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文学论文 > 心理学 > 心理学视角下的“健康老龄化”问题探究

心理学视角下的“健康老龄化”问题探究

日期:2022-12-01 阅读量:0 所属栏目:心理学


  【摘要】为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十二五”老龄工作目标,党和国家越来越关注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的建设,但这不仅需要解决老年人口的“有所养”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让老人“有所乐”,达到身体、心理和社会功能的和谐统一,朝着“健康老龄化”目标奋进。


  【关键词】老龄化,心理健康,健康老龄化,措施


  一、人口老龄化现状


  如今,人口老龄化已成为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如果一个国家60岁以上或65岁以上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例超过10%和7%,即可认为这个国家进入了人口老龄化阶段。联合国人口数据显示,2009年全球60岁以上人口已占总人口比例的11%,预计这一比例将于2050年上升到22%,并且许多国家的老龄人口数量将是儿童的两倍。而我国的老龄化程度也相当高――1999年进入老龄化社会,目前正处于快速老龄化时期,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13.26%,并将于2030年进入完全的老龄化社会,预计老龄人口比例将于2050年达到总人口的三分之一。另外,由于子女多认为大城市比小城市或农村的发展机会更多,于是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多向大城市集中,国内于是就出现了许多空巢老人家庭,这种家庭约占家庭总户数的40%,而城市中的空巢老人家庭数也占到了总家庭数的30%,并且预计将于2030年达到90%。空巢老人是一个非常特殊的群体,由于缺乏子女陪伴,生活较为单调,缺少精神�藉,其心理健康状态更是不容乐观。


  世界卫生组织(WHO)于1990年提出了要实现“健康老龄化”的建设目标。根据世界卫生组织1946年章程中关于健康的经典定义:“健康是身体、心理和社会功能的完美状态”,那么健康老龄化是指个人在进入老年期时在躯体、心理、智力、社会、经济五个方面的功能仍能保持良好状态。2013年3月,我国政府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的工作报告进一步提出,要加大对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支持力度,我认为,为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十二五”老龄工作目标,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我国不仅需要解决1.7亿老年人口的“有所养”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让老人“有所乐”,使老龄人群在群体水平上达到身体、心理和社会功能的和谐统一,因此,建立科学、系统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十分紧迫。


  二、从发展心理学角度分析老年人心理健康问题


  从发展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影响老年人心理健康问题的因素主要有:


  第一,生理机能的衰退。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的各种器官和细胞功能均会出现退行性变化,感官老化、反应迟钝、健忘等给老年人的生活带来了极多不便,极易引发内心失衡,使老人产生郁闷和自责情绪,最终又会反过来加速其生理衰退,影响生活质量。


  第二,社会角色的变更。退休之后的老年人所承担的社会责任和社会义务越来越少,所扮演的角色渐渐丧失,倘若不能及时适应社会角色、社会地位和生活方式的根本性改变,就极易产生失落感。另外,老年人易受消极的心理暗示和他人对“老”的表面化看法的影响,对自己的认知产生偏差,觉得自己真的老而无用,丧失信心,意志消沉。


  第三,家庭环境的变化。由于子女长大成人后将主要精力放在工作和建立新的家庭上,忽视了对老年人的照顾,而年轻劳动力多向于一线、二线城市集中,于是,老年人面对这样的“发射站式”的家庭,倘若又经历了亲朋好友的病故,尤其是配偶或子女的离去,可想而知,其所面临的打击是空前的甚至是致命的,严重时会引发心理功能异常。


  另外,遗传因素、经济状况、营养状况、文化程度等均会影响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


  其实,心理学家埃里克森(ErikHErikson)早在上个世纪就提出了人生发展八阶段理论,认为成年晚期的发展任务是进行自我整合以获得完善感,避免失望或厌倦感,也就是说,当老年人回顾一生时,不论成功与否,都应该学会接受自己走过的的历程以及与众不同的生活,如果一味消极看待过去,否定自我,便有可能陷入失望和绝望之中。后来,佩克(RobertCPeck)拓展了埃里克森关于成年期心理社会危机的概念,认为老年人过于关注自我角色丧失和身体障碍或缺陷非常危险,对生活满意感和身心健康均有危害,老年人应多参加新活动,发现新乐趣,体会新感觉,并在这些新元素中找到满意感。


  三、实现“健康老龄化”重点举措


  促进老年人心理健康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多方面的力量参与,也需要老年人自身的积极努力。结合本国国情,我认为,实现“健康老龄化”的重点举措有:


  (一)国家应提高对老龄化社会的相关学科建设的支持力度


  要实现“健康老龄化”社会的理想并非易事,老有所养是经济学问题,老有所学是教育学问题,老有所医是医学问题,老有所为是社会学问题,而老有所乐是心理学问题,因此,国家应首先投入足够的财政支持,鼓励多学科之间相互合作,为实现“健康老龄化”目标提供理论基础、科学指导和经济保障。


  (二)进一步提高老年人的社会保障水平


  在我国这样一个“未富先老”的国家,有相当一部分老人(尤其是农村老人)由于经济条件较差或是因病致贫产生了较为严重的心理负担,因而,国家已经在逐步提高社会养老和医疗保障水平方面做出了巨大努力,例如,国家已于2009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统一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定期为65岁以上老年人做健康检查,但是,为了进一步提高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的社会保障水平,国家应将心理卫生服务项目加入到老年人社会保障体系中。


  (三)营造关爱老人的家庭和社会氛围


  家庭是维护老年人心理健康最具人性温情的场所,家庭内代际间的养老服务模式一直是中国老年人的首选。在影响老年人心理健康的诸多因素中,子女是否有孝心、能否在物质和精神上给老人以关爱至关重要,亲情、尊重与孝敬是老年人最主要的精神支柱。因此,地方政府应该借助各种媒介,在号召子女关注父母身体健康的同时,也要加大对老年人心理健康关注的宣传力度,不断营造出关爱老人的家庭和社会氛围,另外,国家也应大力倡导“建设不分年龄、人人共享的社会”,使老年人既成为社会发展的被动受益者,又转变为社会发展的主动参与者和贡献者。本文来自《健康必读》杂志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wenxuelunwen/xinlixue/15706.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