不清”来作结束,便事事逍遥自在了。“我”应该是一个接受新思想、新知识的知识分子典型,在别人看来应该是万事通达、明事理,能为愚昧无知的民众解答谜题、指明道路,引导他们勇敢面对人生的指路人。而实际情况却相 悖,他们所学的所谓知识根本经不起实践的考验,不能解决任何问题,也只是纸上谈兵而已,每当遇到这种情况,他们总会选择逃遁。文中“我”两次“决计明天要走了”,在不祥的现实面前,逃遁是知识分子常用的手段,这些新青年,是这个万恶的旧社会中一股新生的、有远大抱负和强大生命力的力量,是社会的希望所在,是拯救蒙昧群众的启蒙者。然而,在现实面前,他们却经受不起任何考验,灰溜溜地败下阵来。我们的社会还能依靠谁呢?同时,“我”也不同于四叔,在得知祥林嫂死后,“我的心突然紧缩,几乎跳出来,脸上大约也变了色”,说明内心还是同情不幸的人们的,然而,在强大的对手面前,“我”的力量是渺小的、微不足道的,无力挽救现实,面对祥林嫂这样的“呼救者”,新青年选择了逃遁,祥林嫂想要在即将绝望的时候抓住一根救命稻草,希望能从这位新青年身上得到一些精神上的慰藉,为自己找到活下去的理由。然而这根救命稻草却抛弃了她,没有给予她任何活下去的勇气和希望,直接导致了祥林嫂最后的死。先进思想武装下的青年也不过如此,真是可悲。
  从表面上看,祥林嫂仿佛是由以上这些人迫害致死的,但这些人又是被什么迫害的呢?归根结底,他们都是封建礼教的牺牲品,祥林嫂的悲剧命运,就是由封建礼教掌握下的夫权、父权、族权和神权造成的。这篇小说正是通过对祥林嫂悲剧命运的描述,强烈控诉和批判了封建势力对广大人民的毒害,从而引起读者的震惊和同情,以此来表现作者对社会的不满。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wenxuelunwen/meixue/82971.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