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文学论文 > 美学 > 唐“三绝”稽考——兼论唐代艺术中的乐舞精神

唐“三绝”稽考——兼论唐代艺术中的乐舞精神

日期:2023-01-06 阅读量:0 所属栏目:美学


中文摘要:本文考证并厘清了唐代艺坛“三绝”的七种典故。通过“三绝”传说之艺术风格及画家秉性,笔者指出,唐人艺术之浪漫风神,与当时之乐舞习俗之影响是紧密相关的。

关键词:“三绝” 唐代艺术 乐舞精神

以“三绝”誉艺坛圣手胜迹,滥觞于魏晋,流行于唐。《梁书》云:“晋义熙初,始遣献玉像,经十载乃至,像高四尺二寸,玉色洁润,形制殊特殆,非人工,此像历晋宋世在瓦官寺,寺先有徵士戴安道手制佛像五躯,及顾长康《维摩画图》世人谓为三绝。”[1]这段文字,是中国艺术史上最早关于“三绝”的传说,其中的戴安道即画家、雕塑家戴逵,与“画史四祖”之一的顾恺之都是东晋画史上的翘楚。此外,时人又将顾恺之“才、画、痴”称为三绝,此乃 “三绝”宠于一人之先例。
至有唐一代的艺坛,诗歌、书法、绘画、乐舞等各擅其芳,相互斗妍,呈现出一派万流辐辏、不名一轨的文艺气象。唐人对于艺术极品的描述,往往因人因事因时,或因艺之殊,凑泊谓之“三绝”并成诵一时者,竟成风气。曩读今人著作,涉及唐代艺术“三绝”,文学史家多取李白、张旭、裴旻一说,艺术史家多取吴道子、张旭、裴旻一说,皆因需取舍,而他说种种,渐不闻矣。本文细数文献,诚为厘清故实,亦籍之一窥唐人艺术之浪漫乐舞精神,今择其要者,略陈如次。
1、吴道子、张旭、裴旻说
朱景玄《唐朝名画录》载:
“开元中,驾幸东洛,吴生与裴旻将军、张旭长史相遇,各陈其能。时将军裴旻厚以金帛,招致道子,于东都天宫寺,为其所亲,将施绘事。道子封还金帛,一无所受,谓旻曰:‘闻将军久矣,为舞剑一曲,足以当惠。观其壮气,可助挥毫。’旻因墨縗为道子舞剑。舞毕,奋笔俄顷而成,有若神助,尤为冠绝。道子亦亲为设色,其画在寺之西庑。又张旭长史亦书一壁。都邑士庶皆云:‘一日之中,获睹三绝’。”[2]
《太平广记》亦载:“又,开元中驾幸东洛,吴生与裴旻、张旭相遇,各陈所能。裴旻舞一曲,张书一壁,吴画一壁,都邑人士,一日之中,获睹三绝。”[3]
此说将吴道子的绘画、张旭的书法、裴旻的剑舞合为“三绝”,其因在天时地利,机缘巧合,使得三位风流旷达的艺术家能够同台献技,且其艺术精神之解衣般礴精神又是如此吻合,乃使得“都邑人士,一日之中,获睹三绝”。今人艺术史著多取信此说。
2、李白、裴旻、张旭说
基于前说,以“诗仙”李白取代“画圣”吴道子而成为“三绝”之一,见于《新唐书》:
“文宗时,诏以白歌诗、裴旻剑舞、张旭草书为三绝。”[4]
李白、裴旻、张旭都是玄宗朝的名士,至文宗朝中间已经隔了近百年。将李白诗歌、裴旻剑舞、张旭书法合为“三绝”,并非时人之誉,乃是艺术家百年之后,因异代皇帝的诏书封号所得,颇具历史定位意味。今人文学著述言及唐艺“三绝”,多据于此说。
3、吴道子、李白、颜真卿说
唐时大兴佛教,寺庙香火甚旺,画家名迹多见其中,《江南通志》记:
“禅智寺即上方寺,在府北五里蜀冈,一名竹西寺。天朗气清,南徐诸山苍然在襟袖。寺有石刻吴道子画《宝志公像》,李白作赞,颜真卿书,谓之三绝。”[5]
吴道子、李太白、颜鲁公为唐代绘画、诗歌、书法领域标识性人物,禅智寺石刻荟萃三人绝技,殊为难得,当为奇观不虚。
4、郑虔说
继晋顾恺之后,郑虔是唐代唯一身兼“三绝”的画家。《历代名画记》载:
“开元二十五年为广文馆学士,饥穷坎坷,好琴酒篇咏。工山水,进献诗篇及书画,玄宗御笔题曰:‘郑虔三绝’”[6]又,《新唐书》云:“虔善图山水,好书,常苦无纸,于是慈恩寺储柿叶数屋,遂往日取叶肆书,岁久殆遍。尝自写其诗并画以献帝,大署其尾曰:‘郑虔三绝’。”[7]
郑虔字弱齐,号广文,史书皆称之为高士,开元时曾为广文馆学士,是位诗书画兼擅的画家,其时名气仅次于王维,封演《封氏闻见记》载:“郑虔亦工山水,名亚于维,劝善坊吏部尚书王方庆宅院有虔山水之迹,为时所重。虔工书、画,又工诗,故有‘三绝’之目,而宦途屯蹇,终于台州司户焉。”[8]
郑虔三绝,亦见载于老杜诗中:“三绝自御题,四方尤所仰。嗜酒益疏放,弹琴视天埌。形骸实土木,亲近惟几杖。未曾寄官曹,突兀倚书幌。”[9]郑虔的艺术如其个性,个性上“好琴酒篇咏”、“嗜酒益疏放”,画风也偏重于用墨,泼辣旷放,他的衣钵,为项容、王墨等人继承并发扬光大,终于形成了唐代画史上的泼墨山水一脉。
5、王维、郑虔、毕宏说
此说见载于朱景玄《唐朝名画录》:
“慈恩寺东院(王维)与毕庶子、郑广文各画一小壁,时号三绝。”[10]
王维的绘画地位虽被后人推为“南宗之祖”,但在唐人的心目中要低于吴道子和张璪,既便如此,亦足颉颃郑虔、毕宏辈。《旧唐书》本传记其“书画特臻其妙,笔踪措思,参于造化,而创经图,即有所缺。如山水平远,云峰石色,绝技天机,非绘者之所及也。”毕宏以画松为擅,张彦远记其:“树石擅名于代,树木该步变古,自宏始也。”[11]王维、郑虔、毕宏同为山水画家,各有所擅,但其共同特征即皆擅水墨画法,是以名添三绝之前提。
6、张璪、符载、卫象说
董逈《广川画跋》载:
“昔玄览师得心外法,忘己忘物,不留怨欲。张璪尝画其庭,作古松以为观美,符载闻而赞之,卫象以诗系其后,世谓三绝。翌日,玄览见而墁之,曰:‘无事疥吾壁也。’”[12]
张璪,字文通,吴郡(治今江苏苏州)人,官至检校祠部员外郎。技法受王维水墨画影响,人谓“南宗摩诘传张璪”。然其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创破墨法,时名显于王维。张璪作画状态颇具传奇色彩,朱景玄谓其画松:“手提双管,一时齐下,一为生枝,一为枯枝,气傲烟霞,势凌风雨,槎枒之形,鳞皱之状,随意纵横,应手间出,生枝则润含春泽,枯枝则惨同秋色。”又评其山水:“高低秀丽,咫尺重深,石尖欲落,泉喷如吼;其近也,若逼人而寒,其远也,若极天之尽。”当时有毕宏(庶子)亦以写松石擅名于代,一见璪画惊异之,因问其所受。璪答日:“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毕宏为之搁笔。符 载,武都(今四川绵竹县西北)人,字厚之,为唐代文学家,建中初(公元780年),与杨衡、李群等隐居庐山,号“山中四友”。卫象,大历间江南诗人,官侍御。他的诗典型唐人风格,气格甚伟,如其<古词>云:“鹊血雕弓湿未干,鸊鹈新淬剑光寒。 辽东老将鬓成雪,犹向旄头夜夜看。”

7、景朴、欧阳炯、梦龟说
《太平广记》记载:
“唐僖宗皇帝翠华西幸之年,有会稽山处士孙位随驾止蜀。位有道术,兼攻书画,皆妙得笔精。曾于应天寺门左壁画天王一座,部从鬼神,奇怪斯存,笔势狂纵,莫之与京,三十余年无有敌者。景焕其先亦专书画,尝与翰林欧阳学士炯乃忘形之交,一日,联骑同游兹寺,偶画右壁天王以对之。渤海在旁观其逸势,复书歌行一篇以纪之。续有草书僧梦龟后至,又请书之于廊壁上。故书画歌行,一日而就。倾城人看,阗咽寺中,成都之人故号为应天三绝。”[13]
此说亦见载于郭若虚《图画见闻志》。景朴亦名焕,号玉垒山人,蜀人,唐末累为官,后唐亡于朱梁,遂隐居匡山,孟蜀时复出。著有《野人闲话》五卷(今存一卷)。景朴在书画上尤其以佛像为擅长,又好画龙,为晚唐画家。欧阳炯,益州华阳(今四川成都)人,晚唐诗人。欧阳炯的诗,“虽多而不工”(《宋史·西蜀世家》),仕后蜀时曾拟白居易讽谕诗50首以献,受到孟昶嘉奖。又善长笛,工词。其词多写艳情,风格秾丽,有的流于淫靡。他的作品,也正是唐末社会颓势在文艺上的反应。欧阳炯,益州华阳(今四川成都)人,晚唐诗人。欧阳炯的诗,“虽多而不工”(《宋史·西蜀世家》)。仕后蜀时曾拟白居易讽谕诗50首以献,受到孟昶嘉奖。其词多写艳情,风格秾丽,有的流于淫靡,是唐末社会颓势在文艺上的反应。龟梦为僧人,擅草书。唐代佛教既兴,僧人多有擅书法者如怀素、亚栖、高闲、梦龟等,且唐代僧人书法,皆以风流蕴藉的草书为主,并不体现禅宗虚静审美之一脉,更多偏向于一种大时代的激越情怀。
要之,唐人心目中的艺坛“三绝”,以诗歌、书法、绘画、剑舞、文学等为主题,或以技传,或以名显,或机缘凑泊,巨手齐观于同时一地,此等绚烂奇葩,堪为中国艺术史之奇观。然以历史眼光观之,唐人“三绝”现象之背后却有蕴有丰富的艺史信息,譬如,“三绝”名迹多起兴于寺庙场所,可以透射唐人艺术与佛教信仰之关联;再,“三绝”及唐人文献叙事之瑰丽气魄,与唐传奇叙述方式之吻合,其中关联,亦值深研;又,唐艺坛“三绝”之历史原景,多展现艺术家即景即兴之作,艺术精神上趋于一种狂放不羁之状态,将此现象与唐人之乐舞盛况一一勾连,不难发现乐舞精神于唐代艺术风神的助益。
宗白华先生尝谓,中国音乐相对于诗、书、画而言,不算发展,但音乐的很多功能体现在书法中。此论可谓精辟,确实,唐代音乐与舞蹈的结合,构成了一种舞乐精神,并对整体时代的文艺发生影响。譬如剑舞融实用与观赏性为一体,既是逞雄武技,其雄姿亦能展示舞蹈的艺术魅力,这与唐人浪漫的乐舞精神难以分离,而这种乐舞精神,亦重合在诗歌、绘画、书法等艺术中。
张彦远《历代名画记》载:“开元中,将军裴旻善舞剑,道玄观旻舞剑,见出没神怪,既毕,挥毫益进。时又有公孙大娘亦善舞剑器,张旭见之,因为草书,杜甫歌行述其事。”[14]从吴道子由裴旻剑舞中得到绘画启示来看,“吴带当风”的气概即源于时代之乐舞精神。吴道子的画艺,《太平广记》如此记载:“吴生画中门内神,圆光最在后,一笔成。当时坊市老幼,日数百人,竞侯观之。缚阑,施线帛与之齐。及下笔之时,观者如堵,风落电转,规成月圆,喧呼之声,惊动坊邑,或谓之神也。”[15]“昔有佳人公孙氏,一舞剑气动四方。观者如山色沮丧,天地为之久低昂。霍如羿射九日落,娇如群帝骖龙降。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青光。”韩愈《送高闲上人序》评张旭书法说:“往时张旭擅草书,不治他技。喜怒、窘穷、忧悲、愉佚、怨恨、思慕、酣醉、无聊不平,有动于心,必于草书焉发之。观于物,见山水、崖谷、鸟兽、虫鱼、草木之花实、日月、列星、风雨、水火雷霆、霹雳、歌舞、战斗、天地之变,可喜可愕,一寓于书。故旭之书,变动犹鬼神,不可端倪,以此终其身而名后世。” 张旭在河南邺县为官时,也因观公孙大娘舞西河剑器而书艺大进。公孙剑舞境界,老杜诗云:
舞蹈起源于原始仪式,本有沟通宇宙之力量;书法,通鸟兽之迹,亦有象征天人的功用;绘画,亦“成教化、助人伦,穷神变,测幽微。”可见,在古人心目中,艺术是宇宙万物与自然力量的敢发与起兴,因此,不同的艺术之间皆有一种超越的力量使其精神相互勾连。即乐舞与各门艺术的激烈碰撞,奏出时代的最强音,造就了一个诗、书、画、乐、舞高度发展的艺术巅峰。今天我们阅读唐人文献可以强烈地感受到,一面是艺术家情态与万物之圆融境界,另一面是历史叙说的传奇色彩,皆体现了唐人自由的艺术激情与文化原景。当唐代舞乐精神的精华表现为李白、吴道子、张旭、张璪、毕宏、裴旻、郑虔、符载、卫象、景朴、梦龟等人的作品时,盛唐气象最宏伟最辉煌的一面已经凝结在艺术之中而永放异彩。
唐以降,称艺坛“三绝”者虽历代有传,然名显者甚罕。及至清高宗乾隆,亦雅号文艺,因视文彭之草书、唐寅《采莲图》、项元汴《采莲图》,宝为三绝,并题诗云:“采莲曲始寿承藏,继得为图伯虎唐。技痒不禁项元汴,卒成三绝各争强。”[17]由乾隆此诗之水准及艺术识见,“三绝”渐绝,此道寂寞有因矣!

[1] 《梁书》卷四十一
[2] 朱景玄:《唐朝名画录》,《中国书画全书》第一卷,第164页
[3] 《太平广记》,卷二百十七
[4] 《新唐书》卷二百二
[5] 《江南通志》卷四十六
[6] 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卷九《唐朝上》
[7] 《新唐书》卷二百二《文艺中·郑虔》
[8] 封演:《封氏闻见记》卷五《图画》
[9] 杜甫:《八哀诗·故著作郎贬台州司户荥阳郑公虔》,《杜工部诗集》卷七
[10] 朱景玄:《唐朝名画录》,《中国书画全书》第一卷,第166页
[11] 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卷十
[12] 董逈:《广川画跋》卷一《书惠禅师松林图》
[13] 《太平广记》卷二百十四
[14] 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卷九《唐朝上》
[15] 《太平广记》,卷二百二十
[16] 杜甫:《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并序》
[17] 《钦定热河志》卷十二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wenxuelunwen/meixue/84593.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