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文学论文 > 美学 > 关于长城的美学思考

关于长城的美学思考

日期:2023-01-06 阅读量:0 所属栏目:美学


内容提要 长城在它的实用性功能消退以后,积淀了一种巨大的审美功能。长城的美主要是崇高美,即壮美。构成长城这种审美特征的主要因素,在于它自身的建筑美与自然美的高度融合,在于它的审美形式与悲剧性精神内涵的高度统一。


  1·长城是中国古代一项伟大的军事工程。经过两千多年沧海桑田的历史变迁,长城作为战争防御工具的实用性功能已经消退,而它的审美特性却在历史的演进中不断积淀、增长。因此,今天的长城,其历史文物的性质虽未改变,但从审美的角度看,完全可以被视作一件伟大的艺术作品,成为我们民族精神、审美理想的象征。
  长城的实用性功能逍退和审美功能增长的双向历史演进,可以说是世界各国许多古代文物的普遍性特征。像古埃及的金字塔、古希腊的神庙、雅典的卫城、古罗马的斗兽场等古代文化遗址,以及各国古代艺术博物馆中的陈列品,从远古的石器、彩陶,到青铜器,都有此特征。决定这种双向历史演进的关键是人类社会生活的发展,人类自身内在需求的不断丰富,以及物质和精神文化高度发达,是古代文物审美积淀的重要因素。今天,成千上万的游人去观赏长城,说明长城在上述双向历史演进中审美功能已居于主导。
  在这种审美的积淀中,一些在初始为实用性目的所进行的设计,今天往往演变为巧夺天工的艺术构思。长城也是这样,城墙的垛口之间均等的距离,当初是为了合理地布置兵士,利于防守,现在却呈现出一种均匀、和谐的节奏感。敌楼的设置,是为了住兵和储存粮草、武器。没有敌楼,长城只是一道无人防守、徒具虚名的石墙。而在今天看来,敌楼却成为长城上美妙的景观,它就像气韵生动的植物的节,没有它,绵延万里的长城就显示不出内在的律动与节奏。如果把长城比作一件巨幅草书,敌楼就是线条流动之中的顿挫。敌楼之间的距离,也是依实际需要而定。河北滦平的金山岭长城,由于战略地位险要,仅在十多公里的地段上,敌楼就达67座之多。这些当初为了陈列重兵的密集的敌楼,今天成为金山岭上最壮观的景象。
  长城具有审美的性质还在于,长城也是一座伟大的古代建筑。我们看到长城整齐、流畅的墙体线条,以及方形、圆形、多角形等形态各异的敌楼,本身都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尤其是关城城楼的设计与建造更具有艺术的匠心。它的城楼层数和高度、建筑的式样以及悬挂其上的横匾,都与整个关城处于一件整体的和谐之中,显得威严、雄伟、壮观。正是这些,构成了我们进行长城美学研究的逻辑前提。

  2·中国传统宇宙观认为:“一阴一阳之谓道。”这种阴阳两极在中国传统美学中体现为优美和壮美。简言之,阴柔之美,即所谓“杏花,春雨,江南”;而阳刚之美,即所谓“骏马,秋风,冀北”。长城的美,则属于阳刚之美,即壮美。壮美是以雄伟、刚健、宏大、粗犷为特征,以气势取胜。优美则以柔媚、秀雅、文静、和谐为特征,以情趣见长。长城和《离骚》、李杜诗、韩愈文、苏辛词,以及书法中的魏碑,雕塑中的秦俑,云岗、龙门、乐山的佛像,建筑中的故宫、天坛等一样,体现出一种“天行健”的气势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如果说,阴柔之美的感受过程具有“润物细无声”的特点,那么,阳刚之美的作品会在刹那间震摄人的心灵。从这两种形态的美的功能来看,可以说,阴柔之美侧重于影响个体人格的内心世界和精神、情操方面的修养,它对于完善一个独立、完整的人格,具有重要的意义。而阳刚之美则对于鼓舞一个民族的自信心,振奋一个民族的精神,从而推动历史的前进,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和意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的著名诗句,激励着无数仁人志士为国捐躯。悲壮、激越的《义勇军进行曲》,至今仍然激励着中华儿女为祖国而奋斗、拼搏。长城所代表的阳刚之美,正是具有这种影响历史创造力的深层内涵。这也是宗白华先生所说的“中国伟大的美术,最壮丽的美,莫过于长城”的意义所在。
  长城的这种阳刚之美,或称为壮美、崇高美,首先来源于它外部的巨大的体积所形成的磅礴气势。长城,以它的奇伟、雄险和绵延万里的雄姿,征服了无数的瞻仰者。荷马史诗《伊利亚特》所描绘的特洛亚城的发现者,现代著名考古学家希里曼(schliemann)在第一次看到中国长城时,发出这样的惊赞:无论是“从爪哇岛火山的高峰上,从加利福尼亚的西拉利瓦达的山顶上,从印度喜马拉雅山的顶上,从南美洲的哥地来的高原上见到过的宏伟壮伟的景象”都“永远不能和我现在眼前展开的这一幅美丽奇伟的画幅相比拟,我惊讶着,震动着”,“它对于我就像洪水以前巨人族的神话式的创造”,长城壮丽奇伟“超过我想象中的一百倍”(见宗白华《美学与意境》第269页)。这就是长城美的本质特征。每个人在初次看到长城的一刹那,都会被长城那种气吞山河的形势所震撼。这即是对崇高和壮美审美感受的特征。

  3·长城的美在形式上首先表现在它的建筑本身。
  长城本身富于强烈的生命节奏。这种节奏感源于自然。譬如高而为山陵,底而为溪谷,陵谷相间,岭脉蜿蜒,这便是地壳上的节奏。而长城把自然中的节奏以线的运动变化形式显示出来。这是一条有生命的线,神奇的线,寓奇险于沉实,藏变化于整齐。从苍茫的西北戈壁,至浩瀚的东部海滨,长城涉大河巨川,穿崇山峻岭,跨危崖绝谷,过荒漠草原,腾挪跌宕,气象万千。宛如神奇巨笔在北国山河一笔挥就的气势磅礴的草书,而敌楼就是这草书中的顿挫,雄关是这草书中的转折,亭障墩堠则是这草书中错落的散点。它们与长城的城墙主体浑然一体,一气呵成,形成一幅结构完整的艺术巨作。
  长城的节奏不仅有横向的起伏运动,还有纵向的伸展和延扩。这最典型地表现在关城的城楼设计上。比如,从水平线来看,嘉峪关的城楼在城墙的横线之上,还重叠六条横线,即三重飞檐与脊檐的水平视线。这六条横线(加城墙水平线)在顶尖的指引下作上腾运动,并与四角凌空的飞檐互为呼应,在凝固的、平静的建筑上产生一种腾越之势。它使整个周边平远、和缓的城墙水平线,立即流动起来,显得城楼愈加巍峨、高耸。耸立的城楼又与高大、厚实的城墙映照,城墙四周的角楼犹如拱卫城楼的天神卫士,在闪烁刀光剑影的齿形雉堞烘托下,整个关城呈现出雄险、健拔之势和不可进犯的威严,“天下雄关”当之无愧。


  4·与长城本身的建筑美相比,长城的形式美更在于建筑与自然的结合。长城建基于大地之上,以群山为座,蓝天之下,以云天为幕,把奇伟的自然美与建筑美融为一体,展示出一种人文与自然相融合的天人合一的境界,可以说是真正的“大地艺术”。东部的长城,多建于崇山峻岭之上。与山石一体,这里的长城都是条石和砖砌成。利用高山深谷筑成屏障城垣,“用险制塞”,城体顺山势盘腾于陡峭的山峦脊背。敌楼则虎踞制高点处,两翼曲直回环。关塞坐落谷间峡口,扼险制要。群峰之巅,常常矗立一座威严的敌楼,它在人们的视角中,起到了与塔相似的审美效果,并且更具有险峭峻城的气势。这样,长城和峻崖危谷互为映衬,相得益彰,使雄者益雄,峻者益峻。
  而且,同是在崇山峻岭之中,因山势不同,长城也显示出不同的风致来。八达岭长城雄伟壮丽,长城沿南北两峰倚山而上。登上北八楼极目远眺,长城宛若游龙,曲直伸展,无穷无尽,景象十分开阔壮观。可以说,这里的长城,沉雄中见“阔大”。它使登临者目举高远,胸襟大开,浮想联翩。慕田峪长城建于悬崖峭壁之上。在关城西北的“牛角边”,长城从东山迂回而下.又附山势转身而上,向西从山腰直奔千米山顶,然后,又翻身径直而下。这段大起大落的长城,恰似一个牛角的形状。由此继续向前,便是“涧扣”地段。这里的山峰鳞峋陡峭,长城沿山脊忽而直上云天,忽而飞越深谷。有的地方仅宽1米,长城只用单墙相连。北侧绝壁,面临断崖,而长城竟在两根铁梁之上飞崖而过,真是奇险至极,令人不寒而栗。这段长城,可谓雄伟中见“奇险”。它使登临者身入险境,摄魂动魄,惊奇赞叹。而金山岭长城,以司马台水库为界,沿雾灵山伸展。雾灵山海拔2116米,山峦雄壮,而山势平缓。因而长城敌楼密集,设计巧妙,各不相同。由司马台水库西望金山岭,长城恰似一件精工细笔的工艺品。它于雄伟之中见出“灵秀”。每当旭日初升,或夕阳西下,在这里沿长城漫步登临,四周群峰起伏,长城从容延伸,大好河山尽收眼底,令人心旷神怡。
  与东部的崇山峻岭不一样,西部的长城大多坐落于戈壁大漠之中。由于缺少砖石材料,这里的长城基本上都用黄土夹以芦苇和柳条夯制而成。这种土夯的城墙却与沙漠和戈壁的色调融为一体。西出敦煌80公里的戈壁之中,留有玉门关遗址。这座土坯垒成的城堡式建筑,外表本身并无特别之处。还有距敦煌西70公里的阳关遗址,仅残存一座烽火台。可是,在四周无垠的戈壁之中,这两座颗粒似的建筑,不仅没有因它们体积的微小而为大漠的苍茫所淹没,而是突兀地矗立在滚滚黄尘和砂石之上,宛如铁骨凌空,它们在沙漠戈壁的广袤无垠和千古岁月的时空交错中,展示出一种纪念碑式的历史永恒感。站在这些被岁月消磨而变得残缺、颓倒的墙垣、烽火台面前,自然感受到一种“沧桑的美”。不仅能直接体验“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的悲凉壮丽,还能激发起对现实生活的强烈感受。张爱萍将军有诗云:“独立阳关上,心旷神扬,古人西出叹凄凉。今日绿苗万里浪,风障林墙。”正是写出了古今交错中独特的诗意。
  嘉峪关是明代长城西边的终点,也是现在所能见到的最完整的一座西部长城上的综合建筑体系。嘉峪关位于祁连山和黑山之间,是中原通向西域的必经之路,古称“河西第一隘口”,是古代著名的战场。关城建在峡谷中的嘉峪山上,在低地上仍呈雄踞之势。城墙南起祁连山支脉文殊山脚下讨赖河北岸80米高的悬崖边,北衔鸟兽绝迹的黑山峭壁石关峡,形成一道铜墙铁壁。由于嘉峪关地处戈壁之中,与东部山海关呈现出迥然相异的风貌来。在关城之下仰视关城,可感到雄伟的气势,尤其是城楼与角楼的呼动互应,显示出雄关难越的威严与肃杀。但登上城楼,西望茫茫戈壁,苍凉冷漠,北面黑山怪石鳞峋,嵯峨凌峭,令人心寒,真是“有日云长惨,无风沙自惊”,悲凉慷慨之情油然而生。再往石关峡,沿悬壁城墙攀登而上,回眸大漠中的嘉峪关,正可谓“一片孤城万仞山”。向南走向讨赖河边,明长城西部第一墩在绝壁之上拔地而起。俯视讨赖河水奔流不息,北岸陡峭壁立,如鬼斧神工,令人惊心动魄。而举目南眺,则见祁连山巍峨壮丽的雪峰,在白云缭绕中闪闪发光。嘉峪关在这荒凉而又奇异的西北景象映衬下,虽“一片”关城而愈见沉雄,虽孤立戈壁而愈显千军万马的雄壮之势。

  5·除了与不同的地形地貌相得益彰,长城在四季时令,雨雪云雾,晦明晨昏,都有着各种不同的风姿和美。春华烂漫明丽,长城如展实颜;夏日万绿葱茏,长城如腾碧浪现;秋霜层林尽染,长城如披盛妆;冬寒冰天雪地,长城如舞银蛇。月夜下之长城,孤峭冷峻;晨光中之长城,新美壮丽。古诗中写长城月夜的,有“缭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挂长城”(王昌龄);写长城旭日,有“朝晖开万山,遥见居庸关”(谢榛),等等。
  云对长城的崇高形象有奇特的烘托作用。特别是夏天的云,常有奇峰,使长城更显出升腾的节奏。高山本身便具有升腾的特性,长城建在山脊之上,是升腾山势的延续。而白云又在长城之上,使长城的气势与宇宙相通。
  我们1994年夏天考察陕北榆林镇北台时,强烈体会到了云对长城的烘托作用。镇北台是明代长城中最大的一座烽火台,建于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镇北台基础宽大而严整,分4层,总高30余米。台基北长82米,南长76米,东西各长64米,周长286米,向上逐层收缩。第一层高10.74米,第二层高11.35米,第三层高4.15米,第四层高4.5米。第四层的周长缩小到60米。镇北台有着强烈的上升节奏,由于它雄踞在红山山顶,又是台式建筑,因此在升腾的动势中仍然保持高峻、稳定的性格。我们在攀登城台过程中,仰望台的上部,正好白云飘过蓝天,笼罩在镇北台的台顶,云峰成为镇北台上升节奏的延续。在这种亲自体验中,长城的壮美更加震撼心灵。
  长城的种种不同的美,在绘画、音乐、舞蹈、影视,以及民间工艺等各种艺术形式中,得到广阔的表现和描绘。

  6·长城的美还来源于它深厚的精神内涵。我们把这种精神内涵概括为“悲剧性”精神内涵。这里的“悲剧性”是指一种与崇高美相关的美学范畴。它与日常所说的悲剧和悲惨的含义有相联系之处,但在美学理论上,它们却有着严格的分野。
  长城的悲剧性一方面是指,一部长城史,是一部劳动人民的苦难和血泪史。据大略统计,我国历代所修长城总长约5万公里,遍及16个省、市、自治区。修筑长城的人力,主要是戍边的官兵和征来的民夫。他们为建造长城付出了汗水、血泪甚至生命。“君独不见民城下,死人骸骨相撑柱。”(陈琳)用千万人血肉筑成的这个人类的奇迹,本身就是一部如怨如诉的悲剧。长城的历史还蕴含着我国劳动人民勤劳、智慧、勇敢、善良等美好品质。孟姜女的故事,不仅表现了爱情的真挚,还表现了善良的品质和反抗暴政的精神,显示出令人震撼的崇高感。
  另一方面,一部长城史,也是一部民族独立、自强不息的斗争史。从秦、汉大规模筑长城抗击匈奴,到本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军民还在古北口、喜峰口、山海关一带奋勇抗击日本侵略军。长城脚下,几千年来演出一幕幕气吞山河的英雄悲剧。“用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这是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民族精神的鲜明写照。这些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悲剧,展示出激动人心的崇高美。
  由于长城具有这种悲剧性的精神内涵,才显示出具有永恒意义的崇高和壮美,从而成为我们民族精神的一个象征。长城正是以它的雄伟外观和深厚的精神内涵,震撼我们的心灵。它无愧于“中国的脊梁”、“民族魂魄”的称号。
  当然,长城以它的十万里雄姿和几千年风雨阅历,所展现和含蕴的美,是说不完道不尽的。我们这里且抛引玉之砖,恳请方家指正。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wenxuelunwen/meixue/83990.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